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docx》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中考 语文 考点 解析 理解 默写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18 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1.【2018 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 6.6.默写。(默写。(1010 分)分)(9)出师表 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10) 人以德立身, 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 只要品德高尚, 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答案】(【答案】(9 9)受任于败军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1 10 0)斯是陋室)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惟吾德馨评分: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理解性默写的形式,在给出语境的
2、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普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答题时,首先要结合语境,(9)语境是“诸葛亮临危受命”,(10)语境是“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其次要解析核心关键词,(9)的核心关键词是“临危受命”,和“临危”相关的词是“败军”“危难”,“受命”的同义词是“受任”“奉命”,(10)的核心关键词是“环境恶劣”和“品德高尚”,在文中相关的词语是“陋室”和“德馨”,所以得出答案:(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考点解析】【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答题技巧理解性默写答题
3、技巧文言诗文的语句理解背默 , 是全国多数省、市(区)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的保留题型之一。解答这类试题,除了要求对课文需背诵的文段做到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 . 把握题干 审清要求题干,是试题中提出答题要求的文字。古诗文语句理解背默,也要像做其他试题一样,抓着题干部分,仔细弄清试题的要求,这才可能答好这类试题。如,某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的第 2 题“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卖炭翁一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 _ , _。” 做这道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1 ) “按要求写出课文原句”,不能脱离要求,不能用与课文不同的句子; ( 2 ) “卖炭翁
4、一诗中”,而非是其他作品;( 3 )“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的艰辛、痛苦的诗句”,而不能是描写卖炭翁心理或动作,表现矛盾心情等诗句。这样审清要求,就不难筛选出正确答案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了。二、斟酌语句 比较含义审清了题干要求, 但有时还不可能马上明确答案, 这就需要将与背默部分相关的语句都默写在草稿纸上,然后逐句斟酌,哪些句子符合题干要求,以作为试题答案。如, 某 年广西中考试题的第 12 题“默写”,“写出 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子曰:” _ , _ .“做题时,若把握不准答案,可先将 六则中,与学习有关的句子都默写在草稿纸上,然后逐句分析其含义,不难找
5、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蕴含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该句即为正确答案。三、注意空缺 查看暗示文言诗文理解背默试题。常常从形式上给答题者留下或多或少的暗示,如空缺的数目、空句间的标点符号等。注意了这些暗示,有助于答案的确定。如, 某年河南省中考试题的第 33 题“用课文原句填空”, “( 1 ) 口技一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 _ 、_ 、 _ 、 _ “这句话,使文章前后照应,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这里,有四处空缺,其间均以“、”断开。回忆口技一文首尾两段文字,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是“都提到”的内容,又与空缺数目及标点符号相吻合。那么,可以放心地将这句话填
6、写在横线上。四、答罢试题 审订答案尽管把握了上述答题要领并凭借牢固的记忆, 已顺利答完试题, 但由于考试时难免紧张或疏于考虑,往往会出现笔误。这样,从升学考试的角度看,多日的背诵之功,将丧之一旦,是会令人痛惜的。这就需要再度审题,并逐字逐句检查答案,特别是应根据自己对字形的记忆,分辨出错字,联系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找出别字。查出后,一一订正。这样,方能消除失误,或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考点定位】【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2.【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5.5.默写(默写(8 8分)分)(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
7、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4)中国诗以其特有的意象,构筑成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精神家园。请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分别写出一句古诗词。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答案】【答案】(3 3)以中有足乐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 4)示例:落日故人情)示例:落日故人情白云千载空悠悠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理解性默写的形式,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第(3)小题的题干
8、,基本上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译文,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为紧跟其后面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题时要注意“以”,表因果关系,因为;第(4)考得颇有新意,既考察了“意象”这一诗歌鉴赏术语,又考察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要做对,必须既懂“意象”又要善于联想,相关诗歌记忆储备必须丰富。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意象很多,有晴川、落日、孤舟、白云、明月、春草、归鸟和远行的人,对于考生来说,最好答题的应该是选择“落日”“明月”“白云”这几个意象,注意题干要求“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分别写出一句古诗词”,如果是“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写出一句古诗词”,那难度
9、可就大多了,但带有“分别”二字,可就大大降低了难度,答案可为落日故人情、长河落日圆、江头落日照平沙、 白云千载空悠悠、秋风起兮白云飞、仙山多白云、白云愁色满苍梧。【考点解析】【考点解析】诗词意象诗词意象“意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
10、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 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 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 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11、;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
12、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常见诗词意象分类常见诗词意象分类一、送别类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
13、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 酒。元代杨载说: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14、,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
15、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16、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不仅思妇伤情, 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
17、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
18、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
19、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 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四、抒怀类意象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
20、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21、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 松柏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
22、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
23、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24、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
25、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五、爱情类意象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