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件:第4章法的概念.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法理学》课件:第4章法的概念.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理学 法理学课件:第4章 法的概念 课件 概念
- 资源描述:
-
1、 法理学 主讲人:李拥军主讲人:李拥军 单单 位:吉林大学法学院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2年年10月月8日日第四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第一节:“法法”的概念的语义分析的概念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法的本质第二节:法的本质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法的作用第四节:法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法法”的概念的语义分析的概念的语义分析 灋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性知善恶,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性知善恶,触不直者去之。触不直者去之。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1、法和刑通用、法和刑通用 2、“平之如水,从水平之如水,从水”,有两种解释,通,有两种解释,通常认为法有公平的意思。常
2、认为法有公平的意思。 3、“触不直者去之触不直者去之”,表明法有明辨是非表明法有明辨是非、驱除邪恶的功能。、驱除邪恶的功能。 中国古代最早用中国古代最早用“刑刑” 春秋时期开始称春秋时期开始称“法法” 战国时期商鞅改战国时期商鞅改“法法”为为“律律” 清末民初,受日本影响,开始清末民初,受日本影响,开始“法律法律”一词一词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指法律整体。 狭义: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二、西文中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拉丁文拉丁文jusjus;法文;法文droitdroit、loiloi;德文;德文rechtrecht、gesetzgesetz, ,不但表
3、示法,同时还有权利、公平、不但表示法,同时还有权利、公平、正义的含义。正义的含义。 法律是客观的权利法律是客观的权利 权利是主观的法律权利是主观的法律法的概念法的概念非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自然法主义(内容的正确性)自然法主义(内容的正确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实证主义(权威性制定)(权威性制定)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现实主义法律现实主义 (社(社会实会实效)效)法律与道法律与道德合一德合一 法律与道德分离法律与道德分离 正义要求什么与法律命令什么正义要求什么与法律命令什么关于法律概念的争议实质为:法律应该怎么样与法律实际怎么样关于法律概念的争议实质为:法律应该怎么样与法律实际怎么样
4、 道德规定什么与法律规定什么道德规定什么与法律规定什么的关系问题的关系问题三、关于法的概念的争议四、国法及其外延 1、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法、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法 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 3、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认可的习惯法、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认可的习惯法 4、其他执行国法只能法,如伦理法、教会法、其他执行国法只能法,如伦理法、教会法 第二节:法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的法的本质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决定客观事物存在的根据;现象则是事物外在表现和外部联系,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法的现象是指能够经验的、凭借直观的方式可以认识的法的外部联系的总和
5、,是直观的感性对象法本身。法的本质是深藏于法律现象背后的,以致凭借直观的方式无法把握的法的内在联系,是人们对可感知的法的外部联系的真实本源的一种主观把握和理性抽象。 在认识法的本质时,必须首先揭示法的现象。法的现象时具体的、活生生的、无限丰富的,只有深入到法的现象领域才能揭示法的本质。 法学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现象层面,而是要揭示法的本质,抓住了法的本质,就抓住的法的根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阶级本质) 1 1、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不是全民意志的体现,法具有偏向性、体现。这说明法不是全民意志的体现,法具
6、有偏向性、倾向性。倾向性。 2 2、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的意志,才能借助、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的意志,才能借助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运行。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直接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运行。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直接等同于法律,而是要变成国家意志等同于法律,而是要变成国家意志。其原因其原因是是: (1 1)只有变成国家意志才能为法的效力来源和普遍遵只有变成国家意志才能为法的效力来源和普遍遵守提供正当理由;守提供正当理由; (2 2)只有变成国家意志才能借助国家机器来实施法律只有变成国家意志才能借助国家机器来实施法律。 虽然说,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并不是说国虽然说,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7、,但并不是说国家意志均体现为法律。国家意志还可以以其它方家意志均体现为法律。国家意志还可以以其它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国家政策式体现出来,比如国家政策、国家伦理等、国家伦理等3、表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 (1)整体性、统一性。)整体性、统一性。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 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的意志与整体意志有可能发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的意志与整体意志有可能发生冲突。生冲突。 (2)非单一性)非单一性。 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法体现统治
8、阶级的意志,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统治阶级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状况,也取取决于统治阶级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状况,也取决于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集团、或个人的矛盾和斗决于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集团、或个人的矛盾和斗争。争。 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不仅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不仅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且也反映被统治阶级或同盟者的某些愿望和要求。而且也反映被统治阶级或同盟者的某些愿望和要求。这表现为:这表现为: 其一,在某些情况下,法的内容规定对全社会都有利其一,在某些情况下,法的内容规定对全社会都有利,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共
9、同利益。 其二,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统治阶级也会做出某种让其二,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统治阶级也会做出某种让步,规定一些符合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内容。步,规定一些符合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内容。三、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本质) 社会本质是法的终极本质。社会本质是法的终极本质。 社会本质又称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社会本质又称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由一定的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所谓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所包所谓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所包
10、括的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诸括的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诸方面,主要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所赖以建方面,主要是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即受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立的经济基础,即受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1、法律具有合规律的一面,这里的客观规律就法律具有合规律的一面,这里的客观规律就是物质生活条件,法要反映这一条件,不能脱是物质生活条件,法要反映这一条件,不能脱离这一条件。离这一条件。 2、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创造或改变社会。(法的局限性)出社会发展创造或改变社会。(法的局限性) 3、法律
11、的特性要求稳定而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的特性要求稳定而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变化,因此法律和社会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动在变化,因此法律和社会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动静之间的矛盾。(法的局限性)静之间的矛盾。(法的局限性) 4、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客观历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客观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统治阶级对客观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统治阶级对客观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认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因此,统治阶级的认识能力越高,法对识能力。因此,统治阶级的认识能力越高,法对客观历史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越高,法的客观历史条件和客
12、观规律的反映程度越高,法的生命力就越高,实效效果就越好。生命力就越高,实效效果就越好。因此,实事求因此,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的立法原则。是、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的立法原则。立法应该尊立法应该尊重社会的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要重社会的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要求,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立法原则)求,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立法原则)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规范性)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规范性) 1、法是一种规范。、法是一种规范。 (1)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
13、而立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立的。人、某件事而立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立的。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调整,而非个别性调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调整,而非个别性调整,整,因此,作为一种规范它提供的是规范性的指引,不因此,作为一种规范它提供的是规范性的指引,不是个别性的指引。是个别性的指引。 (2)法是反复适用的。法不是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法是反复适用的。法不是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生效期限内对其指向的对象反复适用的。生效期限内对其指向的对象反复适用的。 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