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精品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198442
  • 上传时间:2022-03-20
  • 格式:PPT
  • 页数:138
  • 大小:5.7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精品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审美 活动 基本 性质 精品 课件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美学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那么,我们对审美活动有怎样的了解呢?本章节的内容将以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为题,从多侧面去思考和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和大家一起从对冰心的散文往事之三的阅读欣赏和思考开始: 往事之三,是作家冰心写于1914年2月的作品。 冰心的散文往事之三: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这三色衬成的宇宙,充满了凝静,超逸与庄严;中间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几

    2、乎不容凝视,不容把握! 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生,会踏毁了着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燃枝野餐火光中的喧哗欢笑,杯盘狼藉,会惊起树上稳栖的禽鸟;踏月归去,数里相和的歌声,会叫破了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凄意已足,语音已微;而抑郁缠于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 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想,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 今

    3、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假如我能飞身月中下视,依山上曲折的长廊,雪色侵围阑外,月光浸着雪净的衾绸,逼着玲珑的眉宇。这一带长廊之中,万籁俱绝,万缘俱断,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澈悟,有祈祷,有忏悔,有万千种话 - 这一切,融合着无限之生一刹那顷,此时此地的,宇宙中流动的光辉,是幽忧,是澈悟,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n阅读了这样一段文字后,我们会生发出怎样的联想?n怎样理解冰心在散文中所体验到的“总是太“人间的”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n审美活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活动?第一章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二、审美活

    4、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三、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四、审美活动是能够带来极大审美愉悦的生命活动 首先,“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境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它既是主体得以能动地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呢? 首先让我们从审美活动的例证中思考开来。 竹子,为世人惯常所见的一种自然物,用之,可做器物,然而,赏之呢? 魅 力 竹 林 竹编提篮 傣家竹楼傣家竹楼 此画为郑板桥晚年(1750年)所作,上题:“乌纱掷去不为官,华发萧萧两袖寒。

    5、写去数枝清挺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怀年兄。板桥郑燮写。” 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竹,在板桥的审美活动的世界中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品格、趣味,一种追求、意义。竹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和意义世界的呈现。这从郑板桥的题竹诗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 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 佳趣少人知,幽情在深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剪梅 几枝修竹几枝兰, 不畏春残, 不怕秋寒。 飘飘远在碧

    6、云端, 云里湘山,梦里巫山。 画工老兴未全删, 笔也清闲, 墨也斑斓。 借君莫作画图看, 文里机闲,字里机关。 鞋,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用品,审美活动的呈现,又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变化呢? 面对一双鞋,审美的感受和交流又会怎样呢? 凡高 农妇的鞋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对凡高的农妇的鞋,海德格尔有一段深刻的解说: 只是一双农鞋,再无别的。然而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

    7、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海德格尔)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问题思考? 或者是一自然物, 或者是一生活用物 ,或者是一艺术品-,当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呈现之后,将发生怎样的奇特变化呢? 一方面它使主体的存在得以积极的,能动地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敞开自己的生命状态,在一种更加本真的境域中去真实地面对自己,在与对象的活跃的交流对话中深刻的领悟人生的独特意义。 另一方面,对象又能整体性的如其所是地呈现

    8、自身。 一句话,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克服了各自的限制,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无限。审美活动实现着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的精神交流。这是审美活动的一个突出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 (二)相对于客体来说,审美活动又是对象能整体性的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过程 。 (三)怎样理解本己性的含义? (四)怎样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交流?(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黑格尔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制和限制的过程”。 那

    9、么,我们怎样理解审美活动对于主体来说意味着是人的解放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自由”的问题。 (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关于自由的含义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自由曾被传统哲学界定为是对必然的认识或是对世界的改造。这实际上是对自由的认识论或实践论的界定。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属性。自由是生存的本质,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种生存境界。 1,自由是超越实际欲望,达到超越的精神境界; 2,自由是克服主客对立、达到人与世界的充分和谐同一; 3,自由是人的完全解放,是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获得了自我实现; 4,自由意味着对时空的超越,进入超时空的境界。(一)相对于

    10、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一棵大白菜,在食客的体验中是如下的感受: “在喝凉水都长个儿的中学时代,我们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什么都吃得香甜无比。几个哥们经常买来一棵大白菜,层层剥去外面的老帮子,露出里面包得结结实实的白生生的嫩叶,用手掰成碎片沾着辣酱吃,就像小葱沾酱和黄瓜沾酱一样简单方便而有声有色。这种吃法的大白菜一度成为我们吃方便面时的最好菜肴,甚至空口就可以吃下好几片。 ”(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同样是大白菜,在艺术家的审美活动中则呈现为另一种生命世界的体验:齐白石对大白菜的体验和描绘: 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 得君所画之似,何也?”

    11、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63岁题画白菜) 在题画萝卜时,齐白石说:“是有真香味”。 (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首先,自由是超越实际欲望,达到超越的精神境界。 审美活动是情绪性的体验活动,是超功利的。一般的情绪性的体验总是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满足与否联系在一起的,满足与不满足构成人的快乐与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这种体验是有直接的功利性质的。 (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那么在含有直接功利性质的活动中,人是否能够体验到自由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种活动使人陷入到一种主体与客观规律的矛盾之中,主体以片面的欲求来获取客体对自

    12、己的片面满足,因此,人是不自由的。如只看到事物的功利的属性(金子和狮子)。而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活动的主体没有任何直接的对客体事物的功利性的索取和实际欲求需要而只是自由地创造、游戏、体验、感受等。 审美活动由此表现出超功利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自由。 米洛的断臂维纳斯 人间何处觅倦踪 黎雄才 层林尽染李可染(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其次,自由是克服主客对立、达到人与世界的充分和谐同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与人的现实活动的对比来说明。 在现实活动中, 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里既有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对立,又有主体征服对象与对象抵抗主体的矛盾。 人们

    13、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这种主客对立的内涵是指我与对象是相互区分开来的。我即是我,我不是对象,对象即是对象,对象不是我。也就是说,人们是处在我与对象的分离状态之中。我们不能接受我不是我,对象不是对象的事实。 科学实践是人与对象呈现主客对立的最为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我时刻与对象保持对立的距离关系,我观察、分析、探寻对象的各种属性,对象成为一种标本。 这种主客二分的生命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分析是对人的生存的一种限制。 而审美活动则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不分,主体不想占有世界,人没有“自我”意识,也没有“对象”意识,主体与对象是融为一体的。在审美活动

    14、中,我没有把对象当作对象,而是把它当作与我一样的主体。对象是有生命、有感情、成为我的对象。我向对象敞开胸怀、尽情倾诉、彼此同情、互相理解、你我不分,最终成为一体。在这里,自由意味着对世界的尊重以及与世界的充分和谐。审美实现了人与世界的和谐同一,从而也实现了自由。 在审美活动中,主客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审美意象的生成。它表现为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情与景的融合。 王实甫的西厢记送别的唱词:“晓来谁染枫林醉,点点都是离人泪”。李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晏殊词:“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枫林、暮色中的山色、菊花、兰草都不是本来的自然状态,而因人的审美态度的“投入”,而成为人格化的生命存

    15、在物。 意象由此获得了独特的内涵,并表现出主体与客体的独特的审美关系人在审美中的生命自由。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里,词人为我们展现出两种主客关系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范式,卷帘人是现实的主体与客体分离的事实陈述,这是不自由的。而词人则是审美自由的诗意占有 。 暮春夜晚,暴风骤雨突然袭来,词人对百花怀有殷忧之情,怀有惴惴之心,“绿肥红瘦”的反诘,含不尽凄婉怜惜,是对绿肥红瘦的无限而又无奈地感伤。这体现出诗人的诗意情怀与诗意的与对象的自由交流。 因此,我们就能真切地理解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的生命感受

    16、: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对这种生命状态庄子在著作中形象描述为“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再次,自由是人的完全解放,是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获得了自我实现。 人是个性化的生物。但在现实存在中,人的个性却受到现实关系的束缚,不能充分发展和体现。人的天性被扭曲和异化。这就意味着现实的人没有自由。现实存在的不自由造成了一种压抑感。在审美活动中,由于解除了人的现实的存在状态,我不再是现实的我,我

    17、不再感到压抑,相反,我却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我获得了在现实中从未获得的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意义的、高度愉悦的自由感。人的自由的个性化的天性得以实现和恢复。 关于人的现实生存的思考。人的个性化的基本含义。(一)相对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最后,自由意味着对时空的超越,进入超时空的境界。 在现实世界中,人是生存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人的生物性使人的现世生存陷入有限之中,它使人不能超越时空而随意自由。而审美活动却能够创造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可以自由地生存。进入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自由境界。(一)相对

    18、于主体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自由或“解放” 中外有启发意义的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 庄子的游学美学思想; 禅学的美学思想。 尼采的酒神精神的美学思想, 席勒的游戏说 饮酒 柳宗元 今旦少愉乐,起坐开清樽。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喧。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僵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二) 相对于客体来说,审美活动又是对象能整体性的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过程 。 1、关于对象的整体性的探讨。 2、关于对象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分析。 1、关于对象的整体性的探讨。怎样理解对象的整体性呢? 首先,

    19、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说的对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或主体处在某种关系条件下的对象。 那么在日常状态下,对象呈现为怎样的存在状态呢?我们认为,对象大都处于被支配、被肢解的状态之中。换言之,“对象物”的存在总是处在某种遮蔽状态下的存在。 对象的“被支配”是说主体以现实功利态度面对对象,对象好比用具,好比物品。或者说,对象就是用具或物品,不再是其它。 “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的“被肢解”,是说对象在主体用科学的态度或认识的态度来

    20、加以对待,对象成为标本,被肢解成各种属性特征的存在。 以青蛙为例,在被肢解的情形下,其行动特性呈“站也坐,坐也坐,行也坐,卧也坐。” 并有其特殊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繁衍规律、食物构成等。 总之,对象物处在被支配、被肢解的状态中就不能呈现自身的整体,而只能呈现出自身的某一局部,某一方面。对象的完整,对象的整体,对象所呈现的与人的更为全面的丰盈特性则被遮蔽了。 那么,对象的丰盈整体包含着怎样的内容呢? 对此,我们借讨论人生在世的两种超越来深化理解。关于人生在世的两种超越:第一种超越称为纵向超越;第二种超越称为横向超越。 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的超越也可以理解为人面对事物的追问,由表面的东西和当前的东西

    21、追问它的背后的底,就叫“超越”。在哲学意义上来总结,人有两种超越。即纵向超越和横向超越。 纵向超越是“主体客体”结构的追问方式;横向超越是“人世界”的在世结构的追问方式。 对对象做纵向超越从表面的直接的感性存在超越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或者说,按照从感性中个别的、变化着的、有差异的、表面现象的、具体的东西追问到理性中或理解中普遍的、不变的、同一的、本质的、抽象的东西以达到对外在的客观事物的根底的把握。最终追究的结果是对象存在的“是什么”的解答。 然后,我们在分析横向超越。 对对象做横向超越从在场的具体事物超越到不在场的具体事物。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从具体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意思。 关于“在场

    22、”和“不在场”。是西方现代哲学所用的一对比较新的术语。 所谓“在场”或“在场的东西”,是指当前呈现或当前呈现的东西的意思。 所谓“不在场”或“不在场的东西”,就是指未呈现在当前或缺席的意思。 对对象做“横向超越”意味着你要了解某一客观事物为什么会呈现为当前这样的存在,你就不能死盯住“在场的东西”,而要超越它,超越到背后那种种“不在场的东西”之中去,把“在场”与“不在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这样你才能真实地了解和把握呈现在当前的东西的样子。 那么,这两种超越方式会对“对象的呈现”产生怎样的理解呢? 如果说纵向超越也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完整把握的话,那么事物的完整呈现的是具体与一般的整体构成。而横向超越获

    23、得的是对对象的整体的另一种把握。 在此我们结合海德格尔关于“物”是“集合”的思想来理解。 “物”是“集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理解就是每一单个在场的东西或者存在物,表面上看来是最真实、最现实的,但仔细分析,它是无穷的不在场的东西的一个集合点。 在海德格尔看来,“物”的整体不简单就是物的个别与一般的组合。“物”是“集合”。“物”集合着天、地、人、神。而这个“集合”则意味着整体和无限。每一事物都埋藏在或者都淹没在无穷无尽之中。也就是说,事物是无根无底的。 当代德国哲学专家柏格勒在解释海德格尔的“物”的概念时理解说: 如果我们要体验物的原初性,例如作为壶的壶,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只像自然科学那样把壶的容

    24、纳能力简化一种为某种流体或者更抽象地简化为一种为特殊的物质堆集而留下某种空洞。我们必须按另一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关于壶是怎样容纳的问题。壶的容纳在于它吸收了并保存了被倾注进去的东西。吸收和储存由泻出的利用、赠予所规定。壶给予水,赠予酒。而在水中则滞留着泉,在泉中保留着石以及地的沉睡和天空的雨露。在酒中,居留着地的滋养元素和太阳。酒可以解人之渴,可以激励友情。酒还可以倾于地上以祭神,可以在对崇高者的节日庆典上助兴。壶集合了地与天、神与人。这就是“物”;它保存着地和天、神圣的和人的四重性的实在性,并从而使四者进入人自身,就此而言,它使“世界”成为四者的合一体。 横向超越所讲的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超越就是从

    25、显现处超越到隐蔽处,也可以说是由明处超越到暗处。横向超越所追求的底是无底之底,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之间的相互融通的整体。2、关于对象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分析。 对于“对象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理解,换一种说法就是“对象物”的“去蔽”。 按海德格尔的思想这就要求人以敞开的状态,或者说以“开放的行为”去遭遇事物、去遭遇存在者。只有这样,事物或存在者才会如其所是地按其本来面目显示自身,才能从遮蔽中敞开。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要“横向超越”对象。 审美活动的“去蔽”: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开放的行为”或审美的心胸积极的参与和能动的建构,实现着与对象世界的精神上的交往与对话。由此,对象

    26、物则被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地从被支配、被肢解、被遮蔽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且以其独有的新颖面貌,把自身的整体性的、本真的存在向人敞亮开来。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物不是静态的、被动的被观照着。 换言之,在审美的世界中,物体不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实物而存在,而是作为具有丰富意义的符号对象而存在。审美活动使对象成为有意味的“存在”,以及向更高境界的引导。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有一种视觉对象为我们所熟悉:夕阳残照、落日斜晖。那么,在诗人的眼里,夕阳残照究竟呈现出怎样的一种存在呢?为什么在文人眼里夕阳残照竟会是这种存在呢?这种存在隐含着怎样的美学道理呢? 首先,我们释读几首诗词: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

    27、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夕阳残照是登临怀古。是忧患与孤独。是相思和乡愁。 夕阳残照因诗人的审美态度而生改变。 夕阳残照是人的“去蔽”的精神对话。 夕阳残照是主体在对

    28、象符号中对自我的生存境界的提升。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十分常见的视觉、听觉意象,如:灞桥风雪、白云青山、杨柳芳草、孤帆远影、烟雨楼台、猿鸣鹤唳、月下闻笛、老树昏鸦等,对于这些对象物,我们也和理解夕阳残照一样,它们是审美活动的对象性存在,它们都隐含着丰富的美学意味。 (三)关于本己性的含义 所谓审美是一种最具本己性的活动,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关于“属人” 理论的思考: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属人的一般特性。所谓属人的含义,就是说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其活动的目的和活动的结果无一不是体现着对活动主体人的需要的尊重和关怀。 与人类的

    29、其他活动相比,审美活动的属人性表现为它更完整、更彻底、更本真的体现为对人的审美需要的尊重和关怀。这是审美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 (三)关于本己性的含义 审美活动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是因为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并且这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 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但是这些对象进入审美的世界,却无不关系着人。 审美活动的独特意蕴就在于,它不是指向表面的客体,以客体为依归,而是指向主体的深层生命,以客体为中介而达到对生命的注解,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从性质上说,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的世界必然

    30、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梅花三弄 淡冷、寒凉、风清、骨峻.可是一身的梅韵悄然于指下绽放。 琴曲通过描绘高洁脱俗、凌霜傲雪的梅花,来赞美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名称】清 汪士慎 梅花图【年代】清代【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113.3厘米,横50.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梅的独特风格。金农曾评日:“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我们看到作者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这幅梅花图便可作为佐证。【名称】清 汪士慎 春风三友图【年代】清代【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7.5厘米,横3

    31、7.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写春天山间兰、梅盛开,新篁抽发的情景。墨色浓淡相衬,点兰、勾梅、撇竹,用笔瘦硬遒劲,挥洒舒放,自然天成。自题“春风三友。青杉书屋士慎”。 它们或者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凝聚、浓缩着人类遥远的过去;或者以某种奇异的组合启迪、召唤着人类走向灿烂的未来;它们或者以其自身的某种属性映照着人的命运、人的境况;或者以自身的某种特征激发着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 (四)怎样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交流? 这里所讲的“精神交流”,意味着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追求对对象的功利性的实际占有,也不是把自身与对象对立起来,使对象客体化、孤立存在。而是“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

    32、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 ”(四)怎样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交流?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他所看重的绝不是对象的物质功利和有限的实用用途,而是对象的精神意义,是对象令人精神愉悦的特性。 审美活动所追寻的并非一种一般的精神价值,而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审美活动以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为前提,以对人的价值的高昂为旨趣,它所创造的是一个个丰满、充盈的人的世界。 (四)怎样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交流? 葬 花 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

    33、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风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也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料人去梁空巢亦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四)怎样理解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交流?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

    34、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二、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特征 (2)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原因分析 (1)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特征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存在,是最具个性化性质的。概括论之,与人类的其它活动如科学研究活动、社会精神生产相比,审美活动是一种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不

    35、能重复的、个体感性的、主客体之间的精神交流的生命存在方式。 在审美活动中,每个人都创造了自己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是最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和发现,人的世界的丰富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同一个审美对象,如自然物或艺术品,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念奴娇 张孝祥洞

    36、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孝祥这首念奴娇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

    37、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 (1)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特征个性化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表现了多少柔情!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张元干贺新郎)表现了多么铿锵的收复失地的壮怀斗志! 娇欲人扶,醉嫌人问,斜倚楼窗蒋捷柳梢青)一个“斜倚”,多么逼真地透示了淑女的动人的风韵! 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元好问玉楼

    38、漏迟)光照之“斜”,把残灯将尽,嗟老伤悲的情绪表现得何等淋漓尽致!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王观庆清朝慢)泥斑之“斜”,把诗人踏青时那种轻松、闲适、细腻、自得的情调又表现得何等惟妙惟肖! (2)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原因分析 首先,与人类的其他精神活动来比较,人类的审美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体验性的,因此,审美活动就呈现出极强的个性化特点 人类的精神活动是丰富的,其中以自然科学研究活动, 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的生产为基本表现形式。然而,这些精神活动却都是一种摒弃个体的主观性,偶然性的活动。也就是说它要摒弃主体的个人情感、爱好。 而人类的审美活动从本质上说则是体验性的。即审美活动好似“

    39、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好比“哑子吃蜜”。审美活动总是个体具体、独特、感性的生命体验活动。受主体的先天和后天的诸多因素的制约,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获得的体验都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从而也就表现为极强的个性化特点。 伽达默尔说: 在体验中“所有经历的东西都是自我经历物,而且一同组成该经历物的意义。即所有被经历的东西都属于这个自我的统一体,因而包含了一种不可调换、不可替代的与这个生命整体的关联。就此而言,被经历的东西按其本质不是在其所传导并作为其意义而确定的东西中形成的。被经历的东西的意义内涵于其中得到规定的自传性的或传记性的反思,仍然是被熔化在生命运动的整体中,而且持续不断地伴随

    40、着这种生命运动。正是体验如此被规定的存在方式,使得我们与它没有完结地发生联系。” (真理与方法上册第85页) (2)审美活动最具个性化的原因分析 其次,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分析,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直接地栖居在所创造的世界中,并在其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的活动。 一般的精神活动,总是体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二分为鲜明的两极的。也就是说,主体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抽身出来,把对象世界客体化,固定化,进而对对象世界进行研究。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仅不与对象相分离,而且他就直接地栖居在所创造的世界中。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寻找着人生的

    41、真谛,因此,它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特点。在这种条件下,主体的活动就呈现为总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的,当下的,具体的特点。在审美实践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主体在每一次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都是彼此不同的。三、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1、审美活动的有限无功利性 2、审美活动的最高功利性 总论: 对审美活动的功利性存在与否的思考,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基本判断:“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见教材)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功利”的内涵有怎样的确定和理解。1、审美活动的有限无功利性 言及审美活动具有有限的

    42、无功利性,是说审美活动相对于他律性来说,在自律性方面是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囿于直接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作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 换言之,所谓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的,就是指在审美活动中,活动主体不考虑个人直接的物质实用的功利目的,不把对象作为满足个人直接的物质实用的手段。 美学家蔡元培说:“马牛,人之所利用者;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决无对之作服乘之想者。狮虎,人之所畏也;而芦沟桥之石狮,神虎桥之石虎,决无对之而生抟噬之恐者。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液。而

    43、以审美之观念之,其价值自若。美色,人之所好也;对希腊之裸像,决不敢作龙阳之想;对拉飞尔苦鲁滨司之裸体画,决不敢有周昉秘戏图之想。-盖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 狄德罗说:“人们天天在花、树和成千的自然物中辨识出美而不知其用途。” 美学概念阐释:功利 在心理学中,“功利”一词所揭示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种主要以实际欲望的满足为行为目的的心理追求。 “功利”在美学中表征的是人“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在这种存在中,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有限的意义。囿于主体的功利态度,把对世界的有限把握当作完整的生存的把握,由此则遮盖了存在意义。“功利”意味着主体的局限性生存或非理想性生存。

    44、王夫之所谓“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肢而心不灵。”说的就是人被“功利”考虑压迫的窘境。也是对美学意义上的“功利”的理解。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抢夺梳妆匣”一节,对葛朗台看见梳妆匣后的动作描写,“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又如欧也妮在“文书”上签字之前,葛朗台连连抹汗的动作;欧也妮答应签字以后,葛朗台抓起女

    45、儿的手,又“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 所谓非理想性生存,一般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主体以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不能整体性地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不能实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马克思手稿) 在审美活动中只有排除功利才能进入审美之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其深入的认识。 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南北朝时期的宗炳的“澄怀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论的“是以陶

    46、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宋代郭熙的“林泉之心”的思想: 心斋、坐忘是庄子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主旨思想在于强调人们从内心中要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才能获得对“道”的观照,才能进入“至美至乐”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 心斋: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梓庆削木为鐻 梓庆削木为鐻 ,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曰,而

    47、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 ,其巧专而外骨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形躯至矣 ,然后成见鐻 ,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48、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审美活动的最高功利性 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因此,它又是具有功利性的生命活动。不过,我们对审美活动的价值意义,或功利性的内容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一个层面上说,审美活动具有社会功用价值。即为我们大家熟知的对于社会的积极建设,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有益价值。中国古典美学中儒家思想就集中强调这一方面。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其次,从审美与人生的关系上来分析,审美活动还具有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价值。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

    49、美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审美主体不断创造出无比丰盈的精神意义世界,在体验中,审美主体实现了对主体人生的充分肯定,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提升和高扬。 据此,我们对审美活动的最高功利性的内涵界定为如下的表述: 审美活动实现着“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状态提升”。使人更加全面地实现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使人得到全面而不是单一的、深刻而不是表面的终极关怀! “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构成的手段,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本体性活动”。四、审美活动是能够带来极大审美愉悦的生命活动 1、审美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愉悦感特性的 2、审美愉悦的性质 3

    50、、审美愉悦的色调 1、审美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愉悦感特性的 审美活动是可以产生极强的精神愉悦的人生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沉浸在一种精神上的极大享受之中。 试以中国古典美学的某些论述证之。 中国古典美学把审美的愉悦性视为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乐、悦、快、娱、遣兴、自适、怡神、畅神等概念均涉及审美的愉悦特性的界定。 乐: 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宝绘堂记) 陆机:“伊兹事之可乐,因圣贤之所钦。”(文赋) 快: 葛洪:妍姿媚貌,形色不齐,而悦情可均;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抱朴子博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精品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9844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