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2155939
  • 上传时间:2022-03-07
  • 格式:PPTX
  • 页数:103
  • 大小:11.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 年老 高考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一 部 分自 然 地 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地 理理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研专项 前沿命题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3)意义: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气水循环相互渗透2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 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绿色植物自己的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的能力形成过程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沉淀有机物稳定光合作用碳酸钙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1必修P88案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森

    3、林植被的破坏为什么会导致整个自然环境都发生变化?(2)森林的破坏对气候、土壤和河流有什么影响?提示 森林植被的破坏,改变了森林植被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提示 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加上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流径流的变化增大。易错易混再判断(1)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都是孤立存在的。()(2)生产功能是绿色植物单一要素所具有的功能。()(3)自然环境具有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5)自然环境一个要素受到干扰

    4、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不会发生变化。()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1)成因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组合 (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纬度海陆宽度带状(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类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 的纬度差异分异基础热量 主要因素是热量,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水分 主要因素是水分,也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在地区最明显,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依次为

    5、带、草原带、荒漠带中纬度森林(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随着海拔的变化,状况差异很大。变化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平原地区的自然带 不是一致 影响因素: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高度。水热较高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1必修P91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提示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提示 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3)据图分析,自江苏连云港

    6、沿陇海兰新线向新疆,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4)自江苏连云港沿陇海兰新线向新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提示 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提示 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易错易混再判断(1)我国南方种植双季稻,东北种植单季稻,主要体现了降水的纬度差异。()(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教材

    7、动向新高考趋势(1)教材变化:人教版的新教材本部分内容与老教材基本一致,但是也有变化,老教材中的平衡功能改为了稳定功能,新添加了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阶段性的要素组合的内容(2)考向变化:从新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整体性的体现,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示意图,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整体性的表现等(2)命题视角: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对应训练”13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

    8、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点一 考点二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下地貌体出露湖岸土地沙化加剧湖盆区构造沉降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 B.C. D.(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732004年,该湖SDI值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湖岸线变得曲折),水位大体上呈下降趋势(湖泊面积缩小)。由此可推断湖岸线变得曲折的原因:一是水下地貌体出露,

    9、出露的地貌体不规则,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二是随湖泊的萎缩,大片湿地沙漠化,风沙作用增强,风力的差异性搬运和沉积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该时期,该地构造沉降运动不明显;湖泊面积萎缩说明人类活动强度加剧。第(2)题,20102017年,该湖SDI值和水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湖泊面积增大,湖岸线变长且更加曲折,因此该湖水域面积扩大,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土地沙漠化得到遏制。答案 (1)A(2)D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湿热的气候条件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干旱的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成地貌不同地貌条

    10、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气候与水文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考点一 考点二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生物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亚寒带则为针叶林植物也影响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比较湿润气候与土壤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影响考点一 考点二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不

    11、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更为深刻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长江三峡的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阴坡和阳坡的植被分布海拔和种类不同生物影响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考点一 考点二 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水文与生物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况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

    12、学成分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生物就不能形成土壤土壤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考点一 考点二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火烧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对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土壤、水文及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敦煌西湖湿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后第一年干扰样地和未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研究发现,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据此完成13题。考点一 考点二 1.火烧后第一年,芦苇植物群落()A.盖度增加B.高度降低C.密度增大D.生长期缩短2.火烧干扰区域

    13、()A.表土含水量降低B.地下水位上升C.太阳辐射增强D.地表温度下降3.火烧干扰区域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是()A.喜湿耐寒B.喜阴忌晒C.喜光耐旱D.喜凉忌涝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A3.C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火烧后第一年草本的盖度降低,灌木的盖度增加;草本高度降低,灌木高度升高;草本、灌木的密度均增大。“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说明生长期延长。第2题,火烧使土壤热量增加,蒸发量增大,因此火烧干扰区域表土含水量下降。火烧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同时土壤热量增加,地表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火烧干扰区域的太阳辐射变化不大。第3题,

    14、火烧后,地表少了植被覆盖,透光性增强,加上蒸发增强,地表干燥,入侵的植物多喜光耐旱。由于火烧干扰区域的土壤光照更强,持水性更差,不适宜喜阴、喜湿、喜凉的植物生长。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1)教材变化:人教版的新教材本部分内容与老教材基本一致,变化主要体现为新教材中明确提出了地方性分异规律(2)考向变化:从新老教材的变化看,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地方性分异应格外重视(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或示意图,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2)命题视角: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如角度三“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角度

    15、一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角度一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题示例(2021广东卷)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题。运载火箭名称发射场发射时间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欧洲织女星库鲁(514N,5247W)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美国猎鹰9号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考点一 考点二 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

    16、为()A.0个B.1个C.2个D.3个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答案 B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考点一 考点二 比较项目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分异规律图示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

    17、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考点一 考点二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分析思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点一 考点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海拔变化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完成12题。1.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在海拔()A.1300米以下B.13001

    18、600米C.16002700米D.2700米以上考点一 考点二 2.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分布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水分、热量B.水分、坡度C.光照、风力D.热量、土壤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A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海拔高于2700米后,森林面积累计不再增加,说明2700米为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低于1600米,森林面积累计百分比小,说明森林面积小,16002700米,森林面积累计百分比快速上升,说明在这一海拔范围内森林集中分布,故选C。第2题,在天山地区,影响森林分布上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热量不足导致在高海拔地区森林无法生长,而在低海拔地区,热量相对充足,影响森林分布下限

    19、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选A。考点一 考点二 角度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角度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题示例(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该山地山脚下(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灌丛,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排除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山顶有冰雪也就是冰川存在,排除秦岭。第(2)题,乙山地基带为干热河谷

    20、灌丛,说明乙山地山脚比甲山地降水更少,横断山脉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焚风效应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焚风效应不尽相同,导致两地降水和基带植被类型出现差异;如果乙山地海拔更高,热量不足,蒸发弱,则不易形成干热河谷,和图中信息不符;基带植被类型和山谷风强弱无关;人类活动不会改变一个地区的基带植被类型。答案 (1)D(2)C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海拔高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由上而下一般都具有的是: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考点一 考点二 2.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考点一 考点二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考点一

    21、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四川宜宾二模)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赤道与南纬3之间,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北坡、南坡自然带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1.该山地南坡()A.为迎风坡,雪线低 B.为迎风坡,雪线高C.为背风坡,雪线低 D.为背风坡,雪线高2.该山地物种最丰富的自然带是()A.B.C.D.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A2.B解析 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吹来,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多,雪线低。第2题,读图可知,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海拔主要位于20003000米,光热条件充足,降水量较多,发育大片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森林生

    22、物多样性丰富,适合山地物种的繁衍和生存,为该山地物种最丰富的自然带。考点一 考点二 角度三地方性分异规律角度三地方性分异规律考题示例(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点一 考点二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

    23、山区()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考点一 考点二 (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D.耕种历史不同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从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图可以看出,太行山区的针叶林只分布在10002800米的高度,垂直分布高差较小,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在22002400米,而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海拔均有分布,太行山区针叶林分布占比最大处高于黔桂喀斯特山区的600800米。第(2)题,黔桂喀斯特山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热充足,农耕条件相对优越,农

    24、田总占比较大,但该地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广布,异常陡峭,陡峭的地形加上较多的农耕活动,导致该地较低海拔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贫瘠,保水能力较弱,而针叶林较其他树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更强,所以在此处占比较高。第(3)题,图中显示太行山区农田分布上限较低,仅仅分布在2000米考点一 考点二 以下的地区,而黔桂喀斯特山区各海拔均有分布,两山区差异较大,主要跟水热条件有关,太行山区位于我国北方,纬度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差,随着海拔的升高,2000米以上的高度已不适合农耕,导致其分布上限较低。答案 (1)B(2)A(3)B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

    25、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南半球该纬度陆地面积小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考点一 考点二 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考点一 考点二 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

    26、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考点一 考点二 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 绿洲冰

    27、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 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浙江宁波二模)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1.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地处闭塞山谷,水汽不易扩散C.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D.位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高黎贡山灌木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C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龙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怒江河

    28、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龙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第2题,据图可知,灌木草甸分布在高黎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研专项研专项 前沿命题前沿命题技能提升技能提升规范答题规范答题(五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候位置、地形、洋流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和降

    29、水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培优演练培优演练1.(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千米,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30、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年输沙量/万吨177 100 35012905800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析 该三角洲地形为平原,河网密布;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 地形为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2.(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

    31、,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分布图。(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说明山地西侧地形区植树造林对图示地区的生态效益。解析 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一个整体,具有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作用。图示太行山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可以从气候、土壤、水文及地形等角度考虑。从气候角度来看,太行山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从太平洋来的湿润水汽受到太行山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冬季时,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季风受到太行山阻挡,使得太行山东侧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从土壤角度来

    32、看,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给东部华北平原带来了矿物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水文角度来看,华北平原地区的河流发源于太行山。从地形角度来看,太行山上的河流流出山口,随着河道变宽,沉积形成洪(冲)积扇。第(2)题,太行山西侧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森林对涵养水源、防治生态环境问题及气象灾害和调节气候角度考虑。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减弱地表径流的作用,所以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图示区域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可以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同时,森林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答案 (1)自然地理环

    33、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河流流出山口,在山麓地带形成洪(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是华北平原河流的源地。(2)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维护生态平衡;减少风沙危害。技能提升技能提升图表解读图表解读(五五)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4、图1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3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

    35、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大部分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培优演练培优演练(2021山东济宁一模)阿尔泰山拥有较丰富的垂直自然景观,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区域之一,同时是许多特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土壤,为各种植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

    36、条件。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山东南隅,图1示意该保护区垂直植被带谱,图2示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海拔段的丰富度。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A.山地草原、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B.山地荒漠、山地草原C.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原D.山地草原、山地荒漠2.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A.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少,光照充足B.与高海拔地段相比,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大C.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多,土壤有机质丰富D.与高海拔地段相比,气温较高,终年无积雪覆盖答案1.A2.C解析 第1题,阿尔泰山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基带为温带荒漠。据图1所

    37、知,位于基带和灌丛之间,应该为温带草原;位于灌丛和草甸之间,应该为森林。第2题,据图2所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的海拔大约为1200米,所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灌丛,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多,土壤有机质丰富;与高海拔地段相比气温高,蒸发强,但冬季也有积雪覆盖。(2021山东临沂二模)我国某镇海拔10893974米,区内坡耕地比重较高。近年来该镇按照“政府主导、农户决策、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下图示意该镇退耕还林工程与耕地分布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退耕面积与垂直自然带的关系退耕面积与公路距离的关系3.该镇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干热河谷稀树草丛带和山

    38、地常绿阔叶与针叶林带,原因是()A.坡度陡,生态脆弱 B.降水少,气候干热C.肥力差,生产力低 D.交通优,易于实施4.该镇可能位于()A.河北省B.云南省C.福建省D.甘肃省答案3.D4.B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镇按照“政府主导、农户决策、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退耕面积占比越大,与公路的距离就越近,所以可以得出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而干热河谷稀树草丛带和山地常绿阔叶与针叶林带海拔比较低,距离公路近,交通便利,便于该镇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坡度陡、降水少、肥力差,材料不能直接体现,也不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第4题,读退耕面积与垂直自然带的关系

    39、图可知,在该地的山地垂直带谱中,16002800米有山地常绿阔叶与针叶林带,所以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而且该地的海拔最高有3974米,海拔较高,所以可能位于云南省,B正确。知识整合知识整合微专题微专题(四四)植被与土壤植被与土壤 1.植被(1)植被的分布与环境要素影响气候热量:决定了植被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要素影响地貌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

    40、,而冷杉生长在阴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草原和荒漠;天山北坡为森林,南坡则没有森林分布水文 水文条件影响植被的数量、种类土壤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2)植被形态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指示作用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

    41、阴暗处,如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指示作用土壤具有喜酸性的特点,如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具有耐碱性特点,如碱蓬等碱性土壤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化学元素和养分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生物与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气候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对应训练对应训练(2021四川内江三模)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分布着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大白花地榆

    42、,野外考察发现该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雪斑的地块中,雪斑最大积雪厚度可达4米。气候变暖背景下,雪斑地块的积雪期明显缩短。下图为雪斑地土壤日平均温度和湿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推测,大白花地榆()A.喜阳光B.耐贫瘠C.不耐寒D.耐干旱2.大白花地榆主要分布在雪斑地块中,主要是因为雪斑()A.维持了土壤温度B.增加了土壤水分C.改善了土壤养分D.改变了土壤结构3.气候变暖背景下,最可能导致大白花地榆()A.植株花期延迟B.分布高度下降C.群落密度升高D.种群数量减少答案1.C2.A3.D解析 第1题,大白花地榆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雪斑的地块中,在雪斑地土壤日平均温度和湿度的季节变

    43、化图中显示,冬季有季节性雪斑的地块土壤日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0左右,利于大白花地榆越冬,说明其耐寒性不高,故选C。第2题,在冬季有雪斑地块中,由于雪的导热性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散,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使土壤温度不至于持续降低,故选A。第3题,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的冬季积雪量减少,有雪斑覆盖的地块减少和积雪期缩短,都不利于大白花地榆安全越冬,最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故选D。(2021浙江杭州模拟)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土层010厘米不同

    44、季节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有机质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5.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A.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C.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答案4.D5.C解析 第4题,土壤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质较少;土壤微生物不能合成有机质;搅动土壤的主要是蚯蚓、蜈蚣等土壤生物,并非微生物;微生物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影响。第5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夏、秋季时整体偏高,而秋季枯枝落叶量远大于夏季,因此秋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夏季植物落叶量有限,微生物数量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肥力消耗也最大,因此夏季肥力低于秋季;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冬、春季时整体偏低,说明土壤肥力较低。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59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