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13画杨桃》公开课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13画杨桃》公开课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画杨桃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部编版 13 杨桃 公开 教案 下载 _二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条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3. 理解“审视”“严肃”“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4.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者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本课两课时完成。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杨桃,苹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这是什么吗?品尝过它的味道吗?2,介绍了解杨桃。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杨桃,(图片展示),我们今天不吃杨桃,我们来学习一个画杨桃的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1,同学们,你们想学习这个画杨桃的故事吗?那大家就来美美的
3、,自由的来读一读课文,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和词还要多读几遍。2,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1)出示字词。(2)多种方式读词语,巩固词语。(3)学习多音字,“倒”3,理解词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的意思,并试着做一做动作。三,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1,过渡:这两个词语都是课文中描写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事儿让老师的表情严肃起来了呢?2,默读课文,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3,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 “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
4、杨桃。)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出示课件)(1)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讥讽的语气。(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3、老师看到我的画有什么反应?(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
5、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3)引出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 “他像什么?” “像五角星! ” “画成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 (引导学生理解: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