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应用第八章-语言表达连贯-(共28张PPT).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应用第八章-语言表达连贯-(共28张PPT).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高考 语文 复习 课件 第一 部分 语言 知识 应用 第八 语言表达 连贯 28 PPT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连贯连贯, ,指的是句子之间的顺序得当、前后联系、合理衔接。在指的是句子之间的顺序得当、前后联系、合理衔接。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 ,考查分值考查分值(3(3分分),),均以语段形均以语段形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2,2012年年-2015-2015年,均是以无语年,均是以无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境的语段形式,列出5 5个短句来排序,个短句来排序,20162016年,则是以有语境的年,则是以有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六个短句来排序,语段形式,列出六个短句来排序,20172017年,又恢复成无语境
2、的年,又恢复成无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语段形式,列出5 5个短句来排序。考查形式偶有变化、考点和分个短句来排序。考查形式偶有变化、考点和分值基本稳定。值基本稳定。20122012年考查的是年考查的是“史料史料”,2013,2013年考查的是年考查的是“事物的形式和质事物的形式和质料料”,2014,2014年考查的是年考查的是“门联门联”,2015,2015年考查的是年考查的是“向西方学向西方学习习”,2016,2016年考查的是年考查的是“锦绣锦绣”。20172017年则考查了年则考查了“创造力创造力”。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表达的连贯性,检测阅读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表达的
3、连贯性,检测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以及思维判断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以及思维判断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训练。训练。第八章语言表达连贯第八章语言表达连贯【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考纲没明显体现要求。语言连贯方面考纲没明显体现要求。语言连贯方面,连贯就是连接贯通连贯就是连接贯通的意思。具体地说的意思。具体地说,语言连贯指语句顺序合理语言连贯指语句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注意前后照应与衔接与衔接,使词语和词语、句子与句子使词语和词语、句子与句子,连接妥帖、紧密连接妥帖、紧密,文意前文意前后一致后一致,语意通达语意通达,文气流畅。文气流畅。 考生在做题时考生在做题时,容易忽略语段整
4、体衔接容易忽略语段整体衔接,不能正确把握各不能正确把握各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故容易受其他迷惑选项的误导。这故容易受其他迷惑选项的误导。这类题是失分率最高的题类题是失分率最高的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考生找不到语段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考生找不到语段的中心。找不到中心的中心。找不到中心,就很难将其组织成语意连贯的语段了。就很难将其组织成语意连贯的语段了。因为因为,培养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难度较大培养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难度较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要掌握语段排序的基本规律一要掌握语段排序的基本规律;二要细细体会二要细细体会,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找到找到方法方法;三要多做练习
5、三要多做练习,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语言连贯语言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文章之中一篇文章之中,先说哪一段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语意畅达尽可能使文章语意畅达,前后贯通前后贯通,一气呵成。一气呵成。一、要使文章语言连贯一、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一)话题前后要统一话题前后要统一 叙述一件事情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时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时,
6、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如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如果在几句话或几段话中间插入与这一中心无关的话果在几句话或几段话中间插入与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就会造成就会造成意思跳跃或中断意思跳跃或中断,影响语言的连贯。如影响语言的连贯。如: 平泽同学病了平泽同学病了,柴老师又是请医生又是送药送水。平泽同学柴老师又是请医生又是送药送水。平泽同学害怕耽误功课害怕耽误功课,在病中还请柴老师给他补课。由于柴老师无微在
7、病中还请柴老师给他补课。由于柴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至的关怀,平泽同学积极治疗平泽同学积极治疗,没几天就好了没几天就好了,也没耽误功课。也没耽误功课。 这个语段本意是要表现柴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品质这个语段本意是要表现柴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品质,但由于来回改变叙述对象但由于来回改变叙述对象,时而说柴老师时而说柴老师,时而又说平泽同学时而又说平泽同学,叙事话题前后不统一。叙事话题前后不统一。 ( (二二) )表述角度要一致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明一个意思说明一个意思, ,描述一个对象描述一个对象, ,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 ,包括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句话或
8、意思联系紧密的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句话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句话几句话, ,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 ,语言才能连贯。语言才能连贯。叙述角度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不断变换, ,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如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如: : 1936 1936年年1212月月9 9日日, ,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 ,在几座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 ,向中正门向中正门( (今解放门今解放门) )的军警发的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 ,守城军官及门卫终于被他们感动守城军官及
9、门卫终于被他们感动, ,打开铁打开铁锁锁, ,冲出城门冲出城门, ,奏响了震惊世界的奏响了震惊世界的“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 ”的序曲。的序曲。 这句话这句话, ,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 “西安学生西安学生” ”, ,“ “打开铁锁打开铁锁” ”则承则承前省略前省略, ,主语换成了主语换成了“ “守城军官及门卫守城军官及门卫” ”, ,后面后面“ “冲出城门冲出城门” ”的主语的主语则又转回到则又转回到“ “西安学生西安学生” ”, ,这样换来换去这样换来换去, ,影响了语言的连贯。将影响了语言的连贯。将“ “打开铁锁打开铁锁” ”后的标点改为句号后的标点改为句号, ,在在
10、“ “冲出城门冲出城门” ”前加上前加上“ “学生们学生们” ”, ,语语言就连贯了。言就连贯了。 ( (三三) )语言要衔接紧密语言要衔接紧密 “ “衔接衔接” ”是针对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是针对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 ,一个语段中的一个语段中的各个句子之间各个句子之间, ,或者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或者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 ,注意语言形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和呼应式上的衔接和呼应, ,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 ,语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主要指恰当使用关联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主要指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巧妙使用意思有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联系的词语
11、或句子, ,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如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如: : 面向大多数学生面向大多数学生,(,(教材教材) )编得有适当的弹性编得有适当的弹性, ,确保落实基确保落实基本要求本要求, ,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教材编写有弹性是为了既面向教材编写有弹性是为了既面向“ “大多数学生大多数学生” ”, ,又适应又适应“ “部部分学生分学生” ”的要求的要求, ,它应该总领后面两个方面它应该总领后面两个方面, ,它们在逻辑上是它们在逻辑上是总分关系总分关系, ,可改为可改为“ “( (教材教材) )编得有适当的弹性编得有适当的弹性, ,
12、既面向大多数既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 ,确保落实基本要求确保落实基本要求, ,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的要求” ”, ,这样就条理清楚这样就条理清楚, ,语言衔接得当了。语言衔接得当了。二、语言连贯主要有三个步骤二、语言连贯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是把握整体意思一是把握整体意思, ,确定话题或中心句确定话题或中心句; ;二是先局部二是先局部后整体后整体, ,先易后难逐步排列顺序先易后难逐步排列顺序; ;三是找代词所指代的内三是找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关键词语的承接。具体地说容或关键词语的承接。具体地说: : ( (一一) )抓中心抓中心 一个句群一个句群, ,虽然由若
13、干句子组成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 ,却表述一个中心。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中心, ,就抓住了要害就抓住了要害, ,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如如: :总领句、总结句、过渡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段, ,一个句群的中心一个句群的中心, ,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句往往放在句首, ,也有放
14、在句尾的。也有放在句尾的。 ( (二二) )抓思路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从总体上看, ,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 (并列、对照并列、对照) )、相承相承( (顺接、层进顺接、层进) )、相属、相属( (总分关系总分关系) )的关系。从局部看的关系。从局部看, ,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 ,要尽可能多地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 “句链句链” ”。 从文体来看从文体来看, ,记叙文的
15、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 ,议议论文的句序论文的句序, ,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 ,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材料句放在中间, ,把把总结句放在后面总结句放在后面, ,结构形式或总分结构形式或总分, ,或并列或并列, ,或对照或对照, ,或层进或层进; ;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 ,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 ,把材料句放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在后面, ,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 ,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定的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时间、空间、逻辑) )。 ( (三三) )抓标志
16、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 1. 1.关联词的呼应。或并列关联词的呼应。或并列, ,或转折或转折, ,或条件或条件, ,或假设或假设, ,或递或递进进, ,或因果或因果 2.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换句话说” ”表示等同关系表示等同关系, ,位在后。位在后。“ “同时同时” ”表示并列表示并列, ,位在后位在后, ,“ “与此同时与此同时”“ ”“与此相反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反过来说” ”表表示相反、相对关系示相反、相对关系, ,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 “首先首先”“ ”“其次其次”“ ”“再再次次” ”表
17、示主次轻重的顺序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不可倒置不可倒置; ;“ “先前先前” ”与与“ “后来后来” ”, ,“ “过过去去”“ ”“现在现在” ”与与“ “将来将来” ”, ,表示时间先后表示时间先后; ;“ “总之总之”“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由此看由此看来来” ”, ,表示要提出结论表示要提出结论; ;“ “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表示综合; ;“ “所谓所谓” ”表示有所表示有所解释解释; ;“ “例如例如” ”表示举例表示举例 3. 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 ,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4.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18、( (内容上、形式上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语言顺序的一致性, ,肯定、否定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典例精析】【典例精析】【例题例题1】(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表明创造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早期的开发,并在关这表明创造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早期的开发,并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和衰退期要特别予以保护。键的发展阶段和衰退期要特别予以保护。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创造力发
19、展的关键期在童年。然而,儿童那活泼的创造力并非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然而,儿童那活泼的创造力并非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多数人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地或几乎完全地丧失了多数人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地或几乎完全地丧失了生命中的创造活力。生命中的创造活力。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由、最迅速的阶段。A. B.C. D.【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是关键的判断句,适合放在首句,是对的阐释,是关键的判断句,适合放在首句,是对的阐释,不能放在首句,故应当从不能放在首句,故应当从A、B两项中选择;后,是转折,两项中选择;后,是
20、转折,对全文观点的分析,是对的进一步解释,但不适合作为结论,对全文观点的分析,是对的进一步解释,但不适合作为结论,而而“表明表明”对作呼应,更适合作结论。理顺文意的基础上关注对作呼应,更适合作结论。理顺文意的基础上关注表示连接的词语。表示连接的词语。【例题【例题2 2】(201(2016 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6 6句话组成的语段句话组成的语段, ,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从性质上看从性质上看,“,“绣绣”不是丝绸不是丝绸, ,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和丝绸作
21、为刺绣的材料, ,因而因而“绣绣”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系。系。_但是但是, ,锦与绣有相同点锦与绣有相同点, ,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 ,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因此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因此, ,锦绣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前者是丝绸前者是丝绸, ,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前者是前者是“织织”成花纹图案成花纹图案, ,后者则是后者则是“绣绣”成花纹图案。成花纹图案。因而古人常常以因而古人常常以“锦锦”与与“绣绣”并称并称( (锦、绣锦、绣) )
22、或者合称或者合称( (锦绣锦绣) )。但是但是,“,“锦锦”与与“绣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 ,所以所以,“,“锦锦”是锦是锦,“,“绣绣”是绣。是绣。由于所用材料相同由于所用材料相同( (如彩丝如彩丝),),表现对象相同表现对象相同( (如花纹图案如花纹图案),), A. A. B.B. C. C. D.D.【答案】【答案】B B【试题分析】先观察横线前后的上下文【试题分析】先观察横线前后的上下文, ,上文上文“密切密切的关系的关系”可能连接相同点或不同点可能连接相同点或不同点, ,下文下文“但是但是,有相有相同点同点”则表明横线里内容的最后必定是说明两者的不同点则表明横线
23、里内容的最后必定是说明两者的不同点, ,故可以排除以故可以排除以(“(“以以并称或者合称并称或者合称”这不是不同这不是不同点点) )为结尾的为结尾的A A、C C。B B、D D选项都用开始选项都用开始, ,后面用后面用“但是但是”连接是最恰当的连接是最恰当的( (说说“同同”,”,下文理应用下文理应用“但是但是”引导引导“异异”),”),故选故选B B。本题难度不算小。本题难度不算小, ,做题关键在于理解上下做题关键在于理解上下文关系文关系, ,在此基础上看清各分句表示关系的指代性的关键词。在此基础上看清各分句表示关系的指代性的关键词。【例题【例题3 3】(2015(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2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贯的语段, ,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这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看法上是一致的。但这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向西方学习正是近代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向西方学习正是近代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许多知识分子都同意要中国许多知识分子都同意要以西方为师以西方为师, ,学西方之长技以治西方。学西方之长技以治西方。在这场文化思想辩论中在这场文化思想辩论中, ,西学略占优势西学略占优势, ,总之总之, ,中国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近代历史的
25、主流是向西方学习。这个运动牵涉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个运动牵涉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自然要引起自然要引起另外一些知识分子的反对另外一些知识分子的反对, ,这就是西学与中学的辩论。这就是西学与中学的辩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什么是西方的长技这个人们对于什么是西方的长技这个问题是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是有不同意见的。 A.A. B.B. C.C. D.D.【答案】【答案】A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排序题一道排序题, ,内容是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先要讲出学习的背先要讲出学习的背景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