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由用户(xmxhq)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测试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 1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喧:遗忘。裂:割断。(1)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
2、一项是( )A.其母方织(正在)B.孟子辍然为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戒备)(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呼而问之B.自是之后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3)故事告诉我们:。(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 100 字。【答案】1.(1)D(2)B(3)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然会前功尽弃(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虽然损失了一匹布,可是能让自己的孩子牢牢记着这个道理,并在今后改进,全神贯注地学习。同时告诉我们:做父
3、母的,教育孩子要选对方式,如果孟母看见儿子背书背一半就停了,然后把孟子骂一顿,效果估答案第 2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计就不好了,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
4、。A、D、C 的“之”代词。B:“之”作助词。故选 B。(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4)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蜀鄙之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予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解释划线的字。子何恃而往贫者自南海还(2)翻译句子。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3)谈一谈
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答案】2.(1)凭借;从(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3)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解析】2.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
6、的感情。所以答案是:凭借;从;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至。柁:同“舵”。第 3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
7、词语。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案】3.(1)慢;看(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解析】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其始折旋疾徐:他(在)开始(的时候)掉头转弯很慢。徐:慢。乃四顾胆落: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顾:看。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所以答案是:慢;看;
8、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农妇与骛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宽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注】骛(wfi):野鸭子。盖:大概。(1)解释划线的字。于河边拾薪妇就之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2)翻译下列句子。熟视之,乃鹜也。妇不忍市之。(3)“旬日”是指( )A.几天B.三十天C.十天(4)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9、答案】4.(1)柴;走近;伤;捧起(2)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农妇不忍心把鸭蛋卖了。(3)C(4)好心会有好报的。【解析】4.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答案第 4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题属于常识性的知识,“旬日”是指十天。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
10、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所以答案是:柴;走近;伤;捧起;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农妇不忍心把鸭蛋卖了。C;好心会有好报的。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休好射雉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日:“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注】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雉:野鸡。耽:沉溺,贪恋。耿介:正直有节操。(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孙休好射雉则晨去夕反此为小物何足甚耽(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孙休在位期间, 颁布良制, 嘉惠百姓, 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从文中看, 孙休是个的人。【答案
11、】5.(1)喜欢;同“返”,返回;是;值得(2)虽然是小东西,可是比人还耿直,我因此喜欢它。(3)有主见,崇尚耿直【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孙休好射雉:孙休喜欢射野鸡。好:喜欢。则晨去夕反:就早去晚归。反:同“返”,返回此为小物:这是小东西。为:是。何足甚耽:哪里值得过分迷恋呀!足:值得。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
12、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所以答案是:喜欢;同“返”,返回;是;值得;虽然是小东西,可是比人还耿直,我因此喜欢它。有主见,崇尚耿直。6.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n)于郊衢(q),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自以为:于是就:没有阻止第 5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于是: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作者是。(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 。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
13、是怎么做的?,。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C.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答案】6.(1)自谓;遂;弗止;乃;反(2)薛谭学讴;列子汤问(3)自谓尽之;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B【解析】6.(1)文言词语的理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14、、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2)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3)根据翻译可知答案: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4)从短文我们知道: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所以答案是:(
15、1)自谓;遂;弗止;乃;反(2)薛谭学讴;列子汤问(3)自谓尽之;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B。7.重温课文经典,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解释划线的字。其人弗能应也。 弗:应:誉之曰 誉:曰:(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这句应读出的语气。(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案】7.(1)不;回答;赞美;说(2)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质问的语气(3)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
16、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答案第 6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己。【解析】7.(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其人弗能应也。 弗:不。 应:回答。誉之曰。 誉:赞美。曰:说。(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决、孰、知”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意思是: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句应读出质问的语气。(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
17、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8.阅读理解。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加点字注音。涉坠契矣(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涉:之所从坠:此:(3)翻译下面的句子。遽契其舟。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8.(1)sh;zhu;q;y(2)过,渡。;掉下去的地方。;这样。(
18、3)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一个记号。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个故事告诉世间的万物都在变化,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事物的道理。【解析】8.(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拼音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做起来并不难。涉 sh,声母是翘舌音 sh,不是平舌音是;坠 zhu,声母是翘舌音 zh,不是平舌音是 z;契 q,读四声,不低一声;矣 y,读一声,不低二声;(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涉:过,渡。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此:这样。(3)翻译句子。遽契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一个记号。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
19、读完这则寓言,这个故事告诉世间的万物都在变化,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事物的道理。9.课外文言文阅读。叶公子高好龙, 钩以写龙, 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 (yu,第 7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答案】9.(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解析】9.(1)考察的事对字义的理解和掌握,(2)考察的事对句子意思的掌握程度。1
20、0.课外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答案】10.(1)凿壁偷光(2)A【解析】 10.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 包括课文脉络、 作者的思想感情以
21、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1.选文选自_,从文体上看属于_。12.翻译下列词语。逐走:_河渭:_13.翻译句子。答案第 8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
22、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_1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1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_1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答:_【答案】1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12.追赶,赛跑。黄河,渭水。13.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1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1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
23、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第 9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 :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4、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执: _(2)俄有老父至至: 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以: _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19.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17.扛,拿着。到、来。用。18.起初竖立起来拿看它,不能进人城门,模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人城门。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人城门呢?19.从只把竹竿拿进城门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毕竟这样一来, 竹竿变短了,
25、 就没有之前的用处了。所以老父的话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可笑。一是思维不灵活,不善思考,太片面与固执,而是做事情忘记了根本,这竹竿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他没有思考就“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答案第 10页,总 85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解析】11.本题考查加点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