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单元试教汇报 课件(92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单元试教汇报 课件(92ppt).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单元试教汇报 课件92ppt 2022 新教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第三 单元 宇宙 汇报 课件 92 ppt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宇宙单元试教分享试教流程1、根据教材内容,编制调查测试问卷(前测、后测),并实施前测;2、试教小组进行试教,每课保留3个教学片断实录;3、单元试教结束后实施后测,比对前、后测的结果,进行试教效果分析;4、分析教学实录,给出相关教学建议。目录CONTENTS每课试教分析单元试教感受每课试教分析1课3课5课7课2课4课6课单元教材内容1 . 太 阳 系 大 家 庭2 . 八 颗 行 星3 . 日 食4 . 认 识 星 座5 . 夏 季 星 空6 . 浩 瀚 的 宇 宙7 . 探 索 宇 宙太 阳 系银 河 系河 外 星 系前 概 念 调 查建 模 活 动实 践 活 动梳 理 、 总 结学 习 活
2、动宇 宙 系 统 第1课的主要内容: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天体。 第1课的前测:(1)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月球围绕着太阳运转; (2)除了地球外,太阳系还有其他行星; (3)学生能大致说出彗星、小行星、陨石等天体。探索: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借助教材上的示意图或资料卡探索:了解太阳教材中关于太阳的信息不足,教师可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制成“太阳资料单”。探索: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流星月球、木星、金星组成“笑脸”小行星带彗星“搜集资料、观察图片”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研讨问题:“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师:在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生:太阳、月球、北极星
3、可以用肉眼看到,还有一些其他的星星也可以看到。师生对话学生对于太阳系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范围意识,不知道夜晚所看到的一些星星是否属于太阳系。分析教学片断 第1课后测: 1)学生平均能写9个太阳系中的天体。 2)学生平均能描述太阳的5.7个特征。结果统计前测占比后测占比能写出4个以上的行星46%98%写出除行星以外的1种天体43%6%写出除行星以外的2种天体26%30%写出除行星以外的3种天体7%64%写出的天体非太阳系天体的情况13%0%第2课的主要内容:了解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第2课的前测:p 能准确说出5个以上行星的名称。p 知道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大致所处的位置。p
4、大部分学生认为八颗行星的排列差不多是等间距的。前侧项目八颗行星的名称距太阳最近的行星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正确比率68%46%28%12%探索: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给八颗行星排序初步处理数据,难度不大,但对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有一定的帮助。探索: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用3条分别对折了4次的纸带连接成一个长纸带时,只要连接处背面粘上一段双面胶,重叠2处折痕,这样连接出来的长纸带刚好就有45处折痕。探索: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处理数据,确定八颗行星标记的位置。探索: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用原点表示。探索: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以太阳为中心,按照
5、不同的方向粘贴。如果把各小组相同行星相连成圆形,能够较为直观得看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探索: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并排粘贴。能够较为直观得比较各小组处理数据的差异。研讨: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1.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原来相差这么大!2.教材上的示意图不准确,与事实有一定差距。3.前四颗行星相对距离较近,后四颗行星相对距离较远。生1:先确定哪一颗行星的位置?生2:先把距离最近的水星放在第一格,按照大致的倍数以此类推。生3:应该先把最远的海王星画下来,要不然画不下。小组讨论数据处理在本活动中是一个难点,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制作模型的效率和准确度不同,教师应
6、引导学生就数据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教学片断第2课的后测:项目八颗行星的名称距太阳最近的行星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正确比率(前)68%46%28%12%正确比率(后)100%100%98%90% 太阳第3课主要内容:模拟日食现象的发生,描述太阳系是怎样的天体系统。第3课的前测:p 学生能说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大小关系。p 大部分学生能用画图描述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方式。前侧项目知道日食是太阳被遮挡知道日食是太阳被月球遮挡能说出2种以上日食的类型能描述日食发生的原因所占比例90%64%38%16%探索:模拟三球运动 地球外视角的日食模拟,能较好模拟出日、
7、地、月三者的运动关系,能看到“月球” 的影子落在“地球” 上,缺点是不能直观感受日食现象。地球月球太阳探索:模拟日食地球上视角的日食模拟 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探索:模拟日食 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探索:模拟日食探索:模拟日食探索:汇总我们的观察结果探索:汇总我们的观察结果师:金星凌日现象,为什么金星看上去就像一个小黑点?生1:金星可能比月球小。生2:金星距离地球比较远,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近。拓展环节金星凌日现象与日食现象,都是太阳系内的天体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的特殊天
8、文现象。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学生会意识到天体间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存在巨大的差异,月球能刚好挡住太阳不仅与三者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有关,还有他们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有关。分析教学片断试教结束后不久,学生们真的观测到了一次日食的过程第3课的后测: 项目知道日食是太阳被遮挡知道日食是太阳被月球遮挡能说出2中以上日食的类型能描述日食发生的原因正确比率(前)90%64%38%16%正确比率(后)100%100%100%86%上完课后产生的新问题:1.每次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时都会发生日食吗?2.日食多长时间发生一次?3.哪些地方能观测到日食现象?4.月球轨道是如何变化的?第4课的主要内容:认识星座,建
9、一个星座模型。第4课的前测:p 大部分学生对于星座的认识来自于占扑学、神话故事、文学作品、动画片等。p 部分学生对于星座的概念存在偏差,认为星座是一个固定的集团或星系。选项同一星座内的恒星在一个平面,距离较近同一星座内的恒星不在一个平面,距离较远不知道所占比率54%10%36%探索:初步了解星座 解释科学词汇:星座找一找常见的星座名称,认一认它们的星座图形。统一的星座图学生会找一些他们熟悉的星座,对照它的图形,发现与想象中的图形有差距。探索:建一个星座模型探索:建一个星座模型 用手电筒照射,利用墙壁投影,观察图形。探索:建一个星座模型 记录方式:将图形投影在白纸上,学生在白纸上标记每颗恒星的投
10、影,再进行连线。探索:建一个星座模型其他的建模方法 取一块底板,在相应的位置处打7个小孔,插上高度不同的木棍,用竖直的木棍做支架,在木棍的上端放置橡皮泥小球(或泡沫球)。竖直的木棍比悬挂小球绳子更稳定,不容易晃动。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可发光的LED小球代替橡皮泥小球,从而代替投影机(或手电筒)。研讨: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北斗七星看起来像“勺子”的形状,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勺子”。2.同一星座内的恒星不在一个平面内,距离我们也不一样远。3.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星座与在地球上看到的星座形状可能不一样。师:为什么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不同?生1:因为星
11、座模型是立体的。生2:这些星星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看上去乱七八糟的,没有规律。研讨环节当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建立好“北斗七星”模型后,他们都不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北斗七星”,因为他们看起来实在太乱了,形状也不相同。当用灯光照射投影到墙壁上后。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原来我们看到的星空就像是墙面,是一个平面,实际上星空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分析教学片断第4课的后测:p 学生能写出更多的星座名称(平均14.4个)。p 学生能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能理解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选项同一星座内的恒星在一个平面,距离较近同一星座内的恒星不在一个平面,距离较远不知道前测占比541036后测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