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2022年部编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和板书反思(全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Word版)2022年部编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和板书反思(全册).docx》由用户(haiwe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版 Word 2022 编审 定人教版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 板书 反思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20222022 年年春春新部新部编编审定人教版小学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六年级年级下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册语文全册教案学学科科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2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第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第 1 课、北京的春节课、北京的春节第第 2 课、腊八粥课、腊八粥第第 3 课、古诗三首:寒食、昭昭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课、古诗三首:寒食、昭昭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第第 4 课、藏戏课、藏戏习作习作 1: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第 5 课、鲁宾逊漂流记(节选)课、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第
2、 6 课、骑鹅旅行记(节选)课、骑鹅旅行记(节选)第第 7 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习作 2:写作品梗概: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快乐读书吧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第 8 课、匆匆课、匆匆第第 9 课、那个星期天课、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习作习作 3:让真情自然流露:让真情自然流露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第 10 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第第 11 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第 12 课、为人民服务课、为
3、人民服务第第 13 课、金色的鱼钩课、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习作 4:心愿:心愿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第第 14 课、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课、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第第 15 课、表里的生物课、表里的生物第第 16 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第 17 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口语交际:辩论口语交际:辩论习作习作 5: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插上科学的翅膀飞3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五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回忆往事依依惜别依依惜别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1
4、、采薇(节选)、采薇(节选)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3、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江上渔者、江上渔者6、泊船瓜洲、泊船瓜洲7、游园不值、游园不值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9、浣溪沙、浣溪沙10、清平乐、清平乐1 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 14 个生字,识记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有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3、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
5、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4、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其一,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
6、交流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2、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检查预习: (1)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2把握文眼。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13 位同学开火车) ,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句子。 (渗透读法: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板书关键词: “分外热闹” )
7、。3 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 标出时间词,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渗透读书指导:读书的过程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 就是从无疑到有疑, 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 ) (老师板书: 春节前:腊八腊月二十三;过春节: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结束:正月十九)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4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5指导散文学法。把握全文线索春节的全过程,体会老北京春节的与众不同,用心体会作者
8、是怎样写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特点的。6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指导难读的语句。三、学习三、学习“春节前的准备春节前的准备” ,渗透学习方法。,渗透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 1 至 6 自然段,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几个自然段,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52质疑引读: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渗透方法:边读课文边想象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心感受)3汇报交流,师生互动,相机引导。(1)自由读“过腊八”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大人熬粥忙,小孩分享乐)“腊八粥” : ( “家家” “熬”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感受到人们此时的心情了吗?哪句话最引起你的注意?(热气腾腾、庆祝丰
9、收,暖暖的感觉、喜悦)从“熬”字,你感受到什么?“腊八蒜” : ( “色味双美” “忍不住” “家家” ) (想象人们沾着醋大吃饺子那酣畅淋漓的动人情景)师:还有什么比拌着色味双美色味双美的腊八蒜,放开肚皮吃饺子更令人快乐和满足的呢!读着读着,我们不禁受到感染,过年真好!齐读句子,感受那温暖的感觉、欢乐的气氛。(2) “准备过年”句。 ( “大事” )你有什么发现?(3) “过小年”句。 ( “彩排” “又甜又黏” ) 反复读文段,一边读一边感受,那个词语那个词语让你尝到了甜美的味道? 小孩子天生是爱吃糖的,当大人们忙着春节彩排的时候,小孩子们早就拥上了街头,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各形各色的糖块发
10、挥你的想象力,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孩子,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快乐? 满口甜美,糖丝如须,哦,牙齿被粘住了,这个时候,你心里充满怎样的感觉?用你的读,表达那满心欢喜的感觉。4小结: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作者用俗白而又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分外热闹!5引导视角:作者是从谁的角度观察这一切的?(渗透“视角”意识)6过渡:当一切都准备妥当,人们又是如何团聚在一起过年的呢?下一节课,我们与老北京人共渡那美好的时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6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阅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条理清楚,详略
11、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老北京春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过得分外热闹)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读好课题,通过你的读,让别人清楚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也通过读课题,感受到北京春节习俗独特魅力。3.北京的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分外热闹!让我们读读下面词语,感受那热闹隆重、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把词串读出节奏。 (出示词语)色味双美又甜又黏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设计意图:描述性词语的画面感很强,通过朗读词语,整合声音感知、视觉形象与情绪感受,激活学生相关生活场景的内心视像与情绪记忆,带着对春节的整体印象走进课文。 )二、感知想象,品读感
12、悟二、感知想象,品读感悟(一)走进(一)走进“除夕除夕” ,感受,感受“热闹热闹”的独特内涵。的独特内涵。1.认识除夕。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出示课件)根据你对春节的认识, “除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除夕,又叫团圆夜,是旧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与新年的第一天连接在一起, 是全家团聚、 辞旧迎新的时刻。 )2.感受除夕。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除夕”片段,一边读一边展开画面想象。你感受到除夕特有的气氛了吗?(真热闹)热闹(鼓励添词,板板书:书:家家家家热闹热闹) 老北京春节的除夕,真热闹!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热闹”?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了。 (展开你的想象:从香味、
13、色彩、声音等三个方面体会) ( “面” ) 师生互动,全情品悟。 ( “点” ) 互动之一互动之一:姑娘(小伙子) ,现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热闹吗?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师推波助澜:对联早就贴好了,父母正在做年夜饭,小孩子们在7比试着新衣裳开饭了,一家老小开怀畅饮,吃大块的肉,拌着色味双全的腊八蒜吃元宝似的饺子,举杯庆贺团圆除夕真热闹! ) 指导朗读:假如你是记者,请你为大家报道一下家家热闹过除夕的盛况,如何?(师提示:融进自己的体验) (评价,指导朗读:报道得真好,突出“家家” “红红”等词语,就把除夕的热闹气氛传达出来了! )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这一盛况。 (齐读文段,掀起情感的高潮) 互
14、动之二:互动之二:吃过年夜饭,蜡烛或油灯点起来了,一家人围坐炉旁,共聚家常,满怀欢喜地等待那辞旧迎新的时刻老爷爷,您这么晚了也不睡觉,是在守岁吗?您为何守岁?小伙子,你为什么也守岁?(师推波助澜:是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爷爷年岁大了,懂得时光的珍贵呀,为了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古人还有“秉烛夜游”之说呢小伙子,你真有孝心,我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为你感到自豪与欣慰! ) 探究:同学们知道“守岁”习俗的来历吗?(补充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品悟)(出示文字资料: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馈岁” ;酒食相邀,
15、称为“别岁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分岁”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吉祥如意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在这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我们不能忘记了这些人出示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 把握关键词, 体会心情: 反复读读句子, 感觉
16、到哪个词哪个词语触动了你的心?想看看他们吗?(出示)在拥挤的车站里在寒风呼啸的码头边在大雪纷飞的公路上师:你看到了谁? 激情朗读句子。 (出示图片)他们是何等的归心似箭! (指名读)读出你8的感受。 小结: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亲情和团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 相信同学们对春节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对“一家人”剪不断、割不舍的亲情会倍加珍惜!(设计意图:对于文本的浓墨重彩之处,教者应该不遗余力,或亲身体验,或旁观感受,使学生情随文动,言随情发,做到力透纸背。 )(2)过渡:与家家热闹的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光景呢?(二)走进
17、(二)走进“初一初一” ,感悟休闲中的热闹,感悟休闲中的热闹1. 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读,结合你过春节的经历,体会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2. 学生自由读,想象品味;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4. 小组汇报: (随机引导: 写了那几种人的活动?有什么感受?男人、 女人、小孩) (引导学生寻找恰当的关键词,板书:人人休闲)5. 对比感悟写法:对比除夕的热闹,正月初一则是另一番光景,这与“分外热闹”是否矛盾?(这是视角的问题。对于大人们过年的忙乱,初一是休闲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则又是另外一番的热闹! )6. 相机引思:既然是比赛,为什么不赛个谁第一第二呢?(让学生在联系自己
18、的体验释疑的过程中,感受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 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突出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三)走进(三)走进“元宵元宵” ,读写体验情景。,读写体验情景。1. 读中体验:元宵上市,老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让我们用读的方法走进老北京的元宵灯市。自由读。 互动之三:互动之三:当我们合上书本,灯市的热闹景象留在你脑海中了吗?你留下了什么?你呢?(方法同上板书:处处处处红火红火)3. 写中体验: (出示花灯图片) :看着处处张灯结彩的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新奇有趣的花灯,你一定有身临其境之感!动9笔写出你此刻的快
19、乐体验吧。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在学生写小练笔的过程中,师作巡视并根据需要作一对一的指导,促进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广阔性与灵动性,以及叙述的条理性、用语的准确性。 )小结: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三、总结全文,对比感悟表达方法三、总结全文,对比感悟表达方法1.老舍先生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给我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全景图, 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情。(1)浏览课文,思考发现:你特别欣赏作者什么呢?提示: (可以选一个角度交流)构思:语言:视角:情感:(2)小结写法,回环审题,升华情感。正是这样,老舍先生写出了老北京春节民
20、俗的独特之处。让我们再次读题,通过我们的读,传达出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 对比阅读,启发习作:同样是写春节,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对比阅读梁实秋先生的 过年 、 斯妤的 除夕 , 你从中会得到什么启发?四、作业四、作业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传说,增长见识;2.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写出你眼中的春节。3.设想:明年的春节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五、结束语五、结束语隆重热闹的春节过去了, 但留给人们的是多少欢乐温馨的回忆和幸福美好的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些回忆与祝福,走进万象更新的一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1、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腊八小年10除夕家家热闹家家热闹
21、分外分外正月初一人人休闲人人休闲热闹热闹正月十五处处喜庆处处喜庆正月十九(独特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课文以时间为经, 以活动为纬的结构特点; 既突出重点, 又简洁明快,符号文章语言表达的特色。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增添几笔,呈现出一幅喜庆的画面。 )2 2 腊八粥两课时教学设计腊八粥两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
22、特点。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三、教具准备: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四、教学课时:四、教学课时:2 2 课时课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 5 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活动)2 2、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
23、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八粥。板书:腊八粥腊八粥沈从文沈从文 (解读(解读“腊腊”字)字)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糖糖唾唾沫沫浓浓矮矮亦亦胀胀2 2、思考课文:围绕、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
24、情节来。文中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11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板书:煮腊八粥- -盼盼- -想想- -猜猜- -看看- -吃腊八粥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三、精读
25、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分析第一部分:1.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老舍北京的春节 )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抓住抓住“甜甜的腻腻的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 “塞灌”等词分析。等词分析。2.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