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课件: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课件: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科学 工程 进展 课件 纳米 材料 纳米技术
- 资源描述:
-
1、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王世敏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6年1月课程教学大纲 1 1、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了解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领域工作,为今后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纳米材料概念分类、纳米材料性能、纳米材料应用、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结构、纳米器件与机器、纳米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最新进展等等。课程教学大纲3 3、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自学要求分专题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提交读书报告。4 4、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
2、料制备化学、固体物理等。5 5、考核方式:、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读书报告相结合。 课程教学大纲6 6、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王世敏、许祖勋、傅晶编著,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2、李玲、向航编著,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3、刘吉平、郝向阳编著,纳米科学与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4、美J.H.芬德勒等著,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5、黄惠忠等编著,纳米材料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6、张立德、牟季美著,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7、国际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8、国内外最新相关领
3、域文献资料纳米纪事n最早的纳米材料:n中国古代的铜镜的保护层:纳米氧化锡n中国古代的墨及染料n1857年,法拉第制备出金纳米颗粒n1861年,胶体化学的的建立n1962年,久保(Kubo)提出了著名的久保理论n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开始较系统的研究n1985年,Kroto和Smalley等人发现C60*n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第一届纳米科技会议n1994年,在波士顿召开的MRS秋季会议上正式提出纳米材料工程自然界的纳米材料 人体和兽类的牙齿 海洋中的生命粒子 蜜蜂的“罗盘”腹部的磁性纳米粒子 螃蟹的横行磁性粒子“指南针”定位作用的紊乱 海龟在大西洋的巡航头部磁性粒子的导航一
4、、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二、纳米材料性能三、纳米材料的应用四、纳米粉末的制备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1、纳米科学与技术(Nano-ST)的定义纳米科学与技术(Nano-ST)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1纳米(nm)=10-3微米(m)=10-6毫米(mm)=10-9米(m)=10埃 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2、纳米科技的分类 (1) 纳米材料学;(2)纳米化学;(3) 纳米体系物理学;(4)纳米生物学;(5)纳米电子学;(6) 纳米力学;(7) 纳米加工学 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3、纳米材料的定义指在三维空间
5、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按维数可以分为三类:(1)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人造超原子、纳米尺寸的孔洞等;(2)一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3)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因为这些单元往往具有量子性质,所以零维、一维和二维基本单元又分别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1)至少有一维处于0.1100nm;(2)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光学、热学、
6、电学、磁学、力学、化学等性质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 否则,不能称之为纳米材料! 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内涵4、纳米材料的分类按结构大致可分为:零维(如纳米粒子、量子点*)一维(如纳米线量子线*、晶须*、纳米管*)二维(如纳米膜)三维(如纳米块体)纳米结构*等按组成分类金属纳米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有机和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二、纳米材料性能1、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久保(Kubo)理论久保理论是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的理论。颗粒尺寸进入到纳米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原大块金属的准连续能级产生离散现象。二、纳米材料性能开始,人们把低温下单个小粒子的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看成等间隔的能级。按这一模型计算单个超微
7、粒子的比热可表示成: 式中;为能级间隔,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在高温下, kBT ,温度与比热呈线性关系,这与大块金属的比热关系基本一致,然而在低温下(T0), kBT ,则与大块金属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为指数关系。尽管用等能级近似模型推导出低温下单超微粒子的比热公式,但实际上无法用实验证明,这是因为我们只能对超微粒子的集合体进行实验。二、纳米材料性能久保对小颗粒的大集合体的电子能态做了两点假设:(1)简并费米液体假设久保把超微粒子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能态看作是受尺寸限制的简并电子气,并进一步假设它们的能级为准粒子态的不连续能级,而准粒子之间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当kBT (相邻二能级
8、间平均能级间隔)时,这种体系靠近费米面的电子能级分布服从Poisson分布:式中:为二能态之间间隔;Pn()为对应的几率密度;n为这二能态之间的能级数。如果为相邻能级间隔,则n=0。二、纳米材料性能(2)超微粒子电中性假设久保认为,对于一个超微粒子取走或放入一个电子都是十分困难的,他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 kBT W = e2/d式中:W 为从一个超微粒子取出或放入一个电子克服库仑力所做的功;d为超微粒直径;e 为电子电荷。此式表明随d 值下降,W 增加。所以低温下热涨落很难改变超微粒子电中性。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有人估计当颗粒尺寸为1nm时,W 比小两个数量级,根据公式可知kBT,可见1nm的小
9、颗粒在低温下量子尺寸效应很明显。二、纳米材料性能针对低温下电子能级是离散的且这种离散对材料热力学性质起很大作用,例如,超微粒的比热、磁化率明显区别于大块材料,久保及其合作者提出相邻电子能级间距和颗粒直径的关系公式: = 4/3 EF/N V-1 式中:N为一个超微粒的总导电电子数;V为超微粒体积;EF为费米能级,它可以用下式表示: EF = N 2/2m(32n1)2/3 式中:n1为电子密度,m为电子质量。由上式看出,当粒子为球形时, 1/d 3 ,即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二、纳米材料性能2、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
10、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末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二、纳米材料性能能带理论表明,金届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这一点只有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才成立;对于只有有限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低温下能级是离散的。二、纳米材料性能由久保理论可知,宏观物体包含无限个原子,即导电电子数N,能级间距0,即对大粒子或宏观物体能级间距几乎为零;而对纳米粒子,所包含原子数有限,N值很小,这就导致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这时须要考虑量子尺寸效应,这会导致纳米粒子磁、光、热
11、、声、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二、纳米材料性能利用久保关于能级间距的公式可估算Ag粒子在1K时出现量子尺寸效应(由导体到绝缘体)的临界粒径d0: Ag的电子数n1=61022cm-3,由公式: EF=/2m(32n1)和4/3(EF/N)得到: /kB=(2.8310-18)/d 3 Kcm2当T=1K时,能级最小间距/kB=1,代于上式求得d=14nm二、纳米材料性能根据久保理论,只有 kBT 时才会产生能级分裂,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即:/kB1,由此得出,当d014nm,Ag纳米粒子变为非金属绝缘体,如果温度高于1K,则要求d0 kBT 外,还需满足电子寿命 N/的条件。实验
12、表明,纳米Ag的确是绝缘体,这就是说,Ag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二、纳米材料性能3、小尺寸效应纳米材料中的微粒尺寸小到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会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二、纳米材料性能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因此,可改变颗粒尺寸,控制吸收的位移,制造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熔点降低,块状Au,熔点:1337K;2nmAu,熔点:600K;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声子
13、谱发生改变等等。二、纳米材料性能4、表面界面效应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尺寸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二、纳米材料性能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二、纳米材料性能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二、纳米材料性能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
14、量子隧道效应是纳米粒子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呈现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反常”现象:例如:金属为导体,但纳米金属微粒在低温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一般PbTiO3、BaTiO3等是典型的铁电体,但当其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就会变成顺电体;二、纳米材料性能铁磁性物质进入纳米级(5nm),由于多畴变成单畴,显示极强顺磁效应;当粒径为十几纳米的氮化硅粒子组成纳米陶瓷时,已不具有共价键特征,界面键结构出现部分极性,在交流电下电阻很小;化学惰性的金属铂制成纳米微粒(铂黑)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二、纳米材料性能金属由于光反射显现各种美丽的特征颜色,金属的纳米微粒光反射能力显著下降,通常可低
15、于1%,由于小尺寸和表面效应使纳米微粒对光吸收表现极强能力; 由纳米微粒组成的纳米固体在较宽谱范围显示出对光的均匀吸收性,纳米复合多层膜在717GHz频率的吸收峰高达14dB,在1OdB水平的吸收频宽为2GHz; 二、纳米材料性能颗粒为6nm的纳米Fe晶体的断裂强度较之多晶Fe提高12倍; 纳米Cu晶体自扩散是传统晶体的1016至1019倍,是晶界扩散的103倍;纳米金属Cu比热是传统纯Cu的二倍;纳米固体Pd热膨胀提高一倍;二、纳米材料性能纳米Ag晶体作为稀释致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2。三、纳米材料的应用1、纳
16、米粉末的应用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高效阻燃剂;聚合物补强填料;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2、纳米纤维的应用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聚合物、水泥的补强材料等。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3、纳米膜的应用纳米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
17、的薄膜。 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如汽车尾气处理)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三、纳米材料的应用4、纳米块体的应用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5、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纳米颗粒复合(0-0复合)、纳米颗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纳米颗粒与薄膜复合(0-2复合)、不同材质纳米薄膜层状复合(2-2复合)等。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纳米颗粒填充在介孔固体(如气凝胶材料)的纳米孔洞中,这种介孔复合体也是纳米复合
18、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可利用已知纳米材料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设计,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纳米复合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6、纳米结构的应用纳米结构以纳米尺度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一种新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人工纳米结构组装体系,二是纳米结构自组装体系。人工纳米结构组装体系是按人类的意志,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地将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组装、排列构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纳米结构体系,包括纳米有序阵列体系和介孔复合体系等。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体系是指通过弱的和较小方向性的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瓦耳斯键和弱的离子键协同作
19、用把原子、离子或分子连接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纳米结构或纳米结构的花样。纳米结构体系很容易通过外场(电、磁、光)实现对其性能的控制,这就是纳米器件的设计基础。 STM操纵原子和分子 Xe on Ni COIron atom on Copper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气相法制备纳米粒子2、液相法制备纳米粒子3、固相法制备纳米粒子四、纳米粉末的制备纳米粉末(零维)、纳米纤维(一维)、纳米膜(二维)、纳米块体(三维)、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等六类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上有的相同,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原理上相同,但在技术上有显著的差异, 不同的制备技术制备相同的材料,材料性能亦有较大的差别。纳米粉末研究开发时间最
20、长、技术最为成熟,是制备其它纳米材料的基础。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气相法制备纳米粒子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气相法又大致可分为:气体中蒸发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化学气相凝聚法,溅射法等。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 气体中蒸发法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用气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粉末具有如下特点:1、表面清洁;2、粒度齐整,粒径分布窄;3、粒度容易控制等等。许多研究者对气体蒸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了许多新的纳米粉末制备方法。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1 电阻加热法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蒸发用电阻
21、加热的发热体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蒸发原料放在W,Mo,Ta等的螺线状或舟状载样台上,如果: 1、两种材料(发热体与蒸发原料)之间在高温熔融后形成合金,2、蒸发原料的蒸发温度高于发热体的软化温度,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加热和蒸发。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进行Ag, Al, Cu, Au 等低熔点金属的蒸发。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用Al2O3 等的耐火材料将钨丝进行包覆,熔化了的蒸发材料不与高温的发热体直接接触,可以在加热了的氧化铝坩埚中进行比上述银等金属更高熔点的Fe, Ni等(熔点在1500左右)金属的蒸发。电阻加热法的制备量很小,是一种应用于研究中的纳米粉末制备方法。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2 高
22、频感应加热法四、纳米粉末的制备高频感应加热优点:1、可以将熔体的蒸发温度保持恒定,2、熔体内合金均匀性好,3、可以在长时间内以恒定的功率运转,4、在真空融熔中,作为工业化生产规模的加热源其功率可以达到MW级。缺点:W, Ta, Mo等高熔点、低蒸气压物质的纳米微粒制备非常困难。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3 等离子体加热法等离子体按其产生方式可分为两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和高频等离子体,由此派生出的制取微粒的方法有4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直流等离子体射流法;双射频等离子体法;混合等离子体法。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的原理是,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下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
23、离子体,使原料熔化、蒸发,蒸气遇到周围的气体就会被冷却或发生反应形成纳米微粒。 在惰性气氛中,由于等离子体温度高,几乎可以制取任何金属的微粒。四、纳米粉末的制备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制备包括高熔点金属如Ta(熔点2996)等在内的金属纳米微粒。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加热法的实验装置四、纳米粉末的制备混合等离子体法是一种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射频(RF)等离子体为主要加热源,并将直流(DC)等离子体(如图所示,它可单独使用于纳米微粒制备中的加热)、RF等离子体组合,由此形成混合等离子加热方式。四、纳米粉末的制备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4电子束加热法四、纳米粉末的制备电子束作为热源具有很高的热量投入密度,
24、现已证明它适合于金属,特别是W,Ta,Pt等高熔点金属的蒸发。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5 激光加热法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利用激光加热,具有如下优点:1、加热源可以放在系统外,所以它不受蒸发室的影响,2、不论是金属、化合物,还是矿物都可以用它进行熔融和蒸发,3、加热源(激光器)不会受蒸发物质的污染等等。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6 通电加热蒸发法加热Si板,温度上升,电阻变小,再通上数百安培的交流电流,1、碳电极由红热变成白热,2、与碳棒接触并受压的Si部分熔化,沿碳棒表面向上爬,3、由碳棒(温度上升到了2200以上)发出很大烟雾(SiC)。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通电加热蒸发法除了可以制备S
25、iC外,还可以制备Cr、Ti、V、Zr的结晶性碳化物纳米微粒,而对于Hf、Mo、Nb、Ta和W等高熔点金属只制备出了非晶质的纳米微粒。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1.1.7 流动油面上真空沉积法(VEROS)原理是在高真空中将原料用电子束加热蒸发,让蒸发物沉积到旋转圆盘的下表面的流动油面,在油中,蒸发原子结合形成纳米微粒。 四、纳米粉末的制备VEPOS法的特征是:1、平均粒径为3nm左右(用气体中蒸发法制备出这么小的粉末非常困难),2、粒度整齐,3、纳米粉末一开始就在油中分散,处于孤立状态,是制备孤立状态(粒径在5nm以下)极细纳米粉末的有效方法之一。 采用这一方法制备出了Ag、Au、Pd、Cu、F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