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14 文化 传承 多种 载体 及其 发展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认识文化遗产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知识梳理】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1)官学:(2)私学:(3)作用:2、近代大学的建立于发展:(1)西方近代大学的起源于发展:(2)近代中国大学的创立于发展:3、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4、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二、印刷书的诞生:1、书籍的起源:2、 造纸业的发展:3、 印刷术的发展:4、 印刷书的意义:5、 翻译活动的意义:三、图
2、书馆的成长:1、世界概况:2、 中国古代图书的保存:3、 中国近现代概况:4、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2、 近代西方博物馆的发展:3、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4、 博物馆发展的意义:【重点阐释】1、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评价(1)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2)评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2、近代中
3、国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1)留学人数由少变多。起初留学风气未开、招生规模不大,每年赴外留学人数较少;后因清政府政策支持,留学风气渐盛,赴外留学人数逐渐增多。 (2)留学生所前往的留学目的国由少变多。起初留学的国家仅有美国,后续增加了日本、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 (3)留学生所学习科目由少变多。初期的留学生所学科目限于船政、军事,后期所学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等。(4)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通过学生赴外留学的途径主动引进西学。随后,在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留学生学习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在民国初期至
4、五四运动时期,留学生学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与文化精神。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插在了人们的心中。随着法国与苏联留学生的学习与回国传播,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最大化利用身边的资源(博物馆、图书馆、旅游、家史记录等)学习。培养自己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和全球视野,使自己具备宽广的发展潜力。利用好各种载体、创造新的载体,传承好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等。培养创新能力,例如:跨学科能力、领导力、数字技术等。【限时训练】 1“中国”是一个3000余年前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历史概念(见下表)“中国”一词内涵的不断发展变化反
5、映了时期“中国”的内涵西周最高统治者天子的居住之地。战国势力强大的诸侯称自己的国都为“中国”。秦一清中原王朝的代名词。分裂状态下各分裂政权都认为自己是“中国”,都以实现统一“中国”为目标。1912年后“中国”成为国家正式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A疆域的不断扩大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C文化认同的加强D近代以来国家意识的产生2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据此可知A清政府的学校教育全盘西方化B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重文轻理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D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
6、率%4.86.128.724.65772.3这反映我国A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C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D践行了“科教兴国”战略4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活字印刷术开始传入欧洲B科学迅速转化成为生产力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D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5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课程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卫生
7、学间接保全自己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抚养与教育子女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培养公民历史娱乐休闲美术、音乐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B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C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6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7下图示意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措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以隶书为基础通行全国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C秦始皇暴政的重要表现D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8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材料体现张
8、之洞的主张是A中体西用B托古改制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9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人他种之观念”。这反映近代择偶标准注重A门第和家庭的经济状况B知识和感情综合素质C社会家庭伦理观念认知D婚姻自由和思想解放10梁思成先生提出对文物建筑“整旧如旧”原则主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什么原则?A唯一性B创新性C真实性和完整性D开放与保护性11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
9、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12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它位于今天的A印度B中国C伊拉克D埃及13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A有利于近代国家的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
10、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其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
11、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皇宫。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
12、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