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神经内科课本总复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年神经内科课本总复习.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神经内科 课本 复习
- 资源描述:
-
1、神经内科神经内科 黄雪融黄雪融神经病学考前回顾神经病学考前回顾2016年年章章 节节理论课授课内容理论课授课内容学时学时见习课内容见习课内容学学时时神经病学总论神经病学总论 (1 1)第一讲第一讲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损害、脑干损害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损害、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的临床表现;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脑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各区损害的临床表现干损害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各区损害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3.03.0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3 3脑血管疾病脑
2、血管疾病第二讲第二讲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03.0周围神经病或其他周围神经病或其他 3 3脊髓疾病脊髓疾病第三讲第三讲脊髓损害临床表现及脊髓节段的诊断;掌握急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及脊髓节段的诊断;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与鉴别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脊髓解剖脊髓解剖( (外部、内部结构外部、内部结构) );急性脊髓炎的鉴别;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诊断;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 2.0.0脊髓疾病脊髓疾病3 3 周围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第四讲第四讲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治疗原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治疗原则则3.03.0 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系统病史及体检体检 3 3癫痫癫痫第五讲第五讲癫痫与痫性发作的定义、癫痫发作的分类、临床癫痫与痫性发作的定义、癫痫发作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药物治疗原则;掌
4、握癫痫持续状表现、诊断要点和药物治疗原则;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态的抢救措施癫痫的鉴别诊断;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癫痫的鉴别诊断;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3.03.0 锥体外系疾病、头痛锥体外系疾病、头痛 第六讲第六讲概述帕金森病、偏头痛、概述帕金森病、偏头痛、WILSONWILSON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WILSONWILSON实验室偏头痛的诊实验室偏头痛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断、分类及治疗3.03.0 肌肉疾病、肌肉疾病、 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第七讲第七讲 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临
5、床表现与分型与分型,MGMG诊断、危象处理诊断、危象处理熟悉熟悉治疗原则,治疗原则,MGMG鉴别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辅助检查 3.03.0 3神经病学总论-常见症状 P4P55 P651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一)掌握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损害、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二)熟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各区损害的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感觉-作用于各感受器的各种形式刺激在人脑中反映1. 一般感觉v 浅感觉(痛温触觉) 来自皮肤粘膜v 深感觉 (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关节v 皮质
6、感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2.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感觉障碍-概念感觉障碍-解剖学基础传导径路不同是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受损, 触觉保留)的基础深感觉精细触觉纤维自后根神经节发出, 在同侧后索上行, 至薄束核楔束核 后角细胞司痛温觉,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束上行 对脊髓内与髓外病变鉴别有重要意义感觉障碍-解剖学基础 脊髓丘脑束自外向内骶腰胸颈(SLTC)排列 薄束楔束自外向内颈胸腰骶(CTLS)排列 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感觉传导束排列 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每个脊髓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该 区域称为皮节,故皮节数 为31,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 胸部皮节的节段性分
7、布最明显,T4乳 头平面,T10脐,腹股沟T12、L1与 椎骨序数椎骨序数T4C3C6T7C1C4全部全部二、【脊髓节段脊髓节段】*的 对应关系一对脊神经根丝所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一个脊髓节段。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颈节1-4相齐,颈5胸4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10、12,骶尾刚刚是腰1,定位记牢有意义。一一. .刺激性症状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感觉过敏 感觉倒错感觉倒错 感觉感觉过度过度 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 痛(潜伏期),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痛(潜伏期),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
8、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后作用)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后作用)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 无外界刺激无外界刺激 异常自发性感觉异常自发性感觉 疼痛疼痛 局部疼痛:见于神经炎时;放射性局部疼痛:见于神经炎时;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等;扩散性疼痛:手指远端疼痛:坐骨神经痛等;扩散性疼痛:手指远端挫伤,可扩散至上肢;挫伤,可扩散至上肢;牵涉痛牵涉痛:由于内脏和皮:由于内脏和皮肤的传肤的传 入纤维回聚到脊髓入纤维回聚到脊髓 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灼性神经痛: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灼性神经痛:多见于正中神经损伤后;幻肢痛;闪电痛多见于正中神经损伤后;幻
9、肢痛;闪电痛 二二. .抑制性症状抑制性症状(1)完全性感觉缺失(2)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痛温觉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存;分裂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定位感觉障碍的定位 1.1.末梢型末梢型 手套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袜子型感觉障碍2.2.神经干型神经干型 正中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3.3.后根型后根型 C C5-65-6病变病变节段性分布节段性分布4.4.脊髓型脊髓型 A A传导束型传导束型 B B后角型:后角型:亦表现为亦表现为 节段性分布,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分布,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C C前连合型:前连合型:损害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集中损害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集中处
10、处 D D半侧脊髓损害、脊髓横贯性损害半侧脊髓损害、脊髓横贯性损害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末梢型 周围神经型 节段型 传导束型脑干型丘脑型 皮质型内囊型 三偏感觉障碍-临床表现末梢型感觉障碍-临床表现节段型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临床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q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q 同侧深感觉丧失q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传导束型脊髓横贯性损害q 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q 截瘫或四肢瘫q 尿便障碍q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
11、或丧失, 伴其它结构损害症状&体征 e.g,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Wallenberg综合征) 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对侧 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脑干型 交叉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临床表现丘脑型 偏身感觉障碍可伴自发疼痛和 感觉过度,深感觉重于浅感 觉,远端重于近端。皮质型 主要特点为复合感觉(精细感 觉)障碍,感觉性癫痫感觉障碍-临床表现内囊 偏身型 三偏 脑桥中脑丘脑&内囊等感觉障碍-临床表现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各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神经运动系统: 下动神经元、上动神经元(锥体束)、 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 在判定瘫痪时应排除肢体疼痛引起不愿活动或关节病变等 解
12、剖生理解剖生理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等方面来冲动后产生运动效应的最后共同通路。定位诊断定位诊断 下动神经元受损出现的肌肉瘫痪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周围性瘫痪或驰缓性瘫痪。 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 低,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 部位部位 瘫痪的分布瘫痪的分布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脊髓前角脊髓前角 节段型节段型 肌肉萎缩肌肉萎缩 脊髓前角灰质炎脊髓前角灰质炎 肌萎缩侧束硬化肌萎缩侧束硬化 前根前根 节段型节段型 根
13、性疼痛根性疼痛 肿瘤、炎症肿瘤、炎症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锥骨病变锥骨病变 神经丛神经丛 多数周围神经多数周围神经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炎症、压迫炎症、压迫 植物神经障碍植物神经障碍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神经支配区神经支配区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炎症、营养障碍炎症、营养障碍 植物神经障碍植物神经障碍解剖生理解剖生理 上运动神经元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上运动神经元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 束,它支配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两者均束,它支配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两者均属于随意运动系统,在延髓与脊髓交界处,约属于随意运动系统,在延髓与脊髓交界处,约 85%85%的皮质脊髓束纤维进行交叉,称为锥体的皮质脊髓束纤维
14、进行交叉,称为锥体 交叉。交叉。 眼肌、咀嚼肌、躯干肌等受双侧支配眼肌、咀嚼肌、躯干肌等受双侧支配BabinskiBabinski征是锥体束受损最重要体征,在第征是锥体束受损最重要体征,在第5 5腰髓以上损害才会出现腰髓以上损害才会出现 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损害引起对侧 肢体单瘫或偏瘫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其特点:瘫痪肌肉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可有废用性萎 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休克期瘫痪定位诊断定位诊断 皮质型:单瘫多见,可有局限性阵发性抽搐。 内囊型:三偏 脑干型:交叉性瘫痪,Weber、Millard-Gubler综
15、合征等。 脊髓型:截瘫,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guard Syndrome)1. 皮质(cortex)运动区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v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图2-22) 刺激性病变 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阵发性抽搐,如杰克逊(Jackson)癫痫 局限破坏性病损 引起对侧单肢瘫 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中枢性)面瘫 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瘫痪定位诊断2. 内囊(internal capsule)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W运动纤维最集中出现“三偏”征 对侧均等性偏瘫 (包括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性偏盲瘫痪定位诊断3. 脑干(brain stem)定位
16、诊断-痉挛性瘫痪 交叉性瘫痪(crossed paralysis) 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包括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Weber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Jackson综合征4. 脊髓(spinal cord)(1) 脊髓半切损害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痉挛性瘫(腱反射亢进病理征踝阵挛) &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病损同节段征象不明显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部位 瘫痪的分布 伴随症状 常见疾病 皮质 单瘫 癫痫 CVD、肿瘤 内囊 偏瘫 偏盲、感觉障碍 CV
17、D 脑干 交叉性瘫痪 颅神经损害 CVD、肿瘤 中脑 对侧偏瘫 weber综合征 脑桥 对侧偏瘫 、 脑桥外侧综合征 延髓 对侧偏瘫 、 延髓 脊髓C1-4 四肢瘫 感觉障碍 炎症、外伤、C5-T1 上肢下、下肢上运动瘫 肿瘤 T2-12 截瘫 植物神经障碍L1-S2 下肢下 1.三偏综合征三偏综合征 2. 交叉性瘫痪交叉性瘫痪 3.Brown-squard综合征综合征 体征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为主 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孪性瘫痪 降低,呈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 增强 减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 有 无 肌萎缩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明显 肌束性颤动 无 可有 肌
18、电图 神经传导正常, 神经传导异常, 失神经电位 无 有 4th 34脑血管疾病 P1702脑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血管病变+ 血压、血液变化 按病理性质出血性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TIA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的血液循环 脑占体重23%,流经脑组织的血液7501000ml/min,占每分心搏出量的20%,表明脑血供丰富,代谢旺盛 脑组织耗氧占全身的20%30%,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
19、性损害十分敏感。脑的血液循环脑的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又称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脑血液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眼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供应大脑半球的前3/53/5血液血液供应大脑半球的后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2/5血液小脑和脑干血液小脑和脑干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由前交通动脉连接 两侧颈 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与
20、大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脑的静脉系统 由脑静脉由脑静脉与静脉窦组成与静脉窦组成脑血管病定位诊断 颈内动脉:取决于侧支循环,40%可无症状。症状可有一过性失明(眼动脉),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对侧三偏(远端大脑中动脉),优势半球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 大脑中动脉主干:对侧三偏,优势半球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双眼病侧凝视 大脑中动脉皮支:和主干比:下肢瘫痪比上肢轻 大脑中动脉穿支:对侧上下肢均等性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可有偏盲,优势半球可有皮层下失语脑血管病定位诊断 大脑前动脉 皮质支: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对侧肢体共济障碍,强握,精神症状。
21、 深穿支: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轻瘫,但以近端为主(和大脑中动脉皮支比无感觉障碍)。 主干(分出前交通前):多无症状,但双侧损害时出现, 导致双下肢瘫,尿失禁,情感和精神症状 主干(分出前交通后):导致对侧足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上肢体和肩瘫痪轻,面和手不受累。脑血管病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对侧同向偏盲或象限盲,优势半球可有失读、失认、命名性失语。 深穿支:红核丘脑综合征(丘脑穿通动脉):病侧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丘脑漆状体动脉):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舞蹈-手足徐动症等。 主干:皮质支+深穿支脑血管病定位诊断椎-基底动脉
22、: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主干:脑干梗死闭锁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同侧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双眼向病侧同向运动不能延髓背外综合征(Wallenberg):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精神行为异常,记忆丧失、对侧便盲和皮质盲等,而感觉和运动障碍轻。CT或MRI:双侧丘脑、枕叶、颞叶、中脑和小脑多发病灶脑血栓形成病因:动脉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最常见病因是AS。病理:超早期(1-6H),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
23、8H),软化期(3D-3W),恢复期(3-4W后)临床表现 经典型:安静或休息中发病,无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表现,局灶症状多在数小时或2-3天到高峰。症状看阻塞血管 进展性: 暴发性: RIND:脑血栓形成辅助检查:血和尿常规、血糖和血脂、HCY、C-反应蛋白,ECG、CSF检查。头部CT、MRI、DSA、TCD和颈动脉彩超等。考虑动脉炎的要检查抗O,ESR等诊断和鉴别诊断:脑出血、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等。治疗 一般治疗:调整血压,高于200mmHg要降,低BP要找原因,必要时升压;控制血糖;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 溶栓治疗:时间窗;UK;rt-PA;适应征和并发症 抗凝治疗、降纤
24、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48H内给)、血液稀释治疗、脑保护治疗、控制脑水肿、外科治疗、康复治疗、血管内治疗等。脑栓塞 病因:病因:心源性,非心源性(A-A、脂肪栓塞、羊水栓塞),来源不明者。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Fallot四联症、卵圆孔未闭等)体循环静脉通过缺损到左心进入颅内(反常栓塞)。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同脑血栓,但症状和体征迅速到高峰。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同脑血栓,但要特别注意心脏检查(动态ECG、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等) 诊断诊断:寻找栓子来源最重要。 治疗治疗:时间窗内可溶栓,超早期应用罂粟碱扩血管以缩小梗死范围,治疗原发病,心源性的要抗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预防
25、病因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抗血小板、华法令等。脑出血病因: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是最主要病因,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淀粉样改变、脑动脉炎、烟雾病、瘤卒中、血液病、抗凝和溶栓治疗等临床特点:常在活动下起病,症状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常有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脑膜刺激征阳性,多有意识障碍,起病时血压增高多明显。基底节出血 壳核出血:对侧三偏,双眼病灶对侧凝视不能 丘脑出血:对侧三偏(重),双眼病灶对侧凝视不能,意识障碍明显,生命体征常有改变,可伴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差诊断和鉴别诊断:脑外伤、脑炎、中毒、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保持安静、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观察生命体征、调整血压,高于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