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 提纲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课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1)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3)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奴隶制国家出现的过程)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的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私有制确立 贫富差距加大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 阶级产生 奴隶制国家出现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是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5.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是? 奴隶制
2、国家6.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了一定和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7.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及基础?(1)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2)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 8.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9.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3)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1.资本
3、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1)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资本12.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3.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4.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1)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2)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3)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4)大批工人失业,
4、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1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7.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1)积极影响: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弊端: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1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
5、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9.唯物史观的影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题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0.剩余价值学说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全部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2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2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
6、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2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第二课24.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显示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5.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史任务?(1)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前提) (2)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目的)26.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7、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27.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的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29.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19年五四运动30.五四运动的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31.五四运动的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
8、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心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19241927大革命时期;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19311945抗日战争; 19451949解放战争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胜法宝和基本武器?(1)取胜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基本武器:统
9、一战线和武装斗争3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37.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1)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2)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3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这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3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事件?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辞旧:(从国家性质
10、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迎新:(从革命任务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1.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42
1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
12、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44.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贡献?(1)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设: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
13、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46.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得与失?(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结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飞跃)(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14、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一个肯定)第三课4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有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8.改革开放的历程(1)第一阶段: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
15、,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江的五个城市。(2)第二阶段:新阶段新水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3)第三阶段:新时代、新格局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
16、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49.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1)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
17、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5)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0.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 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成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高标准(主体力量) 坚持思想解放推进理论创新是
18、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一招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统一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定力5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提出时间: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2)人物:邓小平(3)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要内容(要求):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战略等。重大意义/卓越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