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单元检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154392
  • 上传时间:2022-03-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6.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单元检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单元 检测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1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负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2如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3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

    2、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4观察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汉长安城的特点有利用秦朝的建设基础,巧用地形,因地制宜宫室区在全城规划中地位突出,是政治中心遵循前朝后市的传统原则,“市”沿街而设布局规则严整,坊市分离,“市”在城中心ABCD5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3、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16 14321 238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71 195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6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7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据此可

    4、知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8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 10.6%升至 15.4%;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 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

    5、市体系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9下图是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统计表。造成其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时间1800年1850年1900年1950年1970年1984年大城市数量021029142225A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D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10下表为晚清城乡人口变化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年份全国人口数(万人)农业人口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比重(%)数量(万人)比重(%)184040000380009520005186040500380709424306189441500381809233208A战乱不断影响人口增长B自然经济解体明显加快C城市经济

    6、发展速度加快D人口增长具有地域特征11. 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下列对材料中的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 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B. 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C. 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D. 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12.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影响居住形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A. 原始人类的组织形式B. 地理环境C. 原始部落的宗教信仰D. 生产力水平13.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原始社会,最初的居住形式是()A. 穴居B. 巢居C. 半穴居D. 地面筑屋14. 19世

    7、纪上半叶,英国住房压力巨大。D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 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C. 加速建设福利国家D. 阶级对立已日渐加剧15. 19世纪80年代,上海租界的洋商开始使用煤气照明。因煤气管道铺设于地下,百姓将煤气称为“地火”,认为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A. 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B. 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C. 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

    8、40年以来,国家政权涣散无能,乡村政治结构基本沿袭先秦流传千余年的体制,明末清初以束缚和盘剥村民为主要任务的保级政权便是对王安石变法中保、大保、都保组织体系的延续。强大的宗族势力虽然极力捍卫本族利益,但乡民自治力量薄弱,少数族长才是真正的利益所有者,据统计,全国乡民人均耕地面积1887年仅为2.99市亩,生活难以为继的多数乡民自治实为有名无实。20世纪初期以来,众多乡民向边远地区不断转移,宗族与乡绅结成的传统脆弱的乡村血缘地缘结构遭到冲击,乡村治理结构不断转型。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更加充分调动民众力量,不断探索并形成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为主的村社地缘融合体乡村社会结构。摘编自马欣荣略论

    9、中国近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逻辑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量乡镇企业及外来企业的出现,环保、民生等社会组织进入,使乡村治理主体逐步拓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要求后,以往的各个部门、各个机构之间缺乏政策的衔接和沟通的现象得到改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新思考和科学定位,市场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维权的意识和途径,而且让农村的特产、景色等有了广而告之的渠道,从而使网络舆情的回应、新媒体的宣传等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摘编自刘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

    10、乡村治理的历程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我国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新趋向。(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启示。试卷第5页,共6页答案和解析1A【详解】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因此会出现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A正确;基层治理效果和政区重组以及“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无关,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题干没有对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进行对比

    11、,排除D。2B【详解】唐朝时,有些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叫做草市,北宋时更加发展。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南方叫做墟或赶场。在草市或集、墟的贸易中.农产品和布帛竹木器等日用品占大宗。也有一些生产工具的交易。有些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市镇是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它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色彩,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3C【详解】由“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见民主政治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互动效

    12、应,C项正确;A、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说法都错误,排除。【点睛】4A【详解】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汉长安城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造,巧妙利用河流作为都城屏障;在城市规划上,宫殿占地面积巨大,宫室区突出,体现了政治中心的城市功能;所以符合题意,故选A;汉代长安城的宫在南、市在北,市靠近西北城墙,没有在城中心、也没有沿街而设,所以错误,故排除BCD。5A【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南北方各地的集市数量整体在上升,而集市是农村地区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这说明明清时期农民和市场的联系不断增强,A正确;长途贸易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题干数据显示当时北方地区集市数量也在增加,这说明北

    13、方经济并未陷入停滞,排除C;从数量来看,北方的集市数量不及南方,排除D。6B【详解】根据“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可得出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促使部分农业人口转向工业,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C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打破均衡的说法太夸大了,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而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故C正确;A选项中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是19世纪中晚期,故排除;B选项中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

    14、在一战期间,不是1901年,故排除;D选项中民族工业内迁是在30年代末,不是中期,故排除。8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主要和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推进有关;20世纪60年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和国民经济调整有关;1978年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有关,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进行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我国目前的城市体系发展并不合理,C排除。故选A。9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这是19世纪以来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统计表,反映百万人口大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城市发展发展迅速,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是

    15、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劳动力,故D正确;故表格信息可知百万人口大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城市发展发展迅速,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十年代,故A说法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代表,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故B错误;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各个时期都有发生,不具有代表性,C错误。10C【详解】从材料中的城镇人口比重来看,这一时期的城镇人口比重开始上升,农业人口比重相对下降,说明的是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C正确;战乱对经济发展起到破坏作用,无法解释农村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A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缓慢,B排除;材料只是强调的是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问题,非地域性特征,D排除。

    16、故选C。12. 【答案】A12.【答案】D13. 【答案】A14.【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城市化进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故A错误。B.根据“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以看出英国政府为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住房压力问题,以立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故B正确。C.题干并不是体现的福利政策,故C错误。D.该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C16.【答案】(1)因素:古代乡村政治体系的弊端;宗族和乡绅力量的强大:乡民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经济

    17、结构的动摇;传统血缘地缘结构的动摇。新变化:形成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为主的社会结构。(2)趋向:治理主体逐渐多元;治理模式更趋整体;农民维权意识增强;治理方法日益融合。(3)启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治理为目标;实行适应新时代经济变化的新方法新路径;坚持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考查近现代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及其启示,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合理措施和重大贡献,体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解析本题第1问

    18、,关于20世纪初期我国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乡村政治结构基本沿袭先秦流传千余年的体制”、“强大的宗族势力”、“乡民人均耕地面积1887年仅为2.99市亩”、“乡民自治实为有名无实”、“宗族与乡绅结成的传统胞弱的乡村血缘地缘结构遭到冲击等信息,并根据所学自然经济结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渗透、近代化等知识进行作答。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形成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为主的村社地緣融合体乡村社会结构”进行作答。本题第2问,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新趋向,可以根据材料中“乡村治理主体逐步拓展、“缺乏政策的衔接和沟通的现象得到改善”、“市场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维权的意识和途径”、“网络舆情的回应、新媒体的宣传等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等信息进行作本题第3问,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启示,可以从政治结构、民生问题、村居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皆可得分。答案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检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439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