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十一).doc

  • 上传人(卖家):harry
  • 文档编号:222814
  • 上传时间:2019-12-14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十一).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小升初 语文 素材 必读 中国 成语故事 十一 下载 _小升初复习资料_小升初复习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必读中国成语故事(十一)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 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 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 ( ) ,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一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摆 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说: 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 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 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 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 命。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 车前横木,注意观

    2、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 现在可以追击了! 庄公当即下 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鲁庄公问曹刿: 为什么要等齐 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 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 低落了; 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 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 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 意思。鼓,敲战鼓;作,振作。 一鸣惊人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战国时齐国的国君齐威王。这

    3、个齐威王呀,当上国君 三年了,啥事也不干,每天只是饮酒作乐。可大臣们谁也不敢去劝,担心一句话 劝不好,脑袋就会搬家。 这时一个叫淳于髡()的大臣站了出来, 这个淳于髡是个身高不足四尺 的小个子,但是他聪明善辩,曾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各国。他发挥自己会说隐语 也就是比喻的特长,找到齐威王说: 大王,为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您指点: 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飞又不叫,您可知 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淳于髡够聪明,齐威王也不是傻子,他一听就明白了淳于髡这是在说他呢。 他哈哈一乐,说: 这一只大鸟嘛,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 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 淳于髡接过他的话,

    4、笑着说: 还是大王英明。如今 大臣们正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这之后,齐威王勤于政事,惩贪官, 除边患,把齐国治理得好生兴旺,连以前侵占齐国土地的国家,都乖乖地把土地 还了回来。齐威王这一鸣果然是真惊人呀。 现在人们就用一鸣惊人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可一干就有惊人的业 绩。 一目十行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 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 文章,考考他。萧纲毫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写成了一篇声 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 你这孩

    5、子呀,真是我 们萧家的东阿王! 东阿王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随 着年龄的增长, 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 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读书的速度惊人, 能够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读通十行的内容,而且记忆力超强。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因为长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文 字轻靡()浓艳,被后人称为宫体 。 二十八岁那年, 萧纲被立为太子。 公元 549 年, 萧纲即位, 这就是梁简文帝。 可惜的是,两年之后,他就被叛军用毒酒害死了。 不过, 一目十行这个成语流传了下来,被人们用来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 一窍不通 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君,也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他整天不理朝

    6、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为了讨妲己的欢心,他在宫廷里举行各种大型宴会,表演各种音乐、舞蹈、 游戏。商纣王还让人挖了许多大池子,然后用酒灌满,可以供数千人狂饮不止; 他还让人把熟肉悬挂起来,看上去像树林一样,人们可随便伸手摘取食用,这就 是著名的酒池肉林 。 纣王有一个叔父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当时,许多大臣因为劝说纣王 被处以刑罚,谁也不敢再去进谏了。可是比干说: 做大臣的,如果不能冒死劝 谏国君,那还算什么忠臣! 他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要多为百姓做 好事。纣王恼羞成怒,对比干说: 你不是想当圣人吗?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 七个孔眼,我要把你杀

    7、了,取出心来看看你的心上有几个眼! 纣王果真剖开了 比干的胸膛,并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 纣王七窍不通,如 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在古文中, 窍指通气的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只耳朵和嘴合 称为七窍。现在窍比喻事情的关键、诀窍。 成语一窍不通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儿也不懂。 一丘之貉 汉宣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 ,大将霍光的子孙谋反,是杨恽第一 个向宣帝打的小报告, 事后他被封为平通侯。 当时的汉朝, 朝廷上贿赂之风盛行, 杨恽上任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此时的他,可 以说是少年得志,便不免有些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结果得罪了太仆

    8、戴长乐。 有一次,杨恽听人说匈奴的单于被杀了,便打开了话匣子: 这种不明是非 的君王,忠臣提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结果自己也跟着送了命。 就像秦朝时一样,杀忠臣,亲小人,以致国家都被人给灭了。唉,从古到今的君 王都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 就像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 () , 没有什么两样。 这话传到戴长乐的耳朵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那些亡 国之君比作一丘之貉 ,感到非常震怒,下令革去了杨恽的官职。这真是祸从 口出呀。 这一故事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杨恽传 ,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貉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后来,人们就用一丘之貉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这 个成语具有明显

    9、的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没有什么区别。 一衣带水 南北朝后期,当时的中国以长江为界分成了两半,长江以北的叫北周,长江 以南的叫陈国。后来,北周的相国杨坚废掉了年仅八岁的周静帝,自己当上了皇 帝,建立了隋朝。他励精图治,国力一天天地壮大。可陈国的陈后主呢,沉湎酒 色,不理政事,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牢狱里都住满了抓来的犯人。面对江北虎视 眈眈的隋朝, 陈后主却并不慌张, 因为他觉得自己手里有一张王牌, 那就是长江。 浩浩长江可说是个天险,易守难攻,他坚信隋军打不过来。 可他实在低估了隋文帝杨坚的雄心和谋略。隋文帝早就有心攻打陈国了,他 对仆射(y)高颖叹息道: 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却眼睁睁地看着江

    10、南的百姓在 受苦,我哪里能因为隔了一条衣带那么宽的长江就不去拯救他们呢? 经过七年的精心准备,公元 588 年,隋文帝杨坚派了五十万大军,命儿子杨 广做统帅灭掉了陈国,东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对立局面结束,国家重新得到 了统一。 现在,人们用一衣带水比喻两地之间虽有江海阻隔,但在想交往的人心 里,水面只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相隔,来往方便。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 褒义。 义无反顾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 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 、 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 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 公元前

    11、 130 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 因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杀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引起了当地巴蜀人民的不 安,以至于发生了骚乱。汉武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 并让他写一篇文告,以安抚当地的百姓。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谕巴蜀檄 。在这篇文告里,他说明调集民工、士 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当地父老乡亲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晓得 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剑而上,宁 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也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经过深入的沟 通,双方最终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来,修路工程又顺利地进行了。汉 武帝非常高兴,提拔

    12、司马相如做了中郎将。 后来人们就用义无反顾这一成语来形容干事情时,从道义出发,为了正 义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犹豫。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庸人自扰 唐睿()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 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 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 马韦劝他说: 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 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 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 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 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 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

    13、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 劝他以后不要重犯。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 顿。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 人情都是相通的。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 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 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 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意思是说, 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 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游刃有余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

    14、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 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 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 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 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 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 我这把刀, 已经用了十九年, 解剖了几千头牛了, 还像新刀一样锋利。 为什么呢? 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 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 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 不过, 碰到复杂的结构时, 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15、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 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 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 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 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 落。 有恃无恐 春秋时,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觉得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到了,就 率领着大军去讨伐鲁国。 鲁僖公听说敌军压境, 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齐军对抗, 便派大夫展喜为使者出使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截住了齐孝公。 展喜是个很善于辞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对齐孝公说: 我们国君听说大 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

    16、齐孝公傲慢地问: 你们鲁国人害怕了 吗? 展喜回答说: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怕, 但我们大王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齐孝公不相信: 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怕呢? (原文是: 何恃而不恐? ) 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 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 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 助成王,终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兴旺。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 子子孙孙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我们正是依仗 着这一点,才不害怕。 (原文是: 恃此以不恐。 ) 齐孝公听了,自觉理亏,无 言以对,只好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又率领着大军回

    17、去了。一场大战就这样被展喜 的几句话给化解了。 成语有恃无恐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意思是因为有所倚仗,所 以无所畏惧。恃,倚仗,依靠;恐,恐惧,害怕。 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不久,住在齐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带)的东莱太守 张步等地方豪强纷纷割地拥兵, 自立为王。 他们互相联盟, 不断发展各自的势力, 对东汉的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建威大将军耿弇(yn)提出来要去攻打张步,光武帝没有同意。光武帝认 为自己的实力毕竟有限,而对方兵强马壮,不能轻举妄动。过了三年,在耿弇的 建议下,刘秀终于下定决心讨伐张步。以剧县(在今山东省昌乐县西)为都城的 张步,将防线部署在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历

    18、城区) 、祝阿(今山东省济南市长 清区东北)一带,并在泰山至钟城(今山东省禹城县东南)一线扎下了数十个营 地,准备迎击耿弇。 在战斗中,耿弇大腿被流箭射中,血流如注,可是他毫不退缩,拔出佩刀砍 断箭杆,又投入到战斗中,大败张步,从此张步的势力便一蹶不振了。 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全军将士, 他特地把群臣将士召集到一起, 夸奖耿弇说: 过去韩信破历下, 现在耿将军攻祝阿, 功劳相当。 从前将军就曾建议平定张步, 当时寡人担心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有志者事竟成表示,只要有志气下决心做某事,就一定会克服困难 取得最后的成功。竟,终于,最终。 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19、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 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在山 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 着这两座大山, 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 非常不方便。 愚公很是烦恼, 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 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 家休息。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智叟劝愚 公说: 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 两座山呢?愚公却说: 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不错,我是

    20、老了,活不了几 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 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 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 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移, 移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最宠信一个叫骊姬的妃子。当时,晋献公已经立 了申生为太子,准备让他继位。可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国君,于是她千方 百计地陷害申生,最终申生自杀身亡,他的两个哥哥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 后

    21、来,晋献公病重,他把最信任的大夫荀息叫到床前,嘱咐他好好辅佐奚齐 当国君。荀息答应了。可是他的使命太艰难了。晋献公一死,晋国陷入一片混乱 之中。有一个名叫里克的大夫,他原来是太子申生的副将,他觉得申生死得太冤 枉,一心想为申生报仇。奚齐登上君位不久,他就找到机会把奚齐给杀了。荀息 只好又立了奚齐的弟弟卓子当国君,可是很快,里克又把卓子杀了。这时候,流 亡秦国的夷吾回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刚当上国君,就想杀掉里 克。他对里克说: 你杀掉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我如果不杀你,别人就不会 服我。你受死吧。 没想到里克不但不害怕,还冷笑着说: 如果我不杀他们,能 轮到你来当这个国君吗?你既然

    22、已经打定主意把罪名加到我头上, 还怕找不到理 由吗? (原文是: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于是他自己扑到剑上结束了自己 的生命。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由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演变而来,是说想 要给人强加上个罪名,何愁找不到借口。欲,想要,希望;患,害怕;辞,理由, 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速则不达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 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 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 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 请

    23、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 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 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 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 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 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 然 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这段话被记载在论语.子路中,从这段话中产生了成语欲速则不达 , 人们常用它来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于性急图

    24、快,不讲求效果,反而会 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欲,想要;速,快速;达,达到,完成。 缘木求鱼 公元前 319 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 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可 怎么才能说服固执的齐宣王呢?于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孟子问: 大王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齐宣王知道孟子要来说服自己, 所以他笑而不答。孟子接着问: 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 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 子们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 不,我不是为 了这些。 孟子接着说: 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 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原 文是: 犹缘木而求鱼也 ) 。 齐宣王吃了一惊,忙问: 为什么? 孟子连忙说: 大王想一统天下,是以弱击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可如 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里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 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这样,天下还 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它常被用来比喻做事情时,如果 方向、方法错误,就一定达不到目的。缘,沿着,顺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十一).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28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