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154166
  • 上传时间:2022-03-07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政治 法治 第三 单元 全面 依法治国 知识点 归纳 下载 _必修3 政治与法治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单元序: 1、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2、 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 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第七课前言: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一、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P74-75)1、法律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法律的发展历程:(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

    2、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4、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1)历史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鸦片战争之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未获成功。(2)评价: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名词点击】什么是中华法系?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

    3、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P75-77)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3、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法的特征:(1)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名词点击】什么是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思考: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制定和认可。2、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

    4、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3、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思考:1、法的政治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2、法的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5、我国当代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P77-79)1、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

    5、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相关链接】宪法地位: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

    6、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3)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

    7、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80-81)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

    8、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P81-82)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 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

    9、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

    10、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

    11、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相关链接】思考:学习借鉴等于拿来主义吗? 学习借鉴不等于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序言:1、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 ,更需要 。2、法治建设的目标是 ,法治建设的主体是 ,法治

    12、建设的基础是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共同推进,坚持 一体建设。一、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的内涵1、含义: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含义: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坚持宪法法律之上的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相关链接】思考:1、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什么?(立规矩

    13、、讲规矩、守规矩)2、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是什么?(法律)(2) 坚持良法之治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相关链接】说明

    1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4)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措施: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具体要求:(1)推进宪法实施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15、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相关链接】P87思考:1、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2、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哪些不同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名词点击】P87思考:什么是法律体系?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16、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2、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二、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内涵1、含义: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

    17、政府。2、法治政府内涵的理解 (1)职能科学的政府。要求。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也必须科学合理。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2)权责法定的政府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做法。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3)执法严明的政府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相关链接】P89思考:

    18、“三公经费”指什么?“三公经费”的公开有什么意义?(4)公开公正的政府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意义。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5)廉洁高效的政府要求: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6)守法诚信的政府要求: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

    19、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二)建设法治政府 1、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1)总体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2)具体措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2、我国建设法治政府

    20、的意义 (1)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2)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三、法治社会(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含义: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专家点评】思考:法治社会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作用: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

    21、的社会基础;只有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广大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崇尚和拥护法治,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牢群众基础。(2)表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在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在纠纷发生后

    22、,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二)建设法治社会 1、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

    23、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2、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立法(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1、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

    24、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判断标准:(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链接】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25、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二)推进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相关链接】立法机制创新1、广东省在立

    26、法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了国内立法听证会。此举被称为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面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二、严格执法(一)严格执法的内涵1、严格执法的含义及执法的最重要主体(1)含义: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

    27、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执法的最重要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2、严格执法的意义(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如果有了法律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彰显公平,伸张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

    28、。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二)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相关链接】思考:什么是权力清单?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实质是?意义?2、坚持规范执法。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

    29、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恰当 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 机关的公信力。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三、公正司法(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表现(1)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要求: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

    30、依据诉讼法进行。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二、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二)推进司法公正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

    31、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推进司法公正,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名词点击】课本P105思考:什么是罪刑法定、疑罪

    32、从无、非法证据排除? 四、全民守法(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含义:全民守法是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标准(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

    33、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二)推进全民守法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尊法守法成为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得到的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义务、家庭义务。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54166.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