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5 谁在动 教案.zip
15、谁在动、谁在动教学目标1.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2.能够利用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现象。二、教学内容我们每天都在运动,身边的各种物体也都在运动,但学生一般只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对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却了解甚少。本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运动,了解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方法,学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判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的变化,初步感受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方法,也是科学上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相对运动引入参照物的概念。教科书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坐车的场景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和车内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存在不同。通过这个现象引入参照物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教科书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扶手电梯的运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观察,所看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不同,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拓展与应用部分是利用相对运动的知识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围绕着地球在运动,而实际上这是依据地球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小车,秒表,转椅。2.坐在运动的车内看窗外景物的视频,地球和太阳相对运动的视频。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教师出示一幅足球比赛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图或视频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我们依据什么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二)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1.判断和描述小车的运动。教师拿出一辆小车,让学生做活动:让小车沿着定的轨道运动,并记录不同时刻小车相对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方位)。活动结束后,提出问题:小车运动了吗?我们怎么知道小车在运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距离和方向描述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即通过在不同时刻小车相对于一个物体(起点)的位置变化可以判断它是否在运动。2.利用相对运动引出参照物。(1)了解相对运动现象。教师播放从行驶的车内观察车外景物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坐车时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在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感觉它们是往后运动的,而实际上地面上的景物是不动的,这是为什么?到底是车里的人在运动还是车外的景物在运动?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观点:有人认为车里的人是运动的,也有人认为车里的人是静止的。基于这个认知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到底谁在运动?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假设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坐在行驶的车上,感觉地面上的景物在往后运动,是借助车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教师播放一段商场电梯运送人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分别选择电梯里的人和电梯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其他的人或物体的运动,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不同的参照物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看到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在教室中让学生实际体验相对运动:学生坐在转椅上,慢速转动转椅。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细心体验:你在转动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看到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根据体验活动开展讨论,最后归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看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三)拓展与应用谈话:我们每天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运动吗?结合坐转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
收藏
- 资源描述:
-
15、谁在动、谁在动教学目标1.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2.能够利用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现象。二、教学内容我们每天都在运动,身边的各种物体也都在运动,但学生一般只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对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却了解甚少。本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运动,了解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方法,学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判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的变化,初步感受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方法,也是科学上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相对运动引入参照物的概念。教科书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坐车的场景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和车内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存在不同。通过这个现象引入参照物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教科书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扶手电梯的运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观察,所看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不同,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拓展与应用部分是利用相对运动的知识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围绕着地球在运动,而实际上这是依据地球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小车,秒表,转椅。2.坐在运动的车内看窗外景物的视频,地球和太阳相对运动的视频。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教师出示一幅足球比赛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图或视频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我们依据什么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二)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1.判断和描述小车的运动。教师拿出一辆小车,让学生做活动:让小车沿着定的轨道运动,并记录不同时刻小车相对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方位)。活动结束后,提出问题:小车运动了吗?我们怎么知道小车在运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距离和方向描述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即通过在不同时刻小车相对于一个物体(起点)的位置变化可以判断它是否在运动。2.利用相对运动引出参照物。(1)了解相对运动现象。教师播放从行驶的车内观察车外景物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坐车时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在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感觉它们是往后运动的,而实际上地面上的景物是不动的,这是为什么?到底是车里的人在运动还是车外的景物在运动?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观点:有人认为车里的人是运动的,也有人认为车里的人是静止的。基于这个认知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到底谁在运动?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假设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坐在行驶的车上,感觉地面上的景物在往后运动,是借助车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教师播放一段商场电梯运送人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分别选择电梯里的人和电梯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其他的人或物体的运动,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不同的参照物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看到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在教室中让学生实际体验相对运动:学生坐在转椅上,慢速转动转椅。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细心体验:你在转动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看到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根据体验活动开展讨论,最后归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看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三)拓展与应用谈话:我们每天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运动吗?结合坐转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