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单元检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单元 检测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1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负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2如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3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
2、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4观察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汉长安城的特点有利用秦朝的建设基础,巧用地形,因地制宜宫室区在全城规划中地位突出,是政治中心遵循前朝后市的传统原则,“市”沿街而设布局规则严整,坊市分离,“市”在城中心ABCD5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3、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16 14321 238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71 195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6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7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据此可
4、知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8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 10.6%升至 15.4%;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 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
5、市体系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9下图是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统计表。造成其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时间1800年1850年1900年1950年1970年1984年大城市数量021029142225A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D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10下表为晚清城乡人口变化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年份全国人口数(万人)农业人口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比重(%)数量(万人)比重(%)184040000380009520005186040500380709424306189441500381809233208A战乱不断影响人口增长B自然经济解体明显加快C城市经济
6、发展速度加快D人口增长具有地域特征11. 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下列对材料中的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 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B. 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C. 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D. 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12.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影响居住形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A. 原始人类的组织形式B. 地理环境C. 原始部落的宗教信仰D. 生产力水平13.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原始社会,最初的居住形式是()A. 穴居B. 巢居C. 半穴居D. 地面筑屋14. 19世
7、纪上半叶,英国住房压力巨大。D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 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C. 加速建设福利国家D. 阶级对立已日渐加剧15. 19世纪80年代,上海租界的洋商开始使用煤气照明。因煤气管道铺设于地下,百姓将煤气称为“地火”,认为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A. 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B. 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C. 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
8、40年以来,国家政权涣散无能,乡村政治结构基本沿袭先秦流传千余年的体制,明末清初以束缚和盘剥村民为主要任务的保级政权便是对王安石变法中保、大保、都保组织体系的延续。强大的宗族势力虽然极力捍卫本族利益,但乡民自治力量薄弱,少数族长才是真正的利益所有者,据统计,全国乡民人均耕地面积1887年仅为2.99市亩,生活难以为继的多数乡民自治实为有名无实。20世纪初期以来,众多乡民向边远地区不断转移,宗族与乡绅结成的传统脆弱的乡村血缘地缘结构遭到冲击,乡村治理结构不断转型。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更加充分调动民众力量,不断探索并形成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为主的村社地缘融合体乡村社会结构。摘编自马欣荣略论
9、中国近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逻辑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量乡镇企业及外来企业的出现,环保、民生等社会组织进入,使乡村治理主体逐步拓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要求后,以往的各个部门、各个机构之间缺乏政策的衔接和沟通的现象得到改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新思考和科学定位,市场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维权的意识和途径,而且让农村的特产、景色等有了广而告之的渠道,从而使网络舆情的回应、新媒体的宣传等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摘编自刘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