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练习-(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练习-(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练习-(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20 世纪 以来 人类 经济 生活 练习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社会生活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A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B航空业的发达 C电话和电报的普及 D航天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诞生之后,其快速便捷的交流形式极大地突破了空间对人类交流的限制,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A正确;航空业、电话电报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依然受限于空间,排除B、C、D。2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道:“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
2、一“思想”是指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因此B正确,ACD排除。3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ABC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说
3、法错误,因此BCD排除;均符合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A正确。故选A。4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农产品换取工业品的数量越来越少,而苏联工业化成就越来越大,这说明了苏联的工业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因此D正确;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
4、苏联是推行的是计划经济,C排除。故选D。5如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因此C正确;AB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排除;D不属于经济理论,排除。故选C。6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
5、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和影响,解题关键点是题干所给时间。结合所学,1964年至198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他的改革也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突破,故选择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7如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理解把握的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
6、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就已经步入强国之列;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两个五年计划之后,而且此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并没有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所以C项错误。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所占份额一直居首,故选择D项。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
7、】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D;A与史实不符,BC在材料中看不出来,均排除。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
8、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0如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答案】C【解析】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因此C正确,AB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11据统计,1992年全国
9、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1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
10、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答案】B【解析】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要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是工党获胜的原因,排除;民众更多的是考虑到个体利益,因此丘吉尔反苏和国家大国地位的衰落都不是工党获胜的主要原因,排除C、D。13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排除ABD。14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
12、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排除。15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答案】D【解析
13、】本题以卡斯特罗的讲话为切入点,巧妙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全面理解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求回答“无法揭示”。材料展示了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息息相关,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虽然对全球化有批评,但是没有提出要抵制,只是要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6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如图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
14、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黄金价格上扬,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所以各国货币不可以与黄金直接兑换,A项错误;美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居各国之首,C项错误;美元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D项错误。17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