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课件:超导材料(黄浪欢修改).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材料化学课件:超导材料(黄浪欢修改).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化学课件 超导 黄浪欢 修改
- 资源描述:
-
1、超导材料和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和超导现象1.1 超导现象及其基本概念超导现象及其基本概念1.1.1 从通电导线的发热谈起从通电导线的发热谈起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电阻率降低,但不会无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电阻率降低,但不会无限制减小,所以通电导线的发热不可避免。由于导线发热,使限制减小,所以通电导线的发热不可避免。由于导线发热,使得导线可以传输的电流受到限制,同时也是电能的浪费。得导线可以传输的电流受到限制,同时也是电能的浪费。1.1.2 低温的获得低温的获得获得低温的最根本方法是设法取走气体分子热运获得低温的最根本方法是设法取走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使之变为液体或固体。动动
2、能,使之变为液体或固体。N2O2NeH2He沸点(K)77.3490.1927.120.394.2氦气最难液化,在一个大气压时的液氦气最难液化,在一个大气压时的液化温度为化温度为4.2 K,是最好的制冷物质,是最好的制冷物质焦耳-汤姆逊效应液氮液氢液氦目前所获最低温仅仅比绝对零度高目前所获最低温仅仅比绝对零度高0.5纳开尔文纳开尔文 1 9 0 8 年 荷 兰 物 理 学 家年 荷 兰 物 理 学 家H.K.Onners成功地获得了液氦,从成功地获得了液氦,从而获得低达而获得低达4.2 K的低温。这样,他的低温。这样,他就利用这项技术试验金属在低温下就利用这项技术试验金属在低温下时的电阻。三年
3、后的时的电阻。三年后的1911年,年,1他发他发现当现当Hg在液氦中温度下降到在液氦中温度下降到4.2K时,时,其电阻出现反常现象,迅速降低到其电阻出现反常现象,迅速降低到无法检测的程度。这是人类第一次无法检测的程度。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现象。发现超导现象。Onners1913年获年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 1.1.3 超导体的发现超导体的发现1霍尔斯特超导体零电阻是指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超导体零电阻是指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TC或以下时其或以下时其电阻突然变为零。电阻率与温度电阻突然变为零。电阻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 零电阻现象零电阻现象 1.1.4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
4、性质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第一个性质:完全导电性第一个性质:完全导电性零电阻零电阻下图是下图是著名的著名的持续电流实验持续电流实验。将一超导线圈放在磁场中并冷却。将一超导线圈放在磁场中并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突然撤去磁场,则在超导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到临界温度以下,突然撤去磁场,则在超导线圈中产生感生电流,该电流不会衰减,而对于正常金属线圈来说,当磁场去掉流,该电流不会衰减,而对于正常金属线圈来说,当磁场去掉后,线圈内电流很快衰减为零。后,线圈内电流很快衰减为零。著名的持续电流实验:电流两年半不会衰减著名的持续电流实验:电流两年半不会衰减 1933年迈斯纳和奥森尔德年迈斯纳和奥森尔德首次发现了超导体具
5、有完全抗首次发现了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的特点。把锡单晶球超导体在磁场(磁性的特点。把锡单晶球超导体在磁场(HHC)中冷却,在)中冷却,在达到临界温度达到临界温度TC以下,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一下子被排斥出去;以下,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一下子被排斥出去;或者先把超导体冷却至或者先把超导体冷却至TC以下,再通以磁场,这时磁通线也以下,再通以磁场,这时磁通线也被排斥出去。即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被排斥出去。即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B0。这就是迈斯纳效应。这就是迈斯纳效应。 第二个性质:完全抗磁性第二个性质:完全抗磁性 迈斯纳效应迈斯纳效应,不管过渡到超导态的途径如何,只要,不管过渡到超导
6、态的途径如何,只要T 77KAir = 78% N2HTS (still -150-200)Could it be you?1911年年H. Kamerlingh Onnes發現汞發現汞(Hg)在絕對溫度在絕對溫度4.2度附近呈現超度附近呈現超導性導性(獲獲1913年諾貝爾物理獎年諾貝爾物理獎) 1913年年發現發現PbPb於溫度於溫度7.2K7.2K時具超導性。時具超導性。1914年年Onnes以鉛以鉛(Pb)超導體製作線圈證明永久電流之存在超導體製作線圈證明永久電流之存在1930年年發現發現NbNb,Tc=9.2KTc=9.2K為所有純金屬最高者為所有純金屬最高者1932年年W. Meis
7、sner及及R. Oschenfeld發現超導體具有完全抗磁性,證發現超導體具有完全抗磁性,證明超導性之相轉變是熱力學相變明超導性之相轉變是熱力學相變1933年年Meissner & Ochsenfeld提出超導狀態下之完全反磁性提出超導狀態下之完全反磁性(Perfect Diamagnetic),又稱,又稱迈斯纳迈斯纳效應效應1934年年C.J. Gorter及及H. B. Casimir提出二流體模型解釋超導現象提出二流體模型解釋超導現象,說明超導體內的電子分超導電子和常超導電子兩種。,說明超導體內的電子分超導電子和常超導電子兩種。1934年年 F. London及及H. London由二
8、流體模式提出所謂由二流體模式提出所謂London model,解釋梅氏效應,定義穿透深度解釋梅氏效應,定義穿透深度 (penetration depth)為超導體為超導體的特性長度,即靜磁場下磁力線穿透超導體表面深度,在此深的特性長度,即靜磁場下磁力線穿透超導體表面深度,在此深度範圍內,磁力線密度呈現指數衰減。度範圍內,磁力線密度呈現指數衰減。1937年年L.D. Landau提出外磁場下的超導中間態的結構模型提出外磁場下的超導中間態的結構模型1950年年E.Maxwell和和C.A.Reynolds發現超導體的同位素效應發現超導體的同位素效應Tc M- 1950年年Vitaly Ginzbu
9、rg & Lev Landau首先提出超導體內的超導電子並首先提出超導體內的超導電子並非局部化觀念,即超導電子並非完全單獨的存在,彼此間可能些非局部化觀念,即超導電子並非完全單獨的存在,彼此間可能些關聯。電子間可能有關聯的最長距離稱為相干長度關聯。電子間可能有關聯的最長距離稱為相干長度(Coherent Length)。 (Landau1962年與年與Ginzburg2 2003年獲諾貝爾物理獎年獲諾貝爾物理獎) 1956年年L. N. Cooper提出一對電子間如存在吸引力,即可形成一束縛態提出一對電子間如存在吸引力,即可形成一束縛態的概念的概念(s-wave(s-wave電子對電子對) )
10、1957年年Alexei Abrkosov研究超導體在外加磁場下的行為發現兩種不同研究超導體在外加磁場下的行為發現兩種不同性質,將其分類為第一類和第二類超導體性質,將其分類為第一類和第二類超導體(Type-I and Type II Superconductor)。預測第二類超導體於高磁場下其磁通束以三角晶格排列的點陣排預測第二類超導體於高磁場下其磁通束以三角晶格排列的點陣排列列(Abrkosov2 2003年獲諾貝爾物理獎年獲諾貝爾物理獎) 1957年年J. Bardeen, L. N. Cooper及及R. J. Schrieffer提出解釋超提出解釋超導現象的微觀理論:導現象的微觀理論:
11、BCS理論理論,當超導體變成超導狀態時,當超導體變成超導狀態時,超導體內的的超導電子是以成對存在的,稱古柏對超導體內的的超導電子是以成對存在的,稱古柏對(Cooper Pair)。超導電子在晶格間運動時沒有能量損失因。超導電子在晶格間運動時沒有能量損失因為成對的超導電子之一在運動時和晶格互撞把能量傳給晶為成對的超導電子之一在運動時和晶格互撞把能量傳給晶格,隨後晶格又將能量交給第二個電子,因此沒有能量損格,隨後晶格又將能量交給第二個電子,因此沒有能量損失。失。(三人獲三人獲1972年諾貝爾物理獎年諾貝爾物理獎)1958年年 J. Hulm及及B. T. Matthias發現發現A15A15結構超
12、導體,得到結構超導體,得到Tc20K之超導材料。之超導材料。1959年年 J. G. Giaever發現導體的單電子隧道效應發現導體的單電子隧道效應1962年年B. D. Josephson提出超導電子對的穿隧效應提出超導電子對的穿隧效應(獲獲1973年諾貝爾物理獎年諾貝爾物理獎) 1975年年首先發現金屬氧化物首先發現金屬氧化物BaPb1-xBixO具超導性,具超導性,Tc=13K。1979年年F. Steglich發現重費米子超導體發現重費米子超導體1980年年 D. Jerome發現第一個有機超導體發現第一個有機超導體1986年年K. A. Mller及及 G. Bednorz發現第一個
13、高溫超導體發現第一個高溫超導體 LaBaCuOTc 30K (兩人獲兩人獲1987年諾貝爾物理獎年諾貝爾物理獎) 1987年年朱 經 武 和 吳 茂 昆 發 現 第 一 個 高 於 液 態 氮 的 超 導 體朱 經 武 和 吳 茂 昆 發 現 第 一 個 高 於 液 態 氮 的 超 導 體YBa2Cu3O7- Tc92K 1988年年 H. Maeda, 發現發現Bi系系(Bi2Sr2Ca2Cu3O10)銅氧化物銅氧化物 Tc110K 1988年年Sheng & Herman, 發現發現Tl系系(Tl2Ba2Ca2Cu3O10)銅氧化合銅氧化合物物 Tc125K 1993年年A.Schilli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