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4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2155973
  • 上传时间:2022-03-07
  • 格式:PPTX
  • 页数:49
  • 大小:5.1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4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3 年老 高考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14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三 部 分区 域 可 持 续发展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地地 理理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认识荒漠化一、认识荒漠化 干旱沙漠化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半干旱(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 荒漠草原年降水量 50mm以下200mm以下4

    2、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荒漠温带草原减少(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流水风沙2.荒漠化的成因 (1)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2)人为因素主要是降水量的多少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景观反映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该自然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所以气候干旱。(2)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何联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提示 该区东部年降

    3、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天然降水基本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求,所以农业生产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西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甚至是50毫米以下,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经济农牧业。提示 干旱的气候、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易错易混再判断(1)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2)荒漠化不可能发生在湿润地区。()(3)一般而言,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4)气候变异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2.防治内容(1)预

    4、防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以防为主 生产力经济生存环境潜在正在发展生产力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植树种草 如草方格沙障 生态平衡治沙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问题。(5)控制增长。用地能源人口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23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完成下列各题。(1)草方格沙障属于荒漠化防治中的哪项措施?(2)图中铁路为什么会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3)

    5、该草方格沙障为何能阻挡荒漠化的推进?提示 工程措施。提示 腾格里沙漠在包兰铁路(中卫附近)以北,冬春季节的西北风会使流动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提示 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易错易混再判断(1)荒漠化的防治以治理为主。()(2)在干旱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有利于防治荒漠化。()(3)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新教材关于本内容跟老教材差异很大

    6、,新教材主要讲述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的现状、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从新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材料,考查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2)命题视角: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如“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如下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考点一 考点二 沙丘编号测量时间长度/m宽度/m高度/m3

    7、月52.218.21.66月53.818.51.89月53.215.91.43月80.014.72.36月80.015.62.89月53.213.41.53月52.113.23.16月54.314.03.59月49.315.62.8考点一 考点二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长度基本是先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36月多西北风,风力作用强,且降水少,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多降水,沙潮湿,风力小,沙丘

    8、移动速度慢,长度和宽度及高度变小。第(2)题,在河流两岸种树,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是树木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答案 (1)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降水少,风力搬运作用强。(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是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考点一 考点二 (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9、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的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考点一 考点二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10、,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一 考点二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考点一 考点二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考点一 考点二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考点一 考点二 3.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次生盐渍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层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

    11、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盐碱水沟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黑龙江哈尔滨模拟)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的怀抱中。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特征,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形成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下图)。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1.为了保护莫高窟,“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据此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2.人工戈壁带主要由砾石铺压而成,该防护带的主要作用是()覆盖沙源,抑制

    12、风蚀固定沙面,增大气温日较差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砾质戈壁不易起沙A. B.C. D.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B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及图中指向标方向可知,为了保护莫高窟,削弱来自鸣沙山的风沙危害,可以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偏西风。第2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覆盖沙源,抑制风蚀,使戈壁不易起沙,正确。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固定沙面,砾石可增大气温日较差,但不是该防护带的主要作用,错误。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不能增加土壤肥力,错误。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考点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新教材动

    13、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没有本部分内容,新教材中讲述了黄河的调沙减淤的内容。从新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水土流失的成因、治理措施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或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命题视角: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如“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0全国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点一 考点二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

    14、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B.C.D.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传统的打坝淤地具有增加耕地面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的功能,治沟造地“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所以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第(2)题,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坡地多(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

    15、机械化难以实施等,因此生产条件的改善应该以此为中心展开。农业结构、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而治沟造地是在打坝淤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未明显提高耕地肥力。第(3)题,从治沟造地的目标可反推原因(沟多地少等),再结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区域特征及问题,即可得出正确选项。答案 (1)C(2)B(3)C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自然因素具体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

    16、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考点一 考点二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具体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毁坏树木和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开矿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考点一 考点二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段不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工程措施适用地段效果固沟工程建淤地坝沟谷

    17、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修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护坡工程修筑水平梯田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考点一 考点二 工程措施适用地段效果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营造护林网(生物工程)考点一 考点二 (2)农业技术措施适用地区主要措施目的耕作区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以及喷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考点一 考点二 (3)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地区措施目的不适宜耕

    18、种的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耕种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降低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山东济宁模拟)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的建筑物,最初为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黄土洼村人民在自然滑坡、坍塌形成的天然聚湫(水潭)基础上加工而成,淤地800余亩(1亩=1/15公顷)。20世纪80年代以来,淤地坝建设迅速发展,除整修原有小型淤地坝外,还新修了大量骨干坝(下图)。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1.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A.防治水土流失B.增加农田面积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灌溉用水2.据图推测骨干坝的功能()拦泥泄洪滞洪蓄水通航A.B.C.D.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B2.A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最初的淤地坝为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黄土洼村人民在自然滑坡、坍塌形成的天然聚湫(水潭)基础上加工而成,淤地800余亩,由此可知,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淤积土地,增加农田面积,B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淤地坝修建在沟道中,能够拦泥蓄水,正确;能够通过坝体拦截上游的洪水,也能够通过泄水涵洞泄洪,正确;淤地坝拦截水较少,且水体相对封闭,无法实现通航,错误。故选A。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4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5973.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