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老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细胞膜 细胞核 下载 _一轮基础复习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4 4讲细胞膜与细胞核讲细胞膜与细胞核第二单元第二单元2023内容索引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悟考情悟考情 演练真题演练真题研专项研专项 前沿命题前沿命题知考向明考情提素养重考能全国卷内容要求1.概述细胞膜的功能,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概述生物膜的结构3.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膜和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建立整体观念和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 建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近五年全国卷考情2020全国(29)、2020全国(3)、2019全国(1)、2019全国(2)、2018全国(1)、2018全国(1)、2018全国(2)、201
2、7全国(1)、2017全国(2)科学探究1.探究细胞膜组成和功能2.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制备 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2.细胞膜的成分 磷脂糖类提醒 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3.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结构模型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2)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5.细胞膜的功能及特性(1)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激素胞间连丝精卵结合(2)功能特性 提醒 关注四种生理状态下膜成分及功能变化 6.植物细胞壁 全
3、透性,不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 纤维素旁栏边角(必修1 P41“相关信息”)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并从细胞中,为能携带氧的腾出空间。 退化排出血红蛋白易错辨析(1)(2021全国乙,2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2)(2021河北,4D)人体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3)(2020全国,3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台盼蓝只能将细胞膜丧失活性的死细胞染成蓝色。 人体的成熟红细胞已丧失细胞核、核糖体,不能更新蛋白质。 (4)(2018全国,2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
4、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5)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6)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应用提升下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 受体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胞间连丝(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提示 分别属于图C、图A、图B。 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某种RNADNA和蛋白质DNA核孔遗传信息库代谢和遗传2.细胞核功能实验探究(1)黑白美
5、西螈核移植实验 黑细胞核(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无核有核(3)变形虫切割实验 细胞核无核有核(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菊花细胞核助学巧记 细胞核之“二、二、四” 旁栏边角(必修1 P52“资料分析”)美西螈皮肤颜色取决于何种物质?资料1所述实验表明细胞的哪种结构控制了该物质的合成?依据科学的实验原则,本实验结论的得出尚不太严谨,请指出本实验有何欠缺,试具体说明。提示 美西螈皮肤颜色取决于黑色素,资料1实验表明黑色素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依据科学的实验原则,本实验应再设置白色美西螈的细胞核与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构建重组细胞的实验,以便与原实验形成对照实验,若新发育成的美西螈为“白色”将
6、更具有说服力。易错辨析(1)(2021河北,2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2)(2020天津,8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3)(2018全国,1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4)(2018全国,1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的场所。() 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应为核糖体。 (6)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7)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8)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且只有一个核。()核孔只能让蛋白质、RNA有选择性地出
7、入细胞核。 有些细胞可具多个细胞核,也有些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长句应答真核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主题一主题二能力解读主题一主题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题一主题二命题解读主题一主题二角度一角度一、围绕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考查、围绕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考查结构与功能观结构与功能观考向探究考向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及解读1.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8、.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B.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C.是蛋白质,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D.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是磷脂分子的尾端,具有亲水性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D解析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A、B两项正确。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中包括各种转运蛋白,C项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头部为亲水端,尾部为疏水(亲脂)端,D项错误。主题一主题二考向2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
9、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 C解析 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其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项错误。主题一主题二考向3磷脂分子支架构成特点及应用3.如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应被包在双分子层中B.脂溶性的药物应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C.图中药物甲为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药物乙为脂溶性药物D.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被释放到细胞内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D解析 脂质体到
10、达细胞后,可依赖细胞融合原理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中。由于脂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也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且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故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主题一主题二考向4情境信息题4.(2021湖南二轮联考)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区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C.破坏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脂筏结构无关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11、D解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A项正确;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破坏胆固醇就像破坏了胶水,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C项正确;脂筏结构中的鞘磷脂、转运蛋白等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项错误。主题一主题二方法突破1.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整合主题一主题二2.三个“决定”解读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主题一主题二3.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水中和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的分布特点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头部亲水,尾部
12、由疏水的脂肪酸构成,在空气水界面,头部与水接触,而尾部位于空气中,如右图在水中,朝向水的是“头部”,“尾部”疏水。当磷脂分子的内外两侧都是水环境时,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头部”则朝向两侧水环境中,形成磷脂双分子层,如右图主题一主题二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如右图主题一主题二角度二、细胞膜结构、功能实验探究角度二、细胞膜结构、功能实验探究考向探究考向1细胞膜流动性探究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
13、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主题一主题二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答案 B解析 由实验可知,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项正确;应用该技术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项错误;降低温度,膜流动性降低,恢复时间延长,C项正确;由于实验时,一部分荧光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仍小于漂白前,D项正确。主题一主题二考向2细胞膜活性或细胞活性探究2.MTT法
14、是一种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MTT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B.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C.MTT与台盼蓝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原理相同D.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C解析 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MTT法则是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不着色,二者鉴别细胞死活的原理不同,C项错误。主题一主题二考向3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探究3.右图是
15、“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玉米种子的纵切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熟的玉米部位比煮熟过的颜色浅,说明活细胞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D.在实验中,部位煮过的玉米与未煮过的玉米均会被染成红色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B解析 玉米籽粒先要在温水里浸泡的目的是使植物细胞吸水,恢复其活性,并便于切割,A项正确;应先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B项错误;胚细胞是活细胞,煮沸使得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颜料分子进入细胞,所以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
16、有选择性,C项正确;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是因为成熟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丧失了选择性,D项正确。主题一主题二考向4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探究方案设计4.(2019全国)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 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方法突破细胞膜组成及功能探究归纳细胞膜组成及功能探究归纳1.细胞“活性”探究(1)台盼蓝染色法原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料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故活细胞不被染色。然而
17、,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方法:主题一主题二(2)质壁分离法:活细胞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蔗糖分子等大分子透过,而水分子可透过,故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可引发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而死细胞丧失选择透过性,大分子也可透入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主题一主题二2.细胞膜成分的鉴定 主题一主题二3.细胞膜结构特点流动性的验证(1)方法:荧光标记法。(2)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主题一主题二(3)结论:人细胞的膜蛋白和小鼠细胞的膜蛋白最终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题一主题二4.细胞膜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的验证 主题一主题二
18、能力解读主题二主题二 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主题一主题二命题解读主题一主题二角度一、围绕细胞核结构与功能考查生命观念角度一、围绕细胞核结构与功能考查生命观念考向探究考向1细胞核的结构、功能1.(2019全国)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主题一主题二答案 B解析 真核生物细胞的遗传信息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主题一主题二2.(2021河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