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第二、第三课知识提纲(表格式)-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第二、第三课知识提纲(表格式)-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 第二 第三 知识 提纲 表格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生产力1.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构成要素(1)劳动者(主导作用、决定因素)(2)生产工具(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3)生产对象(二)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2.构成要素(1)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2)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3)产品如何分配(三)两者的关系1.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反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
2、进生产力发展;(2)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四)提示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主要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的提高。4.阶级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二、原始社会(一)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二)生产力1.劳动者劳动经验少结论: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2.生产工具石器(旧石器尖锐;新石器圆滑)3生产对象旧石器
3、: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三)生产关系1.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关系平等互助,共同劳动3.分配平均分配(四)生活1.基本单位早期是氏族;晚期出现部落和部落联盟2.制度由全氏族成年人组成氏族议事会来管理集体事务。(五)解体1.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直接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标志是土地变为私有财产三、奴隶社会(一)阶级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最早出现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二)生产力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和国家出现、文字发明、脑力体力劳动分工等结论: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门槛。(三)生产关系1.所有制私有制
4、。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者和劳动对象)2.关系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分配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产品,只分配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存资料(三)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2.注意区别(1)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四)国家1.出现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生产生阶级出现国家产生2.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四、封建社会(一)生产力铁制工具、耕种技术、水利事业、手工业(冶铁业)、城市和商业都得到发展。结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二)生产关系1.私有制
5、私有制: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生产工具和土地。2.关系剥削:农民有一定自由。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3.分配地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可以留一部分。(三)封建统治方式1.经济剥削(1)剥削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2)剥削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3)其它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2.政治压迫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思想钳制散布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等(四)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五、资本主义社会(一)产生1.原因随着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口号自由、平等、博爱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6、二)生产力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迅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结论:生产力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三)生产关系1.建立条件 (1)大量劳动力;(2)大量资本。这些都是通过暴力和掠夺而来2.特点(1)所有制私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关系隐蔽地剥削:表面是雇佣,实际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分配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工人获得一定报酬(四)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主要表现3.直接原因(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
7、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五)基本矛盾1.是什么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阶级上表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3.地位和影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决定资本主义的命运。(六)命运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一)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1)是什么空想社会主义(2)三个阶段文学语言批判法律条文批判理想实验阶段(3)评价j积极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不是组成部分);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进行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k局限性:设想的生产关系不适
8、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失败根本原因)。仅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历史前提(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j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反抗资产阶级。k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是最重要、具有决定性作用。其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C.思想斗争。(二)创立1.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哲学基础)j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运用到历史研究
9、领域k主要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学基础)j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k主要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历史意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共产党宣言(1)标志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2)主要内容j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
10、会主义必然胜利k一个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性质;无特殊利益的特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策略。)l一个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马克思主义(1)组成部分j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2)基本特征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发的理论(3)意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及启示(一)第一次尝试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二)一国成功(1)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j私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11、(公有制)k关系:消灭剥削,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l分配:按劳分配(3)意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飞跃,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三)一国向多国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发展(四)遭遇曲折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五)焕发生机中特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焕发强大生命力(六)启示j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k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l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m积极投身到中特的伟大实践中去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12、年)(一)基本国情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决定因素)(二)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三)主要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四)艰辛探索1.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均告失败2.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不允许走,封建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没能力走(软弱性和妥协性)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一)指导思想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13、:毛泽东思想(二)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三)主心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四)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取得全国胜利(五)革命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七)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八)革命新在哪1.领导权新:不再是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领导(决定性意义,区别新革和旧革的根本标志)2.革命前途新: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7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