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专项训练-古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docx

  • 上传人(卖家):harry
  • 文档编号:222805
  • 上传时间:2019-12-1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2.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专项训练-古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docx》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专项 训练 古文 阅读 答案 人教 部编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课件二课件二 小古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一)铁杵磨针(一)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 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去:_ 方:_ 欲:_ 2、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 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 ),后来( )。 (二)推敲(二)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始欲 “推” 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

    2、“推”“敲”之势,观 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 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 ) 炼之未定 ( ) 观者讶之 ( ) 岛具对所得诗句 ( )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

    3、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曹冲称象(三)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 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 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及 ( ) 访 ( ) 咸 ( ) 置 ( ) 即(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有若成人之智 ( ) 若出其中 ( ) 中有楼若者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4、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欲知其斤重( ) 必细察其纹理( ) 人皆吊之,其父曰 (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楼渐低,可见其顶 ( ) 其恕乎 ( ) 4、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四)破瓮救友(四)破瓮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5、。 1(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 自( ) 众皆弃去 去( ) 儿得活 得( ) 群儿戏于庭 于( ) (2)下列各项中 “之” 的用法与例句 “闻讲 左氏春秋 , 爱之” 相同的是 (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钱帅登之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水迸儿得活。 3 翻译下 列句子。 (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 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司马光 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五)(五) 道旁李苦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

    6、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1、解释带点词。 常与诸小儿游 与:( ) 诸儿竞走取之 诸:( ) 竞:( ) 唯王戎不动 唯:( ) 2、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 (2)取之信然。 译: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 (六)揠苗助长(六)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 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宋人有闵其苗 闵 ( ) 揠之者 揠 ( ) (3)予助苗长矣 予 (

    7、 ) 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说说下列 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其子趋而往视之 (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苗则 槁矣。 (七)(七) 南南 辕北辙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 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 我欲之楚 ( ) 将奚为北面 ( ) 吾马良 ( ) 此数者愈善 ( ) 2、翻译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

    8、耳. 3、成语 ( )出自本文,比喻( ).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八)(八)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 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9、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九)学习(九)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结合孔子的观点,把下述相对应的句子分别联系起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到新知识,并经常去实践它,是有意思的。 不能不懂装懂。 学习要和思考同时进行。 (十)(十)王冕好学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

    10、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加点字。 窃入学舍 窃( ) 辄默记 辄( ) 儿痴如此 痴( ) 恬若不见 恬 ( ) 父怒挞之 挞( ) 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十一)盘古开天地(十一)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1、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

    11、盘古生其中, 其:( ) 盘古在其中, 其:(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 .一日九变 日:( ) 天日高一丈 日: ( ) 3、从这则神话看,盘古有那些特征。 4、文章中哪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十二)夸父追日(十二)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 ) 北饮大泽。 ( ) 弃其杖 ( ) 未至 ( )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3、 夸父逐 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4、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

    12、格特点? 5、从夸 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十三)郑人买履(十三)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度其足 ( ) 吾忘持度度 ( ) 宁信度度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同“ ”) (2)反归取之 (“ ”同“ ”)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何不试之以足?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

    13、寓言典故的成语: ( )、( )。 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6、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十四)滥竽充数(十四)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 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翻译全句。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 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廪食以数百人。 3、此故事适用于那些( )的人。 4

    14、、成语( )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 ) (十五)仁者爱人(十五)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 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 )。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说 一说你的想法。 (十六)教学相长(十六)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并解释意思。 弗食不知知其旨( ) 教学相长长(

    15、) 虽虽有至道( ) 知困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的道理。 (一)铁杵磨针(一)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 旁有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

    16、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 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 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 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去:(离开(离开 ) 方:(正(正 ) 欲:( 想要)想要) 2、翻译下列句子(2 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

    17、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 分) 答:持之以恒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 嘲笑嘲笑 ),后来( 尊敬尊敬 )。 (二)推敲(二)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 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 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18、,因与岛为布 衣之交。 翻译: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 “深夜万簌 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 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 更精美 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 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 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 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 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

    19、大 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1.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想到想到) 炼之未定 (锤炼锤炼,此指反复思考此指反复思考 )观者讶之 (惊讶惊讶) 岛具对所得诗句 (详细详细)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20、5. 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答:“敲”能出声与“月下”宿鸟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 显得有礼貌 6. 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做什么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要精益求精。 (三)破瓮救友(三)破瓮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 7 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 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从此后就很喜 欢

    21、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 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 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2(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 自(这) 众皆弃去 去(离开,跑开) 儿得活 得(获得,得到) 群儿戏于庭 于(在) (2)下列各项中 “之” 的用法与例句 “闻讲 左氏春秋 , 爱之” 相同的是 ( D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钱帅登之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水迸儿得活。 答:水迸/儿得活。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答:一个小

    22、孩登上水缸,一不小心,失足跌了下去,淹没在水缸里。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或如果不是正午,看不 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4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爱护小朋友,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聪明灵慧。 (四)曹冲称象(四)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 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 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

    23、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 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 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 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 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及(到达(的水平)到达(的水平) 访(询问询问)咸(全,都

    24、全,都)置(安放安放)即(立立 即即)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有若成人之智 (如同如同) 若出其中 ( 好像好像 ) 中有楼若者 (像像的东西的东西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如同如同)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欲知其斤重(代词,它的,代指大象代词,它的,代指大象) 必细察其纹理( 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 人皆吊之,其父曰 (代词,他的代词,他的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代词,那代词,那) 楼渐低,可见其顶 ( 代词,它的代词,它的) 其恕乎 (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6、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答: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曹

    25、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7、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答: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答:司马光司马光 , (五)(五)道旁李苦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注释: 尝:曾经。诸:众,各。游:游玩,玩耍子:指果实。折枝:把树 枝压弯了。折,弯曲。竞:争逐,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 唯:只,仅。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

    26、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 把树枝都压弯了。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没有, 别人问他 (为 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 (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1、解释带点词 常与诸小儿游 与:(和) 诸儿竞走取之 诸:(众) 竞:(争逐) 唯王戎不动 唯:(只,仅只,仅) 2、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子。 (2)取之信然。 译: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

    27、要多想上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 从。 (六)揠苗助长(六)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 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 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 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ng)生长,成长。 3、揠(y)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28、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 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 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 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 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 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

    29、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 宋人有闵其苗 闵 (同“悯”,担心,忧虑) (2) 揠之者 揠 (拔 ) (3)予助苗长矣 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 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其子趋而往视之 (代禾苗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 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 (2)苗则槁矣。 答:禾苗已经枯萎了。 (七)南辕北辙(七)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30、。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 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注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 驾:车 持:驾驭;赶 2.我欲之楚 之: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 善:技术好,善于 4、此数者愈善 数:几个,几样 5、曰:“吾用多 用:资财 6、大行:大路 7、奚为:为什么 8、方北面:正朝北方 9、“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 译文译文: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 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

    31、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 的马很精良。我说: 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 我 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 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1、解释加点的词 我欲之楚 ( 想要想要 ) 将奚为北面 ( 为什么为什么 ) 吾马良 ( 良好良好 ) 此数者愈善 ( 越越 ) 2、翻译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答:马虽然好答: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答:这些条件越好答: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3、成语( 南辕北辙南辕北辙 )出自本文,比喻

    32、( 行动和目的相反行动和目的相反 ).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答: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 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八)(八)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 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字词翻译字词翻

    33、译: 1、(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 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2、(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3、(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4、(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5、(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6、(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7、(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8、(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翻译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 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 现在你吃掉我, 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 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

    34、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 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 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答: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

    35、九)学习(九)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知识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 是聪明啊!” 2、结合孔子的观点,把下述相对应的句子分别联系起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到新知识,并经常去实践它,是有

    36、意思的。 不能不懂装懂。 学习要和思考同时进行。 (十一)(十一)王冕好学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 (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王冕七八岁时, 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 他偷偷地跑进学堂, 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还牵着牛 来责怪踩了庄稼。 王冕的父亲大怒, 打了王冕

    37、一顿。 过了些时候, 王冕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 家,靠着寺庙住了下来。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 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高声诵读直到天亮。 1.解释加点字。 窃入学舍 窃(偷偷地偷偷地) 辄默记 辄(就就) 儿痴如此 痴( 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 恬若不见 恬 (坦然坦然) 父怒挞之 挞(用鞭子打用鞭子打 ) 曷不听其所为 曷( 同同“何何”,怎么,为什么,怎么,为什么) 2.翻译句子 王冕者,诸暨人。 答:答:王冕是王冕是诸暨县诸暨县人。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答

    38、:答: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 灯的灯光读书。灯的灯光读书。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答:答:吃苦耐劳,勤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奋学习。 (十一)盘古开天地(十一)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译文: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 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

    39、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 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 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 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天 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1. 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 (1)盘古生其中, 其:( 世界世界 ) (2)盘古在其中, 其:( 天地天地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 (1).一日九变 日:( 多次多次 ) (2)天日高一丈 日: ( 每一天每一天 ) 3. 从这则神话看,盘古有那些特征。 (1).盘古与天地同时孕育盘古与

    40、天地同时孕育 (2).盘古与天地同样生长、变化盘古与天地同样生长、变化 (3).盘古比天地更加神圣盘古比天地更加神圣 4、文章中哪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答: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十二)夸父追日(十二)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河,渭: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邓林: 地名, 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 湖北、 安徽

    41、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未至:没有赶到。 渴:他感到口渴。 弃:遗弃。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 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 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 赛跑赛跑 ) 北饮大泽。 ( 大湖大湖 ) 弃其杖 ( 遗弃遗弃 ) 未至 ( 没有赶到没有赶到 )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

    42、雄。 3、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答: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4、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5、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十三)(十三)郑人买履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43、:“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 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 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

    44、尺寸。他已经选好了 一双鞋, 想比比大小, 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 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 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度其足 ( 计算、测量的意思计算、测量的意思 ) 吾忘持度度 ( 刻度刻度 ) 宁信度度 ( 尺码、标准尺码、标准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坐”同同“座”“座”) (2)反归取之(“反”“反”同同“返”“返”)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何不试之以足?答:答: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答:答: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 没能买到鞋。没能买到鞋。 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守株待兔)。 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答: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6、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而置之其坐(代词,代尺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专项训练-古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280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