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doc

  • 上传人(卖家):harry
  • 文档编号:222890
  • 上传时间:2019-12-14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阅读 技巧 概括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语文阅读概括段意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 【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 20 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 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 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 分析:句是本段落的中心句。都是围绕“好劳动”这

    2、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 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 2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 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 ,在绿色丛林地带非 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 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 分析:句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 作者又在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 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 式。因此,句的句意已经可以

    3、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 3.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 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 。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 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 著人间喜剧 ,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段意:_ 分析:先分析句,理想是什么?阶梯又是什么?合起来其实句说的是指:达到理想的方式就是要 珍

    4、惜时间,后面的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或是引用名言佐证,或是举例说明,总之都是为它 服务的,所以,句正是本段的中心句。置于段首,明显起着统率和确定基调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从以上的例子中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吗?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第二课时 概括段意之联合法 学习目标:认识并学会用“联合法”概括段意 教学难点:句子层次的理解与合并及段意的准确性 【以例识法】 例 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 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5、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 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 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 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本段落分四个层次描述“卢沟桥” :句为第一层次,这一层的要点(也即层次)是“卢沟修建桥的 时间” ;句为第二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的结构” ;句为第三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 桥的坚固程度”

    6、;句为第四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上的石柱雕刻精美” 。把四层要点联合起 来并在文字上稍作加工,就形成本段段意的概括: “描述卢沟修建桥的时间、桥的结构、桥的坚固程 度和桥上石柱精美的雕刻” 。 例 2: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层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 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 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 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 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 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 树木吐出了新芽

    7、,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 的内容概括组合,就把文段的意思全部概括出来了。本段写冬天萧条的景象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 3: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 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 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 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浅析:文段

    8、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是“筑巢” ,这是一个语言标志,小、中、大三种蚂蚁,它们是如 何筑巢的,通过摘取,再加以综合表达,这个文段的信息就很清楚了:三种蚂蚊筑巢的不同方式。 二、 【 方法归纳 】 由上例可知,联合法概括段意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分出段中的层次;接着提取各层要点,有现成的词句 则用现成的词句,没有现成的词句则自己进行提炼;最后把各层要点按前后顺序连接起来构成段意。 正确运用联合法的关键一是提取要点须准确;二是概括要纳入各层要点,重点的不能漏掉。 即先提取所读段落中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把各要点合并在一起组成该段的段意。联合法一般适用于段 中各层次内容是并列关系的段落。因为并列关系的各层次在段

    9、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概括段意只要 把各层次要点联合起来,一般就能作出正确的概括。 专项训练: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它们一边跳舞,一边随 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 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它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 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它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 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它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_。 ” 我爱小草,爱 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

    10、怀。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宁愿( nng nng) 钻进(zhun zun) 面黄肌瘦(sh u s u) 劳累(lu li) (2)根据上下文解词。 酷热:_ 面黄肌瘦:_ (3)在短文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4)短文按_的结构来写的,第 2 自然段按_的顺序来写小草的。 (5)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6)哪句话说明小草有强大的生命力?用“_”画出来。 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特产丰富,山水秀丽,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 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的特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

    11、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 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千顷, (盛 生)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 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 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赏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可以做笔架、砚台、杯盘、桌凳等。大理石 制品十分漂亮,白的如玉,洁净无瑕;彩的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 洁,令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fng fng) ,白雪罩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山花争 艳,森林郁郁葱葱,峦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去攀登,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 蔚

    12、蓝的水衬(chn cn)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东升,光照洱海,海面上白波闪闪烁 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岸处渔火点点,笑语声声,真能让人(辨 辩)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我的家乡!/ (1)用“/”删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和汉字。 (2)文章题目的重点词是_。 (3)文章已分 3 段,写出第 2 段的段意:_ 。 (4)第 1 自然段中说,大理“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一定名气。 ”这里 画“_”的词是按照范围_的顺序安排的。 (5)第 2 自然段描述大理物产丰富,依次写了树木、鱼虾、粮食、蔬菜、瓜果、大理石,其中 _写

    13、得详细。 (6)第 2 自然段中“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 ,它的具体内容用横线画出。 (7) 第 3 自然段写大理风光优美, 具体内容一是写_; 二是写_。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 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我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 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

    14、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 把吧! ” 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 “买,咱买一把! ”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 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 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 “哐哩哐当” ,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 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 “娘。 ”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15、”娘 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对我 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偶然一 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 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

    16、伞呢?_ 2文章可以分成四段,用“/”标明,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 第三段: 3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会半信半疑? 4“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 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 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 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

    17、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 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 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 找那

    18、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 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 (1)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苏格拉底提出了两 点要求:一是_,二是_。 “只许进不许退”在文中是要求弟子_,不可_。 (2)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 嘲笑他们。这句话采用了_手法,写出了他们_。 2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_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_ 5细读全文,填空。 (前三空各用两个字) 文中的苏老师讲了三次话, 第一次是_, 第二次是_, 第三次是_。 可见, 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因为他,_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28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