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2103658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12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高 语文 一轮 专题 复习 小说 阅读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小说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 (一一) )一、(2020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密 林 深 处陈德鸿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 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胡二等六十多个弟兄。六爷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但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捎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也绝不会投了小日本。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

    2、里跑来。谁?六爷大声问。是我,六爷,我是胡二。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六爷看着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的胡二,忙问,出事了?小鬼子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胡二喘了一会儿,流着泪说,总共就跑出我们几个。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这个?六爷刚想说什么,随着一阵枪响,有子弹落在了附近。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 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一处窝棚。胡二和

    3、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 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哦。胡二点点头,跑了一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六爷笼着火,不长时间,便把二十多个土豆烧熟了,又找出两个大碗,倒上了酒。 看六爷熟练地操持这一切,几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人忍不住问,这里面生火,外面不会看到烟?看到还行?六爷愣了一下,你这口音可挺怪的,不是这边人吧?胡二忙接过话来,对,对,他不是咱们这边的人,是山东的。是山东哪儿的?六爷问。是山东,山东沧州人。胡二说。对,是山东沧州,那儿练武的人多。那个人忙接过话来。好,好。六爷笑了,不管哪儿人,打鬼子的就是好人。没想到,吃饭时,不论六爷如

    4、何劝,这几个人就是不喝酒。六爷说,咱晚上就睡这木炕上,连个盖的都没有,冻出病明天还咋赶路?胡二问,六爷,咱啥时能找到杨司令啊?快了,再翻几座山就到了。 六爷说,要是你们中有一个病了啥的,耽误了时间,杨司令他们兴许就转移到别处了。 那个沧州人朝胡二点点头,胡二说,既然六爷这么说,那咱们就喝点儿,好好睡一觉。快半夜时,六爷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被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惊醒了,他的心猛地哆嗦了一下,再想细听,那个山东沧州人却使劲地咳嗽了几声,爬起来,在墙角哗哗地撒起尿来。六爷再也没有了睡意。天刚亮,六爷便带着几个人上路了。正是初冬时节,光秃秃的树林了无生机,快中午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胡二看了看阴沉的天

    5、空,有些急了,问六爷,还有多远啊?快了。 六爷指着山下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草甸子说,咱们穿过这个大甸子,再翻两座山就到了。胡二向山下看了看,脸白了,我知道那甸子,那是片沼泽地,往里陷人,好像没人走过啊!没人走过?六爷撇撇嘴,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里面有条密道。 胡二看了那个沧州人一眼,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 六爷说,不走甸子也行。 眼见着这雪越下越大,等咱们赶到了杨司令的驻地,怕是他又走了,可就不好找了。这这。胡二的脑门上冒出汗来,他焦急地看着那个沧州人,沧州人瞪了他一下,指了指山下。胡二忙点点头,对六爷说,那就走大甸子吧,我们也想早点见到杨司令。 六爷长舒了一口气,带着八个人,向山下千百年来从没人走

    6、过的大甸子走去日本关东军史载:昭和十二年 11 月,关东军小野暗杀队执行任务时,在大黑山一带失踪。当地县志载:抗联交通员郑大力同志于 1937 年初冬失踪;郑大力,男,河北沧州人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以激烈的枪声开篇, “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 运用比喻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背景。B.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 ,其中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他们想投奔抗联却扑了个空的失望。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这一细节暴露了那个山东沧州敌人的身份。D.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写敌人设

    7、计,六爷将计就计,双方斗智斗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 惊心动魄,而且彰显了主题。【解析】选 B。由原文可知,胡二等人投奔抗联是假,想找到抗联营地并剿灭抗联是真。他们失望是因为这处密营没有一位战士,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故选 B。2.请结合胡二等人从“投抗联”到被带入大草甸的经过,简要分析六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_答案:胡二刚到六爷那,六爷相信他们,担心他们的处境,为了救助他们,没有细想,满是着急;随着接触,“口音可挺怪的” “山东沧州” “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等细节暴露了敌人的身份,六爷从怀疑到确定,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暗自思考对策、 镇定自若;将敌人引入大草甸的过程中,六爷表现出想和敌人同

    8、归于尽的坚定从容。3.小说以日本关东军史和当地县志的记载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震撼力。情节照应,凸显人物形象。县志记载的六爷,即郑大力的籍贯为“河北沧州”,照应了前文的“山东沧州”,揭示了六爷早已识破敌人的真面目却并没有揭穿,这凸显了六爷沉着冷静的形象。 形成对比,强化主题。 敌人诡计落空终命丧沼泽与英雄巧妙周旋、 慷慨赴死形成对比,给读者以悲壮的美感体验,强化了小说爱国的主题。二、(2020河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阿婆黄鱼面安谅阿婆黄鱼面馆开在一条小马路上,与淮海中路挨得近。店堂只有 20 多平方米,

    9、搁着一些方桌和凳子。平常生意还真不错,不仅店堂坐满了人,门口还常常排起一溜等待入座的队伍。顾客盈门,应该是好事。可是阿婆的小外孙,英文名叫杰克,他觉得不划算,便怂恿阿婆,不如改成茶餐厅或者时兴上海小吃,至少也增加点品种。起先,阿婆耐心解释,她小时候在宁波老家就和她的老外婆学煨黄鱼,黄鱼面就是她的看家活。 后来外孙时不时重提,主意一会儿一个,阿婆也就笑而不答。杰克在一家私企打工,业务正走下坡路,几乎无所事事。闲着也是闲着,他干脆就在阿婆的面馆里鼓捣起几个新的面种。阿婆并不阻挠,任他“创新” 。好几天,新面点少有人问津。一盘算,杰克感觉亏大了来店者点的几乎都是黄鱼面。他在店门口怔了好久,注视着“阿

    10、婆黄鱼面”这块招牌,感觉是店名影响了他推出的新面种。 杰克撺掇着要阿婆把店名改成 “阿婆面馆” ,阿婆一笑,拒绝了。改了就和天下的其他面馆都差不多了,她说。天有不测风云,阿婆突发高烧住院,不久就过世了。阿婆面馆的黄鱼面,没人能够操持。无奈,杰克就聘了位上海老阿姨帮忙。老阿姨并不擅长做黄鱼面,但可以摆弄出各色浇头面,倒也丰富,杰克也就顺势把阿婆黄鱼面馆去掉了“黄鱼”两字。起先还有些顾客上门,但来客渐稀,门口总是排着的长队不见了。一个月下来,杰克不住地摇头,面馆已是入不敷出。他把面馆改成了韩国料理。看到一部韩剧红火,便把炸鸡啤酒作为特色主菜隆重推出。出乎意料,韩国料理运营两个多月之后,并没有起色。

    11、杰克有点泄气,找了几个年轻玩伴出谋划策,这些玩伴,有的刚留学回来,一合计,共同出资支持杰克把韩国料理改成西餐馆这儿是繁华的市中心,来来往往的国外游客很多,这生意看来十拿九稳。西餐馆开张,确实热闹了一阵,杰克的同学、 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都被发动过来助兴。 两三个月的兴旺光景后,熟人消费撑起的西餐馆渐渐门可罗雀。亏损越来越大,几个小伙伴儿扛不住了,纷纷提出撤资。 杰克拖着,熬了快半年,退了款,摘了牌,关了门,准备把店堂盘出去。 因为要价挺高,店堂很长一段时间出不了手,他便常在店门前的马路上百无聊赖地闲逛。这天,一对老年夫妇蹒跚走近,打听道:阿婆黄鱼面馆在哪里?老早经常来吃的那家,咋就找

    12、不到了?他吃了一惊,阿婆过世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有人心心念念在找黄鱼面馆。老人家讲,几年前来吃过,这些年身体不好,加上搬家了,一直没能来,但嘴边总咂摸着阿婆黄鱼面的味道。 当年的那碗汤啊,鲜得来;鱼肉啊,细腻得来,不会碎,有嚼头。 “老太婆讲,这辈子再能吃几次阿婆的黄鱼面,也算心满意足,也了却伊对这条路的念想。 ”杰克听罢,眼圈一红,忍住了。 思忖之下,回答,过段时间来吧,现在正在店面改造,过段时间,一定能吃到黄鱼面的。有段时间见不到杰克。 一个多月后,杰克回到店堂,还带回来一位老阿婆。 他把藏在店堂里的招牌上的“西餐馆”三个字全部铲掉,重新漆上五个大字阿婆黄鱼面。大锅子买回来,汤头烧起来,蒸腾

    13、出一股有点熟悉的味道,惹得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张罗几天后,阿婆黄鱼面馆回来了。杰克的同学、朋友被请过来尝鲜,他就问一句话:是不是原来的味道。店门口挂出公告,三天内免费试吃阿婆黄鱼面,每天供应一百碗。试吃期间,宾客盈门。之后,店堂和锅灶再也没有冷下来。食客吃完后纷纷啧嘴称赞,杰克听在耳朵里,他觉得阿婆若还能在这个店堂里,大概会笑得满脸褶子。慕名者从不同地方赶来,店面显得狭小了。 但杰克只经营一个面种,不想去拓宽店堂、 吃掉隔壁。原来,之前一个多月,杰克回祖籍宁波了,他找到擅长做黄鱼面的老阿婆,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 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 宁波老阿婆呢,手把手教,直到他那双手,跟外婆一

    14、样,能把黄鱼面侍弄得地地道道,汤鲜面滑。不少人找杰克谈加盟店的事情,都被谢绝了。有人说,杰克太小家子气,做不大生意。杰克像阿婆一样笑而不答,忙着张罗生意去了。(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2017 年 9 月 15 日期,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描写面馆顾客盈门的场面,与后文杰克不断“创新”却门可罗雀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B.一对老年夫妇的打听、 念叨,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等细节,表现了人们对阿婆黄鱼面的认可,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C. “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具体表现杰

    15、克转变的决心和行动,补充交代阿婆黄鱼面得以回归的原因。D.小说围绕“阿婆黄鱼面”,叙述了杰克由不认可到践行阿婆经营理念、传承传统手艺的故事,看似浅显却充满哲理,引人深思。【解析】选 B。 “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等细节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赏析有误。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的并不是“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等细节,而是“一对老年夫妇的打听、念叨” 。故选 B 项。2.小说中阿婆和杰克“笑而不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阿婆“笑而不答”,是因为她体恤和包容外孙,对自己的看家活(黄鱼面)充满自信并坚守传统;杰克“笑而不答”,是因为他理解了外婆,决心守护亲情,发扬传统

    16、。3.作者把故事的场景始终设定在阿婆黄鱼面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使故事主线更清晰,情节更集中、 紧凑;让它成为人物冲突的聚焦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借面馆的变化,折射社会生活,对接传统与现代,突出主题。【加固训练】(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北京,南京侯发山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

    17、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

    18、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

    19、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儿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儿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

    20、然,更不好意思问儿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

    21、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22、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23、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解析】选 B。A 项,“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C 项,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 项,补叙不对,应是插叙。2.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

    24、人寂寞生活。(每点 2 分)3.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 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伏笔照应巧妙。 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 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小说阅读小说阅读( (二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25、分)最后一个目标周国华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 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十多分钟后,遭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助手一惊

    26、。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 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 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 回到办公室,他

    27、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 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 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 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

    28、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 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 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 笔记本上

    29、,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 292 个。而第 293 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 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这个“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选自2018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为了给医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

    30、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B.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C.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D.小说以 “最后一个目标” 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解析】选 A。A 项,“为了给医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 错误,从文中来看,霍克医生重视对年轻人的救治并非出于 “为了给医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而是因为在战争时期有 293 人死于他的枪下,他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

    31、下的错赎罪,他已经救治了 292 人,只要再救一人,就可以赎自己杀了 293 人的罪,这年轻人就是第 293 个。2.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 293 人死于他的枪下;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意思相近即可)3.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 “尺水兴波,文短意长” 的特点。(6 分)答:_答案: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 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

    32、份与不为人知的过去,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二、(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最后一匹马张淑清(1)贵子四点多就起来了,抱来几捆苞米棵儿,抬起铡刀,那匹枣红马咴咴叫了两声。(2)这是村庄最后的一匹马。(3)贵子的心像被长腿蜂蜇了,生疼生疼。他颓废地放下铡刀,瞟了眼粮仓旁泊着的木板马车,挪到厩内,伸出手摸着马的脑袋: “老伙计,对不起,你跟了我整整七年了,风里雨里的陪伴我,可”(4)去年,屯子修了柏油路,平坦的路面直通县城。先是吴三在一天上午突

    33、突突地开回一台手扶拖拉机,这铁家伙扎进地里深耕翻弄不说,还灵巧,经过它旋耕的地块,土质松软,不留渣滓。(5)接着,像和吴三比赛似的,村长的二儿子锁成开回来家一台四轮车,平时赶集卖烟酒调味品,秋后,趁空赚父老乡亲的票子,一个电话,车子立即到位,苞米穗子鲤鱼跳龙门进了车斗,不多时,拉回院子。省时省力,机械化农业发展进了村屯。(6)牛马失去了耕耘的市场。(7)太阳慢悠悠地升了三竿子高,老婆喊了一嗓子:“鸡蛋烙水好了,趁热喝。 ”(8)贵子没动弹,一会儿,那个买马的人就来了。(9)昨天,贵子在集市牲口市场转了一天,才碰上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蓝色裤脚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泥巴,手里捏着一根竹鞭子,在卖牛马的主

    34、子跟前转悠,摸摸牲口的皮毛,数数牲口的牙齿,数落主人没饲养好牲口。贵子注意到这个人,上前搭讪,从怀里摸出红塔山香烟,递过去一支,两个人蹲在市场一角,谈论起牛马,还有马车。(10)了解到对方住在山里,屯子几十户人家的土地都靠牛马翻耕播种,机器种不了,基本是偏坡梯田,只有牲口能上去。(11)贵子心里稳妥了些,枣红马如果去了他家也算有个活下去的理由。(12)“马是咱家里的一口人,千万不能糟践它!”汉子吸着烟,眯着眼盯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黑马说。(13)贵子站起身,扔了烟蒂,用脚碾灭,仰脖儿看看太阳,下了重大决心似的:“那明早来我家牵走吧。 ”(14)汉子开一辆三轮车来的时候,枣红马在厩里不安地用前蹄刨地

    35、,一下一下,把地面刨出很深的坑,咴咴嚎着,好像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主人,那份不舍与疼痛,让贵子刀割了心,疼。(15)汉子没有兑现承诺,那天说好的牵着马回去。(16)这个还不算,停在门口的三轮车里又下来两名膀大腰圆的汉子,贵子已经嗅到他们眼里的杀气。(17)“就这匹马啊,瘦巴巴的带回去也得好多肥料喂着,才能长膘。 ”汉子拍了拍枣红马后背说。(18)跟进来的一个高个男人朝地上砸了口浓痰:“剔扒不出多少肉,净骨头架子。 ”(19)“啥?你你们不是买回家种地拉车的吗?”贵子气愤地质问那汉子。(20)“哦,你误会了,他是我表弟,我请他俩帮忙将马拉回去的。 ”汉子闪烁其词。(21)枣红马扬起脖子,咴咴叫了几声

    36、,烦躁不安地在地上窜动。(22)高个男人什么时候拿出一根皮带照着马身上就是一下子。(23)“你给我住手!你也太没人性了,贵子,这马咱不卖了,多少钱也不卖了!它给咱家贡献了那么多年,咱就这么卖了它,良心过不去啊!” 贵子的老婆扑上来紧紧抱着枣红马不撒手。(24)“对,俺不卖了,你们走吧!”贵子下了逐客令。(25)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走了。(26)光影里,夫妻俩抱着枣红马很久很久不松开。(27)枣红马大颗的泪珠落在贵子身上。(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23 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3)段运用心理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

    37、法,生动地表现主人公贵子对枣红马的深情。B.第(4)(6)段交代了贵子卖马的一个客观原因,即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马已经失去了耕耘市场。C.第(9)(13)段是插叙内容,表现了贵子卖马的心理斗争过程,进一步突出了贵子对马的不舍和关心。D.小说用朴素的乡土语言,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的变化,引发读者对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解析】选 D。D 项拔高主题。 “引发读者对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不妥。从整个故事来看,作品主要表现的是贵子夫妇与枣红马朴素而深厚的感情。故选 D。2.“这是村庄最后的一匹马”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结构上:既呼应小说标题,又引

    38、出下文“卖马”的故事。人物上:连接小说的各个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爱马、亲马,与马相依相偎的贵子夫妇,也有贩马、打马、杀马的汉子等人)。 主题上:引发读者思考,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失去了耕耘市场的牛马将何去何从?暗示了乡村社会的变迁。 效果上:造成较大悬念,引发读者对这匹马命运的思考。3.贵子一家最后为什么决定不卖马了?请结合文意加以探究。(6 分)答:_答案:汉子欺骗了贵子,买马不是为了耕地,而是为了杀马卖肉;马为贵子一家出过多年的力,贵子一家视马为家人,人与马感情深厚,不忍心马被屠宰;马的身上留有对逝去的旧的乡村生活的记忆,不卖马也是为了保留一份怀念。小说阅读小说阅读( (三三)

    3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归航陆颖墨巨浪猛扑过来,掠过右甲板,迎头浇盖了整个舰桥。舰长肖海波心头一颤,死死盯着右边的海面。海情这么糟,一切都在预料之外。西昌舰是新型驱逐舰,肖海波任舰长已有三年。他下达出航命令时,立即感到了异常:兄弟舰很顺利地解缆起锚,西昌舰却无法解开缆绳离开防风水鼓军舰被土台风咬住了。这太平洋上的土台风,来无影,去无踪,根本不在预报的视线之内,也没法预防。这风,肖海波遇到过,也较量过,虽然没有输过,但心里并不托底。有些官兵开始慌神。 一个老水兵在腰上系上保险带,要冲出舰桥,试图在巨浪间隙中解缆,他半个身子刚出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

    40、?!”怎么办?!肖海波自己把头伸出舰桥舱门,那几千吨的水鼓上拽住军舰的缆绳异常结实,肖海波一咬牙,一把斧子从他手中飞了过去,他心中大叹一声: “晚了!” 斧刃准确地砍中了绳子的中间,但舰身随着波浪左斜,滑过了。“只剩一把斧头了!”他握住斧把的手有些颤抖,台风不允许他犹豫,他努力对自己说:“你能行,能行!让自己静下神来!”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给斩断了!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肖海波更加断定今天这土台风是传说中最凶狠的,自己以前没有遇见过。 像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舰上的龙骨在嘎嘎作响。巨浪

    41、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左晃右摆。有两次,似乎就要翻身沉入海底,但它还是倔强地回过身来,昂起舰首。不行,一定要赶紧想出对策,救出这条舰!他不知怎么办,开始慌神,但很快镇静下来,久久凝视着海面。突然,他腾出左手,揉了一下眼睛,又揉了一下,心里一动。他连忙问操舵兵:“看见左边那个大漩涡了吗?”操舵兵立刻点头。“就朝那儿开!”操舵兵回头诧异地看着他:“朝那漩涡开?”“是的,执行命令!”没有犹豫,舰艇马上左拐三十度,猛一加速,一下子冲进了那片有漩涡的海面。好像,舰身变得平稳起来。肖海波长吁了一口气:又一次判断正确了。那海面上的漩涡,不是海流汇出来的,是风在水面吹出来的。看来,平时的功课真没有白做

    42、!舰桥里的几个兵,管舵向的、管速度的、管航线的、管报务的等,都回过神了,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舰长。 肖海波羞于接受这种钦佩:暂时是安全了,但依然在最危险的地方。 副舰长早让他派到了轮机房,那里非常重要,舰桥是军舰的脑子,轮机是军舰的心脏。台风刚来时,有几个新兵晕船呕吐,吐出了胆汁,有一个昏头昏脑差点儿掉进海里去。舰医出身的舰政委就是有办法,思想和身体一起调理,把他们稳住了。然而,土台风无法预测,上级也没法告诉他。怎么办呢?他心中一阵发空,几乎同时,他听到报告:“舰长,我舰已进入公海!”每次离开祖国的领海,肖海波都会感觉心里空空,但现在立刻变沉重了再这样被台风挟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

    43、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航道上会不会遇到暗礁?肖海波的心揪了起来!新舰服役时,首长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当,就由你们收拾了。 记住,军舰只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不能指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的本领!是的,靠自己,不能一直这样,要冲出去!他下达了突围命令。 几个兵没有吱声,都回首看了他一眼,他用眼神给予了回答。 水兵们的眼神告诉肖海波,他们有信心,也赞同舰长的决定:突围!很快,军舰调过身来,冲进了狂风巨浪。 庞大的舰身,在肖海波和水兵们的操纵下,竟然变得如此灵活!不管风向怎么变,巨浪怎么打,舰首总是紧紧咬住台风的风头。舰首和左甲板都像勺子一样伸进了巨浪,但是每一次都把巨浪的

    44、牙齿击碎。每一次快要冲出台风圈的时候,总有一个更高的巨浪张开大口,似乎要把西昌舰吞掉。 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就是平静的海面。他终于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那看似凶猛的大口突然间,舰身一震,恢复了期待已久的平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面颊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风平浪静,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展开。“向着祖国,归航。 ” 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响亮地回答: “归航,向着祖国!”肖海波忽然意识到,是他下达的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5、)()A.小说开头用“猛扑” “掠过” “浇盖”等一系列词语,描写了巨浪袭上舰艇的骇人一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烘托并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B.他不知该怎么办,开始慌神,这是遭遇滚地雷时肖海波的心理反应,小说中还提到他自问“怎么办”,这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C.“朝那漩涡开?” “是的,执行命令!”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意味深长,操舵兵对命令心存疑虑却又毫不犹豫地执行,表现出对肖海波的信任。D.航程即将结束,肖海波下达了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这一句话反映了他历尽艰险身心俱疲,不免有些后怕的虚弱状态。【解析】选 D。 “虚弱状态”有误。2.小说中肖海波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

    46、分析。(6 分)答:_答案:忠诚爱国、意志坚强的军人:担心西昌舰被台风挟持漂到别国带来麻烦;心向祖国,临危不惧,几经艰难带领舰艇官兵胜利归航。恪尽职守、冷静沉着的舰长:牢记嘱托,冷静判断,砍断缆绳,开进漩涡,冲出台风圈,将这艘新型驱逐舰安全驶回祖国。 关爱士兵、 精准指挥的指挥员:拽回冒险的老水兵,危急关头还细心部署防止士兵晕船,带领他们胜利归航。(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小说以“归航”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统摄全篇,使情节紧凑、集中。全文记述西昌舰回归祖国的艰难航程。“归”字意蕴丰

    47、富,强调了回归祖国的执着和渴望,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 ” 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 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 “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 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

    48、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印迹。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 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 洞口塌了。 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 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

    49、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 老太婆也扁着嘴笑: “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 她

    50、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 “这老死鬼干吗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 ” 老太婆号哭起来。 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1036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