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整理.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整理.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 整理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3.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5. 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6. 原始社会末期,形成部落联盟。7. 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8.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
2、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9.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10. 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11.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12.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13. 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14. 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P315.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16. 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17. 阶级就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18.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3、。奴隶只有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19.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20.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21.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22.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的暴力机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23.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4.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25. 奴隶社会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26. 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国家的出现。27. 河南安阳殷墟 浙江良渚遗址 原始
4、社会晚期p428.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9.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少量土地。30. 农民的劳动成果一部分用来缴纳地主,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1. 封建社会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历史名城。P532.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33.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34. 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
5、字塔”状的等级制度。P635.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36.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7.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38.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39. 手工工厂和买卖劳动力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P740.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41. 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42.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P743. 资本主
6、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44.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45.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P846.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47.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48.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49. 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7、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50. 根本原因是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1.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5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5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54.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55.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的角度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56.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
8、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57.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革命的正确途径。58.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9.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60. 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P1361.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62.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63.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64.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9、,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65.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66.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67.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68.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69.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70.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71. 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
10、利的历史必然性。72.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策略原则。73.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74.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75.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76. 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77.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78.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79.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80.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1、消灭了剥削制度。P1881. 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82.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众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83.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8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85.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P2186. 帝国主义绝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87.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8.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12、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反民主革命的使命。89.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90.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91.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92.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3.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94.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95. 在经历了大革命
13、、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96.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P2397.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98.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99.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1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102. 只要完成前新
14、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103.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1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06. 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107. 毛泽东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08.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10.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15、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5611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2.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113.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适应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出的社会主义改造。114.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115.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116.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6、。117.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118.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P27119.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20.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P2812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2. 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P28123.
17、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24.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25.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26. 195457一五计划127. 1964原子弹,1967氢弹,1970东方红128.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获得的成就:u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u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
18、基本生活需求。u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u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u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129.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30. 1956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P28131. 1957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32.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在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