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4课)(2022新版).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2168208
  • 上传时间:2022-03-12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96.0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4课)(2022新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教案 24 2022 新版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022)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并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最后回归到“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了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6课“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与“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

    2、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引导学生针对具体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利用给定材料,结合前面几课所学,设计、制作自己小组的“过山车”并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第8课“测试过山车”,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例如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笔直前进,有的物体绕弯前进等。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知。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臆测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因此,希望学生经过本

    3、单元对物体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形成初步的科学认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1利用多种实验器材,开足探索活动。本单元需要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校购买或者师生自制教具、学具,以保证开齐、开足探索活动。其中有些器材,需要教师做好课前测试和调整,以保证活动效果。2利用重复测量活动,培养合作精神。本单元的一些测量活动,不仅要求重复测量,而且要求分工合作、精确操作,需要教师采用适宜方式,进行活动前的必要指导。3利用课外探索活动,培养科学习惯。本单元丰富而且有趣的探索活动需要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完成,教师要注重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

    4、生养成良好的“该动则动、该停则停、该听则听、该议则议”的科学习惯。第1课 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能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观察图片,判断物

    5、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学准备】学生方向盘(两种)、软尺、活动记录表。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出示教材P2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观察这张图片,它显示了怎样的场景?(预设:小女孩手拿着杯子蹲在池塘边的大石块上喂鱼,鱼儿争抢食物,将池塘里的水搅动起了水波纹。)3.追问:你们认为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预设:水中游动的鱼和被鱼儿搅动的水。)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呢?(预设:池塘边上的大石头。)4.揭题: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运动和

    6、位置。(板书:运动和位置)设计意图出示课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暴露对于运动与静止的前认知,进而揭示本课研究的主题。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1.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就先从身边的现象开始研究。2.提问:(教学提示:在讲台上边走动边提问。)你们认为老师现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预设:运动的。)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预设:因为老师从黑板的左边走到了右边。)3.讲解:你们说得很棒!没错,与黑板相比,刚刚老师的位置移动了,所以老师是运动的。像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比,如果它的位置移动了,我

    7、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移动,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4.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三组图片。)观察这三组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说出你们判断的依据。(教学提示:学生容易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分成多个局部去认识而做出错误判断,要帮助学生明确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设计意图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表述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更直观的感受。探索二: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1.过渡:研究完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描述位置。2.提问: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预设:找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说出与这个物体的方向关系和距离远

    8、近。)让我们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尝试描述自己的位置。3.活动:分发方向盘和软尺,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设计意图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帮助学生确定“参照物”,获得方向和距离的信息,快速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建立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意识。探索三*:根据校园平面图描述位置1.提问: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午间休息时,你在校园里活动,此时班长有事要找你,你要如何把自己的位置告诉他(她)呢?(预设:可以告诉班长自己在什么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的地方。)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透明的、中心有测量尺的方向盘纸。)这是一张透明的方向盘纸,纸上的测量尺每一厘米表示实际40米的长度。3.布置任务:请大家用红星

    9、在教材P3的校园平面图中任意标注一个位置作为你们所在的位置,然后将方向盘纸的中心点覆在校园平面图的某个定位点上,向你们的同桌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一个思维提升的活动,旨在推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转变为抽象、从经验上升到概念、从现象总结成规律,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性进行。三、拓展与小结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相对于某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那么,你们能在告知方向和距离的前提下逆向推断出物体的位置吗?2.拓展:出示教材P3拓展部分的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引导学生阅读。在确认学生理解了任务要求之后,指导学生在教材的图上完成任务。3.小结:通过和其他物

    10、体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动,可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逆向推断的生活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后记】第2课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2.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

    11、体的运动形式。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学生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溜溜球、弹簧摇马、弹弹球、陀螺、弹簧彩虹圈、发条青蛙、摆钟、圆点贴纸、记录纸(每人10条左右)、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弹簧摇马和旋转木马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秋千、摆钟、雨刮器和跷跷板的图片。)大家见过或者玩过这些物体吗?(预设:见过;玩过。)那么,你们注意过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谁来说一说?(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手势进行描述。)2.揭题:看来,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

    12、各样的运动。(板书:各种各样的运动)设计意图从学生常见的物体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物体运动的简单描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顺势揭题。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1.过渡:播放弹簧摇马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弹簧摇马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前后摆动;马身在前后摆动,下面的弹簧除了跟着摆动,还在上下弹跳。)3.活动: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教学提示:出示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和溜溜球。)这些物体或玩具大家应该很熟悉,怎样让它们运动起来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活动,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4.提问

    13、:在刚才的演示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各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描述。指尖陀螺是转动;钢尺被拨动以后是上下振动;玩具车的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转动、收回来是滚动。)5.小结: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探索二: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1.过渡:既然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不同,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不同,那么,怎样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预设:在物体上做个记号。)没错,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2.演示:在钢尺有孔的一端贴上彩色圆点贴纸,将无孔的一端压在桌面上

    14、,弹拨有孔的一端,引导学生观察圆点的运动形式,然后演示用线条和箭头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换个位置贴圆点,继续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前后两次圆点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将贴纸换到钢尺无孔的一端,并将铅笔尖穿过钢尺上的圆孔,用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圆点的运动形式,并尝试用线条和箭头记录。3.提问:通过贴彩色圆点,相信大家清楚地观察到了钢尺的运动。当我们拨动钢尺时,它是怎样运动的?(预设:上下移动。)贴在不同位置的圆点的运动形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都是上下移动,但是移动的幅度不同。)当我们用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起来时,圆点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预设:绕着铅笔转动。)4

    15、.过渡:学会了用线条和箭头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接下来,让我们来观察更多物体的运动。5.活动:分发活动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6.小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分类。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学生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再通过“贴圆点”观察物体运动的方式,将物体抽象为质点,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物体进行抽象。三、拓展与小结1.过渡:播放小朋友乘坐旋转木马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2.提问:大家都有坐过旋转木马吧?结合你们自己的经验,说说旋转木马上的人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在转动;在

    16、上下移动;既在转动又在上下移动。)3.布置任务:大家说得都对,那么,动手将你们认为的运动形式画下来吧!设计意图在讲授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之后,利用旋转木马这一生活中常见又有趣的物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形式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教学后记】第3课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2.能够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

    17、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判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难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学准备】学生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7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上有许多行驶中的车辆,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预设: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为什么车的运动路线不一样呢?(预设:因为路面的形状不一样。)2.讲解:我们可以把路面看成运动轨道,直的运动轨道叫直线轨道,弯的运动轨道叫曲线轨道。3.揭题:运动的物体会有不

    18、同的路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运动的路线。(板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在立交桥上行驶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汽车运动路线的不同,引出科学概念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为后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7过山车、老鹰、台球、电梯和掉落的苹果的图片。)这些现象大部分同学都见过,图中物体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呢?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图中物体的运动路线。3.小结:台球、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和老鹰的运动路线是曲线。设计意图通过对一些物体运动路线的描述,引

    19、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为后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打下基础。探索二:做击球活动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蓝色球和红色球。)你们能让小球走直线吗?2.活动:将蓝色球和红色球放在讲桌上,相距约40厘米。请几名学生尝试推动蓝色球来击中红色球。(预设:大多数学生很难击中。)3.提问:我们好像很难直接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这是为什么呢?(预设:因为球运动的路线不确定,很容易改变。)4.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蓝色球百发百中地击中红色球呢?(预设:让小球沿特定的路线运动。)5.活动:分发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指导学生利用轨道击球,并用线条和箭头画出两种轨道中蓝色球的运动路线。6.提问:小球在

    20、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运动的路线分别是怎样的?(预设:在直线轨道中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在曲线轨道中运动的路线是曲线。)7.小结:在直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在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在做曲线运动。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用蓝色球直接击红色球,再分别利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击球,体会两种击球方式的区别,很好地符合了3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具体感知物体的运动形式。探索三:做滚球活动1.过渡:接下来我们试着让小球做不同的运动,比如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2.提问: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会是怎样的?(预设:直线。)当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会是怎样的呢?(预设:向下掉落。

    21、)3.布置任务:事实是否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呢?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但是我们既要推球,又要观察小球在桌面上的运动路线,还要观察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怎样分工比较合理呢?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观察更合适?请大家先在组内讨论再进行实验。4.展示:将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5.提问:你们发现各小组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点?(预设: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做的都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做的都是曲线运动。)又有什么不同点?(预设:不同小组画的曲线的弯曲程度不同。)6.小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做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做曲线运动。小球做曲线运动时路线的弯曲程度与推球的力度有关。设计意图小球的运

    22、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强化。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三、拓展与小结1.小结: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天空中飞机飞行留下的痕迹、小朋友荡秋千、运动员在操场上跑步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说说你们判断的理由。(预设:飞机留下的痕迹是直线,所以飞机做的是直线运动;小朋友荡秋千时运动的路线是曲线,所以小朋友做的是曲线运动;运动员在操场上跑

    23、步的路线既有直线也有曲线,所以运动员既做直线运动也做曲线运动。)3.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观察和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更多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教学后记】第4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科学态度目标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利用材料

    24、,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难点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学生小木块、木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正十二面体、圆柱形橡皮、小球、立方体木块、六棱柱形和圆柱形铅笔、圆柱形小玻璃瓶)、活动记录表。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预设:台阶旁、山上、滑梯)2.追问:(教学提示:出示台阶旁的斜坡、山坡和滑梯的图片。)这些斜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一端高,一端低。)你们见过物体在这些斜坡上运动吗?是怎样运动的?

    25、(预设:人们将重重的行李箱从台阶旁的斜坡推上去;小汽车停在山坡上;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去。)3.讲解:像滑梯、山坡等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像行李箱的轮子在斜坡上运动的运动方式叫作滚动,像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的运动方式叫作滑动。4.揭题:如果在斜面上放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会怎么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并归纳运动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判断和交流的铺垫。滚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转变的移动。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的移动。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制作斜面1.过渡:要

    26、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我们需要先制作一个斜面。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木板和小木块。)我们如何利用这两种材料制作斜面?(预设:将小木块叠放,再将木板搭在小木块上。)让我们动手尝试一下。3.活动:出示制作斜面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分组制作斜面。探索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1.过渡:完成了斜面的搭建,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了。我们选取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来研究。(教学提示:出示立方体木块、六棱柱形铅笔和小球。)2.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物体轻轻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么运动呢?(预设:会滑下来;会滚下来。)3.布置任务:请大家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再分组进行实验验证。4

    27、.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按物体逐一补充不同的发现。5.小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滑动、滚动和静止不动。探索三: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1.过渡:物体在斜面上可能静止、滑动或滚动,那么,怎样的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怎样的物体容易滑动或滚动呢?让我们用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探究。2.活动:分发圆柱形橡皮、小玻璃瓶、铅笔和正十二面体,指导学生组内进行实验。实验后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按物体逐一补充不同的发现。3.小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和放置方式有关。设计意图斜面的搭建实际上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指导的工程问题,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28、力和工程思维。预测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再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进行班级交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三、拓展与小结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小木块。)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了4块小木块搭建了斜面。如果我们逐渐增加叠加的小木块的数量,斜面会怎样?(预设:会变得越来越陡。)那么,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吗?(预设:会。)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2.活动:指导学生将斜面的一端逐渐垫高,再把立方体木块、六棱柱形铅笔、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实验后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3.小结:斜面的坡度增大后,部

    29、分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改变,有的物体会由静止变为滑动,有的物体会由滑动变为滚动,还有的物体会运动得越来越快。设计意图将斜面坡度逐渐增大,再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这是一个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拓展活动,会激发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甚至探索原因所在。学生发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后两课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教学后记】第5课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科学探究目标1.会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2.会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30、。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教学准备】学生直线轨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不同颜色和轻重)、秒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12大桥情景图片。)观察图片,我们能发现图中有汽车、自行车、跑步的人和行人,你们能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吗?(预设:汽车最快,自行车其次,然后是跑

    31、步的人,最慢的是行人。)2.提问:大家见过生活中哪些比较运动快慢的场景?(预设: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百米赛跑是如何比较快慢的?(预设:运动员都跑100米,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3.揭题:今天,我们也用相同的方法,来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板书: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调动学生关于运动快慢的前认知,然后抛出核心问题如何比较快慢,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动物运动的快慢1.过渡: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是如何通过时间比较快慢的?(预设:用时短的运动员跑得快。)2.活动:动物王国举办了一场赛跑,参加比赛的动物们所用的时间如图(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l2“

    32、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图表。)请大家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列名次,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3.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所需时间长的运动得慢。探索二:比较等长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两条一样长的轨道和两个不同的小球。)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呢?(预设:将小球从轨道的一端同时释放,先到达轨道另一端的小球运动得快。)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小结:运动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短,运动得快;后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长,运动得慢。探索三:比较

    33、同一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1.提问:刚才,我们通过两条一样长的轨道比较出了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如果只有一条轨道呢?我们该怎样比较?(预设:可以像赛跑一样,测出小球从轨道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我们用什么测时间呢?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秒表。)这是用来测量时间的秒表,按下“开始/停止”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一次,秒表停止计时。电子屏幕上左边两位较大的数字表示分钟,右边较小的两位数字表示秒。完成一次测量之后,按下清零键,即可重新测量。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分组合作,完成同一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快慢的比较。4.小结:相同距离内,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快。设计意图先设置贴近3年级学

    34、生认知习惯的活动比较动物百米赛跑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原有的体育学习活动中迁移评判方法。再通过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使学生初步感知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快慢的方法。最后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既使学生学会了使用秒表,也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测量: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等的有关数值。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的长度。三、拓展与小结1.提问:刚刚我们在活动中,是如何处理数据的?(预设:将小球的运动时间按大小排列,选择排位居中的数据。)这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叫取中位数。除此之外,还有取众数和取平均数。2.拓展:简单介绍取众数和取平均数的方法。3

    35、.小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后记】第6课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科学探究目标1.会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2.会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

    36、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用秒表计时、软尺测量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理解并运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准备】学生软尺、秒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大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通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揭题: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板书: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聚焦环节

    37、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回顾了上节课中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又指向了本课的关键问题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揭示本课探究主题。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飞机、汽车、轮船、快艇、自行车和高铁的图片。)大家都乘坐过这些交通工具吗?(预设:都坐过;有一些没坐过。)你们认为哪种交通工具运动得最快,哪种最慢?(预设:飞机最快,自行车最慢。)其他交通工具呢?我们应该如何比较?2.活动:出示教材P15“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图表,指导学生根据图表将交通工具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序,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3.小结:六种交通工具都运动1小时

    38、(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的运动得慢。设计意图用图表直观地呈现六种交通工具在1个小时内通过的距离长短,调动学生原有经验,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探索二: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1.提问:如果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你们能比较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吗?(预设:比一比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走得更远。)2.追问:如何保证他们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么知道他们运动的距离呢?(预设:可以让他们听指令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停止运动,然后用软尺测量他们行走的距离。)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4.小结:如果从不同地点出发,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的长短

    39、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两次口令,用于保证两名同学运动的时间相同;软尺分开摆放且方向不同,既能使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出发,又保证不能直接比较出他们运动距离的长短,同时也方便学生走直线和测量距离。探索三: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1.过渡:如果让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从不同地点出发,而且出发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2.提问:这个情景和上一次活动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预设:上一次活动两名同学的出发时间是一样的,这个情境中他们的出发时间和地点都不相同。)要如何进行比较呢?(预设:让他们运动相同的时间,然后比较运动的距离。)3.追问:怎样保证他们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预设

    40、:可以用秒表来计时。)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5.小结:即使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出发,也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强化学生对“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短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认识,为速度概念的引入做铺垫。三、拓展与小结1.小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2.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14猎豹追击羚羊的图片。)羚羊很机敏,会随着猎豹追捕行动的启动而立刻逃跑。你们认为这只猎豹能成功捕获羚羊吗?(预设:能,因为猎豹跑得比羚羊快;不能,因

    41、为羚羊很灵活。)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追捕行动”吧。3.活动:带领学生到操场做“追及跑”游戏。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其余同学测量并记录运动距离,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4.讲解: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例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喷气式客机1小时飞行900千米,汽车1小时行驶120千米,喷气式客机比汽车运动得快、运动速度大。5.拓展:引导学生也尝试着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比较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追及跑”游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来比较比赛同学的快慢,起到巩固所学的作用,也让学生

    42、初步感知“速度”这一科学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 /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km/h。【教学后记】第7课 我们的“过山车”【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2.能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科学态度目标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

    43、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并且根据设计图拼搭过山车模型。难点制作过程中轨道铺设及曲线轨道的调整。【教学准备】学生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泡沫保温管)、小球、细绳、软尺、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过山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17各种过山车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游乐设施吗?(预设:它们是过山车。)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过山车由哪几部分组成?(预设:轨道、支架和车。)它的轨道有什么特点?(预设:有些地方是直线,有些地方是曲线;有些地

    44、方高,有些地方低。)3.追问:(教学提示:播放游乐场里过山车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过山车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呢?(预设:有时在爬升,有时在滑落;有时做直线运动,有时做曲线运动;在坡度大的地方下滑得快,在坡度小的地方下滑得慢;)4.揭题:过山车看起来可真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板书:我们的“过山车”)设计意图由于3年级的学生缺乏乘坐过山车的经历,因此通过图片和视频来丰富学生的直观认识,同时也为后续设计“过山车”的运动路线做铺垫。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1.过渡:我们知道过山车的轨道主要由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组成,现在,我们先来尝试建造直线轨

    45、道和曲线轨道。2.演示:出示搭建“过山车”轨道模型的材料,简单介绍并演示不同材料的作用及拼接方法。3.活动:将相关材料分发给小组,指导学生建造一条直线轨道和一条曲线轨道。确认各小组均完成建造以后,收回材料。(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不能太长,使学生对材料及其拼接方式有直观感受即可。)设计意图通过搭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让学生熟悉材料的特性,为后续的设计环节服务。探索二: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1.过渡:熟悉了我们将使用的建造材料,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设计。让我们看看设计要求。(教学提示:出示“过山车”的设计要求。)2.布置任务:要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请大家在组内进行研讨。3.过渡:现在各小

    46、组组内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接下来,大家去动手实践吧!设计意图明确设计要求,再引导学生组内讨论设计方案,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有效的设计活动中来。小实践1.设计:出示“过山车”设计图绘制要求和轨道设计图范例,指导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先独自完成设计,再组内交流,确定其中一份作为小组拼搭“过山车”的设计图,并对其进行优化。2.制作:分发制作材料,提示学生根据设计图从低到高拼搭。如果拼搭和设计有一定的出入,指导学生适当调整设计。完成制作的小组,分发小球进行测试并指导调整。3.评价: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指导学生先完成对“过山车”的组内自评,再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教学提示:提示学生,测量轨道长度时可以用软尺直接测量;如果曲线轨道较多,不方便直接用软尺测量,也可以先用细绳量出轨道长度,再用软尺测量这段细绳的长度。)4.布置任务:大家已经完成了“过山车”的轨道制作,请将“过山车”轨道放置在桌子中央,并将多余的材料整理好后交还至材料箱。(教学提示:若第7、8两课不安排连上,则要求学生给自己小组的“过山车”轨道贴上标签并放置在指定位置,确保轨道不被损坏,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4课)(2022新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682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