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期末复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控期末复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控 期末 复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重点: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的简化及求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简化及求传递函数 结构图转化为信号流图结构图转化为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11101110( )( )( )mmmmnnnnb sbsbsbC sG sR sa sasa sa系统系统R(s)C(s)第二章第二
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niimiipszsksG11)()()()1)(1)(3()2)(1(2685422)(232jsjssssssssssG 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 (1 1)零极点形式)零极点形式根轨迹的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根轨迹的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传递函数的几种形式 (2 2)时间常数形式)时间常数形式系统的放大系数(传递系数)系统的放大系数(传递系数) 212112211221) 12() 1() 12() 1()(nllllnjjvmkkkkmiisTsTsTssssKs
3、GniivmiisTssKsG11) 1() 1()(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放大系数与根轨迹增益的关系系统的放大系数与根轨迹增益的关系 11()()miiniikzKp 系统的放大系数系统的放大系数 根轨迹增益根轨迹增益 ks1s11Ts12122TssT1s1222ssse放大环节(比例环节):放大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振荡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滞后环节(纯时滞环节):滞后环节(纯时滞环节): 线性系统的基本环节线性系统的基本环节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
4、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结构图结构图 (1)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结构图的基本组成 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 引出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引出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 方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方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 )(1sG
5、)(2sGRC)(1sG)(2sGRC)(1sGRC)(2sG)(1sG)(2sGRC)(1sG)(2sGRC)()(1)(211sGsGsGRC(2) 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 基本变换法则基本变换法则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比较点后移比较点后移 比较点前移比较点前移 (3) 基本变换法则基本变换法则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前移 引出点后移引出点后移 (4) 结构图的化简方法结构图的化简方法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化简
6、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结构图化简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利用等效变换法则,通过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利用等效变换法则,通过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消去交叉回路,变换成可以运算的几种基本的简单回路。消去交叉回路,变换成可以运算的几种基本的简单回路。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流图的定义:信号流图的定义:。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Mason公式公式: 特征式特征式 前向通路的条数前向通路的条数 第第k k条前向通路的总增益条前向通路的总增益 所有不同回路的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不同回路的回路增益之和 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两两互不接触回路
7、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互不接触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三个的回路增益乘互不接触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三个的回路增益乘 积之和积之和 第第k 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 (把与第把与第k k条前向通路接条前向通路接 触的回路去除,剩余回路构成的子触的回路去除,剩余回路构成的子特征式)特征式)用用求传递函数求传递函数 nkkk 11G(s)P 1iijijkLL LL L L nkPiLijLLijkLL Lk 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会受到两类外作用信号的影响控制系统会受到两类外作用信号的影响: :(1)(1)输入信号输入信号( (给定值、参考输入给定值、参考
8、输入) )(2)(2)扰动扰动( (干扰干扰) )几种传递函数:几种传递函数:(1) 开环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2) 闭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 (3) 误差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 当当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和扰动扰动同时同时作用于系统时,可分开作用于系统时,可分开讨论,再应用讨论,再应用叠加原理叠加原理。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CG1G2G3G2H1H( )R s( )C s( )E s1.1.试进行结构图化简,并求传递函数:试进行结构图化简,并求传递函数:( )( )( ),( )( )( )C sE sC sR sR
9、sN s( )N s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 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 ( )( )C sR s1G( )R s2G3G4G( )C s- -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重点:重点: 稳稳- -稳定性判别稳定性判别 快快- -时域指标计算时域指标计算 准准- -稳态误差求取稳态误差求取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稳定性的判断稳定性的判断 线性系统稳定充分必要条件是线性系统稳定充分必要条件是p 有一对特征根在有一对特征根在虚轴上虚轴上-临界稳定系统临界稳定系统。 输出为等幅振荡输出为等幅振荡p 有位于有位于S右半平面的
10、特征根右半平面的特征根不稳定系统,不稳定系统, 输出为发散输出为发散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劳斯判据劳斯判据: 已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式中所有系数均为实数,且 ,则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上述。1110( )0nnnnD sa sasa sa0na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根据这一原则,在判别系统的稳定性时,可,假如但是,假若特征方程的所有系数均为正数,并不能肯定系统是稳定的,还要做进一步的判别。因为上述所说的原则只是系统稳定性的,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2411352123312341231101nnnnnnnnnnnsaaasaaas
11、bbbscccsdddsfsg表中211314215131111167nnnnnnnnnnnnnnnaabaaaaabaaaaabaaa 131121152131173141111nnnnnnaacbbbaacbbbaacbbb 考察阵列表考察阵列表。假若劳斯阵列表中第一列系数假若劳斯阵列表中第一列系数均为正数,则该系统是稳定的。均为正数,则该系统是稳定的。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1)(1)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0 无阻尼无阻尼 1,2nj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stt 5%的稳态值的稳态值响应稳态值响应稳态值第
12、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rdt 21pdnt 21%pe 1002Ttns445Ttns33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稳态误差稳态误差 由上式可知,稳态误差与由上式可知,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和系统的参数、结构系统的参数、结构有关。有关。根据根据终值定理终值定理,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为:,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0( )lim ( )lim( )lim1( )( )sstsssR see tsE sG s H s 图图3-24 3-24 非单位反馈系统非单位反馈系统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典型输入信号典型输入信号 (1) 单位阶跃信号单位阶跃信号(2) 单位速度
13、信号单位速度信号(斜坡信号斜坡信号)(3) 单位加速度信号单位加速度信号(抛物线信号抛物线信号)1( )1( ) ( ) ( )-1zr ttR sR zsz221( ) ( ) ( )( -1)Tzr ttR sR zsz 223311(1)( ) ( ) ( )22( -1)T z zr ttR sR zsz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 )( )( )()miiKnviiKszGsG s H sssp 系统类型常按其开环传递函数中串联系统类型常按其开环传递函数中串联来分来分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0lim( )
14、( )psKG s H s 11sspeK 0lim( )( )vsKsG s H s 1ssveK 20lim( )( )asKS G s H s 1ssaeK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系统系统 阶跃输入阶跃输入 r(t)=1 r(t)=1斜坡输入斜坡输入 r(t)=t r(t)=t抛物线输入抛物线输入r(t)=tr(t)=t2 2/2/2O O型型1 1型型2 2型型1/(1+1/(1+K Kp p) )0 00 01/1/K Kv v0 0 1/1/K Ka a不同类型系统在各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情况列表:不同类型系统在各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情况列表: 第二
15、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部分练习答案部分练习答案 第一题答案:第一题答案: 第二题答案:第二题答案: 部分练习答案部分练习答案 部分练习答案部分练习答案 第三题答案:第三题答案: 部分练习答案部分练习答案 第三题答案:第三题答案: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重点:重点: 根轨迹图的绘制根轨迹图的绘制 稳定性判别稳定性判别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根轨迹:系统某一参数由系统某一参数由0 0 变化时,变化时,特征方程特征方程 的根的根在在s s平面相应变化所描绘出来的轨
16、迹。平面相应变化所描绘出来的轨迹。niimiipszsksG11)()()(根轨迹的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根轨迹的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规则规则1 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绘制根轨迹的七条规则绘制根轨迹的七条规则 规则规则2 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规则规则3 3 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规则规则4 4 渐近线:渐近线:mnzpnimjiia 11 (21),0,1,2,1akknmnm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规则规则5 5 分离点分离点 d d两条或两条
17、以上的根轨迹分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根轨迹分支在S S平面上某点相遇又立平面上某点相遇又立即分开,则称该点为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即分开,则称该点为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d d可由以下可由以下方程求得:方程求得:分离角为分离角为: :L L为进入分离角的根轨迹的分支数。为进入分离角的根轨迹的分支数。 mjjniizdpd1111(21)/kl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 规则规则6 6 起始角和终止角起始角和终止角 根轨迹离开复数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间的夹角称为根轨迹离开复数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间的夹角称为 起始角,进入复数零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间的夹角称起始角,进入复数零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
18、轴间的夹角称 为终止角,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为终止角,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mn180(sz )-(sp )jij1i1ilpl mn180(sz )-(sp )jij1i1jlzl 起始角起始角终止角终止角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规则规则7 7 与虚轴交点:与虚轴交点:1 1)系统临界稳定点)系统临界稳定点2 2)s = j 是特征根是特征根若根轨迹与虚轴相交,其交点处的若根轨迹与虚轴相交,其交点处的 值和相应的值和相应的K*可由可由劳斯判据劳斯判据求得,或将求得,或将 代入特征方程,并令代入特征方程,并令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0 0求得。求得。sj 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