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课件:细菌性痢疾课件 (1).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课件:细菌性痢疾课件 (1).pptx》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课件:细菌性痢疾课件 1 传染病 课件 细菌性 痢疾
- 资源描述:
-
1、Bacillary Dysentery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付荣泉博士硕士生导师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简称“菌痢菌痢”,由志贺菌(,由志贺菌(GenusGenusShigellareShigellare 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起流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腹痛以腹痛, ,腹泻、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特征;为特征;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可
2、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与脑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与脑病。反复感染原因反复感染原因: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概概 述述 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需氧生长。病原学病原学(一一)抗原结构抗原结构 根据国际微生物学会的分类,按根据国际微生物学会的分类,按O抗原结构和生化
3、反应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菌分为不同将志贺菌分为4群群和和47个血清型(不包括亚型)个血清型(不包括亚型) 。我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式。我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发作,痢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多呈不典型发作,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 病原学病原学菌名菌名群别群别甘露醇甘露醇鸟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血清型血清型痢疾志贺菌痢疾志贺菌A-115福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B+-113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C-118宋内志贺菌宋内志贺菌D+1(二二
4、)抵抗力抵抗力1 、志贺菌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加热志贺菌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加热6010分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分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2 、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可在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可存活存活1020天。天。3 、D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群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群福氏志贺菌,A群群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痢疾志贺菌抵抗力最弱。病原学病原学(三三)毒素毒素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
5、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1.内毒素: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内毒素: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要因素 2.外毒素:神经毒性外毒素:神经毒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病原学病原学7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1.1.传染源: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2.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粪经粪口途径传播。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手口途径传播。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手、苍蝇、食物、水、苍蝇、食物、水, ,经口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经口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病人或带
6、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3.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普遍易感。患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 4.4.流行特征:流行特征:菌痢主要集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差且水菌痢主要集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差且水源不安全的地区。源不安全的地区。全年散发,夏秋多见,全年散发,夏秋多见, 89月达高峰月达高峰。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致病力人体的抵抗力 胃酸作用 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 分泌型IgA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9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胃 胃酸杀
7、灭 未被杀灭的细菌 肠道正常人肠道菌群对正常人肠道菌群对外来菌有拮抗作用外来菌有拮抗作用肠粘膜表面可分泌肠粘膜表面可分泌特异性特异性IgA阻止细菌阻止细菌吸附侵袭吸附侵袭机抵抗力机抵抗力病原菌数量多时病原菌数量多时10志贺菌 经口穿过胃酸屏障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底膜 固有层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 局部炎症反应 小血管循环障碍炎性介质的释放使志贺菌进一步侵入并炎性介质的释放使志贺菌进一步侵入并加重炎症反应,结果导致肠黏膜炎症、加重炎症反应,结果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由黏液、细胞碎屑、中性坏死及溃疡。由黏液、细胞碎屑、中性粒细胞,渗出液和血形成黏液脓血便。粒细胞,渗出液和血形成黏液脓
8、血便。1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志贺菌志贺菌内毒素发热和毒血症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管活性物质急性微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 DIC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菌痢外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肠上皮细胞损伤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回心血量不足 脑缺氧 代谢障碍 心排出量减少 脑水肿 酸性产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容量不足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脑脑 病病 休休 克克 毒血症毒血症13病理解剖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严重者可以波及整个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严重者可以波及整个结肠及回肠末端。结肠及回肠末
9、端。 1 1、 急性期:急性期:肠粘膜基本病变是肠粘膜基本病变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脱落后形成“地图状地图状”溃疡。通常局限溃疡。通常局限于于固有层固有层,肠粘膜穿孔少。肠粘膜穿孔少。 14病理解剖2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菌痢: 肠道病变轻微,多数仅见充血水肿,个别病例结肠有肠道病变轻微,多数仅见充血水肿,个别病例结肠有浅表溃疡,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浅表溃疡,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细胞
10、变性.部分病例肾上腺充血,肾上腺皮质萎缩。部分病例肾上腺充血,肾上腺皮质萎缩。 3 3、慢性期:、慢性期: 慢性期可有肠粘膜水肿与肠壁增厚、肠黏膜溃疡不断形慢性期可有肠粘膜水肿与肠壁增厚、肠黏膜溃疡不断形 成和修复,导致疤痕和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可引起肠腔成和修复,导致疤痕和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可引起肠腔 狭窄狭窄 。假膜“地图状”溃疡 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可为数小时,长者可天,短者可为数小时,长者可达达7天。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下列各天。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下列各型:型:临床表现急性菌痢(急性菌痢( 222月)月) 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慢性迁延型
11、、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18普通型(典型)发热中毒症状发热中毒症状:急起畏寒、发热,体温可达:急起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39以上,伴头痛、乏力以上,伴头痛、乏力, ,食欲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食欲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肠道症状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先为水样便:腹痛、腹泻,先为水样便, ,后为黏液后为黏液脓血便、每天脓血便、每天1010次以上次以上, ,量少量少, ,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体征体征: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自然病程自然病程1-21-2周,多数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周,多数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里急后重:直肠括约肌受刺激里急后重:直肠括约肌受刺激20轻型
12、(非典型)1.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较轻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较轻,一般不发热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或有低热。2. 2. 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不超过不超过1010次次,粘液多,粘液多, 一般无肉眼脓血便,里急后重一般无肉眼脓血便,里急后重轻轻/ /无。无。3.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4. 4. 病程一般为病程一般为1 1周左右周左右, ,少数转为慢性。少数转为慢性。 重重 型型1.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2.急性发热,腹泻每天急性发热,腹泻每天30次次以上,为以上,为稀水脓血便稀水脓血便,偶尔排,偶尔排除片
13、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除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3.后期出现后期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4.部分病例以中毒性休克为突出表现者部分病例以中毒性休克为突出表现者,则体温不升;则体温不升;5.常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少数出现心、肾功能常有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少数出现心、肾功能不全。不全。 2-7岁儿童多见,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
14、休克和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肠肠道症状轻或缺如。道症状轻或缺如。 休克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脑型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 混合型: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中毒型菌痢23休克型休克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常见,以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常见,以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 1.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斑、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斑、发绀 2.心率加快、脉细
15、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逐渐下降甚心率加快、脉细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逐渐下降甚至测不出,至测不出, 3.可出现心、肾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可出现心、肾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4.重型病例不易逆转,可致多脏器功能损伤与衰竭,危重型病例不易逆转,可致多脏器功能损伤与衰竭,危及生命。及生命。24脑型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其主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原因原因: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导致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2.症状症状: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
16、呕吐、烦躁、惊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惊厥、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者厥、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临床表现。此型较为严重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临床表现。此型较为严重,病死率高。,病死率高。混合型混合型 1.此型兼有上两型的表现,病情最为凶险,此型兼有上两型的表现,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病死率很高(90%以上)。以上)。 2.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 定义定义: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
17、超过2 2个月以上者个月以上者细菌因素细菌因素:福氏菌:福氏菌- -耐药菌株耐药菌株慢性迁延型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时轻时重。长期腹泻: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时轻时重。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大便常间歇排菌。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大便常间歇排菌。急性发作型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慢性隐匿型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大便培养可检但大便培养可检出志贺菌,结肠镜检可发现黏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