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爱滋病.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学)爱滋病.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学 传染病 爱滋病
- 资源描述:
-
1、 艾 滋 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温医大附二医感染内科温医大附二医感染内科 方佩佩方佩佩 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 v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v一种慢性传染病v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严重缺陷v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v本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v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v特点:传播迅速 发病缓慢 病死率高 【概述】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1、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
2、种具特殊效应的T淋巴细胞株。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是具有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促进或抑制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免疫功能,分别叫做辅助性辅助性T淋巴细淋巴细胞(胞(TH)-CD4+Tcell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3、 主要功能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 lB淋巴细胞(blymphocytes)简称B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 l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 B淋巴细胞
3、体液免疫【病原学】1病毒结构核心:圆柱形,RNAP7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互补DNA 核心蛋白P24、P6、P9基质:P17蛋白包膜:有宿主包膜 gp41 跨膜糖蛋白 gp120 外膜糖蛋白 多种宿主蛋白其中, MHC类抗原与gp41具有协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功能【病原学】2圆或椭圆形100120nm表面锯齿样突起【病原学】3 HIV-1:13个亚型 我国云南B C E HIV-2:毒力低,潜伏期长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Lentibirus)人类慢病毒组单股RNA病毒嗜神经性,可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嗜淋巴细胞性,主要感染CD4+TCD4+T细胞细胞、单核吞噬细
4、胞、B细胞、骨髓干细胞等HIV艾滋病(40-60%同源性)HIV-1:主要毒株 9181bp 3亚型组 HIV-2: 10359bp 毒力低,潜伏期长 西部非洲 西欧 其他:北美 我国HIV基因分型:基因变异大 env(envelop)基因(40-60%同源性) 9个开放读码框(ORF)M亚组:ABCDEFGHIJK(11个亚型)N亚组:N亚型O亚组:O亚型HIV基因与编码病毒蛋白及其功能(基因结构)1、组特异性抗原基因(gag): 核心蛋白前体P55-P24、P9、P6、P17 2、多聚酶基因(pol): RNA酶H 反转录酶 整合酶,P66 P51 P323、包膜蛋白基因(env): 包膜
5、蛋白前体gp160-gp120 gp414、反式激活基因(tat): 能启动基因表达,增强其他基因表达, 在HIV复制非常重要5、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 增加gag和env基因表达6、病毒颗粒感染因子(vif): 编码蛋白质在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下 促进HIV细胞内复制7、负调节因子(nrf): 编码蛋白质有抑制HIV增殖作用8、病毒蛋白R基因(vpr): 编码的R蛋白能使HIV在吞噬细胞中增殖9、HIV-1病毒蛋白U(vpu): 促进HIV-1从细胞膜上释放 HIV-2病毒蛋白X(vpx): 编码X蛋白是HIV-2在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增殖 促进病毒颗粒形成的必须物质结构结构调节调节辅助辅助
6、HIV变异的原因变异的原因l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l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l基因重组l药物的选择压力 不规范抗病毒治疗不规范抗病毒治疗l变异株的细胞亲和性、复制效率、免疫逃逸及临床变现等均不同抵抗力抵抗力l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l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保护作用,血清同时存在病毒和抗体时仍有传染性【流行病学】1 流行概况:v 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HIV感染者感染者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液及 乳汁中均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HIV感染者:无症状但血清HIV抗体阳性 窗口期窗口期
7、感染者:血清病毒阳性但HIV阴性(26W) (window phase, window period) 【流行病学】2v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 男男同性恋 精液含HIV量高于阴道分泌物 性伴数量、性伴感染阶段、性交方式 血液接触传播:应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毒瘾者) 输注含HIV血和血制品等 还有器官移植 人工受精等 l母婴传播:病毒可通过胎盘 产程中 产后喂奶等方式传播给婴儿 1160%l其他:器官移植 人工授精 职业暴露等 【流行病学】3v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15-49岁(80%) 高危人群: 主要是男同性恋 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 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流行特
8、征流行特征 1、 1981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我国首例1985年,但回顾性研究发现在非洲中部1959年保存至今的血清中已有此病抗体。 2、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中以美国流行最严重,其次是非洲和欧洲。 3、我国HIV/AIDS的流行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9851988年被称为输入散发期,19891994年被称为局部流行期,1995年至今被称广泛流行期 4、我国HIV感染者最多的4个省份:云南*、新疆、广西和广东 5、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是全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村,曾经因大批村民卖血感染艾滋病引起社会关注,被人们称为“艾滋病村”。 【发病机制】1 病毒动力学HIV 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病毒血症病毒血
9、症CD4细胞迅速减少,一过性细胞迅速减少,一过性可自行恢复可自行恢复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发病机制】2 病毒感染与复制HIV 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融合进入细胞 Gp120 - CD4CCR5或CXCR4gp120-gp41吞饮(病毒核心蛋白及HIV RNA)逆转录酶 合成负链DNA,与宿主基因整合, DNA多聚酶复制双链DNA新的RNA和病毒蛋白新HIV(芽生释出)转录、翻译前病毒溶解【发病机制】3v机体感染HIV后的改变: 1、CD4+ T淋巴细胞减少和功能损害 直接细胞溶解和细胞凋亡 gp120 Th1/Th2失衡 2、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常 3、B细胞功能异常 4、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 5
10、、异常免疫激活【发病机制】41、CD4+ T淋巴细胞的受损:病毒直接导致细胞的溶解感染的CD4+ T淋巴细胞表达gp120,后者使未感染的 CD4+ T淋巴细胞结合,使其膜通透性改变而溶解 并成为机体免疫攻击的靶细胞而损伤HIV感染骨髓干细胞,使CD4+ T淋巴细胞产生减少【发病机制】52、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常表面有CD4+ 分子 HIV在其内高复制 处理抗原能力减弱 对抗HIV和处理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受到损伤3、B细胞功能异常通过合成一种名为通过合成一种名为DC-SIGN的蛋白质,的蛋白质, B细胞扮演了艾滋病病毒细胞扮演了艾滋病病毒“帮凶帮凶”的角色。的角色。DC-SIGN一旦激活,H
11、IV就会在24h内向T细胞发动攻击。 B细胞还为可能感染T细胞的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栖身提供了条件。当B细胞不在T细胞周围时,HIV对T细胞没有多大影响。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艾滋病病毒能够在人体内藏匿几十年之久艾滋病病毒能够在人体内藏匿几十年之久 援引:2007年8月14日多伦多举行的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报告 【发病机制】64、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 NK细胞数减少,功能缺陷 肿瘤细胞5、异常免疫激活 【发病机制】7HIV感染后免疫应答:人体感染HIV后,机体可出现各种免疫应答,包括中和抗体的产生、CTL及抗体依赖性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达到抑制病毒复制,但
12、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数年后机体不能控制HIV复制,发展成为AIDS 机制不是很清楚【发病机制】8【病理解剖】淋巴结: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肿瘤(卡波济肉瘤 淋巴瘤)胸腺:萎缩、变性或炎症等神经系统:灶性坏死 脱髓鞘改变等多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但局部炎症反应轻【临床表现】1从感染HIV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4期): 急性感染期 潜伏期(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AIDS) 点评: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三期表现,点评: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三期表现, 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能见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能见到, 3 3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
13、渐进和连贯渐进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的病程发展过程 潜伏期较长 数月-15年(9年)【临床表现】2 急性感染期:v小部分病人出现v从原发感染HIV到出现症状一般是24周v可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类似血清病的症状)v一般症状持续13周后自然消失v血小板可减少,CD4 ,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v血中可检出HIV RNA及p24抗原,但但HIVHIV抗体阴性抗体阴性【临床表现】3 潜伏期(无症状期):v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期后v多无临床症状、体检无异常v但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但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 病毒持续复制,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病毒持续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