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11 十六 年前 回忆 说课稿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1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 主题是借用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六年前 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 年)在 1943 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 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因为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 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 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 坚贞不屈, 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 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 二、说教学目标:
2、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抓 关键语段,体会人物品格。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 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研读描写李大钊在法庭上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品悟人物坚贞不 屈、大义凛然、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尚情操。 2.难点是: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于习作之中。 四、说教法学法: 1.搜集整理法:本节课教学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可能无法进入课文所描绘 的情景中
3、。又因为课文较长,故事又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学生不了解当时 的社会局势,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没有多深的感触。所以首先采用资料 收集法,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提炼的过程中积累相关资料。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 课外补充资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摸清线索,直观演示:本文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首尾呼应、倒叙 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 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然后结合幻灯片出示,加深印象。如:复习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
4、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 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 3.讲授对比法: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 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 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 李 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 4.直观演示、情境表演、朗读法:新课标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
5、爱祖 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 “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 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并提出:你从中体 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 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 识的融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题。 我选择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首先让同学齐读课题,围 绕“回忆”二字质疑:课文忆了谁? 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 “我”忘不了?让学生在自读中圈出时间的提示语
6、,按照提示语将文章分成四个 大块,再归纳出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进而概括成小标题。即:被捕前,被 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这样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先学后教 在先学环节,我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片段质疑,如在学习父亲被捕时的片段 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 生提出: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 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让学生结合 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李大钊的身份:共产党员,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 是
7、北京革命党区的领导者。家中的书籍和纸片烧掉是不想让敌人搜索到证据,为 了不泄露党的秘密。但因为李大钊是革命党领导身份,所以无论如何敌人都要抓 他。他能离开北京吗?不能。如果他逃跑了,就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 牺牲, 所以李大钊是坚决不会离开北京的。因为被捕前和被捕时都是采用对比的 手法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在读中圈点批划,抓住问题:“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重点研读描写李大钊言行举止的句子, 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然后再以 “作 者是如何表现出父亲高尚品质的?”这个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对比的写法。 在后教环节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内容“法庭上”时,文中出现了三 处描写李大钊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