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全套课件339P).ppt(339页)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原理(全套课件339P).ppt(339页)》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原理 全套 课件 339
- 资源描述:
-
1、1-1 1-1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1-3 1-3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的特点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的特点1-4 1-4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3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机械和机械设计发展的历史5 桔槔桔槔 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简单的汲水工
2、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6洗衣机的发明19世纪中期,人们利用机械模仿人工洗涤的动作,即通过翻滚、摩擦、水的冲刷,并借助洗涤剂的去污作用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随后,又出现了第一台蒸汽洗衣机78自动换刀机构滚珠螺杆传动机构9101112小型精密之伺服冲床130-10-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5原动机与工作机16汽车飞机胶片放映机挖掘机机床(牛头刨床)切糕机181920内燃机的四个冲程21232425262728机器具有以下三点共同特征30313233常用的机构有常用的机构有: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螺
3、旋传动机构等。34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机构3637380-20-2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4041例如:例如:用齿条刀具加工齿轮时,齿轮的齿形就是由刀具与轮坯间相互包络形成的。43例如,以下几种机构(齿轮、凸轮、连杆机构)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机构更好些,这要由设计者进行创造性运用。4546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运动副元素:圆柱面、圆孔面运动副元素:圆柱面、圆孔面图图 2-1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运动副元素:棱柱面、棱孔面运动副元素:棱柱面、棱孔面图图 2-2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运动副元素:两齿廓曲面运动副元素
4、:两齿廓曲面运动副元素:球面与平面运动副元素:球面与平面运动副元素:圆柱面与平面运动副元素:圆柱面与平面a)b)c)图图 2-3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上页返回上页运动副名称运动副符号两运动构件构成的运动副 两构件之一为固定时的运动副转动副平面运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空间运动副级)( 级)( 级)( 级)(级)(级)点接线触接高触副高与副( 级)( 级)( 级)( 级)圆柱副球面球副面及销螺旋副(级)(级)(级)(级)(级)(级)( 级)( 级)常常用用运运动动副副的的简简化化符符号号(3).表表 2-1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运动副名称运动副符号两运动构件构成的运动副 两构件之一为固定时的运
5、动副转动副平面运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空间运动副级)(级)(级)(级)(级)(级)点接线触接高触副高与副( 级)(级)(级)( 级)圆柱副球面球副面及销螺旋副(级)(级)(级)(级)(级)(级)(级)(级)常常用用运运动动副副的的简简化化符符号号表表 2-1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yzxa)b)c)d)图图 2-6图图 2-7返回上页返回上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在支的架电上机带传动链传动齿条轮传齿动圆轮锥传齿动圆杆柱传蜗动摩擦传轮动外圆轮啮柱传合齿动内圆轮啮柱传合齿动凸传轮动槽机轮构棘机轮构外啮合内啮合外啮合内啮合表表2-2返回上页返回上页表 2-3 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杆、轴类
6、 构件固定构件同一构件两副构件三副构件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表表 2-3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而如果再给定另一个独立的而如果再给定另一个独立的运动参数,则此机构的运动运动参数,则此机构的运动就完全确定了。就完全确定了。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如果两构件在多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且转动轴线重合如果两构件在多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且转动轴线重合(图图2-17),则只能算一个转动副。),则只能算一个转动副。图图2-17AA返回首页返回首页a)b)图图 2-19
7、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没加杆没加杆EF时:时:F=3n-(2Pl+Ph)-F=33-(24+0)-0=1加了杆加了杆EF后:后:F=3n-(2Pl+Ph)-FF=3n-(2Pl+Ph)-F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解解: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a)b)图图 2-25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图图 2-27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图图 2-28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a)b)c)d)图图 3-212221P112PVM1M2t12tM21nn2P12M121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图图 3-3
8、432P24P2312P12P13P344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图图 3-3432P24P2312P12P13P344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p(o)d5cbd(d4)b)p(o)d5cb d(d4)knnsc)图图 3-5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cpe2be4,e5b) 速度分析速度分析c) 加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banCDccce4,e5e2e2anCBatCBatCDP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g2g3b g1,p
9、(o,d,e)ckab)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pcbedb) 速度多边形速度多边形P14ABCDEFG11234562 2a) 图图 3-9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图图3-10pc2c1b)a)123412MADC(C1,C2)B返回首页返回首页xOyAetenel图图3-5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1.矢量方程解析法矢量方程解析法 1.1矢量分析的有关知识矢量分析的有关知识如图如图3-11,设已知构件,设已知构件OA的的l,l为杆矢量,为杆矢量,分别用分别用e、et、en表示:单位矢、切向单位矢及法向单位矢。表示:单位矢、切向单位矢及
10、法向单位矢。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x xO Oy ye e2 2e e1 12 21 11212图图- - e1 e2=cos12=cos(2-1) (3-13) e i=ei=cos, e j=ej=sin (3-14) e e=e2=1, e et=0, e en=-1 (3-15) e1 e2t=-sin(2-1) e1e2n=-cos(2-1)矢量方程解析法还用到下列关系(图矢量方程解析法还用到下列关系(图3-12):):(3-16)返回首页返回首页A Ax xy yD DC CB B1 12 23 34 4l l1 1l l2 2l l3 3l l4 4a ab bP P
11、1 1 2 2 3 3 1 1图图- -1.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如如图图3-13所示的四杆机构:所示的四杆机构: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等角速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等角速度度1,原动件,原动件1的方位角的方位角1。对其进行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对其进行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分析。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3= 2= (3-25)(3-26)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A Ax xy yD DC CB B1 12 23 34 4l l1 1l l2 2l l3 3l l4 4a ab bP P 1 1 2 2 3 3 1 1图图-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l1sin1l
12、1cos1 (-)(-)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2l2cos2 3l3cos32 l2sin2 3l3sin3 = - 1l1sin1 1l1cos1+ 1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动代换其优点是在代换后,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不会发生改变。但其代换点K的位置不能随意选择,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因静代换不满足代换的第三个条件,故在代换后构件的惯性力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此误差能为一般工程计算所接受。因其使用上的简便性,更常为工程上所采纳。(2)移动副中总反力及其方向确定 我们把运动副中的法向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称为运动副中的总反力(如图),以FR21表示。再根据力平衡,作力三角形,可得F=Gtan(+)
13、 (4-9) 如图,设已知作用在滑块1上的铅垂载荷G,现需求使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上升(正行程)时所需的水平驱动力F。 求解时应先做出总反力FR21的方向;根据滑块的力平衡条件,可得F,=Gtan(-) (4-10)分析结果:斜面机构考虑摩擦时驱动力与阻抗力的关系为正行程(滑块沿斜面上升的过程): F =Gtan(+)反行程(滑块沿斜面下降的过程):F = Gtan(-)矩形螺纹 螺母1和螺杆2构成矩形螺旋副。可简化为滑块1沿斜面2的滑动关系。 它可看作与矩形螺纹的当量摩擦系数不同。其当量摩擦系数为 fv=f/sin(90-)=f/cos 当量摩擦角为 v=arctanfv拧紧和放松螺母所需的力
14、矩分别为 M =Gd2tan(+v)/2 (4-13) M =Gd2tan(-v)/2 (4-14)三角形螺纹轴颈与轴承构成转动副。当轴颈在轴承中回转时,必将产生摩擦力来阻止其回转。下面讨论如何计算这个摩擦力对轴颈所形成的摩擦力矩。 具体内容(2)轴端的摩擦 轴用以承受轴向力的部分称为轴端。(如图)当轴端1在止推轴承2上旋转时,接触面间也将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对轴回转轴线之矩即为摩擦力矩Mf , 其大小可如下求出。取出环形微面积ds=2d,设ds上的压强p为常数,(如图) 则其面积上的正压力为 dFN=pds,摩擦力为dFf=fdFN=fpds,dFf对回转轴线的摩擦力矩dMf为 dMf= dF
15、f= fpds轴端所受的总摩擦力矩Mf为 Mf= (4-18)RrRrsdpffpd22上式的解可分下述两种情况来讨论。2)跑合轴端 即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的轴端。 由于磨损的关系,这时轴端与轴承接触面各处的压强假设为处处等磨损,即近似符合p常数的规律。则 根据p常数的关系,知在轴端中心部分的压 强非常大,极易压溃,故对于载荷较大的轴端应作成空心的。 (4-20)(4-19) 通常也将平面高副中摩擦力和法向反力合成一个总反力来研究。总反力FR21的方向也与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倾斜的方向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速度12的方向相反。 需将各运动副中的反力表示为统一规定的形式,将作用于构件上任一点
16、的力矩也应表示为规定的形式; 为便于列出矩阵方程,应注意一下几点:应将平衡方程式写成如下矩阵形式45实际驱动力矩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如图,串联机组的机械效率为) 95 (121Pr211kkkdPPPPPdPPhhhhLL(5-10)由上图得,并联机组的机械效率为)115(PPr/dh一,要设法减小运动副中的摩擦;二,是在能够满足运动及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短机械的传动系统,使机械的功率传递通过的运动副数尽可能少 将力F分解为沿接触面切向和法向的两个分力Ft、Fn。 Ft=Fsin=Fntan是推动滑块1运动的有效分力;而Fn只能使滑块1压向平台2,其所能引起的最大摩擦力为 F
17、fmax=Fntan,图5-1图5-2所以力F任意增大(力臂a保持不变),也不能驱使轴颈转动,即出现了自锁现象。转动副自锁的条件转动副自锁的条件:作用在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摩擦圆之内。 (1)螺旋千斤顶 为了保证图5-3(如下)所示手摇螺旋千图5-3M =Gd2tan(-v)/2令M0(驱动力G为任意值),则得tan(-v) 0,即 v 此即该螺旋千斤顶的自锁条件。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就是利用在刚性转子上加减平衡质量的方法,使其质心回到回转轴线上,从而使转子的惯性力得以平衡的一种平衡措施。 图6-1 当转子以角速度回转时,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 Fi=mi2ri i=1,2 (
18、6-1)式中ri表示第i个偏心质量的矢径。 为了平衡这些离心惯性力,可在转子上加一平衡质量mb。使其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b与 图6-1F= FI+Fb=0 (6-2) 设平衡质量mb的矢径为rb,则上式可化为m1r1+m2r2+mbrb=0 (6-3)式中miri称为质径积,为矢量。 平衡质径积mbrb的大小和方位,可用下述方法求得。如图6-1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力平衡条件,由Fx=0及Fy=0可得 图6-1方向为正)。则平衡质径积的大小为 mbrb= (mbrb)2x+(mbrb) 2y1/2 (6-6) 当转子的宽径比(B/D)大于0.2时,其质量就不能视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了。这时,其偏
19、心质量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如图6-2所示。m3m1m2图6-2FIFIS图 6-3图 6-4半径分别为r1、r2、r3,方位如图所示。当转子以等角速度回转时,它们产生的惯性力FI1、图 6-4F=0, M=0 (6-8) 由理论力学可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与它相平行的两个分力。 如图b所示,可将力F分解成FI、FI两个分力,其大小分别为 再将各离心惯性力按上述方法分别分解到平衡基面及内,即将FI1、FI2、FI3分解为FI1I 、 FI2I 、 FI3I(在平衡基面I内)和FI1 、 FI2 、 FI3(在平衡基面内)。 这样就把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两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了。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