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rar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rar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rar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21555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2-03-07
2
文币
资源描述:
1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1.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B.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下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极易溶于水B浓硫酸附近无白烟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铝溶液变浑浊NH3与 AlCl3溶液反应:Al3+3OH-=A(OH)3D浓盐酸附近有白烟与挥发出的 HCl 反应:NH3+HCl=NH4Cl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4.下列制取 NH3验证其还原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5.观察下列装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蒸气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6.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人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 a、b 不可能是( )A.a 为 Cl2气体,b 为饱和 NaCl 溶液B.a 为 NH3气体,b 为盐酸C.a 为 CO2气体,b 为浓 NaOH 溶液D.a 为 HCl 气体,b 为 H2O 7.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CC1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8.下图是 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是碱性气体B.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易溶于水D.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是还原性气体9.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备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10检验氨气正确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红色品红试纸,试纸褪色B.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纸变蓝11能将 NH4C1、(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的试剂是( )A.NaOH 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12.下列如图所示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 NH3气体,并用 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NH3B.用装置乙吸收 NH3制取 Al(OH)3C.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 Al(OH)3和 NH4C1 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 NH4Cl 溶液并灼烧制取 NH4C11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挤压胶头滴管,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B.NO(H2O 含石蕊)/红色喷泉C.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D.SO2(NaOH 溶液)无色喷泉14.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B.可用作氮肥 C.热稳定性较差,加热分解时一定产生 NH3和酸D.跟强碱共热时,有氨气放出 15.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主要原因是(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 C. D.416.将固体 NH4HCO3置于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C. H2O D. CO217.已知 A、B、C、D、E、F 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 F 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A+H 2OB+C C+FD D+NaOH F+E+H2O(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 D ,E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工业生产 C 的过程中涉及一步反应,即 F 经催化氧化生成 B 和 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HNO3 NH4NO3 NaNO3(2) 3NO2+H2O=2H+NO3-+NO NH+OH-NH3+H2O (3) 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18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方法二: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1)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方法二制取氨气并验证其性质,上面的装置 A、B 中,应选用装置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下同)制取气体,在制取装置后面连接干燥装置,应选用装置 C、D 中的 。(2)E 装置连接在干燥装置的后面,用以验证氨气的性质 E 中的现象是 (3)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 (填“F”或“G”)1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氨和铵盐的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1.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B.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A 对,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B 对,NH3与 HC1 反应生成 NHCl 晶体,产生白烟。C 错,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NH3是碱性气体。D 对,NH3的水溶液中 NH3与 H2O 反应生成弱碱 NH3H2O,使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答案:C2.下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极易溶于水B浓硫酸附近无白烟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铝溶液变浑浊NH3与 AlCl3溶液反应:Al3+3OH-=A(OH)3D浓盐酸附近有白烟与挥发出的 HCl 反应:NH3+HCl=NH4Cl解析:A 错,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 NH3H2O, NH3H2O 电离出 OH-,使溶液呈碱性。B错,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C 错,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但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可拆分。D 对,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答案:D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中 NH4C1 受热易分解生成 NH3和 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 NH4Cl,所以不能用于制取 NH3;是 NH3的发生装置,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等反应制取 NH3;中的漏斗位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漏斗口要紧贴水2面。的试管口处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减少 NH3与空气的对流。答案:B4.下列制取 NH3验证其还原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 对,浓氨水滴到碱石灰中,放出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 NH3。B 对,NH3中 N 元素显-3 价,可被 CuO 氧化生成 N2,CuO 被还原为 Cu 而由黑色变为红色。C 对,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NH3。D 错,导管末端插入水中,NH3极易溶于水,易引起倒吸,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D5.观察下列装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蒸气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A 错,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备氨气,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B 错,NH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要利用碱石灰干燥。C 错,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圆底烧瓶的口部不能用塞子塞上。D 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于吸收多余的 NH3,为防止倒吸,可在导管末端接一球形干燥管。答案:D6.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人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 a、b 不可能是( )A.a 为 Cl2气体,b 为饱和 NaCl 溶液B.a 为 NH3气体,b 为盐酸C.a 为 CO2气体,b 为浓 NaOH 溶液D.a 为 HCl 气体,b 为 H2O 解析:A.Cl2微溶于水,饱和 NaCl 溶液可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氯气的溶解,不能形成压强差,则不能形成喷泉。B.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与盐酸反应生成 NH4Cl 溶液,导致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可形成喷泉。C.CO2可与浓 NaOH 反应生成 Na2CO3,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D.HCl 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可形成喷泉。答案:A7.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3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CC1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H2难溶于 NaOH 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答案:B8.下图是 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是碱性气体B.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易溶于水D.两个实验均体现了 NH3是还原性气体解析:实验甲中 NH3溶于酚酞溶液,产生红色“喷泉”现象,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实验乙中蘸有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其原因是氨水挥发出的 NH3与盐酸挥发出的 HCl 反应生成 NH4C1 固体,说明 NH3是碱性气体。答案:A9.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备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解析: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备氨气,可利用大试管作反应容器,为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发生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只有 B 项符合要求。答案:B10检验氨气正确的方法是( )4A.用湿润的红色品红试纸,试纸褪色B.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有白烟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纸变蓝解析:A 错,NH3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湿润的红色品红试纸褪色。B 对,浓盐酸易挥发出 HC1 气体,与 NH3反应生成 NH4C1 固体而产生白烟。C 错,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用于定性检验酸性物质,而 NH3是碱性气体,故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D 错,NH3不具有氧化性,不能氧化 KI 生成 I2,故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答案:B11能将 NH4C1、(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的试剂是( )A.NaOH 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解析:A 错,利用 NaOH 溶液可将四种溶液分成两组,一组是 NH4Cl 和(NH4)2SO4溶液,另一组是 NaC1 和 Na2SO4溶液,不能具体区分。B 错,将 AgNO3溶液分别滴入四种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C 错,利用 BaCl2溶液可将四种溶液分成两组,一组是(NH4)2SO4和 Na2SO4,另一组是 NH4Cl 和 NaCl,不能具体区分。D 对,Ba(OH)2溶液与NH4C1 溶液混合加热产生刺激性的气体 NH3,与(NH4)2SO4 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与 Na2SO4溶液反应只产生白色沉淀,与 NaCl 溶液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答案:D12.下列如图所示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 NH3气体,并用 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NH3B.用装置乙吸收 NH3制取 Al(OH)3C.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 Al(OH)3和 NH4C1 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 NH4Cl 溶液并灼烧制取 NH4C1解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 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 NH3,故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NH3,A 正确。NH3溶于 AlCl3溶液易引起倒吸,不能将导管直接插入溶液,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B 错误。过滤操作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C 错误。蒸干 NH4Cl 溶液并灼烧时,NH4Cl 受热分解生成 NH3和 HCl,不能得到 NH4Cl,D错误。答案:A1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挤压胶头滴管,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B.NO(H2O 含石蕊)/红色喷泉C.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D.SO2(NaOH 溶液)无色喷泉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故形成红色喷泉,A 正确。因 NO 与水不发生反应,也不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不变化,则不会形成喷泉,B 错误。因 HC1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AgC1 沉淀且 HC 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 AgC1,形成白色浑浊,故形成白色喷泉,C 正确。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D 正确。答案:B14.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B.可用作氮肥 C.热稳定性较差,加热分解时一定产生 NH3和酸D.跟强碱共热时,有氨气放出 5解析:铵盐均为无色或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故 A 正确;铵盐中含有氨元素,可作为氮肥使用,故 B 正确;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非氧化性酸的铵盐能生成相应的酸和氨气,如碳酸铵、氯化铵,氧化性酸的铵盐加热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硝酸铵,故 C 错误;铵盐与强碱共热反应可生成氨气,故 D 正确。答案:C15.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主要原因是( )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 C. D.解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 NH4C1 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 NH4Cl 分解生成的 NH3、HC1 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的接触。 答案:B16.将固体 NH4HCO3置于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C. H2O D. CO2解析: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产生的 H2O 和 CO2分别与 Na2O2反应生成 O2,而分解产生的 NH3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 O2 答案:B17.已知 A、B、C、D、E、F 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 F 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A+H 2OB+C C+FD D+NaOH F+E+H2O(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 D ,E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工业生产 C 的过程中涉及一步反应,即 F 经催化氧化生成 B 和 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HNO3 NH4NO3 NaNO3(2) 3NO2+H2O=2H+NO3-+NO NH+OH-NH3+H2O (3) 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解析:由“F 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知 F 是 NH3,再结合反应关系可知 A 为 NO2,B 为 NO,C 为 HNO3,D为 NH4NO3,E 为 NaNO3,据此可回答问题。18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方法二: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1)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方法二制取氨气并验证其性质,上面的装置 A、B 中,应选用装置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下同)制取气体,在制取装置后面连接干燥装置,应选用装置 C、D 中的 。(2)E 装置连接在干燥装置的后面,用以验证氨气的性质 E 中的现象是 (3)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 (填“F”或“G”)参考答案:(1)B D (2)试纸变成蓝色 (3)F解析:(1)利用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反应制取 NH3,要选择装置 B,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氨水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快慢;NH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要选用碱石灰。(2)NH3是碱性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NH3易溶于水,导管直接插入水中易引起倒吸,要在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故应选装置 F。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rar》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及其 化合物 第二 课时 以及 铵盐 同步 练习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和铵盐的同步练习-(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rar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5537.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