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02).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7.1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02).ppt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1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02 我国 法制建设 历程 ppt 课件 (部)统编版 高中政治 必修 02 下载 _必修3 政治与法治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獬豸(xiezhi)关于“法”法“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见异物志。廌 zhi,即为獬豸;偏旁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单元知识结构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原则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内涵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内涵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内涵建设法治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严格执法的内涵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
2、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了解我国法律发展历史 理解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成、发展。 识记社会主义法取得的巨大成就。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科学精神:通过我国法治历程的学习,明白法治的渐进性。 法治意识:提升法制观念,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的准则。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
3、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探究与分享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法治文化公园校园文化墙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搜集历史上的法治名言或结合一部具体的法律,说说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铸刑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543年,郑国的正卿(相当于宰相)子产主持制定了一套国家法律刑书。刑书先是写在竹木简上,由国家的官吏掌握施行。公元前536年。子产下令把刑书铸在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个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中国历史上第一
4、次公布成文法活动。书竹简西汉时期外儒内法儒家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儒为表,法为里,外儒内法是披着儒家的外衣行法家之政,外儒内法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以儒家学说来施政,构建出“仁政”的形式和表面情况;再以“法”为骨,用法家学说来统治人民,使阶级关系不出现紊乱;辅之以道家的自然学说,给被统治者留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让其自然生长.也就是用道家学说作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董仲舒在强调法制的基础上,把儒法两家揉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就是儒法结合,即“外儒内法”。唐朝时期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唐律疏议,又称
5、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编定的律文。由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负责编定,永徽四年(653年)颁行。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编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所编定的贞观律,成为唐朝的法典且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范。由于礼与法在唐律疏议里之完美结合,使得由汉代肇始之“春秋决狱”方法至此终结。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春秋战国时期(成
6、文法律,铸刑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为主导,礼法结合)唐朝时期(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1840年鸦片战争后,各类尝试以失败告终。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分组探究“法”产生的原因、性质、作用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
7、,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唐朝时期1840年后新中国成立后3、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记内容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以及决定因素(1)马克思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具有阶级性)。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治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2)马克思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
8、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立统一决定社会的发展,决定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2、法的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汉谟拉比法典唐律疏议法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