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2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老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2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3 年老 高考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12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二 部 分人 文 地 理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地 理理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研专项 前沿命题课程标准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原始自然资源全面呈现不协调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
2、取物质和能量。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产生环境污染 (3)危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生存经济发展(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_等 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3、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水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乡村3.可持续发展(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图中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 后代人经济社会生态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持续发展是基础,持续发展是条件,持续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 侧重的是“发展” 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经济社会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2必修P95图6.11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环境问题有哪几类?其成因主要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提示 生态破坏
4、: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过度捕猎等。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提示 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3)乡村地区和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否相同?(4)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的更为严重?提示 不同。乡村地区主要是生态破坏,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 提示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
5、家的污染转移。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有限。易错易混再判断(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3)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人口基数。 (2)自然资源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生态破坏范围在,程度在加剧。 大相对短缺扩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手段技术 核心提高 方式 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实践工业发展 农业推行 公众提倡消费 环境无害化
6、生态效益环境友好生态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适度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2必修P103案例3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完成下列各题。(1)北京留民营村发展生态农业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2)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试简述其环境效益。(3)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提示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为目的,开发新能源。提示 降低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提示 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
7、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易错易混再判断(1)我国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少。()(2)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经济模式。()(4)清洁生产不产生废弃物。() 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环境问题考点一环境问题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新教材关于环境问题的内容跟老教材相比变化不大,但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内容删除。从新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其治理措施,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环境特点,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治理措施(2)命题视角:考查
8、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治理措施,如“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1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右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
9、;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壤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长期地使用化肥、农药,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答案 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污染考点一 考点二 影
10、响因素具体表现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考点一 考点二 2.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措施 环境问题原因措施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能源
11、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消耗大考点一 考点二 环境问题原因措施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考点一 考点二 环境问题原因措施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海洋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