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学总论优质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感染病学总论优质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总论 优质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感染病学总论感染病学总论2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内内 容容3感染病的宿主应答感染病的宿主应答4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6感染病的诊断感染病的诊断1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7感染病的治疗感染病的治疗8感染病的预防感染病的预防2总论大纲总论大纲v熟悉传染病、感染病及新发感染病的概念。熟悉传染病、感染病及新发感染病的概念。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作用、及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点。床特点。v了解感染病的发病机制
2、、影响因素、诊断、了解感染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治疗及预防。3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v重点讲解传染病、感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概重点讲解传染病、感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念。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感染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v重点讲解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重点讲解感染病的致病和传播因素、感染病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展的阶段性、感染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感染病组织损伤的机制。、感染病组织损伤的机制。第五节第五节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感染病的流行病学v重点讲解感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重点讲解感染病流行过程的三
3、个基本环节4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感染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15感染病的定义感染病的定义v感染病感染病 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 ,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 ,通常系各种致病的或通常系各种致病的或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引起。v感染病感染病 应包括一切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应包括一切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v传染病传染病属于感染病,是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属于感染病,是感染因子即寄生物所致疾病,同时具有传染性。疾病,同时具有传染性。v感染病学感染病学 研究病
4、原性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科学。研究病原性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科学。6根据传播特点体表体表呼吸道呼吸道消化道消化道血液血液虫媒虫媒感染病感染病7感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感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 感染病学感染病学基础基础学科学科其它其它临床临床学科学科 流行病学8人类与病原的斗争的历史人类与病原的斗争的历史v雅典的修昔底德,记录了雅典的修昔底德,记录了24002400多年前,瘟疫几乎摧多年前,瘟疫几乎摧毁了全雅典毁了全雅典v1918191819191919年的年的“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导致导致5005000 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v15661566年,人们记录了疯狗所致的狂犬病年,人
5、们记录了疯狗所致的狂犬病v1817181719231923年的百年中,共发生了六次世界性霍乱年的百年中,共发生了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大流行v19811981年出现了艾滋病,造成全球性问题年出现了艾滋病,造成全球性问题v2002200220032003年,年,SARSSARS、禽流感等、禽流感等9传染病防治的现实传染病防治的现实q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q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q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q新的传染病则
6、不断地涌现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10新发传染病定义新发传染病定义v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v19921992年年 ,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 ,其在人群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中的发生在过去2020年中不断增加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加的可能性” ” 11v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 :v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7、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 EID) ,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v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diseases,RID)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 ,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染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
8、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RI) ERI) 12新发感染病的定义新发感染病的定义指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指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病率或地理分布上正在增加的感染病。病率或地理分布上正在增加的感染病。13新发传染病的分类新发传染病的分类v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第一类,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传 染病。如染病。如T
9、T 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等;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等;第二类,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第二类,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 ,如军团病、莱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第三类,以往不存在第三类,以往不存在, ,新发生的传染病新发生的传染病, ,如艾滋病、甲型如艾滋病、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O139O139等。等。v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 ,如新发病毒性传如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染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14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新传染病的出
10、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大量资料表明大量资料表明,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正在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正在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的重要问题. .不仅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不仅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幸免于难也没有幸免于难. .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15D2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16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感染病的病原学基础v引起感染病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朊粒、细菌、真病毒、朊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及相关节肢动物等。菌、原
11、虫、蠕虫及相关节肢动物等。v病原学基础:包括各类病原体的结构特点、致病原学基础:包括各类病原体的结构特点、致病性、免疫性、复制或生长繁殖特点、遗传与病性、免疫性、复制或生长繁殖特点、遗传与变异、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对变异、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v重点介绍各种病原体的结构、复制特点及主要重点介绍各种病原体的结构、复制特点及主要致病机制。致病机制。17病毒病毒v体积比细菌更微小体积比细菌更微小v专一在活细胞内寄生、无完整细胞结构、遗传物专一在活细胞内寄生、无完整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通常仅含一种质通常仅含一种DNADNA或或RNARNAv
12、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v对抗生素不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的特殊微生物但对干扰素敏感的特殊微生物v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极为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极为密切。密切。v人类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人类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75%75%是由病毒引起是由病毒引起。18 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核心核心、衣壳构成的核衣壳衣壳构成的核衣壳,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部还有包膜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部还有包膜。u核心:由核蛋白支撑的病毒基因组,核心:由核蛋白支撑的病毒基因组,基因组含有开放读码框架,可编码各种基因组含有开放读码框架,可编码各
13、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u衣壳:包围在核心的外面,能保护病衣壳:包围在核心的外面,能保护病毒核酸免遭破坏,介导病毒核酸进入细毒核酸免遭破坏,介导病毒核酸进入细胞,同时也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胞,同时也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u包膜:是在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包膜:是在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以出芽方式自宿主细胞内向外释放时获以出芽方式自宿主细胞内向外释放时获得的宿主细胞膜成分。得的宿主细胞膜成分。19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分类v主要根据遗传特点,尤其是核酸的类型及其转录方式、衣主要根据遗传特点,尤其是核酸的类型及其转录方式、衣壳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是否具有包膜等对病毒进行壳蛋白
14、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是否具有包膜等对病毒进行分类。分类。v按基因组核酸类型对病毒进行分类:按基因组核酸类型对病毒进行分类:vDNADNA病毒:病毒:双链双链DNADNA病毒病毒、单链单链DNADNA病毒病毒vRNARNA病毒:病毒:正单链正单链RNARNA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RNARNA能够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能够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负单链负单链RNARNA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RNARNA不能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不能直接指导病毒蛋白合成)双链双链RNARNA病毒(在人类仅呼肠病毒科病毒为双链病毒(在人类仅呼肠病毒科病毒为双链RNARNA病毒)病毒)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逆转录
15、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RNARNA,但不能充当信使,但不能充当信使RNARNA)20 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穿入穿入脱壳脱壳装配装配成熟成熟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吸附吸附生物合成生物合成释放释放21dsDNAdsDNA病毒生物合成病毒生物合成dsDNAdsDNA复制复制晚期转录和翻译晚期转录和翻译早期转录和翻译早期转录和翻译病毒利用宿主病毒利用宿主细细胞核的胞核的RNARNA多聚多聚酶转录出早期酶转录出早期mRNAmRNA,mRNAmRNA转移至细胞质中转移至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的核糖体,翻译出出DNADNA多聚酶和多聚酶和调节蛋白等早期调节蛋白等早期蛋白蛋白在
16、解链酶的作用在解链酶的作用下,亲代下,亲代dsDNAdsDNA解链形成两条单解链形成两条单链链DNADNA,分别作,分别作为模板以半保留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出子代方式复制出子代dsDNAdsDNA以大量子代病以大量子代病毒毒DNADNA为模板,为模板,转录出晚期转录出晚期mRNAmRNA,翻译,翻译出病毒结构蛋出病毒结构蛋白等晚期蛋白。白等晚期蛋白。22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宿主免疫力宿主免疫力病毒的病毒的致病性致病性 病毒感染机体病毒感染机体引起疾病引起疾病的因素的因素致病作用从入侵细胞开始,并最终导致组织器官损害致病作用从入侵细胞开始,并最终导致组织器官损害23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
17、病作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溶细胞作用溶细胞作用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增生细胞增生和转化和转化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 整合整合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能够支持病毒完成能够支持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细胞称正常增殖的细胞称为容纳细胞为容纳细胞病毒对容纳细胞病毒对容纳细胞的致病作用的致病作用242.2.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致病作用病毒对免疫系统病毒对免疫系统本身的损害本身的损害病毒对组织器官病毒对组织器官的的亲亲嗜性损害嗜性损害免疫病理损伤免疫病理损伤25细菌细菌v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单细胞原核微生物v狭义的细菌概念专指数量最
18、大、种类最多、结构最狭义的细菌概念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结构最典型的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典型的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v其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其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期等时相期等时相v广义的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广义的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体和放线菌26(一)典型细菌(一)典型细菌1 1.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 :v基本结构(各种细菌均有):基本结构(各种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始核质原始核质。v特殊结构(某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某些细菌具
19、有):菌毛、鞭毛、荚膜、芽胞菌毛、鞭毛、荚膜、芽胞。v按革兰染色的不同可分为革按革兰染色的不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272.2.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依据:细菌的分类依据:v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v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和螺杆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和螺杆菌等)菌等)v需氧情况:专性需氧菌需氧情况: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兼性厌氧菌厌氧菌、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嗜高二氧化碳菌嗜高二氧化碳菌v是否存在芽胞:无芽胞菌、芽胞菌是否存在芽胞:无芽胞菌、芽胞菌283.3.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 v细
20、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均密切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均密切相关,两者构成细菌的毒力。相关,两者构成细菌的毒力。v一般的,毒力越强,则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一般的,毒力越强,则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就越小。此外,具备了一定毒力和数量,数量就越小。此外,具备了一定毒力和数量,还必须有合适的入侵部位,才能最终形成感还必须有合适的入侵部位,才能最终形成感染。染。29侵袭力侵袭力v侵袭力侵袭力是细菌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在宿主体内是细菌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在宿主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v构成侵袭力的物质主要有:构成侵袭力的物质主要有:黏附因子,包括菌毛或
21、非菌毛黏附素,为细菌定植所必需;黏附因子,包括菌毛或非菌毛黏附素,为细菌定植所必需;荚膜与微荚膜,可干扰补体的调理,抵抗吞噬;荚膜与微荚膜,可干扰补体的调理,抵抗吞噬;侵袭性酶,包括凝固酶、透明质侵袭性酶,包括凝固酶、透明质酸酸酶、酶、IgAIgA水解酶、过氧化水解酶、过氧化氢氢酶等,能协助病原菌扩散和酶等,能协助病原菌扩散和抗抗吞噬;吞噬;微菌落(微菌落(microcolonymicrocolony)及细菌生物膜()及细菌生物膜(biofilmbiofilm),是毒力),是毒力较弱的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较弱的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30特性特性外毒素外毒素内毒
22、素内毒素毒素来源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释放方式释放方式分泌分泌细胞壁破坏后释放细胞壁破坏后释放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热稳定性热稳定性不稳定(除外金葡萄肠毒素等少数种类)不稳定(除外金葡萄肠毒素等少数种类)稳定(耐受稳定(耐受100100 1 1小时小时)编码基因编码基因质粒或噬菌体质粒或噬菌体细菌染色体细菌染色体毒性剂量毒性剂量高(致死量约高(致死量约1g1g)低(致死量约数百低(致死量约数百gg)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同外毒素有所不同不同外毒素有所不同发热、休克(不同细菌的内毒发热、休克(不同细菌的内毒素基本
23、相似素基本相似典型疾病典型疾病破伤风、肉毒中毒、白喉、百日咳、金葡萄中毒破伤风、肉毒中毒、白喉、百日咳、金葡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性休克综合征(Staphy TSSStaphy TSS)、猩红热、某些)、猩红热、某些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霍乱、肠产毒型大肠埃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霍乱、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希菌(ETECETEC)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EHEC)肠炎及伴发的溶血)肠炎及伴发的溶血- -尿毒综合征尿毒综合征(HUSHUS)等)等伤寒、革兰阴性菌脓毒症、内毒伤寒、革兰阴性菌脓毒症、内毒素性休克、输液反应、某些食物素性休克、输液反应、某些食物中毒等中
24、毒等作用机制作用机制随外毒素的不同而有不同随外毒素的不同而有不同刺激单核刺激单核- -吞噬细胞,诱生吞噬细胞,诱生TNF-TNF-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抗原性抗原性强,可诱导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强,可诱导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弱,诱生的抗体无保护性弱,诱生的抗体无保护性疫苗制作疫苗制作可制成类毒素,用于疫苗接种可制成类毒素,用于疫苗接种不能制成类毒素,无疫苗可用不能制成类毒素,无疫苗可用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与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与比较毒素毒素31(二)其他广义细菌(二)其他广义细菌v支原体支原体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v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恙虫病、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疹伤寒v衣原体衣原体
25、沙眼沙眼v螺旋体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莱姆病钩端螺旋体、梅毒、莱姆病v放线菌放线菌32真菌真菌v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能进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从临床角度分类:从临床角度分类:v表皮、角层和皮下真菌表皮、角层和皮下真菌-手足癣、花斑癣手足癣、花斑癣v全身性真菌全身性真菌-地方流行真菌之一地方流行真菌之一v免疫虚损相关真菌免疫虚损相关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新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新型隐球菌。型隐球菌。33 医学原虫医学原虫v孢子虫孢子虫v鞭毛虫鞭毛虫v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v纤毛虫纤毛虫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