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化”的智慧(附文题解析及范文2篇).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2162470
  • 上传时间:2022-03-1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0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化”的智慧(附文题解析及范文2篇).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作文 模拟 写作 智慧 题解 范文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化”的智慧题目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化”的智慧。“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文题解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化的智慧”,因此学生应该围绕“化的智慧”来谈,并且这个“化”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将“化”等同于“变”,围绕变化来谈,那对题目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解读命题中“化的智慧”:1.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为细流,化腐朽为神奇共同点是将处于危险、不利的境地的事物转化成安全、理想的状态;2.中华文化中“

    2、化”的智慧也包含用礼仪规范、精神品格、道德观念去教化人、感化人、陶冶人3.中华文化中“化”的智慧还包含将外来文化、风俗等融入自身文化中,从而丰富本民族的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在了解了“化”的几方面内涵、明确立意后,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1.“化”的对象是什么?“化”之前和“化”之后的形态不一样了,但针对的事物应是一致的。比如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面临的威胁来自木星,但后来人类巧用弹弓效应点燃木星,从而实现转危为安。这一智慧,类似中国太极中“借力打力”的拳理。2.“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化”的过程容易在写作中被学生忽略,但这个过程才最能体现“化”的智慧。学生需要思考“化”是如何实现的,比如

    3、具备了什么条件,调整了什么思维,采取了什么策略,运用了什么方式写出“化”的过程,才能真正挖掘出“化”的智慧,才能体现出学生对“化”文化的理解到了何种程度。3.“化”的结果如何?结果既可能是理想的,也可能不尽如人意;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取决于学生对“化”的对象、过程的思考与描述。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适用素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运用示例“化”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独特概念。它从老庄哲学中的“有无相生”开始,从易经中六十四卦的无穷转化开始。化,看似玄之又玄,其实指的是万物间的联系使得万物得以相互转

    4、换,以达“变则通、通则达”的境界。“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论断虽缺乏科学依据,却不无道理。适用素材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运用示例人们常说化什么为什么,前提是有资本、有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克服不了没有条件。我们常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

    5、上,其实这意味着有条件,只要我们转化思路,就能化无为有。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看似没有条件了,但“邻之厚,君之薄”这就是条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化”之一字,前提是有什么才能去“化”。客观条件有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展现了,这时候“化”之一字的威力便体现出来了。如何化?这往往是最困难的。我有纸有笔,就一定能化纸笔为好文章吗?不见得,并且很多时候都实现不了。“化”不是蛮干硬干一刀下去骨头没断刀断了,这显然不叫化。面对问题时,要转化分解,逐个击破。古代做官的读书人往往有这个本领,因为话说得不好实现不了目标,还可能被砍头,所以一定要会说话。比如先说“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客人

    6、对我有所求,所以都欺骗我”,再说“您被蒙蔽了”,道理说明白了,大王也沒生气。这叫“化”,叫“讽谏”。比起强硬的死谏,这是更见效也更合乎逻辑的转化。同样的道理,烛之武把几个道理往那儿一摆:越国以鄙远,难;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不值;郑能“共其乏困”,有利;阙秦以利晋齐了,秦就退兵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齐了,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为细流,化腐朽为神奇。一考生适用素材中国诗词大会让静止的诗词文字活跃起来。运用示例创造性转化是对“化”的最佳诠释。中国诗词大会化静止在书卷上的古诗词为活灵活现的新版飞花令,让传统诗词在选手与百人团的较量中焕发光彩。因为掌握“化”的智慧,文得以更好地载道,诗得以更好

    7、地言志。当万千观众和武亦姝共同品味“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时,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便完成了一次创造性转化。“化”的智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让古诗词焕发了活力。范文展示1 幻化无穷,生生不息皋翔宇“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联系。“祸兮福之所倚”,人类社会发展时,便要从命运的黑夜中听到光明的呼喊,从无序的繁星中察觉星座的指引,找到内在逻辑,发现转机,以无化有,以低生高,转化不断,人类才能生生不息。低谷中孕育了茂盛的新生力量,善加引导,心有所悟,便能化腐朽为神奇。陶渊明与王阳明均离开官场,但他们知道这是拥抱新生活、寻求生命意义

    8、的契机,于是一个在田园收获山水之爱与诗意,一个在龙场悟道领悟心学。近代中国国力衰微,饱受列强欺凌,在文人拼尽一切的呐喊、军人誓死的守卫、百姓的拼死抵抗中,中国从“东亚病夫”化身为“东方雄狮”。只要坚守内心,耐心发掘潜力,终有一日可化困顿为锋锐,实现人生的价值。貌似无所联系的文化中往往深藏内在关联,凭借敏锐的感悟力,可化多元为一元,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如核聚变迸发出巨大能量。夜之缪斯发现了中国的渔鼓道情与法语、法式唱法的细腻婉转之美,将其聚合化成了跨国界的美妙音乐作品,赢得一片掌声。而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更是疯狂地把歌剧、重金属与清唱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足见,“化”之道在于发现其共通之处,

    9、以创造者的真切思考与情感熔铸其中,联结其一致性而包容其多元形式,方能创造新事物。而创造新事物,一直都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只有在有深厚的积淀、深刻的思考后,才能有转化的力量。戴建业将现代视角与方言融入古诗词教学,转化生发出诗歌的趣味解读,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但转化的能力来源于积累,而正是扎实的积累使得他与诗人间有了默契,进而把诗人请出来对话。可见,转化来自热爱、熟悉与了解。流浪地球中刘启因父亲曾偶然提及木星表面的氢气,而灵光一闪产生点燃木星的办法拯救人类。其中虽有偶然性,也有他寻求方法、追寻事物联系进而发现转机的努力。而个人、国家的吐故纳新,也正是来自量变的累积与质变转机的探寻。只有抓住二者,

    10、万物方可幻化无穷,生生不息。点评本文以老子的思想开篇,从“以无化有,以低生高,转化不断”谈到“化多元为一元”,紧接着更深一步论证,讨论“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全文论证周密,论述充分。文章论据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却不显冗杂,可见该生思維的清晰和表达的简练。2 化旧为新王纪元老子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化”的智慧。事物相生相化,如今,这一古老的智慧再次焕发生命力,即“化旧为新”。古者为旧,当世为新。化旧为新之“化”字,在乎汲取岁月的养分,滋养今朝。它如无声细雨,润物之间将古化为今,将旧化为新,这不言之间,即是中华文化的绵绵智慧。

    11、这种化旧为新的能量,紧密依托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代代相承的创新意识使得中华文化有无穷的生命力。放眼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一直延续的古国,依靠的便是化旧为新。孔夫子立儒,董仲舒论天人,程朱言“理”,王阳明谈“心”,儒学不断化旧为新,传承创新,才得以两千多年相袭。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从毛泽东思想,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秉承着这种文化意识,才能化旧时理论为今日指导实践的思想圭臬,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由此可见,唯有持继承与创新的意识,才可化旧为新,也唯有化旧为新,才能让国家充满活力与生机。化旧为新的意识是人们的能动因素,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更关

    12、键的是,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这种化旧为新的思想与能力,这是依托历史与人民、扎根于沃土的文化底色。论语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尽多少为人至理,两千多年过去依旧被人们使用、赞叹。进入“学习强国”软件平台,首先看到的便是論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贤教诲犹在耳畔,它超脱了时间局限,与时代精神相融,自然有无尽韵味。文化自身若无其底色,单霁翔何来“年轻的故宫”,樊锦诗怎谈“数字的敦煌”,席臻贯又如何将古乐复现呢?今日的时代精神之所以是改革创新,是因为有旧可为新。观古埃及、古巴比伦,一夜付与黄沙,文明中断。我们应当感到幸运,中华文化的包容、中华文化所蕴藉的化旧为新的精神与智慧,庇护着我们走过了多少风雨。化旧为新,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泱泱中华,传承五千年;绵绵智慧,静聆先贤语。正是中华文化化旧为新的内蕴、一代代人化旧为新的传承,才缔造了今日改革开放的时代格局,才有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点评在事物的相生相化中聚焦于“化旧为新”,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谈到文化意识、创新意识,继而追根溯源到中华文化的底色。文章多处引经据典,可见该生的积淀深厚。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行文颇有气势,具有浓浓的文化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化”的智慧(附文题解析及范文2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624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