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史学概论-第四章-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188509
  • 上传时间:2022-03-17
  • 格式:PPTX
  • 页数:180
  • 大小:2.9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史学概论-第四章-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史学 概论 第四 历史学 研究 方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史学概论第四章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二历史主义原则 三阶级分析原则 四整体研究原则 第二节 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的结合 一考古学与历史研究 二“二重证据法” 第三节 历史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一历史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 二历史研究与地理学人类学 第四节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二是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部联系。 由于历史学本身所具的许多特点,如何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成为一个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的问题。 1

    2、.历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既逝性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教材上说,历史过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和观察,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这一点不同于自然科学或某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必须以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的痕迹 (即史料) 为中介才能实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则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有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事实。 这些话确是有道理的,但仍有必要认真地加以修正。假设某司令员刚打了一次胜仗,便马上动手亲笔记录战役的经过。而且这场战斗是他策划并亲自指挥的,战场不大,厮杀自始至终几乎都在他的视野之内。(为了论述,我们假设这场战斗的空

    3、间极为有限)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征战的几个关键时刻,他不得不参考部下的报告。要记录这件事,他就得再查阅一下刚才在战斗中看过的报告。 让我们想一想,作为一位在战火指挥部队的司令员,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情报呢?是他用望远镜看到的混乱战况还是由通讯员和副官送来的火线急件呢?何况司令员也不能观察他自己。可见即便是这般圆满的假说,所谓直接的观察也不过如此罢了。尽管“直接”的观察对于研究现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只要观察者稍微扩展一下他的视野,就可能造成错觉。我们已知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的。 假如我是一位经济学家,就会通过统计资料来掌握本月或本周的贸易状况,而这些资料并不是我个

    4、人亲手编制的。 假如我是个研究现状的人就会致力于试探公众对当今致要问题的看法,我会提问和记录,然后将人们的回答加以比较和统计。 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他们结结巴巴表述出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他们所相信也是他们所愿意透露出来的。这些观点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我只能通过他们所愿意提供的信息来了解公众的情绪。因此,无论在何时,所有个人的认识总是大部分得于他人。在这一点上,和历史学家相比,现状研究者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布洛赫又指出,有时历史学家的观察也不那么“间接”,比如我们通过考古发掘,看到许多完好的遗迹和遗物(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例子,比如古人定居地的地形、地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如果运气好的话生态环境可能变化

    5、也不大,古人的建筑很多保存完好,一些仪式活动今天也还在延续)。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章第一节 讨论: 1.比较并评论教材与布洛赫的观点; 2.如果说历史是可认识的话,为什么当事人甚至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众说纷纭?2.历史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 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无规律可循。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不能仅从活动者的主观动机去理解,相反,必须从人们的社会存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动机。历史学家要从各个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探寻各种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揭示各种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演变的规律。 尽管人们对人类社

    6、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总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展,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讨论: 1.什么是规律? 2.历史中如果存在规律的话,它是怎样表现的? 3.它同自然界中的规律有何差异?二、历史主义观点 1.传统的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思想,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初期。 核心 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

    7、世界,即区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学所研究的世界。据称,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 一个是“研究普遍规律”,另一个是“研究个别事实”,这个根本差别决定各自要求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抽象和分类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因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的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 (19081984) 巴勒克拉夫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治史贯通古今,著述等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主流和趋势作了系统的介

    8、绍和分析。历史主义的一些具体原则 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不断发展的连续的人类历史运动过程中必要的一环,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重视历史事物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强调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去理解历史事物的历史独特性。 强调对历史要抱有客观的、尊重的态度,不应以人类自身的“理性”去作为裁判历史的尺度。 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普遍规律”,历史学“研究个别事实”,前者讲究抽象,后者讲究直觉。对传统历史主义的一些批评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主义学派坚持历史学所研究的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独特性,从而葬送了历史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有关人性的问题,或人类的历史意识或方向上作出真正贡献的可能性。 崇尚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

    9、的单一性,崇尚“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史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概括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仅割断了历史学与科学的联系,也割断了历史学与哲学的联系。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后果是它(历史主义)否认客观实在。 讨论: 有人认为,历史主义就是历史学的基础。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类天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对秦皇汉武的具体事情感兴趣,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做事遵循几条规律,记住这几条规律就行了,相信大部分人对这几条干巴巴的规律没兴趣。所以,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绝大部分都主要记载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具体的制度和具体的历史过程。 二是学界实际的情况,总结出人类普遍性规

    10、律的,基本上都不是历史学家,例如,社会进化论的提出与历史学家无关,总结出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也不是历史学家,甚至用来分析整个历史进程的概念如阶级,都是社会学家的成果。这就说明,历史学的基本取向并非关注普遍性。 结合巴勒克拉夫的评论以及上面的论述,说说你是否同意历史主义是历史学的基础。历史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历史主义意味着对特殊性的关注,同时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而一般所认为的科学,则是要把个别经验同理论结构联系起来,将杂乱无章和五花八门的感觉经验去对应一种逻辑上统一的思想体系。这需要建构概念和理论模式,解释普遍性的现象,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另外,因为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曾经

    11、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的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 这必然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正是在上述两个意义上,历史学不被认为是社会科学,而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上述观点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你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许多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学者,也包括许多历史学学者,是把历史学同社会科学分开来看的即便历史学已经同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有较多互动与交流的今天,也仍然如此。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巴勒克拉夫认为:当历史主义(就其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生命力时,马克思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系。 但马克思主义并非否定了历史主义,而是从传统

    12、历史主义中吸取了养分,重新发展了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认为: 一切历史事物都处于永恒发展的人类历史的某一具体阶段上,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的产物。因此,要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其特殊的历史联系。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对历史现象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想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上升的趋势去理解和评判历史,从而避免把历史事物的独特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立起来的偏向。 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后果,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别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联系,同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批判地继承一

    13、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一切,又一定要建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辩证的、宏观的把握之上。 三、阶级分析原则 1.阶级是根据经济标准划分的,因此,要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揭示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背后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益。 2.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等,具有合乎历史实际且具深度的把握。 3.在分析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时,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地看待历史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注意把某一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置于其所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得出更加

    14、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 对各个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贴近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场景的评价,既不能苛求古人,也要防止缺乏学术批判精神的片面“弘扬”。 4.还要注意“阶级意识”如何产生和是否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而划分的阶级,就是所谓“自在之阶级”,这一范畴描述的是阶级的客观生活。 “自为之阶级”是指因为从主观上对本阶级的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利益,具有自觉的认识,产生了本阶级“阶级意识”,从而达致的共同的阶级意识和阶级组织的结合。 对阶级分析方法而言,“阶级意识”是不能够忽略的,在这一点上,过去的研究做得非常不够。 可参考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讨论: 有人把是否有阶级

    15、意识作为是否存在阶级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认定某个社会存在某个阶级,但如果这群被我们所界定的人完全没有他们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利益相关、有共同命运、属于同一个阶级的意识,那么这个阶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例如,假定我们划定甲人群为A民族,但甲人群的人认为自己是B民族,同A民族毫无关系,完全没有A民族的认同感,这时,我们还坚持认为甲人群是A民族是没有意义的。 可见是否有某种人群的共同意识是某种人群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考察某个阶级的产生,关键之处在于他们的阶级意识如何形成。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四、整体研究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整体研究的原则,就是要在历史过程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历

    16、史发展的脉络。 在历史研究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要关注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观点及其向教义体系的发展等 “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整体研究的原则。 1.整体研究原则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的。 2.就时间序列而言,整体研究原则就是要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内在脉络的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见而割裂历史。 不能把历史剪切成为零散的“例证和插图”,不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好恶而限制历史学家的视野,不能有意的割断历史,不能忽视历史演变和进步的客观事实。 历史分期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任何分期都有不合理的一面,某个时段的研究者必须

    17、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做到“瞻前顾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时代。 有人说,任何历史分期都是错误的,历史本身是不分古代、近代、现代的,例如,强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战争前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无论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生活,还是百姓的生活习惯、谋生方式、风俗礼仪等,战争过后的数十年间,中国都没有多大变化,很多省份的大多数百姓甚至连发生鸦片战争的事都不知道,因为我们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皇帝和沿海官员、沿海地区,才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错觉。 显然,明清史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是分不开的,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绝不能对明清的历史知之甚少,这才是历史研究的整

    18、体原则。 对上述观点你怎么看? 历史的整体性原则还要求史学家不能对现实漠不关心。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当代是过去的延续,古今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的,特别是研究晚近的历史(如民国史、国史)尤其如此,而在中国的许多乡村,村民的生活中甚至还可看到明清甚至更早时期历史的痕迹。 二、人性是相通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史家去理解过去的人和事。 例如史家陈寅恪说自己抗战期间逃难时读建炎以来纪年要录,“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平生读史凡四十年,从无似此亲切有味之快感,而死亡饥饿之苦,遂亦置诸度量之外矣。” 陈寅恪(18901969),学贯中西的史学巨擘,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

    19、明清史、蒙元史、中国古典文学、宗教学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除学术成就外,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理念,至今多为学界所称道,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3.就空间范围而言,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注意不同地区的联系与互动。 对近代以后的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研究的努力。 即便我们不考虑世界史的意义,或研究近代世界之前的历史,也不能把研究的空间孤立起来。 我们研究某个省的历史,一定不能对周边省的历史置之不理,同时还要把这个省置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考察,如果是边界地区,对周边国家的历史也要关注,例如研究云南的历史,绝对不能忽略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的历史。4.就人群而言,整体性原则

    20、要求我们注意不同人群间的联系与互动。 史学研究的是人,为着研究的方便史学家可能会关注某个特定的人群(如某个阶级、某个民族),但却不能把这个人群孤立起来,要注意考察这个人群同其他人群间的交往,这正如我们要了解某个人,如果对他的父母、老师、朋友、恋人一无所知,是不可能真正知道这个人的。5.就学科而言,整体研究的原则要求史学家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生活与历史本身是不分学科的,分科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如果把这个方便当作生活本身,就难免会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在克服由于学术专业化和学科内部分化过细的弊病方面,法国年鉴学派所提倡的“总体历史”思想影响深远。 参考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21、 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6.总体性原则并不要求我们去写包罗万象的历史,那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选定一个研究对象,但同时必须有意识并尽可能把这个对象置于整体中去考察,这才是整体性原则的真义。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的结合一、考古学与历史研究 1.考古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为历史学提供了根据物质型文化遗产再现历史场景的新方法。 张光直:当代中国的考古学有三个方面的学术来源,即“传统的古器物学,西方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张光直于(19312001),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当代著名的美籍华 裔 学 者 , 人 类 学 、 考 古 学 家 。 夏鼐:考古学研究

    22、的对象是物质的遗存,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就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但是,两者的关系虽很密切,却是各自独立的。 (19101985) 夏鼐,原名作铭,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撰有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等。 2.考古学对历史学的意义 考古学对历史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建文献无徵的史前史体系。 人类在地球上的居住与活动,至少已有50万年的历史(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二三百万年),人类

    23、通过这个漫长的时间改变物质世界,所遗留的痕迹就是考古学记录,而有文字的历史不过几千年,这就决定了人类大部分时期的历史必须通过考古学来重现。 1936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现场 在中国,考古学家提供了最终证明夏王朝存在的可能性,由夏商周三代而上溯,通过近80年的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学家在人类起源、农业的发生、文明的形成、帝国的出现等重大学术问题上已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殷 墟 对于文字记录出现之后的历史,考古学的记录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可以补充和丰富文字记录的不足。 即便文字出现之后,文字记录的也只是极少一部分历史,人类的生活很多就“记载”在遗迹、器物上面。古城、古宫殿遗址,

    24、埋藏在地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钱币、服饰等,无不透露出历史信息,历史学家需要吸收考古学家的这些成果,学习一些基本解读这些遗迹和器物的知识。 纠正文字材料的错误。 文献资料由于其特殊性,在流传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这些错误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例如晋阳古城,学术界一直以为其中的大明城是战国时期的,但通过多年来发掘研究表明,大明城的年代应在金元时期,这就纠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错误。 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中,考古学是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最为广泛的学科,许多科学技术的新进展,都很快被考古学家所利用。这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手段,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在现阶段中国的历史研究中,

    25、擅长文献分析的学者与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交流,仍然有待加强。 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已有趋向人类学化的趋势,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之间加深对话与交流,对三门学科各自的发展以及解决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二、二重证据法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历程中,系统地提出要把文献分析与考古证据结合起来研究的,是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 陈寅恪将王国维的学术方法总结为: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第一种即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学术巨擘王国维

    26、 王国维(18771927),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著作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古史新证、 殷周制度论、 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流沙坠简等60余种。二重证据法有几个特点: 1.强烈的时代性。它是20世纪初中西学术交融和新史料大量发现刺激之下的产物。 2.对传统学术的继承性。乾嘉考史名家钱大昕利用碑刻史料与历史文献互相比勘解释对考证元史问题等项得到创获,可视为“二重证据法”的萌发。 3.对西方新理念、新方法的融合性。 甲骨文、汉简等重要发现为王国维提供了新的史料凭借,西方近代学术的相继传入,尤其是19世纪后期以来欧洲

    27、学者重视考古材料的运用,和“审查史料”(即强调对于历史文献应以审慎态度究明其来历、考辨其真伪,然后作出正确分析的观念和方法),给他以深刻的启发。 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学术有较大影响,陈寅恪称赞这种方法可“示来者以径轨”,郭沫若更以为这种“研究学问的方法是近代式的”。二重证据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术界。历史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一、历史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有着深刻的学理依据 1.自然以及社会本身是和谐一体的,分科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对自然、社会进行人为分割的结果,不能因此而将学科差异机械化,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向其他学科借鉴。 2.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社会,相互间存在着交集以及对话的前提

    28、与必要,而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创造历史,与自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也并非毫无关联。 3.历史学强调历史主义原则,虽然现代历史学也力求从历史过程的叙述中得出一些多少带点普遍性意义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历史学不像自然科学以及很多社会科学那样讲求归纳、概括、抽象等历史学往往会向社会科学借用概念、范畴、理论等,例如“阶级”、“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生产力”等概念都不是来自历史学。二、历史研究与经济学 1.唯物史观从学理上指明了历史研究不能忽视经济学。 根据唯物史观,经济活动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

    29、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三者间的辩证关系,既重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政治、文化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引进史学研究后,对史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巴勒克拉夫从五个方面对此作了简要的叙述,其中有两个方面同经济有关: 首先,它(马克思主义)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主要是政治的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其次,马克思主义使历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把工业关系当作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的现象,并且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要关注经济生活,必须找到恰当的描述方法以及分析工具,因此历史学必须向

    30、经济学借鉴。2.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恩格斯: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相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用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他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在经济学发展的初期,经济学研究非常注意历史现象与历史方法马克思与亚当斯密都是将理性主义的抽象演绎与经验主义传统下的历史归纳同时运用的经济学家。对恩格斯的这段话必须放到这个背

    31、景中去理解。3.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论对历史学的影响 有三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提出了“资本主义”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成为历史叙述、历史分析的一个基本语言。 2)对资本主义内在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有系统的、科学的研究。这为后来经济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3)提出不少有关1819 世纪经济史的事实材料。 中国史研究“五朵金花”之一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其理论即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十四章关于原始积累的论述。 古典

    32、经济学者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等的理论对历史学研究同样有重大影响。如在研究东南亚以及中国历史时,许多学者便用了人口压力下边际报酬递减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地区的生产率停滞的状况。 传统中国社会为何没有走向近代化是国外汉学界的研究主题之一,不管是Mark Elvin 的“高水平均衡陷阱”论还是黄宗智的“过密化”论断,其理论都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有关。 亚 当 斯 密 ( A d a 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人 物 之 一 。 著 有T h e T h e o r y o f M o r a l Sentiments、An Inquiry i

    33、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富论。 4.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经济学流派纷纭,历史方法逐渐淡出经济学的视野。一些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历史材料,得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对历史学家同样有很大启发。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西方世界变迁 通常把西方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或归结于技术的革新和提高,或归结于原始积累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归结于某种精神性的因素(如新教伦理)。而经济学家Douglass CNorth在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一书中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并

    34、简明扼要而有说服力地表明: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从而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Douglass CNorth,生于192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ed States, 17901860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等,他的许多著作可视“经济史”,但却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经济史”。 反事实假设:铁路与美国经济的关系 通常

    35、认为大规模的铁路投资是19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运用“反事实假设”法,假定1890年时美国没有铁路,而使用原有的运河和驿路运输当年实际上由铁路承担的同等数量的货运量,在此假设之下根据有关的数据史料对有关费用和效益进行计算,进而对有铁路和假如当年没有铁路情况下的运输效益加以比较,结论是铁路带来的社会节约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1。显然,铁路的作用被夸大了。 (1926 ) 1993年,罗伯特福格尔诺贝尔奖评事委员会授予福格尔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运用当代统计要领来重新视察以往的经济是怎样生长的”这一领域内所作出的贡献。以福格

    36、尔为首的一批经济史学家们所遵照的研究要领或范式,与我们熟悉的史学规范大异其趣,他们彻底摈弃了传统史学的“历史不能假设”这一清规戒律,高高举起了“反事实假设”的旗帜,他们的研究,就是在“假若没有铁路”,“假若没有南北战争”等前提下展开的。历史学的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经济史 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经济史,但从上面所举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铁路与美国经济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研究风格与方法,却完全不是历史学的。事实上,确实存在历史学的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经济史。 有学者指出,历史学出身的经济史学者史学理论与历史知识基础好,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进程,知道一些典章制度的变迁,懂得历史文献和史实考证的重

    37、要性与方法。 他们把经济史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研究经济史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所以他们多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喜欢从引起社会(结构、事件)变化的原因角度选题,善于用顺时序、考证、联系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等方法,侧重说明某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变迁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后果。 从经济学(系、所)出身的,经济理论与部门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好,了解经济的整体结构与运行机制,学了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和计算技术。 这使他们在研究问题时,喜欢研究国民经济整体或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如供求关系变化、市场发育程度、部门经济史),即从宏观经济角度选题,善于从计量上说明经济的发展状况

    38、,设计某种模型,从经济理论上解释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后果,抽象出经济学理论观点。一般地说,他们不愿意也不擅长对具体的典章制度进行考证。 赵德馨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讨论: 从经济史的情况来看,显然,同样是研究过去,可以是历史学,也可以是经济学。又如,当代史的研究对象,同社会学、经济学同样很难区分,但学者们写出来的成果,一看就知道是历史学的还是经济学的,抑或是社会学的。因此,对象不是划分不同学科的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才是学科间的界限。说历史学研究过去是不确切的,甚至说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人也不确切,必须说历史学是研究具体的人,研究社会的变迁。这就是说,如果不注意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学也就丧失自

    39、己的学科特性了。 你怎么看待上述观点?二、历史研究与社会学 1.社会学采取特殊的观点来探讨社会本身,包括社会生活依附的单位,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持续运作的社会过程,及由此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制度构成的社会结构和变迁。 社会科学没有那么浓厚的历史主义色彩,社会学和人类学都试图通过把“个别经验”和“理论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将杂乱无章和五花八门的感觉经验去对应一种逻辑上统一的思想体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社会学与人类学无疑会抽象出概念,建立模式,并由此解释一些普遍性的现象,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规律。 2.传统史学关注以精英人物为核心的政治史、军事史等,当传统史学转向为重视群体、重视各

    40、阶层社会时,与关注整体的社会以及人类社会行为的社会学有了更多的交集与对话的空间。 在西方,通常认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社会学与人类学在观点上与历史学最为接近。 法国著名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甚至认为: 或许是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这三门最接近的社会科学合并成一个新学科。关于这一学科,保罗韦纳称其为“社会学史学”,而我则更倾向于用“历史人类学”这一名称。 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历史学日渐具有社会科学的色彩,历史学同时又为社会科学添加了时间的维度。可以说,勒高夫的观点,正是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相互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证据。 3.社会学对历史学的影响

    41、社会学与人类学对历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因此这里讨论的影响,很多不只是社会学的。 历史学通常被认为是人文科学而非社会科学,就因为其较为浓厚的历史主义色彩以及较多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但是,人类学家用科学方法可以解释原始社会的机制,社会学家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说明当代社会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历史学家就不得不正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对过去的社会进行研究? (1924 ) 圣路易(法文版) 勒高夫(Jacques Le Goff),法国著名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中世纪英雄与奇观、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心态史:一个模糊不清的历史、圣路易

    42、等。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影响,如果说并未使历史学抛弃原来的研究中心的话,至少也使其产生了重大转变,即从特殊转向一般,从个别事件转向一致性,从叙事转向分析。 社会学和人类学开拓了从个别过渡到典型,从单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过渡到事件和个人在其中活动的基本结构的新道路,对结构的重视必然动摇将政治史放到优先地位的信念。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时至今日,虽然学者们深切了解了结构以及分析的重要性,但史学的叙述表达方式以及历史主义的色彩,并未被放弃。事实上,与社会科学对话与互动是极其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得放弃一些基本的学科原则,否则,历史学就成了社会学或人类学了。 一些社会学的方法为历史学所用

    43、 例如社会统计方法的运用,使许多历史学家得以发掘、利用史料中的定量成分,使得研究有更多的精确性,很多时候比“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一类的定性结论更有意义。 社会学建立模式,用系统分析取代叙事式描述的方法,也值得历史学家借鉴。巴勒克拉夫曾举过这样的例子: 如果我们以12世纪英国伯爵领地的统治者为研究对象,或者以16世纪德意志的企业主、或18451890年间美国的铁路大王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一批有共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共同利益的个人,那么,我们如何去估计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呢? 历史学家通常是举出一些个别事例的结论。显然,这种方法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完全列举实际上是

    44、不可能做到的。倘若要试试,那很容易导致常见的结论,即“事物相互纠缠在一种无法解决的因果关系中”。历史学家从社会学家那里学来的东西,就是开始认识到,对一个个事件作综合描述并不能代替从理论上将这些事件结合起来;就是认识到,形成整体的各部分(如公众舆论)靠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根本无法认识,因此必须使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理论与范畴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 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概括出许多概念与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有的被历史学借用来描述、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例如,下面这些概念或理论都是我们非常熟悉而又常被历史学借用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社会形态 生产方式 阶级 资本主义

    45、 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等著作中,韦伯还沿着相同的思路,分析了中国、印度等国为何没发展出资本主义。 韦伯为思考资本主义的兴起或世界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借用了韦伯宗教伦理的概念和理论,或从中受到启发,分析世界各地区近代化(或没有近代化)的历史。如著名历史学

    46、家余英时就著有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学者们并不都赞同韦伯的观点,甚至对他充满批评,如有学者认为他有欧洲中心的傲慢,有学者认为他曲解了道家伦理,但正如我们在前面分析马克思的影响时强调过的,学术思想的价值不在于你赞同还 是反对,而是你绕不开它。一位著名美国社会学家也正是这样来评价韦伯: 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但是你永远绕不开他。他就是韦伯。 虽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最为知名,但在韦伯的论著中,最博大和最有深度的其实可能是经济与社会。 (1864192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社会学家,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著有新

    47、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政治作为一种职业、经济与社会(遗作)等。世界体系理论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 具体内容可参见“20世纪西方史学” 一章的PPt 注意: 一位优秀的历史学者,应该不是简单借用社会科学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在明白该概念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适用条件的前提下借用,并能够用自己所叙述的历史过程来完善、修正它们,甚至提出一个更具解释力的概念与理论。 3.社会史与社会学 对社会史的不同理解 专史 相对于政治史、经济史等,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 通史 从社会角度而

    48、言的全部历史。 有的学者不同意把社会史看作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或专史,认为“真正能够反映一个过去了时代全部面貌的应该是通史,而通史总是社会史。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所注重的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由此延伸出来的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种种人际关系都应当成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 从这里可看到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范式 认为社会史是一种总体的历史研究,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所以是一种新的范式。 社会史学者关注人口史、城市史、婚姻家庭史、性别史,关注精英与社会流动、大众文化、集体行动等课题,并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时较多地使用数理分析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

    49、不自觉地受到社会学的影响。三、历史研究与人类学 1.广义的人类学与狭义的人类学 从广义上讲,人类学有四大分支,即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狭义的人类学则指文化人类学。 现在在欧洲,人类学基本上仅指狭义的即文化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常常还坚持广义的角度。 本小节所讨论的,即狭义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2.两门学科的沟通是内在学理的需要 下层社会与精英人物都是现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但下层社会甚至上层社会的“历史”可能全部或部分通过仪式、不成文制度、口述等非文字的方式来表达,而历史学家能够熟练处理的主要是文字材料。人类学与殖民时期西方学者到全球各地探险和考察的经历有关,最初主要是

    50、研究非洲、美洲等无文字社会的,对仪式等非文字材料非常敏感,因此历史学有向人类学学习的必要。 人类学转向研究文明社会后,历史学处理文字材料的方法以及对时间的重视,同样值得人类学借鉴。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发展,使得两门学科有了更多“亲缘性”。 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勒高夫曾提出要融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为一体,是为“历史人类学”。3.人类学影响历史学的例证 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论述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对理解原始社会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演变的历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恩格斯的高度称赞。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史学的“人类学转向”。 年鉴学派在这个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第二代领导人布罗代尔明确看到各人文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史学概论-第四章-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885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