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由用户(xmxhq)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测试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 1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课内阅读。论(ln、ln)语记载(zi、zi),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ch、ch)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
2、至今。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你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是。(3)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孔子具有的美好品德。(5)孔子厌恶“盗”字实际上是说他厌恶的行为,说明他能时时坚守君子的节操。【答案】1.(1)ln、zi、ch(2)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不喝“盗泉”水。(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偷盗【解析】1.字音题的
3、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句子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句义。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
4、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所以答案是:ln、zi、ch;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不喝“盗泉”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偷盗。答案第 2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这则寓言名叫_ ,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物莫能
5、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4)其人弗能应也_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答案】2.自相矛盾韩非子难势战国思想韩非子3.的人。穿透。用。不。4.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5.A在战国时期,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 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
6、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欧阳修苦读第 3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以荻画地以:用B. 教以书字书:写C. 使学为诗为:作为D. 及其稍长及:等到7.
7、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太夫人教子有方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欧阳修刻苦攻读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9.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答案】6.C7.D8.诵读了许多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读书。9.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
8、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解析】2.略【解析】3.略【解析】4.略【解析】5.略答案第 4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课外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_(2)既毕,令间谍问曰_(3)魏王雅望非常_(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_11.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_12.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
9、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_【答案】10.认为接见不同寻常这件事1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12.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译文:匈奴来使,曹操将接见,以为自己的相貌平平,不能镇住匈奴,便叫相貌堂堂的崔琰代替他,自己却捉刀站立在旁装作侍卫。接见完毕,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的举止怎么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相貌堂堂,气质非凡,但是旁边的侍卫,才是真正英雄啊。”曹操于是派人把这个使者给杀了。【解析】6.(1)“自以行陋
10、,不足雄远国”的意思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臣百,认为自己其貌不扬,不足以震慑偏远的国家。“以”的意思是“认为”。第 5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2)“既毕,令间谍问曰” 的意思是:接见完匈奴使臣,曹操令间谍问问使臣说。“既”的意思是“接见”。(3)“魏王雅望非常” 的意思是:魏王长得非常俊美。“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的意思是:曹操听说了,命令人追赶到使臣并杀了他。“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解析】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了解文章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然
11、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解析】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谚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斗量。结合原文我们知道,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阅读理解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12、,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3.理解字词意思。短:_更读音(_) :_不肖读音(_) :_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 我知道成语 (_) 的意思是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14.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答案】答案第 6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13.矮gng变换,更换xio贤,好出使狗的国家知的人,从狗用的门进去。齐
13、国难道没人了么,让你做使者?排比挥汗成雨挥洒汗水就像下雨夸张14.不卑不亢、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
14、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文字音、字义及句子翻译能力。结合语境解答。“以晏子短”句意:认为晏子矮小。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挥汗成雨:形容天热出汗多。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解析】10.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可知,他是一个足智多谋、随机应变的人。文言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
15、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16.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第 7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译文:_17.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答案】15.D16.现在
16、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以后去欺骗人。17.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解析】11.本题考查词语翻译。特,应为“只是”之意
17、。从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看,曾子之妻只是对孩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所以从语意上来看,特,只,只是。【解析】 1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句中的前一个“子”是敬称, 可译成“你”, 第二“子”, 指孩子; “是”,这里是代词,这;这个句子是判断句,其表判断的不是“是”,而是“也”。译为: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解析】13.本题考查主旨理解。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者说出它给我们的启示,要紧紧抓住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就是教育子女要讲“信”,不能欺骗他们。将此推开去,那就是做人也要以“信”为本。由曾子的话想开去就可以了。阅读。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
18、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注释:墨鱼:乌贼。蔽:隐蔽。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迹:循着踪迹,即跟踪。所以:的原因。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恃:凭借,依仗。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答案第 8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_) (_)(2)亦足以鉴。 (_)19.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_20.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2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
19、静,不能慌张【答案】18.所以。捕捉。借鉴。19.(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20.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21.A译文:海里有一种生物,拳头大小,叫做墨鱼。他的腹部里面有墨汁,在水里游泳,就用墨汁掩护自己,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就能逮到他们。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也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也应该借鉴墨鱼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令誉:好的名声。
20、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22.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 A、B 两处。A_B_23.解释下列加点词。第 9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24.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25.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26.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答案】2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23.年轻为什么24.十
21、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25.能够从容不迫巧妙地回答魏文帝的问题。26.钟毓:忠厚老实。钟会:调皮能言、聪明机灵。译文: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解析】14.此题考查语句填空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作出判断。从“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
22、?”可知,A 处应填写“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从“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可知 B 处填写“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句意: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小时候(2)句意: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何:为什么【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答案第 10页,
23、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 装 订 线 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语:对说句意: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舔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解析】17.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面对魏文帝的问题,两人巧妙作答。【解析】18.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他们说的话来分析,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他老实忠厚;而会则答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略带有调皮之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
24、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7.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8.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29.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30.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1.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答案】27.杨氏子孔君平28.杨梅杨29.语言30.A31.杨氏之子是一个机敏、 懂礼貌的孩子。
25、他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 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第 11页,总 66页 外 装 订 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 装 订 线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19.考查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立即额,“孔君平诣其父”句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