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158005
  • 上传时间:2022-03-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古代 商路 贸易 文化交流 课时 训练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课时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2.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3.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

    2、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4.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疆域拓展B.经济重心南移C.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D.政府的支持与管理5.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选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中国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中国瓷器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A.B.C.D.6.

    3、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商品贸易极其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名胜古迹众多7.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8.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

    4、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9.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

    5、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10.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1.“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

    6、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元朝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B.C.D.12.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等姓。他们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在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造纸术传入西方。由此可见()A.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B.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和瓷器C.昭武九姓是中

    7、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D.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易2、 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

    8、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7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

    9、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

    10、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材料三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

    11、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

    12、“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6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

    13、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

    14、、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材料二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三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摘编自张

    15、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6分)1.答案: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主要是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张骞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符合题意;D是指班超抗击匈奴,与题干无关。2.答案:C 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因此

    16、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体现,A、B错误;D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3.答案:A“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说明丝绸之路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A正确;B中近代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从社会史观方面看”的题目要求不符,排除;D中激烈碰撞说法错误,排除。4.答案:D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政府的大力支持使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实现了丝路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中国疆域的大小与丝路的繁荣没有必

    17、然联系,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宋朝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但丝绸之路从西汉就开通了,故B项错误;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5.答案:D中国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和中国瓷器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反映出东西方的交流,说法正确,故D项正确。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是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是东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含有或的A、B、C三项。6.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频繁交往,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交通非常发达的说法片面,故A项排除;商品贸易极其繁荣属于表象,不是本

    18、质,故B项排除;名胜古迹众多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排除。7.答案:C 材料信息没有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吸收了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错误。8.答案:C材料指出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希腊文明的传播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故

    19、C项正确。材料指出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在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势在必行,故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故D项错误。9.答案:C“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故选C;题干体现陆上丝绸之路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是各文明的交融、发展,而不是形成高级文明,排除A;题干体现了文明的交融、发展,没有体现塑造文化特色,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草原文化,排除D。10.答案:C材料中的三大航线说明唐朝对外航线多,贸易地区广泛,“瓷器、糖、五金等

    20、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说明贸易范围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外贸易额问题,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单独说明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广,未涉及陆上丝绸之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故D项错误。11.答案:B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是对泉州对外贸易繁荣的描述,“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而非元朝,故排除含的A、C、D三项,B项正确。12.答案:B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是对泉州对外贸易繁荣的描述,“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1、而非元朝,故排除含的A、C、D三项,B项正确。13.答案:(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2)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4.答案:(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

    22、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8分)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2)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6分)(3)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2分)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

    23、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倡议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4分)15.答案:论题: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之路。阐述: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丰富了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国的四大发明、各种生产技术等外传,佛教、伊斯兰教等也传播到中国,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并日益本土化。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发展的载体。新”可知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最后总结升华,说明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发展的载体。16.答案:(1)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兴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6分)(2)影响:丝绸之路影响文明进程;经济文化交往联系密切;物种和人员的相互传播流动;科学技术交流。(6分)(3)历史基础:古代丝绸之路。(2分)背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8005.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