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新教材培训资料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和体系说明(PDF版).pdf

收藏

编号:2074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4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19-11-20
0
文币
资源描述: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朱明光 一、一、为什么要建构这个课程模块为什么要建构这个课程模块?? 课程建构的课程建构的主旨主旨 ◊想法想法 高中高中阶段是阶段是学生学生直接直接接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的“拔节孕穗期育的“拔节孕穗期”,需要依托相应,需要依托相应课程来实施:课程来实施: 既精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新时代中既精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定义定义这这是一门什么课是一门什么课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 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 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如果如果说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关键课程务的关键课程”,那么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彰显中,那么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彰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就是其核心价值。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就是其核心价值。 在在高中学科课程体系的视野下高中学科课程体系的视野下,这是建构本课,这是建构本课 程模块的主旨所在,也是建构本册教材体系的使命程模块的主旨所在,也是建构本册教材体系的使命 所在。所在。 ◊结论结论主旨主旨与使命与使命 二、二、为什么为什么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名命名?? ——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本模块包括规定,本模块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进 程与趋势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两部两部 分。之所以采用分。之所以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称,就在的名称,就在 于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缺一不可。于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缺一不可。 ◊想法想法 ◊依据依据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 历史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历史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反映中国 人民意愿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是从两个逻辑相一致的视点这是从两个逻辑相一致的视点,,表达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达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又 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从两种意义相兼这是从两种意义相兼 容的视点容的视点,,揭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揭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 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 的根本成就的根本成就””。。这是从两个时段相关联的视点,体悟什么是中这是从两个时段相关联的视点,体悟什么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国特色社会主义。 ◊澄清澄清“是什么”“是什么”与“什么是”与“什么是” 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不同于讲它的具体内容是于讲它的具体内容是 什么。说到底,就是讲两个基本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什么。说到底,就是讲两个基本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 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它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它是中国是中国社会历史社会历史发发 展的展的必然选择必然选择,,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三、如何把握本模块在必修课程中的站位如何把握本模块在必修课程中的站位?? ——课程目标的实施课程目标的实施 ◊想法想法 既然既然讲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什么是什么”可以采用不同的课程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课程载体,依据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基于发基于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总体框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总体框 架架”,承载全面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任务,,承载全面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任务,其实是四其实是四 个模块的共同使命:个模块的共同使命:既要讲既要讲“什么是什么是”,又要讲,又要讲“是什么是什么”。。 ◊办法办法““为何为何”与与“如何如何” 依照依照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四个模块各有其特定的使命。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四个模块各有其特定的使命。 本课程模块采取历时性叙述、全领域覆盖的方式,基于科学社本课程模块采取历时性叙述、全领域覆盖的方式,基于科学社 会主义基本原理,会主义基本原理,“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模块2、模块、模块3、模块、模块4采取共时性叙述、分领域展开的方式,采取共时性叙述、分领域展开的方式,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如何坚持和讲述如何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法说法“一托三一托三” 讲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必修课程的整体架在必修课程的整体架 构中定格模块构中定格模块 的站位的站位,,重点在于重点在于明确是什么明确是什么 精神实质精神实质 ,, 此后三个此后三个模块展开模块展开讲什么是其讲什么是其 丰富内涵丰富内涵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 如此如此““一托三一托三””的格局更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格局更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时代主题的时代主题。。 着眼着眼于必修课程的于必修课程的大大系统系统,,出于全部课程实施的通出于全部课程实施的通 盘筹划盘筹划,,这是本模块教材编写的功能定位这是本模块教材编写的功能定位。。 四、四、如何如何认同整合教材内容认同整合教材内容的的构构思?思? ——解构教材逻辑框架解构教材逻辑框架 ◊思路思路 ●从一般过程看各具特色从一般过程看各具特色、、从统一性看多样性从统一性看多样性,,这是基于历这是基于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特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的逻辑起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的逻辑起点。。 ●●总览“三个意味”,一看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二看总览“三个意味”,一看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二看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源流,三看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源流,三看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 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展开全部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展开全部 教材内容的逻辑线索。教材内容的逻辑线索。 ●聚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意味着近代以来久 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飞跃””,,这是基于这是基于 三个伟大飞跃三个伟大飞跃 的时段的时段,,解析中国特色社会解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创立主义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的逻辑顺序发展和完善过程的逻辑顺序。。 ●●透视全部内容目标的达成,透视全部内容目标的达成,“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这,这 是贯穿教学全程的逻辑主导。是贯穿教学全程的逻辑主导。 ◊说法说法时代时代之约之约 关键在于关键在于理解理解学习学习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与与认清新时代认清新时代中中 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奋斗奋斗任务任务相对接的理由相对接的理由。。 回想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曾经通过社会发展史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趋势;我们曾经通过社会发展史教学帮助学 生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站在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找到社会发展史教学的落脚点;我们仍然需 要通过社会发展史的教学,夯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 义” ◊图示图示 描述社会发 展一般过程 及主要阶段 的特征 阐明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 ●阐述科学社 会主义基本原 则 ●阐述近现代 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 明确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 的理由。 五、五、如何规范教材的编写如何规范教材的编写结构结构?? ————解析教材结构体系解析教材结构体系 ◊目录目录三三级标题级标题 ◊解析解析1 1内容内容结构结构 对照对照课程标准,教材没有分设两个单元,而是并列四课课程标准,教材没有分设两个单元,而是并列四课 配置教学内容。其中,第一课回顾配置教学内容。其中,第一课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社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社 会主义发展史,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会主义发展史,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随后,分三。随后,分三 个时段安排三课,这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个时段安排三课,这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 的奋斗历程,阐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阐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此如此布局,既从整体上遵循了课程标准呈现课程内容布局,既从整体上遵循了课程标准呈现课程内容 的逻辑框架,又适当压缩了社会发展史的篇幅减轻教学容的逻辑框架,又适当压缩了社会发展史的篇幅减轻教学容 量,以便更为集中、更为充分地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量,以便更为集中、更为充分地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时代主题。时代主题。 ◊解析解析2 2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教材分为课、框、目三个层次。 ●课题课题,明示了具有根本意义的大观念,并以问题引 述导语表达学习旨要和教学重点。 ●框题框题,明示了教学专题,力求框定教学范围,是整 合相关内容的基本环节。 ●目题目题,明示了教学要点,大体一目一得一学时,是 细化内容目标、掌控教学进度的基本单位。 ◊提醒提醒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全部课文全部课文之后之后,,安排安排“综合探究综合探究”,对于教材内容,对于教材内容 的整体把握来说,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关的整体把握来说,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关 键部分。键部分。 ““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一”,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行”的世纪之问,集中阐释了两个逻辑相统一的具体行”的世纪之问,集中阐释了两个逻辑相统一的具体 意涵。意涵。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关系的总和 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 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 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 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近国成立近70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 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 对中华文明对中华文明5000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 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 ““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二 :回应: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 的时代之问的时代之问,,集中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集中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的重大意义时代的重大意义。。 ——概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概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的理由;的理由;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整体把握教材目标设置、逻辑框架、结构体系、核心内容,整体把握教材目标设置、逻辑框架、结构体系、核心内容, 综合探究的综合探究的设计设计至关重要,堪称至关重要,堪称点睛点睛之笔。之笔。 六、如何理解教材叙事的逻辑六、如何理解教材叙事的逻辑?? ——读懂教材内容的叙述方式读懂教材内容的叙述方式 ◊想法想法 力求力求由表及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叙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叙事, 符合学生接受初级理论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接受初级理论教育的规律。 ◊办法办法 通过事实性内容的铺陈,在通过事实性内容的铺陈,在 综合探究综合探究 中归纳,中归纳, 表达最重要的理论观点。这是总体上理解教材叙事表达最重要的理论观点。这是总体上理解教材叙事 逻辑的思路。逻辑的思路。 ●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先描述各种社会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先描述各种社会 形态依次更替的事实,呈现各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形态依次更替的事实,呈现各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特点,经过多次再现其相互作用的现象,系的特点,经过多次再现其相互作用的现象,然后然后在在 综合探究中用综合探究中用 结语结语 阐明唯物史观的理论意涵。阐明唯物史观的理论意涵。 ●●力求清晰地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线,力求清晰地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线, 但并非只讲主线。社会主要矛盾的线索,经济基础与但并非只讲主线。社会主要矛盾的线索,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线索,或辅或从或暗,也是一以贯之的。上层建筑的线索,或辅或从或暗,也是一以贯之的。 ◊小结小结 讲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范围和程度有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范围和程度有所 不同,就叙述方式而言,高中阶段同大学课程不同,就叙述方式而言,高中阶段同大学课程 的区别也在于此。的区别也在于此。 七、如何理解七、如何理解教材教材内容内容的的呈现方式呈现方式?? ——教材编写体例的规范教材编写体例的规范 ◊想法想法依据依据与工具与工具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教材不只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而且的教材不只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而且 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如何发掘教材引导教学的功能,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如何发掘教材引导教学的功能, 更要倚重其编写体例的规范更要倚重其编写体例的规范——呈现方式的设计。呈现方式的设计。 ◊办法办法 教材全部文本,分正文和辅文两种文字呈现。教材全部文本,分正文和辅文两种文字呈现。 ●正文正文((宋体字宋体字)),,表达教学的基本内容表达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包括基本 观点和基本事实观点和基本事实。。 ●●辅文(楷体字),涉及“探究与分享”辅文(楷体字),涉及“探究与分享”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专家点评专家点评”等栏目,分别对应焦点问题的辨析、相关等栏目,分别对应焦点问题的辨析、相关 素材的拓展、理论观点的释义。素材的拓展、理论观点的释义。 ◊提醒提醒特别特别关注关注 “探究与分享”,同教材正文“探究与分享”,同教材正文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被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被 视为视为呈现呈现内容内容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具体安排,大体有两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具体安排,大体有两 类:类: ●处在每个目题之下处在每个目题之下,,响应这个目题所涵盖的内容响应这个目题所涵盖的内容,,提供提供相相 关事例关事例、、数据数据、、资料资料,,提出具有指向性提出具有指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导性的问题,,充充 当展开当展开学习活动的切入端学习活动的切入端;; ●●穿插在有关正文之间,紧扣不同段落的正文,就疑难问题穿插在有关正文之间,紧扣不同段落的正文,就疑难问题 提提示示学生学生阅读材料、深入思考、交流分享。阅读材料、深入思考、交流分享。 八八、如何使用教材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如何使用教材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把握教材容量的基本维度把握教材容量的基本维度 ◊想法想法“深挖洞深挖洞”与与“广积粮广积粮” 从从根本上解除有关教学分量的疑虑,取决于根本上解除有关教学分量的疑虑,取决于课课 程目标设置与教材编写理念的把握,非如此,难以程目标设置与教材编写理念的把握,非如此,难以 避免泛化教学内容的避免泛化教学内容的误区。误区。 ◊维维度度操作操作层面层面的观的观照。照。  凸显基本观点凸显基本观点 作为教学目标的观点,不仅是纯知识性的理论观点,而且兼具知识建构、 能力发展、价值引领的指向,统领、统筹全部内容的配置与实施。  关注关注思维过程思维过程 作为达成观点的过程,与其说它是学科逻辑的演绎过程,不如说它是学 生亲历亲为的探究和分享活动,即展现建设性批判思维的过程。  统筹知识经验统筹知识经验 作为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注意依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要自觉 依赖历史学科教学的支撑,既不重复、又不脱节、形成互补,以寻求教 学效率、效能和效果的最优化。 ◊说法说法呈现呈现方式的用处方式的用处 ●正文正文,,以基本观点的表述承载学科任务;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以具体素材的运用支撑基本观点; ● 探究探究与分享与分享 ,,以议题为纽带连接基本观点、启动 思维过程; ●“专家点评”“专家点评”,,以适当点拨取代程式化推理。 既有既有减轻学习负担的期待,更有改变死记硬背减轻学习负担的期待,更有改变死记硬背 学习方式的追求。学习方式的追求。 九九、、如何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如何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 ——把握把握活动活动设计体系设计体系的要领的要领 ◊想想法法 相对相对于“共时性”内容的教学,本教材“历时于“共时性”内容的教学,本教材“历时 性”叙述的内容,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较性”叙述的内容,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较 为困难。但是,即便以课堂教学为主,依然秉持活为困难。但是,即便以课堂教学为主,依然秉持活 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 ◊办法办法两两个着力点个着力点 ●围绕围绕议题。议题。体现体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议题,即具有整合性、思辨性、挑战性的话题。它涉及学 科内容的学理,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取向;体现教学重点,又针 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围绕议题,应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 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并贯穿于教材使用的始终,从而使之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 方式。 ●强化辨析。强化辨析。体现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辨析,即有效实现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唯有尊重学生自 主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才能使 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基本观点。比如,在材料分析中展 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 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都是学生得以借助教材体验自主辨析的 过程。 ◊说法说法 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可自行优化议题、创设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可自行优化议题、创设 情境。积极引导辨析的操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情境。积极引导辨析的操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 把握体验性与目的性的关系把握体验性与目的性的关系。。 不能只讲目的而虚化体验,也不能只求体验不问目的。  掌控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掌控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有的辨析取向趋同,有的辨析取向求异,但任何取向都不能导致“价值中 立”,需要沿着预设的轨道、向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展开。  判别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判别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 辨析不等于辨争,重在辨点的意义,而不是辩驳的技巧,要坚持意义优先、 兼顾方式。 十十、、如何依循素养导向评价如何依循素养导向评价教材使用教材使用效果效果?? 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想法想法 所有涉及教材使用的问题,终究要归结为学习效所有涉及教材使用的问题,终究要归结为学习效 果的评价,都要与素养导向的果的评价,都要与素养导向的评价评价逻辑逻辑相相契合。理契合。理 解这种评价的意义,既是体现新教材编写理念的应解这种评价的意义,既是体现新教材编写理念的应 有之义,又是用好、学好新教材的关键有之义,又是用好、学好新教材的关键环节。环节。 ◊要义要义“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必须明确:这种评价的政治意义必须明确:这种评价的政治意义,,其焦点不在于教其焦点不在于教 材提供了什么标准答案材提供了什么标准答案,,而在于教材阐述了什么基而在于教材阐述了什么基 本观点本观点。。 ●●应该懂得:这种评价的学理意义,其焦点是“行应该懂得:这种评价的学理意义,其焦点是“行 为表现”而不是“概念定义”,只能依循学生在学为表现”而不是“概念定义”,只能依循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定。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定。 ◊说法说法 透过透过差异化的行为表现差异化的行为表现,建立,建立评价教材使用情评价教材使用情 况的指标体系。比如,能否清楚展示基本问题;能况的指标体系。比如,能否清楚展示基本问题;能 否恰当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能否以恰当方式通过推否恰当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能否以恰当方式通过推 理来为基本观点作说明,能否为解释基本观点举出理来为基本观点作说明,能否为解释基本观点举出 说明力强的证据;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性强;阐述问说明力强的证据;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性强;阐述问 题是否有独到之处(方式、见解);等等。题是否有独到之处(方式、见解);等等。 ◊总结总结 新教材新在哪里?我们着眼于教材体系的建构,从课程设新教材新在哪里?我们着眼于教材体系的建构,从课程设 置的意义和价值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特点,从教学方法的运用置的意义和价值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特点,从教学方法的运用 到学习方式的倡导,从教学任务的完成到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到学习方式的倡导,从教学任务的完成到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 面,提供了简要说明。要说所有问题的阐述有什么根本遵循,面,提供了简要说明。要说所有问题的阐述有什么根本遵循, 那就是习近平出的八个那就是习近平出的八个“相统一相统一”。。 具体具体表现为使用本教材的要领:凸显观点、强化表现为使用本教材的要领:凸显观点、强化辨析,辨析,关关 注过程、淡化定义,注过程、淡化定义,围绕围绕议题、优化案例。议题、优化案例。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教育部新教材培训资料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和体系说明(PDF版).pdf》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2019年教育部新教材培训资料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和体系说明PDF版 2019 教育部 新教材 培训资料 必修 框架 体系 说明 PDF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教育部新教材培训资料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框架和体系说明(PDF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7448.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