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2148468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40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三位数乘两位数 扬州 学校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三位数 两位数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2 学习内容:教材第27页例1、练一练,第30页练习五第14题。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思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并能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利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及知识的发展,积累计算学习的基本经验,在探索、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推理和概括等能力。3.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自己学旧知回顾:用竖式计算。286= 2816= 1286= 思考:笔算2816时:1.要先用个位上的“6”与28相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2.再用十位上的“1”与28相乘,得到的结果表示28个( ),因此积的末位要和( )位对齐。 3.想一想: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试一试:12816= 1 2 8 1 6思考:笔算12816时:1.要先用个位上的“6”与128相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2.再用十位上的“1”与128相乘,

    3、得到的结果表示128个( ),因此积的末位要和( )位对齐。3.比一比:笔算14415与4415,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自主应用:练一练。 2 1 3 3 7 5 3 0 9 2 4 8 3 2 2 4 2 6 4 5 自主质疑:本节课的内容,你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二、交流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说一说: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1.交流准备题:竖式计算286、2816和1286。(1)展示一名学生作业,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2)汇报思考过程:笔算2816时:先用个位上的“6”与28相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

    4、”与28相乘,得到的结果表示28个( ),因此积的末位要和( )位对齐。 (3)组织比较:这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4)学生自我校对并订正错误。2.交流例题:12816 (1)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按怎样的顺序,怎么计算的。(2)指名同学现场板演,并详细介绍竖式计算的过程。(替代教师的讲解)(3)引导学生,重点说清楚以下内容:笔算12816,要先用个位上的“6”与128相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与128相乘,得到的结果表示128个( ),因此积的末位要和( )位对齐。(4)比较:笔算12816与2816,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组织内化:三位数乘两位数

    5、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联系?(1)引导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2)提问: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组织交流。4.交流“练一练”。展示同学作业,集体评讲。三、实践学1.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2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集体评讲,组织学生说说每一题错在哪里?怎么改正?强调: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完成练习五第3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6、?引导学生明确: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4.完成练习五第4题。提问: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组织交流。提问:计算售出总量,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的?(板书:每袋质量售出袋数=售出总质量)四、反思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常见的数量关系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3学习内容:教材第28、29页例2、例3及练一练,第3031页第511题。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

    7、系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其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现模型思想;能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感悟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3.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和概括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的变换。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每本3元一、自己学自主探究(一):每支12元1.单价每枝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元/支读成“元每支”,所以钢笔单价读成12元每支。练习本每本3元

    8、,可以写成( ),读成( )。2.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单 价数 量总 价钢笔( )元/支( )支( )元练习本( )元/本( )本( )元3.先想一想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填一填。( )=( ) ( )4.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 )。自主探究(二):1.每小时260千米、每分200米是速度,可以写成“260千米/时”、“200米/分,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2.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东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列车( )千米/时( )时 ( )千米自行车( )米/分 ( )分 ( )米3.

    9、先想一想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填一填。( )=( ) ( )4.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 ),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求( )。自主应用:1.每套运动服218元,可以写成 。2.狮子奔跑的速度是每秒16米,可以写成 。 二、交流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出示例题2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

    10、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交流单价的读法和写法。通过课前学习你知道钢笔每支12元可以怎么写?怎么读呢?同桌先交流再指名上台写一写、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追问:“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什么?(4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单 价数 量总 价钢笔( )元/支( )支( )元练习本( )元/本( )本( )元让学生汇报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问问是怎么分别求出总价的。(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

    11、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例题3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通过课前学习你知道列车每小时行260千

    12、米可以怎么写?怎么读呢?自行车每分行200米呢?同桌先交流再指名上台写一写、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速度时间路程列车( )千米/时( )时 ( )千米自行车( )米/分 ( )分 ( )米让学生汇报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再问问是怎么分别求出路程的。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

    13、=路程时间4.小结。根据速度、时间与路程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 路程=速度时间”,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时间=路程速度”和“速度=路程时间”。三、实践学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四、

    14、反思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后记:乘法笔算和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4学习内容:教材第3132页练习五第1219题、思考题。学习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进一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并应用于解决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技能,提高乘法笔算能力;进一步感受现实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能解释、表达现实问题里数量关系,并根据实际问题的变化灵活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

    15、验,提高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问题中数量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中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等良好品质。学习重、难点:重点: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难点: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 一、交流学谈话: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这两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大家能进一步熟练乘法笔算的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实践学(1)1. 做练习五第12题。做第12题前两题。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校对计算结果。提问

    16、: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也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做第12题后两题。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校对计算结果。交流:根据你的乘法笔算经验,第一小题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第二小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说明:列乘法竖式时,一般要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放在下面;如果三位数中间有0时,计算时中间的0不能乘漏掉。2.归纳方法。提问:比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些什么?把你的体会和其他同学交流。指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里一般把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

    17、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三位数中间有0时,和0相乘这一步不能遗漏。3、 实践学(2)1.练习五第13题。出示练习五第13题,要求说说两个表格里各有哪些数量。学生独立计算、填表。你是怎样填空的?分别应用了哪个数量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量关系。说明: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条件和要求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用正确的方法解答。2.练习五第15题。出示练习五第15题,学生独立解答。展示交流,明确每题的方法和结果。提问:从这题中你能找出哪几个数量?(板书:每小时加工个数 加工时间 加工总个数)介绍每小时加工个数可以说成工作效率,加工时间可以简单的说成时间,加工总个数说成工作总量。

    18、补充板书:每小时加工个数 加工时间 加工总个数 工作效率 时间 工作总量根据上面的计算,你能发现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3.练习五第16题。出示练习五第16题,学生独立解答。 展示交流,明确每题的方法和结果。4.练习五第19题。出示练习五第19题,学生独立解答。 展示交流,明确每题的方法和结果。5.完成思考题。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解答。 展示交流,明确每题的方法和结果。四、反思学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完成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17、18题。 教学后记:积的变化规律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5学习内容:教材第

    19、33页例4、“练一练”,第35页练习六第14题。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计算、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2.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发现、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重、难点:重点: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点: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学习准备:课件

    20、。学习过程:一、自己学自主准备:列式计算(1)6扩大4倍是多少? (2)200缩小4倍是多少?自主探究:一、自学课本第33页的内容。1、快速口算这些题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3、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6450=积的变化规律: 二、计算下面的题 18 24 = 105 45 =(182)(

    21、242)= (1055)(455)=(182)(242)= (1053)(453)=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写2个算式吗?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找出规律再填空。1624= 3212=848= 488=496= 646=积的变化规律: 二、交流学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一条很重要的数学规律,它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板书:是什么? 有什么用?)1交流自主准备题。408= 670= 2410=学生独立口算。口答得数并说说口算时,你是怎样想的?2探究规律(出示表格):乘数乘数积积的变化2036

    22、0 203260( ) 2031020432053了解表格。请大家先看表的第一行,积60是哪两个数相乘的?比较下面几行的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那第二、三行应该计算哪两个数的积?第四、五行呢?明确方法。提问:第二行应该怎样算,怎样填呢?交流明确:第二行要计算206,(板书:206)积是多少?(板书填表)这个得数120和原来的积60相比,等于60乘几的结果?(板书填表)自主填表。提问:下面几行应该怎样计算,怎样填呢?现在就请大家按上面的方法,先计算出变化后的乘数是几,再计算每行两个数的积,然后与原来的积比一比,看等于60乘几,填在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教师巡视。交流:每行计算出的两个数的积

    23、各是多少?和原来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观察表格,初步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表格乘数和积,看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怎样变化?想想你能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交流: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板书: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3举例验证 引导:数学学习中,规律地发现需要经过大量的例子验证。我们从表里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积的变化的事实,你还能在找一些例子,像上面这样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吗?试一试,把你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举的什么例子?(板书)这些例子都验证了乘法里怎样的规律?4总结规律 三、实践学1.做“练一练”第1题。先说说

    24、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再直接填出积。要求学生观察乘数,独立填写表格。展示交流:请先说出每次计算的乘数是怎样变化的,再说出积是多少。2.做“练一练”第2题。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1)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2)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3)提问:第一组题做时你是怎样想的?第三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3.做“练习六”第1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做题。(2)指名汇报。(3)提问:这里的题都是怎样口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口算?4.做“练习六”第2题。指名直接口答。5.做“练习六”第3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做题。(2)指名汇报。6.做“练习六”第4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做题。(2)指名

    25、汇报。四、反思学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以几,积等于原来的积乘以几。教学后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6 学习内容:教材第34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六第59题。学习目标:1.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说明简便计算的依据,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学

    26、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自己学自主准备:用竖式计算。8515= 8520= 想一想:乘数20的末尾有0,竖式是怎样写的?自主探究:一、试一试: 1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先试一试,在与同学交流。 2. 85020= 8 5 0 2 01 7 0 想一想:在170的后面应该添上( )个0。2. 比一比:笔算8515与85015,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笔算8520与85020呢?自主应用:用竖式计算。38023= 14800= 90120= 自主质疑:你认为这节课应该学会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二、交流学同学们,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7、。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交流准备题:竖式计算8515和8520。(1)展示学生作业,并指名说计算过程。(2)汇报交流:笔算8520时:乘数20的末尾有0,竖式怎样写?明确:用“2”与85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 )个0。(3)学生自我校对并订正错误。2.交流例题:交流笔算85020、85015的思考过程(1)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计算的。(2)指名同学现场板演,并详细介绍竖式计算的过程。(替代教师的讲解)(3)引导学生,重点表述清楚以下思考过程:笔算85020时:直接用( )与( )相乘,乘得的数是( )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 )个0。笔算850

    28、15时:直接用“85”与“15”相乘,乘得的数是( )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 )个0。(4)组织比较:笔算85020与85015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组织内化: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可以怎样算?三、实践学1.交流“自主应用”题。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算法。学生检查订正。2. 完成“练习六”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及算法。2.完成“练习六”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四、反思学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8、9题。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的乘法85015= 85020= 8 5 0 8 5 0 1 5 2 0教学后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9、练习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7学习内容:教材第3637页练习六第1016题,思考题。学习目标:1.学生在认识积的变化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应用乘法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应用规律和简便方法计算乘法,积累乘法计算的经验,培养乘法计算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说明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以及按规则计算和有错就改的品质。学习重、难点:重点:乘数末尾有

    30、0 的乘法简便计算和应用。难点: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习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交流学1.回顾:引导:上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方便?这样的简便算法的根据是什么? 谁能说说我们认识的积的变化规律吗?2.引入练习。 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理解并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重点练习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简便计算方法,并且能应用这方面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实践学(1)1.做练习六第10题。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观察乘数是

    31、怎么变化的。学生独立填写各题的积。交流并呈现结果。 提问:每题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积的变化规律吗?说明: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依据这个规律,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做练习六第11题。让学生按题组计算,直接填写得数。按题组交流得数、呈现得数,有错的订正。比较:你能说说每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方便?第三组题末尾的0为什么比乘数里0的总个数多一个?指出: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数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要注意有时前面相乘的得数末尾也是0,要分清哪个是乘得

    32、的0,哪个是添上的0,避免发生错误。3.做练习六第12题。提问:大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请大家思考每组题各可以怎样计算,自己按题组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学生计算,指名三人板演,教师巡视。交流:第一组题各是怎样算的?(检查笔算过程)第二组题三位数乘数都是0,计算时各要注意什么?第三组题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相互检查纠正)比较:每组两题三位数乘数都有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你对乘数里有0的乘法计算,有什么注意点要告诉大家的? 指出:如果乘数中间有0,每次都要从个位起按数位依次相乘,和0相乘的一步不能遗漏;如果乘数末尾有0,这样的0可以先不乘,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看两

    33、个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4.笔算下面各题。 42023 35080 学生独立计算,指明两人板演。 检查讲评,第二小题提醒注意积里哪个是乘得的0,哪个是添上的0. 提问:你对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笔算有哪些认识?小结: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部分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三、实践学(2)1.做练习六第15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 提出第(1)题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2.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读题,交

    34、流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1)题每个班购票各要多少元怎样算的?(分别板书算式、得数) 第(2)题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得数) 提问:为什么都用乘法算?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比较两题的计算和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明:这里的问题都是求的购票总价,都用单价乘数量计算。根据不同人数范围的不同票价,可以考虑怎样购票能节省一些。 3.完成思考题。(1)思考:两个数的和是9,这两个数各是几?它们的积最大? 引导:把9分成怎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最大?大家试一试。 交流:可以怎样分?(1、8 2、7 3、6 4、5)哪两个数积最大? 说明:从这里能发现,两

    35、个数的和一定,这两个数越接近,积就越大;反之,这两个数差越大,积就越小。(2)了解题意。 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用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确定乘积最大的两个数,及乘积最小的两个数。组成积最大的两个数。引导:要使积最大,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分别应该是哪两个数字?(3和4)下一位上分别应该是哪两个数字?(1和2)这样三位数个位是几? 那按上面的想法,3和4、1和2这样四个数字组成这样的两位数,积会比较大呢?(两个数越接近,积就越大)应该组成哪两个数?(41和32,41-3242-31) 你能发现组成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积最大时,这两个数各是多少吗?(410和32,或320和41) 小结:我们

    36、解决积最大,要先看最高位上分别是几;接着下一位怎样想的呢?大家用到了两个数最接近时积最大的规律,想到了各是几;最后一步确定三位数的个位。(板书:积最大;最高位是几,下一位怎么想,确定谁是三位数)(4)组成积最小的两个数。 启发:按照上面的思路,要使积最小,先想两个数的最高位上个是几,然后想下一位上各是几,再想哪个是三位数及它的个位是几。 同桌讨论交流。 小结:差越大积越小。(23-1020-13,4应该放在最高位较大的数后面组成三位数,积才小一些。)(5)试一试,体会方法。请你换五个数字试一试,看看上面想法怎么样。学生尝试,再交流、解释。四、反思学1.小结交流。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

    37、么问题不理解吗?2.完成作业。练习六第13、14题,第15题自己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三位数乘两位数整除与练习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8学习内容:教材第3839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探究与实践”第78题和“评价与反思”。学习目标:1.学生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进一步探索两个乘数都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学生能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能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进一步了解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发现

    38、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应用,感受现实生活里存在的数量关系,感受探索规律的成功,形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习重、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数同时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学习过程:一、交流学1.回顾内容。引导: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里,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同班交流: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一些?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你能说说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吗?你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具体说说数量

    39、关系。(板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2.引入课题。谈话: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简便计算。这一节课重点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加深认识积的变化规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和了解积的变化的新规律。二、实践学(1)1.做“练习与应用”第一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口算方法。2.做“练习与应用”第二题。(1)学生独立笔算前两题,指名两人板演。评析:指名说说笔算的简便计算方法。(2)学生笔算后两题,指名板演。

    40、交流: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提问:通过第2题的练习,你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有哪些体会?学生交流。3.做“练习与应用”第三题。提问:题里知道了哪个算式的积?那根据这个算式怎样填写下面的得数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填写得数。(学生练习)学生交流。提问:填写各题的得数的根据是什么?(积的变化规律)4.做“练习与应用”第4 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交流:这三道题各用哪个数量关系解决的,是怎样列式的?5.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让学生试试条件和问题。要求:请大家先看条件,再想和问题有怎样的联系,自己列式解答。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学生交流,说说解答时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不需要把“10小时”这个条件参加列式解答?学生讨论。6.讨论“练习与应用”第6题。学生阅读习题,了解题意。提问: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想?说明:大家已经知道,解答这道题可以先求出这一周平均每天的利润,再求出一个月获得利润是多少元?7.交流体会。提问:你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体会?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理清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正确选择需要的条件,确定解答过程和方法,再列式解答。三、实践学(2)1.做“探索与实践”第7题。出示第7题。让学生计算左边的算式,并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积。交流得数,教师在算式上板书。引导:大家把左边的下面的每道算式和上面第一道比较,看看乘数是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484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