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素肥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钾素肥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肥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章 磷、钾素肥料土壤肥料学通论土壤中的磷土壤中的磷 土壤全磷:取决于成土母质、风化程度和土壤中磷的淋出有机磷有机磷无机磷无机磷土壤溶液磷土壤溶液磷土壤溶液磷土壤溶液磷无无 机机 态态 磷磷v土壤磷主要来自磷灰石的风化。土壤磷主要来自磷灰石的风化。v耕地土壤中,形成多种磷化合物耕地土壤中,形成多种磷化合物 水稻土中闭蓄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为主水稻土中闭蓄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为主 酸性土壤中除了蓄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之外还有酸性土壤中除了蓄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之外还有铝结合态的磷铝结合态的磷 石灰性土壤中以磷酸钙为主石灰性土壤中以磷酸钙为主土壤中的有机磷v肌醇磷酸盐肌醇磷酸盐v核酸核酸v磷酯磷酯磷在土壤中的转
2、化异成分溶解异成分溶解固定固定 化学固定化学固定 磷灰石,磷铝石与磷铁矿磷灰石,磷铝石与磷铁矿 吸附固定吸附固定 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 有机质有机质-Al-Fe-复合体和碳酸钙复合体和碳酸钙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土壤中磷的释放土壤中磷的释放OFeFeOOPOHOOHO-O-OOC - CH2C - CH2-OOC - CH2HO - C - COOHFeFeOOC - CH2HO - C - COOHOOP-OO+Ca5(PO4)3OH2H+Ca4H(PO4)3 + Ca2+ + H2O2H+3CaHPO4 + Ca2+ 6H+6CaH2PO4 + 6Ca2+ 磷在土壤中的
3、移动磷在土壤中的移动 磷在大多数土壤中很少移动。它通常滞留在磷在大多数土壤中很少移动。它通常滞留在矿物风化或施肥所在的位置。矿物风化或施肥所在的位置。虽然磷在砂质土中的移动比在粘土中强,但虽然磷在砂质土中的移动比在粘土中强,但很少由于淋洗而损失。很少由于淋洗而损失。地表侵蚀(径流)能带走含磷的土壤颗粒。地表侵蚀(径流)能带走含磷的土壤颗粒。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植物体内磷的含量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植物体内磷的含量(P2O5) 约为干物重的约为干物重的0.2-1.1%。v注:肥料中的磷含量用注:肥料中的磷含量用P2O5表
4、示,植物中的磷含量表示,植物中的磷含量可用可用P2O5也可用也可用P表示,但自然状态下没有表示,但自然状态下没有P2O5存存在于肥料中,在于肥料中, P2O5是相对磷含量的一种标准表示。是相对磷含量的一种标准表示。v将将P转换成转换成P2O5只要乘以只要乘以2.29便可,将便可,将P2O5转换成转换成P则乘以则乘以0.43。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v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组织磷含量不同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组织磷含量不同u油料作物含磷量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油料作物含磷量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谷类作物于谷类作物u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u繁殖器官高于营
5、养器官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u种子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根系种子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根系植物体内磷的形态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形态和分布v形态:形态: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磷量的85%,无机磷仅占,无机磷仅占15%左右。左右。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只存在于细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只存在于
6、细胞质中。胞质中。植物体内磷的再分配植物体内磷的再分配v磷在作物体内再磷在作物体内再分配、再利用的分配、再利用的能力很强能力很强v植株的缺磷首先植株的缺磷首先从老的器官开始从老的器官开始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一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一v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u核酸(由磷酸、戊糖和含氮杂环组成)与核酸(由磷酸、戊糖和含氮杂环组成)与 核蛋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蛋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u磷脂磷脂u植素植素u腺苷三磷酸(腺苷三磷酸(ATP)及其它含磷化合物)及其它含磷化合物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二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二v磷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磷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u磷参与光
7、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磷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产生ATPuCO2的固定和同化产物形成要磷参加的固定和同化产物形成要磷参加u蔗糖在筛管中以磷酸脂形态运输蔗糖在筛管中以磷酸脂形态运输生产实践生产实践v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呈紫红色。(缺磷症状)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v根系因素:根系形态、根毛,根系分泌物的数量、根系因素:根系形态、根毛,根系分泌物的数量、种类、根的阳离子代换量种类、根的阳离子代换量v土壤因素:供磷状况、土壤因
8、素:供磷状况、pHpH(6.5-7.5)6.5-7.5)、通气(、通气(淹水淹水条件下磷的有效性高条件下磷的有效性高)、温度、质地)、温度、质地 磷磷 肥肥v骨粉曾经是磷肥最早的利用方式;v磷矿石是加工、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之一磷矿资源磷矿的加工方法v机械法:机械粉碎、磨细制成;难溶性磷肥;机械法:机械粉碎、磨细制成;难溶性磷肥;难溶或微溶;难溶或微溶;v酸制法:用酸处理磷矿粉;制成酸制法:用酸处理磷矿粉;制成水溶性磷肥(H2PO4-);溶于水,肥效快;v热制法:利用高温使磷矿石分解,制成热制法:利用高温使磷矿石分解,制成弱溶性磷肥(HPO42-)或 Ca3(PO4)2 ;弱酸溶性;v水溶性磷肥
9、:普通过磷酸钙(普钙)水溶性磷肥:普通过磷酸钙(普钙) 重过磷酸钙(重钙)重过磷酸钙(重钙) 磷酸铵磷酸铵 硝酸磷肥硝酸磷肥 磷酸二氢钾等;磷酸二氢钾等;v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脱氟磷肥脱氟磷肥 钢渣磷肥钢渣磷肥 偏磷酸钙等偏磷酸钙等农业上常见磷肥种类 Ca(H2PO4)2H2O CaSO42H2O常见磷肥的主要性质水溶性磷肥的基本性质肥料品种主要成分主要化合物溶解性能吸湿性普通过磷酸钙P:69S:1020Ca:20Ca(H2PO4)2H2OCaSO42H2O86%溶于水,其它溶于柠檬酸(盐)溶液遇潮结块重过磷酸钙P:2022Ca:1216Ca(H2PO4)2H2O同上
10、吸湿有腐溶性磷酸一铵P:2026N:1013NH4H2PO495100%溶于水磷酸二铵P:2023N:1518(NH4)2H2PO4同上2A。中低品位磷矿多;B。含有Mg,Ca, Si等多种元素;C。酸性土壤上应用效果好于过磷酸钙;D。碱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上也大量施用, 可以与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弱酸溶性磷肥的基本性质磷肥品种主要成分%主要化合物溶解性能钙镁磷肥P:610钙镁硅磷盐溶于柠檬酸沉淀磷肥P:813CaHPO4CaHPO42H2O溶于柠檬酸钢渣磷肥P:495CaOP2O5SiO2 7CaOP2O5SiO2溶于柠檬酸磷肥的合理施用喜磷喜磷 豆科、绿肥、油菜不喜磷不喜磷 禾本科作物旱旱轮作
11、 磷肥优先分配于喜磷作物;需磷特性相似,则优先分配越冬作物水旱轮作:旱重水轻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肥反应的分级指标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肥反应的分级指标测定测定方法方法 有效磷有效磷(P)含量)含量 作物对磷肥的反应作物对磷肥的反应 0.5MNaHCO3 浸提法浸提法 5ppm 15ppm 严重缺磷,对磷肥反应极好,磷严重缺磷,对磷肥反应极好,磷是限制因子是限制因子 缺磷,磷肥有良好的反应缺磷,磷肥有良好的反应 对需磷迫切的豆科及绿肥作物,对需磷迫切的豆科及绿肥作物,磷肥有效,对水稻小麦效果不显磷肥有效,对水稻小麦效果不显著著 一般无效一般无效 v各个时期都吸收P,但以生长早期吸收快;v通常作基肥施入
12、; 碱性/石灰性土壤水溶性磷肥; 酸性土壤弱酸溶性磷肥较好; 生长期短的作物水溶性磷肥;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v平衡施肥,合理的N:P比;v水田、雨季旱田不施含硝态氮的磷肥;v方式:全层撒施和集中施用;钾素肥料v地壳中钾的含量地壳中钾的含量(平均平均)约为约为2.3%,大部分土壤含,大部分土壤含钾量为钾量为0.5%2.5%,平均为,平均为1.2%。红壤、砖红壤红壤、砖红壤等风化强烈,是含钾量等风化强烈,是含钾量最低最低的土壤种类。的土壤种类。 v我国地域性分布规律:我国地域性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减,减,东南地区土壤多缺东南地区土壤多缺钾钾。西西北北南南东东渐减渐减渐
13、增渐增 一、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和形态一、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和形态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态钾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态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1. 矿物态钾矿物态钾占占全钾量的全钾量的90%98%,存在于微斜长石,存在于微斜长石、正斜长石和白云母中,以正斜长石和白云母中,以原生矿物原生矿物形态分布形态分布在土壤粗粒部分。在土壤粗粒部分。(二二) 形态形态2. 缓效态钾缓效态钾约占约占全钾量的全钾量的2%,最高可达,最高可达6%。主要。主要为为晶晶层固定态钾层固定态钾和存在于和存在于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如水云母如水云母和以及部分黑云母中。和以及部分黑云母中。钾的钾的晶格固
14、定晶格固定作用作用: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 (主要主要为为2:12:1型粘土矿物型粘土矿物) )吸水膨胀,使半径与晶格孔隙半吸水膨胀,使半径与晶格孔隙半径相当的径相当的K K+ +进入晶格的孔穴中,而当失水以后晶层进入晶格的孔穴中,而当失水以后晶层收缩,落入孔穴中的收缩,落入孔穴中的K K+ +较难回复到自由状态,这种较难回复到自由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现象称为钾的晶格固定作用钾的晶格固定作用。它难以与其它离子产。它难以与其它离子产生离子交换,所以生离子交换,所以是非交换性钾是非交换性钾。(2) 土壤对钾的固定土壤对钾的固定晶格固定:晶格固定:在土壤干湿交替影响下,速效性钾进在
15、土壤干湿交替影响下,速效性钾进入入2:1型粘土矿物晶片层间而被固定的现象。型粘土矿物晶片层间而被固定的现象。K+在粘土矿物上的不同位点在粘土矿物上的不同位点3. 速效性钾速效性钾占全钾的占全钾的l%2%其中其中 交换性钾交换性钾约占约占90%水溶性钾水溶性钾约占约占l0% 速效性钾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速效性钾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矿物态钾矿物态钾缓效态钾缓效态钾 交换性钾交换性钾 有机体中的钾有机体中的钾水溶性钾水溶性钾 风化风化风化风化分解分解生物固定生物固定生物固定生物固定解吸解吸晶格固定晶格固定吸附固定吸附固定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形态植物体内钾的含量、
16、形态v植物体内钾的含量(植物体内钾的含量(K2O)约占干物重的)约占干物重的0.3%-5.0%,v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K量超过含量超过含N量。量。 v植物体内含钾量因作物种类、器官不同而不植物体内含钾量因作物种类、器官不同而不同同植物体内钾的分布植物体内钾的分布v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含钾量较高含钾量较高v种子中含钾量较低,茎秆含量较高种子中含钾量较低,茎秆含量较高v块根、块茎含钾量也比较高块根、块茎含钾量也比较高植物细胞内钾的分布植物细胞内钾的分布v细胞质中钾
17、浓度的水平较低,十分稳定细胞质中钾浓度的水平较低,十分稳定v过量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过量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v钾不形成化合物,钾以离子形态吸附在原生钾不形成化合物,钾以离子形态吸附在原生质胶体表面,存在于细胞中质胶体表面,存在于细胞中植物体内钾的再分配与再利用植物体内钾的再分配与再利用v钾在植物体内再利用率高钾在植物体内再利用率高v钾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钾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器官和组织中钾在植物中的作用钾在植物中的作用 v钾在植物中并不形成有机化合物。钾在植物中并不形成有机化合物。v主要功能与植物新陈代谢有关。主要功能与植物新陈代谢有关。v以活性离子态存在,
18、主要功能是催化作用。以活性离子态存在,主要功能是催化作用。 钾的营养作用钾的营养作用(一)促进酶的活化(一)促进酶的活化v一般认为,钾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酶。一般认为,钾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酶。若激活作用发生在一个或数个钾离子连若激活作用发生在一个或数个钾离子连接的酶分子表面时,钾可改变酶分子形接的酶分子表面时,钾可改变酶分子形状并暴露出酶的活性位点。这些酶在植状并暴露出酶的活性位点。这些酶在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长点的分生组织中显物的地上和地下生长点的分生组织中显得特别丰富,那里细胞分裂特别快而且得特别丰富,那里细胞分裂特别快而且生成初生组织。生成初生组织。钾的营养作用钾的营养作用v(二)促进光能利
19、用,增强光合作用(二)促进光能利用,增强光合作用v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叶绿素的合成v改善叶绿体的结构改善叶绿体的结构v钾促进叶片对钾促进叶片对COCO2 2同化同化v植物需要钾参与合成高能磷酸盐分子植物需要钾参与合成高能磷酸盐分子ATP。ATP产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供钾不足产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供钾不足时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同化为糖的量急剧时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同化为糖的量急剧下降。下降。v叶片钾总量的叶片钾总量的50%集中在叶绿体内。提高集中在叶绿体内。提高作物叶片中钾水平对光合速率有益。作物叶片中钾水平对光合速率有益。 (三)促进糖代谢(三)促进糖代谢 淀粉合成酶是控制葡萄糖进入长链淀淀粉
20、合成酶是控制葡萄糖进入长链淀粉分子中的连接速率的关键酶。其活粉分子中的连接速率的关键酶。其活化需要钾。化需要钾。 可溶性糖类转化为淀粉是籽粒灌浆过可溶性糖类转化为淀粉是籽粒灌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籽粒的质量而籽粒的质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四)促进蛋白质合成(四)促进蛋白质合成v促进氮的吸收和利用促进氮的吸收和利用v促进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合成促进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合成v促进豆科植物根瘤的固氮作用促进豆科植物根瘤的固氮作用v植物吸氮与蛋白质合成也需要钾。缺钾植株吸氮总量一般较低且蛋白质的合成也少,这可由积累的氨基酸来证明。同样,上述两种过程均
21、需要ATP,钾就是通过参与ATP供应而参与以上两过程的。v对甘蔗的研究表明,非蛋白质氮在缺钾植株叶片中积累。另外的研究发现,游离氨基酸在缺钾大麦植株叶片中积累,极度缺钾植株中,游离氨基酸浓度下降而酰胺浓度上升。v业已观察到,供钾不足条件下生长的某些禾本科植物中积累酰胺态氮并且其转化为蛋白质的量减少。改善供钾后蛋白质氮增加,相应酰胺态氮减少。v据报道,钾对苜蓿、蚕豆、毛叶苕子等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效果良好。供钾水平高可提高结瘤量、固氮速率、固氮酶活性和生物产量。固氮酶是根瘤菌细胞中一种负责将N2还原为NH3的酶。由此生成的NH3释入寄主豆科植物细胞中并用来合成氨基酸。N2还原程度视碳水化合物的供应
22、而定。钾似乎可促进碳水化合物向根瘤运输并用来合成氨基酸。钾的营养作用钾的营养作用v(五)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五)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v植株中钾对其他阳离子的优势使其对渗透植株中钾对其他阳离子的优势使其对渗透压的调节起特别重要的作用。钾提供了许压的调节起特别重要的作用。钾提供了许多渗透多渗透“拉力拉力”,将水,将水“拉拉”入植物根系。入植物根系。缺钾植株耐受缺水的能力较差,主要因其缺钾植株耐受缺水的能力较差,主要因其不能充分利用有效水。不能充分利用有效水。钾的营养作用钾的营养作用v(六)增强植物抗性(六)增强植物抗性v抗旱抗旱v抗寒抗寒v抗盐抗盐v抗病抗病v抗倒伏抗倒伏为何抗旱?为何抗旱?v钾
23、通过提高植株的紧涨度(叶细胞内水分钾通过提高植株的紧涨度(叶细胞内水分充足产生的刚性)维持其内压,而有助于充足产生的刚性)维持其内压,而有助于植物更有效地利用水分。植物更有效地利用水分。v蒸腾是通过气孔失水,是植物水分利用的蒸腾是通过气孔失水,是植物水分利用的主要部分。钾能通过调节气孔开张影响蒸主要部分。钾能通过调节气孔开张影响蒸腾速率及水分的吸收。腾速率及水分的吸收。v缺雨时钾能保证玉米增产缺雨时钾能保证玉米增产164公斤公斤/亩,降亩,降雨过多时增产雨过多时增产200公斤公斤/亩,降雨适中时增亩,降雨适中时增产产33公斤公斤/亩。亩。 抗倒伏抗倒伏v作物长成后,倒伏作物长成后,倒伏会造成收
24、获损失。会造成收获损失。它可能把预期的丰它可能把预期的丰收变为欠收。钾能收变为欠收。钾能有助于减轻倒伏。有助于减轻倒伏。v钾减轻高梁倒扶造钾减轻高梁倒扶造成的收获困难),成的收获困难),K2O超过超过18公斤后公斤后产量增加很小,但产量增加很小,但直到高达直到高达24公斤公斤K2O亩时倒伏都亩时倒伏都持续减少。持续减少。 氮和钾对玉米产量和断茎的影响氮和钾对玉米产量和断茎的影响 施施K2O量量不施氮不施氮施氮施氮6公斤公斤/亩亩施氮施氮12公斤公斤/亩亩产量产量公斤公斤/亩亩0100140159630548549712247510539 断茎率断茎率(%)095759643812444资料来源
25、:Schulte, Proc. Wisconsin Fert. And Aglime Conf., p. 58 (1975).v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且可再利用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且可再利用v早期不易观察到缺钾症状早期不易观察到缺钾症状v严重缺钾时,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并逐严重缺钾时,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并逐渐坏死,叶片暗绿无光泽渐坏死,叶片暗绿无光泽v褐色坏死组织与缺钾时腐胺积累有关褐色坏死组织与缺钾时腐胺积累有关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水稻缺钾第三节第三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一、钾盐矿资源与钾肥制造原理一、钾盐矿资源与钾肥制造原理(一一) 钾盐矿资源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