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208288
  • 上传时间:2019-11-26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词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3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古诗词。 2结合图片感受诗词中诗(词)人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景物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1结合图片感受诗词中诗(词)人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景物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2熟读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

    2、诗的国度,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光照千秋,又有多少名句流传千古!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 中 。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德、鹊、蝉”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德”左窄右宽,右边“ ”宜扁,“心”上一横稍短,且不要漏写。 “鹊”的左边“日”略小,右边“鸟”横平。 “蝉”第十三画的那一横稍长,最后一竖为悬针竖。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彳:德(品德)得(获得)待(等待)徒(徒弟

    3、)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古诗词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处于哪个朝代? (2)分别说说本文的古诗词的体裁。 明确:(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的苏 轼;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 (2) 宿建德江 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五 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人浏览杭州西湖所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是一首七言绝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学习宿建德江 ,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朗读思考:诗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点题;二是为写景抒情作准备,既写

    4、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 归的莫名惆怅,还为下文抒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思考提问:如何理解“日暮客愁新”中的“新”字? 明确:“新”字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 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3)思考:诗中哪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这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色? 明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 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诗人由远及近描绘了一片辽远清旷的江色。 (4)思考:如何理解第三、四句诗? 明确:这片辽远清旷的江色,让诗人恍如置身寂寥无人

    5、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家乡之远。加之 撩人的明月与人如此接近,更勾起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和思乡之情。 (5)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的是哪个字?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篇的字是“愁”。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 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让 我们提起笔来,和老师一起写下这首宿建德江 。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道德 喜鹊 蝉联 2

    6、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这首诗的题目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写诗的地点、诗人当时的状态。 (2)思考: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云比作翻滚的墨汁,把雨点比作跳动的珍珠,这两个形象 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3)提问:第三句中哪个字用得妙? 明确:第三句中,“忽”字用得巧妙,突

    7、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4)提问: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明确:特点一是“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特点二是“变化快”:未遮 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特点三是“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5)提问: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描绘了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学习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 行。 (2)提问:词的上阕描写了怎

    8、样的景象? 明确:词的上阕通过对惊鹊、鸣蝉和噪蛙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并通 过清风、明月、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幽美和静谧。 (3)思考: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整个上阕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因景美、年丰而愈加欢快的心情。 (4)提问:词的下阕是怎样描写天上的“星”和“雨”的? 明确:“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写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静谧和清爽之意。 (5)提问:词的下阕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情感的? 明确: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 洒下“两三点雨”。词人猝不及防,不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

    9、旧时茅店”蓦然 出现在眼前,这让词人匆忙中感到无比地欣喜。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移舟泊烟渚,_。_,江清月近人。 _,白雨跳珠乱入船。_,望湖楼下水如天。 明月别枝惊鹊,_。稻花香里说丰年,_。 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确: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黑云翻墨未遮山 卷地风来忽吹散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明确: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

    10、近。 乌云翻滚像 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 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2总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通过江边夜景感受到了诗人的旅愁,通过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感受到诗人对大 自然的热爱,通过黄沙岭的夏夜美景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对丰年的企 盼。让我们也学习古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宿建 德江 舟移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客居他乡 野旷天低树羁旅之愁 江清月近人 客居他乡羁旅之愁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未遮 白雨跳、乱入 风卷、吹散 水如天 变幻莫测自然瑰丽 西江 月 夜 行黄沙 道中 看明月、惊鹊、星 天、茅店、溪桥 听清风、鸣蝉、蛙声 闻稻花香 想丰年 触雨点 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828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