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用户(可爱的嘎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 方案 2016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第六 我们 中华文化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016高考导航考纲展示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命题特点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天津2安徽7北京26安徽9江苏19山东42(2)1.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从考查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北京41(3)广东37(3)江苏24山东42(2
2、)天津10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海南17新课标全国19福建29核心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159一、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二、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
3、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横向、
4、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题组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能因人而异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
5、一张王牌”,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抹杀了文化与经济的不同,观点错误。答案A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中华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华茶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BC D解析:选C。茶“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说明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符合题意。“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6、集中展示,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题组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013高考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观点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观点正确;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观点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
7、自的特色,而不是“融合统一”,观点错误。答案A2.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明朝初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由来自安徽、江西等省的屯军带来,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地戏以表演古朴粗犷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这表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安顺地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A BC D解析:选B。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以表演古朴粗犷而著称,表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符合题意,干肢不符。安顺地戏是明朝初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由来自安徽、江西等省的屯军带来,表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
8、要途径,符合题意。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安顺地戏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核心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160一、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二、意义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点拨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收
9、和借鉴其积极成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014高考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发展的途
10、径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当选;“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当选;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没有使文化差异性消失,排除;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排除。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曾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由
11、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 BC D解析:选D。泉州宗教景观独具魅力,表明泉州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符合题意。“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表明泉州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符合题意。不同的宗教文化融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说法错误。泉州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说法错误。核心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161一、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
12、华民族的骄傲。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区别概念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
13、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
14、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在中国,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完全不同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各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
15、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B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
16、值各异,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答案A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传统戏曲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戏中,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这表明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C D解析:选D。“传统戏曲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表明中国戏曲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符合题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
17、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表明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中“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观点错误。中“永不过时”,观点错误。1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