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 心脏病 本科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硬化性心脏病株洲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人民医院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sis)是一组)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
2、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1.1.年龄年龄 男性男性4545岁女性岁女性5050岁岁2.2.高血压高血压3.3.高血脂高血脂4.4.高血糖高血糖5.5.高体重高体重6.6.吸烟吸烟【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脂肪浸润学说,最早提出认为血中脂质以低脂肪浸润学说,最早提出认为血中脂质以低密度脂蛋白(密度脂蛋白(LDL LDL )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壁,脂蛋白降解而释出胆固醇、甘油三酯,壁,脂蛋白降解而释出胆固醇、甘油三酯,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后者与单核细胞吞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后者与单核细胞吞噬大量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噬大量脂质
3、成为泡沫细胞。 LDLLDL还和动脉壁的蛋白多糖结合产生不溶性还和动脉壁的蛋白多糖结合产生不溶性沉淀,所有这些就形成粥样斑块。沉淀,所有这些就形成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 强调血小板活化因子(强调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AF)增多,使血小)增多,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在内膜上,释出血栓素板粘附和聚集在内膜上,释出血栓素A2.A2. 促使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促使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LDLLDL侵入、单核侵入、单核细胞聚集细胞聚集. .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游移、成纤维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游移、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收缩、溶栓机制受抑制等,细胞增生、血管收缩、
4、溶栓机制受抑制等,都有利于粥样硬化形成都有利于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强调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性繁殖使之不断增强调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性繁殖使之不断增生生,平滑肌细胞并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粥样平滑肌细胞并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损伤反应学说损伤反应学说”: : 近年多数学者认为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近年多数学者认为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结果脉对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结果, ,动脉内膜损动脉内膜损伤,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伤,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 血
5、小板得以粘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得以粘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可释出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内血小板可释出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内的许多生长因子。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许多生长因子。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中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的机理: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的机理: 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
6、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 . 冠状动脉血管树形状多变,因此亦承受较冠状动脉血管树形状多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大的血流剪应力. .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动脉
7、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后出现脂质条纹、纤维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斑块和复合病变3 3种类型的变化。种类型的变化。 脂质条纹病变为早期的病变脂质条纹病变为早期的病变 纤维斑块病变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纤维斑块病变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特征性的病变 复合病变是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复合病变是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条纹病变脂质条纹病变: 早期病变、局限于内膜早期病变、局限于内膜纤维斑块病变:纤维斑块病变:AS AS 最具特征性病变最具特征性病变 纤维帽(外),脂质池(内)纤维帽
8、(外),脂质池(内)复合病变:复合病变:纤维斑块出血、坏死、溃疡、钙化、附壁血栓纤维斑块出血、坏死、溃疡、钙化、附壁血栓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正常动脉正常动脉钙化钙化纤维化纤维化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正常血管横截面正常血管横截面完全堵塞病变完全堵塞病变病人有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有不稳定心绞痛/心梗症状心梗症状严重狭窄病变严重狭窄病变病人有心绞痛症状病人有心绞痛症状内膜内膜中膜中膜外膜外膜血血栓栓 50%的狭窄病变的狭窄病变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早期脂肪沉积早期脂肪沉积于血管内膜于血管内膜3/17/2022.173/17/2022.18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正常脂肪
9、条纹脂肪条纹 核心脂质形成核心脂质形成 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斑块破溃/裂隙裂隙和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UAP NQMIAMI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TIA 危重的危重的 下肢缺下肢缺血血坏俎坏俎临床无症状临床无症状年龄增长年龄增长心绞痛心绞痛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病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ACS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发作3/17/2022.19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一、临床分期:一、临床分期:1.1.隐匿期隐匿期2.2.缺血期缺血期3.3.坏死期坏死期4.4.纤维化期纤维化期二、常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二、常累及冠
10、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防治】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生和发展1.1.一般措施一般措施2.2.调节调节血脂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为主血脂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为主3.3.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4.4.扩血管药物扩血管药物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1.1.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 素,预防或减少发病;素,预防或减少发病;2.2.防事件:预防防事件:预防AMIAMI和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事件3.3.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4.4.防复发:
11、二级预防,防复发:二级预防,ABCDEABCDE预防对策预防对策5.5.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7/2022.24心绞痛发作一、概念一、概念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简称冠心病(简称冠心
12、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schemic heart disease)。)。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年龄:多发生在年龄:多发生在40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 力劳动者多。力劳动者多。发病率:发病率: 我国近年呈上升趋势,占心脏病死我国近年呈上升趋势,占心脏病死 亡数的亡数的10%-20%10%-20%。 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心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心 脏病死亡数的脏病死亡数的50%-70%50%-70%。三、分三、分 型型(一)无症状型冠心病(一)无症状型冠心病 (亦称隐
13、匿性冠心病(亦称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Latent CHD) 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 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my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D infarction CHD ) 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 血性坏死所致。血性坏死所致。(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表
14、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 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五)猝死型冠心病(五)猝死型冠心病(Sudden death CHDSudden death CHD)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 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所致。所致。 注: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注: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
15、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少见:冠状动脉的其他病变少见:冠状动脉的其他病变, ,如梅毒、炎症、栓如梅毒、炎症、栓 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畸形等。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畸形等。四、病四、病 因因第一节: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随着人口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生活工的老龄化和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生活工作节奏的紧张,本病在我国的人口发病率作节奏的紧张,本病在我国的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和死亡率不断攀升
16、,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健康的常见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阵发性胸痛的一个临床所引起的阵发性胸痛的一个临床 综合征。综合征。一、概一、概 念念3/17/2022.36 供给需求 (矛盾) 1.1.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2. 其他:其他: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二、病二、病 因因3 3
17、、常见诱因:本病多见于男性、常见诱因:本病多见于男性, ,年龄年龄4040岁。岁。 常见诱因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常见诱因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 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 予以心脏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予以心脏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疼痛。三、发病机制三、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的供血不够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冠状动脉的供血不够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 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心肌氧耗指标:心率心肌氧耗指标: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收缩压(心肌张力, , 心肌心肌收缩强度)
18、收缩强度)平时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平时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65-75%,冠脉循环,冠脉循环储备力大(储备力大(6-76-7倍)倍)疼痛感觉: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冠状血疼痛感觉: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冠状血管异常牵拉或收缩。管异常牵拉或收缩。3/17/2022.41冠脉供血心肌耗氧心率心率加快加快心肌张心肌张力增加力增加心肌收缩心肌收缩力加强力加强循环血循环血量量减少减少 冠脉冠脉痉挛痉挛 冠脉狭冠脉狭窄固定窄固定(一)病理解剖(一)病理解剖 冠脉造影显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1. 1. 有有1 1、2 2或或3 3支动脉直径减少支动脉直径减
19、少70%70% 的病变者各有的病变者各有25%25%;5%-10%5%-10%有左有左 冠状冠状A A主干狭窄。主干狭窄。四、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四、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 2. 余余15%15%无明显冠状无明显冠状A A狭窄,提示心肌缺血。缺氧狭窄,提示心肌缺血。缺氧 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A A病病 变,血红蛋白和氧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变,血红蛋白和氧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 动,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动,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二)病理生理(二)病理生理 1.1.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BpBp升高、心升高、心率增快、肺率增快、
20、肺A A和肺和肺capcap压升高压升高心脏和肺顺应心脏和肺顺应性性。 2.2.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LVEDP,LVEDP和血容量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变化。左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变化。左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现象。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现象。 症状(症状(symptomssymptoms) 1.1.部位(部位(positionposition) 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
21、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往往是相似的。 五、临五、临 床床 表表 现现疼痛部位疼痛部位3/17/2022.48 2.2.性质(性质(qualityquality) 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绞痛、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胸憋、绞痛、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
22、,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气短。 五、临五、临 床床 表表 现现3.3.诱因诱因(induced factorsinduced factors) 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发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早晨好发。发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早晨好发。4.4.持续时间(持续时间(durationduration) 一般疼痛出现后一般疼痛出现后3-5min3-5min以内逐渐消失以内逐渐消失(30min1/21/2心室壁厚度),心电图上出现心室壁厚度),心电图上出现Q
23、 Q波,称为波,称为有有Q Q波心梗。(过去称为透壁性心梗)。波心梗。(过去称为透壁性心梗)。 可波及可波及 心包:出现心包炎症心包:出现心包炎症 心内膜:形成附壁血栓心内膜:形成附壁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旧)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旧) 无无Q Q波心肌梗死波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不出现心电图上不出现Q Q波称为无波称为无Q Q波心梗,它包括小波心梗,它包括小 范围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者和心内膜下心肌梗范围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者和心内膜下心肌梗 死者。心内膜下心梗:为缺血坏死仅累及心室死者。心内膜下心梗:为缺血坏死仅累及心室 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
24、为心内 膜下心梗。膜下心梗。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目前)(1 1)ST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STEMI) 心肌缺血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心肌缺血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STST抬高时,抬高时,除变异性心绞痛外,表明此时相应冠脉一闭塞而除变异性心绞痛外,表明此时相应冠脉一闭塞而导致心肌全层损伤,伴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导致心肌全层损伤,伴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临临床列为床列为STEMISTEMI。多进展为。多进展为Q Q波性心肌梗死,但如处波性心肌梗死,但如处理及时,可使理及时,可使Q Q波不出现。波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目前)急性心肌梗
25、死的分类(目前)(2 2)非)非ST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NSTEMI) 胸痛不伴胸痛不伴STST段抬高,常提示相应冠脉未完全段抬高,常提示相应冠脉未完全闭塞,损伤未波及心肌全层,心电图表现为闭塞,损伤未波及心肌全层,心电图表现为STST段段下移及(或)下移及(或)T T波倒置等。此类患者如同时有心波倒置等。此类患者如同时有心肌标记物升高,说明有未波及心肌全层的小范围肌标记物升高,说明有未波及心肌全层的小范围坏死,临床上列为坏死,临床上列为NSTEMINSTEMI. .如处理不当,可进展如处理不当,可进展为为STEMI.STEMI.3/17/2022.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