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鲁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225302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格式:PPTX
  • 页数:147
  • 大小:64.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鲁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然灾害的成因 鲁教版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成因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四章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2.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3.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一、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第1课时(一)自然灾害概 念: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当然,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7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这两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差不多,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

    2、却远远大于唐山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合作探究1】自然灾害损失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表4-1-1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级及灾害损失的比较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震级(里氏)7.8级8.0级震源深度12千米14千米震中烈度11度11度主震时间夜晚白天死亡或失踪人数24万多人8.7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30亿左右8000多亿元问题:造成两次地震灾害损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1】自然灾害损失(二)自然灾害损失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的因素自然

    3、异变的强度自然异变的速度自然异变发生地经济发展自然异变发生地产业布局自然异变发生地人口密度(三)自然灾害类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根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地不同,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灾害森林灾害农业灾害农业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沙尘暴等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

    4、、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会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标准: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

    5、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并不适用南方各省。因此,又有一个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8小时内降温10摄氏度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春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陆上三大行政区出现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作为寒潮警报标准。如果以上地区48小时内降温大14摄氏度以上,陆地上有3-4个大行政区有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则为强寒潮标准。寒潮寒潮的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

    6、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成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

    7、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分别作为动力因子和物质基础,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重要条件。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热带风暴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

    8、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雷暴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中的雷击、闪电的地方对流天气现象,常伴随狂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共同发生。形成雷暴的条件是大气层不稳定,有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冲击力。雷暴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主要发生在内陆,以中低纬度的山区为多;主要发生在夏季,发生时间以下午为多。雷暴造成人畜伤亡,击毁建筑物、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威胁飞机、火箭、导弹安全,影响交通运输,干扰无线电通信,有时引起爆炸和森林大火,造成严重破坏损失雹灾雹灾指冰雹降落造成的灾害。 雹是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象。冰雹是一种地方

    9、性强、季节性明显、持续时间短暂的天气现象。我国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的一些地区雹灾最为严重。雹灾主要危害农业生产,使农作物茎叶和果实遭受损伤,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此外,雹灾有时还造成少量人畜伤亡,并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等工程设施,从而造成更严重损失大风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指近地面层风力达8级(平均风速17.2米/秒)或以上的风。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影响航海、海上施工和捕捞等作业干热风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天气现象。中国大范围的干热风主要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北,以华北、西北最多见。它的出现,使作物枯萎、枯死,给农、林业造成严重危害。暴风雪暴风雪是-

    10、5以下大降水量天气的统称,伴随强烈的降温和大风的降水天气过程而发生。暴风雪造成能见度降低,雪堆阻断道路甚至掩埋帐篷和房屋。冷害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造成农作物生理障碍,或结实器官受损,最终导致不能正常生长结实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现象。霜冻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啸、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

    11、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风暴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海啸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海啸发生时,可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潮灾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成潮灾。中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起的。东南沿海倍

    12、受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海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大风导致渤海南岸的潮灾。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是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可达30-40吨每平方米。灾害性海浪通常是指海上波高达6米以上的海浪。灾害性海浪对航行在各大洋的绝大多数船只构成威胁,它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给航海、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带来灾难,正确及时地预报这种海浪对保证海上安全生产尤为重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都是红色的,不同的浮游生物引起海水不同的颜色,赤

    13、潮只是各种颜色潮的总称。过于丰富的营养元素导致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引起缺氧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江河、湖泊中出现类似的现象,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海冰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特别是造成生命和资源财产损失的事件。海冰灾害可破坏港口和海上船舶,还有海冰胀压力。海冰运动时的推力和撞击力都是巨大的,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严重的灾害。海冰厚度和面积的缩减,促进了气候变暖,使气候灾害增强。海冰影响海洋和大气温度,并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有利。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

    14、升现象。海水入侵洪水灾害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洪水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雨涝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

    15、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地裂缝是发生在土层中的裂隙或断层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

    16、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中国多属于季节性冻土类型。即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多年冻土类型少。地面沉降指地面下沉的现象。地面沉降分构造沉降、抽水沉降和采空沉降三种类型。(1) 构造沉降,由地壳沉降运动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2) 抽水沉降,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或油、气)引起水位(或油、气压)下降,在欠固结或半固结土层分布区,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3) 采空沉降,因地下大面积采空引起顶板岩(土)体下沉而造成的地面碟状洼地现象。中国出现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较多。土地沙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

    17、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砂土液化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鼠害农业气象灾害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冷害霜冻洪涝冰雹干旱干热风农作环境灾害森林灾害森林病虫害森林鼠害森林大火【归纳总结】我国的自然灾害分类灾害类型主要灾种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

    18、、沙尘暴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洪涝灾害洪水、雨涝等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土地盐碱化等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森林灾害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多种类型。按照20世纪的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合作探究2】自然灾害类型(1).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至少10项重大

    19、自然灾害。(2).根据自然灾害七类型的划分,说出你了解到的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属于哪一类型。(3).选择其中一例,思考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描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探究结果】(1)1. 2008年5月,热带风暴NARGIS在缅甸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岛附近登陆。2. 2005年10月,一场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南亚次大陆的城市和村庄。3. 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州。4.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5. 2003年12月,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市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6.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县发生了里氏6.8

    20、级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较强余震。7. 1999年8月,土耳其西北部发生7.4级地震。8. 1987年7月,孟加拉国特大水灾。9. 1970年秘鲁雪崩。10. 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合作探究2】自然灾害类型(1).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至少10项重大自然灾害。(2).根据自然灾害七类型的划分,说出你了解到的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属于哪一类型。(3).选择其中一例,思考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描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探究结果】(2)2008年5月热带风暴NARGIS、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和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的黑色风

    21、暴为气象灾害。2005年10月南亚次大陆的7.6级地震、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2003年12月伊朗巴姆市6.3级地震、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县6.8级地震和1999年8月土耳其西北部7.4级地震为地震灾害。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啸为海洋灾害。1987年7月孟加拉国特大水灾为洪水灾害。1970年秘鲁雪崩为地质灾害。【合作探究2】自然灾害类型(1).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至少10项重大自然灾害。(2).根据自然灾害七类型的划分,说出你了解到的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属于哪一类型。(3).选择其中一例,思考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描

    22、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探究结果】(3)2008年5月热带风暴NARGIS发生的原因:1、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该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2、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3、合适的维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确保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4、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5、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使热量聚集在有限的气柱内,而不被扩散出去。危害: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突袭缅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政府的官方统计,风灾遇难

    23、者已达84537人,有53836人失踪,还有250万灾民处境十分艰难。经济损失达40.3亿至41.3亿,占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21%。当 堂 检 测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印度洋地震海啸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城市火灾A. B. C. D.2.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 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C.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 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3-4题。3. 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

    24、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4. 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A. 沙尘暴、寒潮 B. 干旱、台风C. 暴雨、高温 D. 暴雨、低温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岛上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5-6题。5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6下列情况中,灾情最小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高,防抗灾能力强B经济发

    25、展水平低,防抗灾能力强C经济发展水平高,造成的损失小D经济发展水平低,防抗灾能力弱7. 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年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发生的强度不同。课堂小结地震灾害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海洋灾害

    26、海洋灾害森林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灾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常见类型气象灾害损失定义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四章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2.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3.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二、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一)地 震、定义: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地球上每年发生约数百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地震是人们感觉不到的。造成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10多次,造

    27、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1-2次。、 地震的危害1、直接灾害破坏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2、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3、破坏程度地震灾害破坏程度,除了与震级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远近、震中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抗震意识、应急措施和预报预防程度等有关。4、破坏

    28、特点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地震的成因1、地质构造活动2、火山活动3、地层陷落4、人类活动(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地震类型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人工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

    29、,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变位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形成地震。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

    30、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地震传播方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

    31、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震中震源震源:引发地震能量释放的源地。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震中距:人们所在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震级烈度1、震级定义:是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将地震划分的不同等级。(震级反映了地震的强弱,震级越大,地震强

    32、度越大)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不同方法测定和计算出来的震级可能不同。人们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相差两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次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震级能量(单位:尔格) 震级能量术语06.3105210尔格:能量单位。一度电(一千瓦小时)的能量为3.610 121066.31026.31072102.53.551086.31032108.53.551046.3108.91.410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 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

    33、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 强 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 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2、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 地震烈度表烈度震区受到破坏的程度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34、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路基破坏,地下管道破裂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形度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到毁灭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状况、房屋结构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建筑物防震性能

    35、越差,烈度越高。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地震分布1、世界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大陆断裂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从地中海向东,经中亚至喜马

    36、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位于板块的拉张边界上。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大陆断裂地震活动带: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2、中国地震分布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再加上内部断层众多,因此地震频发。根据我国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可划分为四大地震带:台

    37、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二)洪 涝定义:河湖水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洪灾涝灾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洪涝的危害:洪涝灾害是20世纪除地震之外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会造成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水源污染、食品污染、媒介生物滋生(蚊虫、 蝇类、鼠类)、传染病流行例如,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洪水,全国有29个省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

    38、.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0亿元。再如,2011年发生在泰国南部的洪涝灾害,导致数百人死亡或失踪,24个府浸泡在洪水中,约10万家庭的280万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约占当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思考:洪涝灾害的发生跟什么有关系?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洪涝发生的自然因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低洼地势洪涝发生的人为因素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毁林开荒不仅会导致雨水的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形成的概率,而且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减小湖泊及水库容量,从而加剧灾害程度。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围湖造田会直接降低

    39、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都会使得排水不畅,加重洪涝灾害。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跟不上人口集聚与城市化的速度,也会加大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城市排水系统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的分布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海河下游地区,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

    40、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广泛、造成财产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读图4-1-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说出我国四大“多灾涝区”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这些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3.查阅资料,找出我国近十年来发生过的特大洪涝灾害,说出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合作探究3】

    41、洪涝图4-1-8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1.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参考】中国洪涝分布: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海河下游地区,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合作探究1】洪涝2.说出我国四大“多灾涝区”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这些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探究参考】四大“多灾涝区”地形平坦,且地

    42、势较低;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淮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的过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海河下游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大“多灾涝区”均经济发达,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这些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地形平坦,地势较低,不利于排水;降水集中,降水量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全球气候变暖等)。【合作探究1】洪涝3.查阅资料,找出我国近十年来发生过的特大洪涝灾害,说出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探究参考】2019年6月7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遭受洪水灾害2018年8月18日、19日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寿光发生特大洪水

    43、灾害2017年6月22日,湖南洪灾2016年6月,长江中下游及江淮、西南等多地出现洪灾2014年6月5日,铜仁特大洪水2013年8月13日,汕头特大洪水2012年7月,泸州发生特大洪水2011年6月,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2010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水2009年8月8日我国台湾遭遇特大水灾灾害严重的原因:洪水强度大、发生的速度快且面积大、发生区域人口密度大,工农业较发达。【合作探究1】洪涝(三)滑坡、泥石流1、滑坡定义:滑坡通常指斜体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示意图影响滑坡的因素: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陡峭的坡面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

    44、裂隙和松软夹层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2、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示意图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大量松散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坝溃决等导致的突发性巨大水流泥石流多发生在暴雨频发的山区3、滑坡、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4、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滑坡、泥石流的破坏力巨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掩埋农田,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015年11月13日,发生在浙江丽水的山体滑坡,滑坡体规模达30余

    45、万立方米,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造成26人遇难、11人失踪。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1.读图4-1-11,说出我国不同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2.你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分析其原因。【合作探究4】常见自然灾害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探究参考】1【合作探究4】常见自然灾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东南洪涝、干旱、台风西南泥石流、滑坡、洪涝华北洪涝、干旱、干热风、寒潮东北泥石流西北干热风、常年干旱、泥石流青藏泥石流【探究参考】2【合作

    46、探究4】常见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原因洪涝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堵塞、海啸、风暴潮、低洼地势、不合理人类活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变暖等)干旱长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蒸发旺盛台风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干热风高温、低湿寒潮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泥石流大量松散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坝溃决等导致的突发性巨大水流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陡峭的坡面、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

    47、坡体稳定性的破坏当 堂 检 测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12题。1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年份发生地点里氏震级1952年俄罗斯堪察加半岛9.01957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9.11960年智利9.5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9.22011年日本东海岸9.0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12题。2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大地震,是由于()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D印

    48、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年份发生地点里氏震级1952年俄罗斯堪察加半岛9.01957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9.11960年智利9.5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9.22011年日本东海岸9.03 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地势低平位于赤道,全年多雨热带气旋频频侵袭春季积雪大量融化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 BC D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据图回答45题。4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 B寒潮C沙尘暴 D滑坡5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C气候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

    49、素D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6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1)台湾岛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什么?(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地震。(2)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7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堰塞湖的形成过程。(2)指出堰塞湖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答案:(1)堰塞湖的形成是由于河道被堵塞,河谷储水形成,而河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2)堰塞湖形成后,河水受阻,对上游侵蚀作用增强,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堰塞体崩塌后水集中下泄,会导致下游

    50、洪涝。课堂小结定义危害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洪涝定义滑坡、泥石流危害成因类型传播方式震中震源分布定义危害成因中学地理怎么学好呢?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鲁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2530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