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资料.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用户(一个凡人)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专题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总星系 能观测到的距离150 亿光年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行星的特点:围绕恒星运行、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够清除自身公转轨道周围物体哈雷彗星周期76 年陨石种类有三种: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宇宙年:2.5 亿年行星运动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距离太阳最近的横恒星比邻星太阳的外部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里向外) 温度变化:越来越高太阳活动:黑子(光球);耀斑
2、、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活动周期: 11 年太阳活动的影响:干扰无线电、使天气气候异常、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光只有一个地球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类地行星)其中土星卫星数目最多,水星金星没有卫星,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火星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地球自传与公转周期适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专题 2 地球的伙伴月球月球月球上没有声音,没有散射光,表面温差大,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月球运动周期:恒星月 27.32日月相月球本身不发光朔望月 29.53日新月
3、(初一、三十,大潮,日食,月球在日地之间)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地球在日月中间)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日食与月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月球与潮汐两次潮水间时间间隔 12 小时 25 分。太阳引潮力不及月球1/2。大潮: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互叠加小潮: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互削弱专题 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太空探索的的历程1957 年进入太空时代1961 年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1969 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第一个脚印中国 1970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太空探索的意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4、、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专题 4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 23 小时 56 分 4 秒太阳日 24 小时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 15 / 小时(每差 1时间相差 4 分钟)地球自转线速度: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地方时与区时最早的时区是东十二区,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要减去一天,反之加一天每 15为 1 小时本初子午线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半球分界是 20W,160E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无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周期: 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10 秒回 归
5、 年 365 日 5 时 48分 46 秒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目前 23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地球 1 月份时在近日点,速度较快;7 月份在远日点,速度较慢春分日:3 月21 日 夏至日:6 月 22 日 秋分日:9 月 23 日冬至日:12月22 日季节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春分日(3
6、 月 21 日)或秋分日(9 月 23 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北半球冬至日(12 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 月 22 日达到最大, 12 月 22 日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 月 22 日达到最大, 6 月 22 日达到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0)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H=90-|a-b|
7、a 指计算地点纬度b 指太阳直射点纬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 月 21 日及 9 月23 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 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 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 之。北半球秋分日-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专题 5
8、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张裂裂谷、大洋消亡边界碰撞陆与陆:高大山脉、陆与洋:海沟(大洋)海岸山脉(大陆)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赫斯和迪茨“海底扩张学说”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地震与火山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
9、右摇晃。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倍世界主要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喷发利弊利: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矿物、地热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弊:破坏农田、建筑物、火山灰阻挡太阳辐射使气候变冷专题 6 岩石与矿物岩石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沉积
10、岩:层理构造,并有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片理构造,高温高压形成,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结构图: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岩石圈专题 7 地貌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河岸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而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上游形成峡谷,中游形成曲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喀斯特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我国以西南各省最为突出。如: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地表地貌类型:石芽、溶蚀盆
11、地、落水洞、孤峰、峰林地下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地貌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地貌类型:沙滩、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地貌:风力对地面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黄土地貌: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我国黄土高原是由从西北荒漠地区吹扬过
12、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的。地貌类型:黄土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特点: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同线等高。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全图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盆地
13、: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500米,坡徒。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500米,坡缓。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500米以上。(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地貌与经济建设海拔较低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平原以及东亚平原地区。海
14、拔较高的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如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而高原则适合种植高寒作物和发展高原畜牧业,如青藏高原。地面起伏情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平原适合发展规模农业。丘陵、山区适合发展多种经营。37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要修筑梯田。超过25的山地只适合发展林业或留作自然保护地。地貌的物质组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地貌与工程建设:高寒、缺氧、多冻土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专题 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尘埃组成的混合物。氮气和氧气占 99%,二氧化
15、碳占了剩余 1%的大部分。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对流层主要特征: 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地面辐射减少),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5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平流层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中间层主要特征:几乎没有臭氧,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层主要特征: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大气圈是地球的“防弹衣”,可防止陨石的袭击。大气圈中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
16、是臭氧,是“遮阳伞”大气圈中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是“保温被”。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青藏高原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专题 9 行星风系气压与风地表气温变化是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大气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多雨地带 (多对流雨)极地高气压带少雨地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少雨地带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副极
17、地低气压带多雨地带 (多锋面雨)盛行东北风的风带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的风带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行星风系与气候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1 月南移,7 月北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夏季赤道低气压带雨全雨型冬季赤道低气压带雨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夏季赤道低气压带雨夏雨型冬季低纬信风带干热带沙漠气候:夏季低纬信风带干无雨型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干地中海气候: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干冬雨型冬季中纬西风带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中纬西风带雨全雨型冬季中维西风带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季 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
18、丰沛,季节分配较均匀 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雨型专题 10 季风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和我国西南)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季风与农业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南方雨期长夏季风强时,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时,南涝北旱。专题 11 台风、寒潮和梅雨台风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
19、(台风)产生于北纬 520之间的热带样面。防御途径:如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等。寒潮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梅雨梅雨-准静止锋 6、7 月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雨雪冷锋过后会: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季节:秋冬暖锋过境前:由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过境时:连续性降水冷锋过后会: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季节:春夏专题 12 人类活动与气候 全球变暖原因之一为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回引起海平面上升,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
20、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迫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为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把煤汽化,使用天然气、原子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从而减 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植树造林,通过路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环节温室 效应。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其中发达国家应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从资金和技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酸雨PH 值小雨或等于 5.6 时的大气降水。世界上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东亚。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臭氧臭氧层臭氧量的减少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人类皮肤癌发病率
21、增加、会形成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咽喉炎和急性哮喘等。城市热岛和雨岛五方面原因造成:人为大量排放热量 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集中,不易散热城市高层建筑多,通风不良 城市缺少绿地改善方法: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专题 13 水循环 水圈的构成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水体的“纽带”水循环是“调节器”,调节各圈层之间的能量。水循环是“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水循环是“传送带”,是
22、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河水补给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春汛,以降水补给为主,积雪融水为辅。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的特点。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调节作用。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专题 14 珍贵的淡水资源水资源分布径流量 = 降水量 - 蒸发(腾)量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
23、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水灌溉世界径流总量前六: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水资源危机我国已经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家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激增和产业发展,用水量成倍增加。二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三十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不断增加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是许多淡水源遭到破坏。专题 15 海洋洋流洋流的分类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一般为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涌升流、沉降流洋流分布的规律: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在北
24、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纬 40 度附近, 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夏顺冬逆。四大渔场分布:亚洲的北海道渔场、欧洲的北海渔场和北美洲的芬兰渔场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封减弱)泛指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拉尼娜现象(东南信封加强)出现时,热带太平洋东部比往年更为干旱,而热带太平洋西部受到暖性海水的增温,降水比往年多,台风次数增加,沿岸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海洋权益海洋价值: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领海拥有全部主权的海域。我国为 12 海里。专属经
25、济区领海之外 200 海里,有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但他国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公害专属经济区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不具主权。沿海国和内陆国都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专题 16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过程人口自然增长率= 1000人口机械增长率=1000 人口增长率=1000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人口构成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 少年儿童比重大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潜力大,产生巨大人口增长惯性劳动人口比重大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 老龄人口比重大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