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5.1 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同步练习.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5.1 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同步练习.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5.1 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5.1 第一 课时 二氧化硫 同步 练习 下载 _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2019)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的同步基础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2S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元素非常活泼,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炭、硫,用二硫化碳、水通过过滤操作可将三者分离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做氧化剂D.硫与铜反应得到硫化铜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CuS FeS SO3 H2S FeCl2 A. B. C. D.全部4、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
2、确的是(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5、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在自然界只有游离态 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脱硫 C.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通常将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D.氢硫酸是弱酸,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6、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有如下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A.硫 B.铜 C.铁 D.金7、0
3、.1mol某固体单质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g,则该固体单质是( )A Cu B. Fe C. Al D. Ca8、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9、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 B.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无毒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可溶于水,又可与水反应10、将SO2通入显红色的酚酞试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 )A.SO2具有漂白性B.O2
4、具有还原性C.SO2具有氧化性D.SO2溶于水后生成酸 11、下列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 SO2 B. H2 C. CO2 D. HCI1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试剂现象结论A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氧化性B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D硫化氢水溶液溶液变浑浊SO2有还原性13、若实验室要收集一瓶SO2气体,则正确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饱和食盐水法14、下列实验用来证明气体SO2的存在,其中正确的是( )能使品
5、红溶液褪色能使沾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通入H2S饱和溶液中产生黄色浑浊 通人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人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盐酸通人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难溶于稀硝酸A.能证明 B.能证明 C.都不能证明 D.只有能证明 15、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浓H2SO4 灼热铜网 碱石灰A. B. C. D.16、如图所示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若每步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B.
6、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C.由以上流程可推知氧化性:Fe3+O2SO42-D.此工艺的优点之一是物质能循环利用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 (2)反应后,装置B中产生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装置D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F装置的作用是 ,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18、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
7、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制备二氧化硫和氯气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Na2SO3+H2SO4=Na2SO4+H2O+SO2MnO2+4HCl(浓) MnCl2+2H2O+Cl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来制取氯气的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和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 (填B”或“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3)装置C的作用是 (4)若将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
8、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一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的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2S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解析:硫是一种黄色的固体,难溶于水,故A错误。硫易溶于二硫化碳,所以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故B正确。硫和铁反应时,硫得电子,作氧化剂,反应产物为FeS,与铁和硫的用量无关,故C错误。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SO2,不可能生成SO3,燃烧产物与
9、氧气的用量无关,只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答案:B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元素非常活泼,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炭、硫,用二硫化碳、水通过过滤操作可将三者分离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做氧化剂D.硫与铜反应得到硫化铜解析: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A项错误;分离KNO3、C、S的混合物,先用水溶解,分离出KNO3,再用CS2溶解、过滤,分离出C,B项正确;硫与金属、H2反应时做氧化剂,与O2、Cl2等非金属反应时做还原剂,C项错误;依据反应S+2Cu=C2S可知Cu与S反应生
10、成硫化亚铜而不是硫化铜,D错误。答案:B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CuS FeS SO3 H2S FeCl2 A. B. C. D.全部解析:硫的氧化性较弱,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化合物,硫和铜反应生成Cu2S;硫和铁反应能生成FeS;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而不是SO3;硫和氢气反应生成H2S;氯气的氧化性较强,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化合物,氯气和铁反应生成FeCl3 答案:A4、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
11、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答案:D5、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在自然界只有游离态 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脱硫 C.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通常将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D.氢硫酸是弱酸,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解析:A错,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口有游离态的单质硫存在。B对,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煤时生成SO2,加入生石灰后,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再被O2氧化生成CaSO4,减少SO2的排放,起到脱硫的作用。C对,硫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如Fe、Cu等)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FeS、Cu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