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219403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格式:PPT
  • 页数:33
  • 大小: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属 磨损 接触 疲劳 课件
    资源描述:

    1、1/34一、磨损的过程 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图7-1 磨损量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磨损曲线)2/34二、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通常用磨损量来表示材料的耐磨性,磨损量越小,耐磨性越高。 1、磨损量 (1) 线磨损:试样摩擦表面法线方向的尺寸减小。 (2) 体积磨损:试样体积减小。 (3) 质量磨损:试样的质量损失。 (4) 比磨损量:磨损量(摩擦距离压力) 。 2、耐磨性:1磨损量。 3/34 3、相对耐磨性标准试样的耐磨性被测试样的耐磨性被测试样的磨损量标准试样的磨损量 4、磨损系数:1/。 4/34 按磨损机理分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冲蚀磨损、疲劳磨损(接触疲

    2、劳)、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一、粘着磨损(咬合磨损) 1、定义: 相接触的两种材料由于表面某些接触点局部正压力超过该处的屈服强度以致发生粘合并拽开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损伤磨损。7.2 磨损的类型磨损的类型5/342、产生机理 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局部突起的表面在压载荷下因应力较高引起塑性变形,使表面氧化膜、润滑膜破裂暴露出新鲜、洁净表面,接触面间原子间距极小,产生原子间的键合作用,即冷焊(粘着)。 继续滑动中,粘着点受剪切应力被剪断转移脱落形成磨屑;该过程反复进行粘着磨损。6/34图7-2 粘着磨损表面形貌 摩擦副一方金属表面常粘附一层很薄的转移膜,并伴有化学成分变化判断粘着磨损的主要

    3、特征。图7-3 粘着磨损过程示意图7/34 (1) 粘着点强度比一方金属强时磨损量大,表面较粗糙,甚至产生咬死。 (2) 粘着点强度比双方金属都低时,磨损量小,摩擦面较平滑。 (3) 粘着点比双方金属都高时,剪断可发生在摩擦金属的任何一方,较软金属的磨损量大。8/34 3、磨损量的估算 粘着磨损量正比于法向载荷F,滑动距离L,(软材料压缩屈服强度或硬度)。 ;99tttscscKFlKFlKFlVVH 4、磨损表面特征:大小不等的结疤。9/34 5、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P142 材料特性、法向力、滑动速度及温度。 6、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摩擦副材料 强、硬度高则不易粘着;

    4、 互溶性小的材料不易粘着:晶格类型不同、晶格间距相差大、电化学性质相差大的材料组成摩擦件,粘着倾向小。10/34 (2) 避免或阻止摩擦副(原子)间直接接触 使用润滑剂,改善表面润滑条件; 增强氧化膜的稳定性,提高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表面化学热处理。 (3) 降低表面粗糙度; 但并非越光滑越好,需要考虑润滑剂储存。 (4) 减小摩擦滑动速度,降低接触压应力。11/34 二、磨粒磨损(磨料磨损,研磨磨损) 1、定义 当摩擦副一方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凸起,或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粒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前者称两体磨粒磨损,后者称三体磨粒磨损。微观断裂。12/34图7-4 两体和三体磨粒磨损13/34

    5、2、机理 由于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大得多,或存在硬质粒子,对材料的创槽作用而损耗。 具体机制:切削作用;塑性变形;疲劳破坏;脆性断裂。 圆钝的磨粒或材料塑性较高时:首先形成犁沟但并不剥落(应力集中小,不易产生裂纹)。经反复、多次塑性变形后形成裂纹,最终剥落。 尖锐的磨粒或材料脆性较高时,直接产生切削、剥落,留下犁沟。14/34 3、磨损量的估算scF tgF tg=K3HV图7-5 磨粒磨损示意图15/34 4、磨粒磨损表面特征:犁沟、擦伤。图7-3 磨粒磨损表面形貌16/34 5、降低磨粒磨损的措施 (1) 影响因素 材料硬度高,磨损量小,耐磨性高; 但过高反而不利韧度低 还与材料的韧性有关。

    6、 耐磨性与硬度、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教材图7-8和7-9) (2) 改善磨粒磨损的措施(P147)17/34图7-4 耐磨性、硬度与断裂韧性关系图7-5 磨损体积与硬度比(磨粒硬度与材料硬度之比)的关系18/34 实物试验与实验室试验两类。 (1) 磨损试验结果分散度很大,一般试验要有45对摩擦副,数据分散度大时还应增加。 (2) 一般取试验数据的平均值。分散度大时需要用均方根值。 (3) 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磨损试验方法,结果往往不同,甚至是颠倒的。7.3 磨损试验方法磨损试验方法19/34 (4) 采用称量法或测长法确定磨损量。 称量法采用分析天平测定试样磨损前后的质量变化;测长法采用测微尺

    7、测量摩擦表面法线方向的尺寸变化。 称量法用于磨损量在10-2g以上时才有较好结果。 测长法用于磨损量较大、称量法难于实现的情况。20/34一、概念 1、定义 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工件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后所引起的一种局部区域发生小片(块)状剥落的表面疲劳损伤现象,称接触疲劳(表面疲劳磨损、疲劳磨损) 接触形式:线接触和点接触。7.4 金属的接触疲劳金属的接触疲劳21/34 2、接触疲劳宏观特征 小痘状、贝壳状或其它不规则状凹坑。 图7-6 接触疲劳表面形貌22/34 3、接触疲劳破坏的分类 接触疲劳包括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并且裂纹形成占据的时间长,而裂纹扩展所占据的时

    8、间很短。 麻点剥落(点蚀)、 浅层剥落、深层剥落(表面压碎)。23/344、接触疲劳损伤过程 金属局部反复塑性变形裂纹的形成裂纹的扩展金属表面的剥落,麻点。接触疲劳疲劳磨损 接触应力: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在表面上产生的局部压入应力。24/34二、接触疲劳破坏机理 金属局部反复塑性变形裂纹的形成裂纹的扩展金属表面的剥落。 从综合切应力的分布和大小,材料的强度相互比较,决定了裂纹产生的部位和接触疲劳类型。25/341、麻点剥落:裂纹起源于表面的接触疲劳损伤。 (1) 滑动加滚动条件下:切向摩擦力较大,使最大综合切应力转移至表面。 (2) 表面存在质量缺陷:软点、硬点、夹杂物等,造成抗剪强度不足。 深

    9、度:0.10.2mm的小块剥落。 形态:麻点是些针状或痘状的凹坑。26/34麻点剥落形成过程示意图27/34提高麻点剥落抗力措施: (1) 提高机件表面的塑性变形抗力; (2) 提高零件表面光洁度,使F降低,表面折叠几率降低; (3) 提高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油楔作用。28/34 2、浅层剥落:裂纹起源于次表层的接触疲劳损伤。 深度:0.20.4mm。 浅层剥落在次表层(最大切应力处):0.786b处或0.5b处;实际多在0.50.7b处。29/34浅层剥落过程示意图 30/34 过程:在0.50.7b处,首先滑移变形一定循环N产生疲劳裂纹沿应力,夹杂物走向发展形成二次裂纹扩展到表面另一端形成悬

    10、臂梁压断,浅层剥落。 提高浅层剥落抗力措施: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抗力,进行整体或表面强化,使0.50.786b处的切变强度。 提高材料纯净程度,夹杂物数量。31/343、深层剥落(压碎性剥落) 裂纹起源于表面硬化层下过渡区。 原因:过渡区强度不足。深层剥落过程示意图 32/34 提高深层剥落抗力的措施:提高机件心部强度;增大硬化层深度;控制渗层金相组织,碳化物级别,马氏体级别,残余奥氏体级别等。33/34四、影响接触疲劳抗力的因素 (一) 内部因素 从非金属夹杂,热处理组织状态,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表面硬化层深度,残余内应力来考虑。 (二) 外部因素 从表面粗糙度与接触精度,硬度匹配,装配质量,润滑情况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194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